電視連續劇《最美的鄉村》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3篇)
電視連續劇《最美的鄉村》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
20__年是特別而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新冠橫沖直撞驟然而來,席卷華夏大地;這一年“十三五”規劃如約而至收官在際;這一年脫貧攻堅決勝之時迫在眉睫……20__年我們攻堅克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能否激流勇進浪遏飛舟、能否夠迎難而上奪旗取勝、能否交上滿意的答卷,都是對黨員干部的一次考驗,在攻堅克難服務群眾中還需多一些人情味、泥土味和火藥味,才能決勝千里不負使命。
為民之心是飽含深情的溫暖,是最為平淡的人情味。攻堅克難能不能取得最終勝利,關鍵在人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都懂,但如何讓水溫柔以待,就需要廣大黨員干部有一顆為民的赤子之心,飽含對群眾的深情厚意,在服務群眾中多一點人情味。以民為本,當問需于民,從百姓的需求出發,多一些人情味。我想,如果武漢市某社區能夠對居民服務多一些人情味,從他們的需求出發,真正做到關心關懷,那么“隔窗喊話”也不會發生了。越是艱難時刻越要與廣大人民群眾共進退,他們是我們脫貧攻堅的主力軍,他們是我們戰疫勝利的堅實基礎。脫離了人民的戰爭最終都會以失敗告終,只有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我們才能夠攻堅克難,取得最終的勝利,對群眾的那絲“人情味”就是要我們廣大黨員干部帶著“煙火”氣息到群眾中,當好群眾的“勤務兵”;帶著對群眾的“人情味”就是要求我們廣大黨員干部要時刻站在群眾的立場看問題、想對策;帶著“人情味”就是要心存群眾,用實際行動五溫暖群眾的心。唯有這涓涓細流的溫情方能匯集成江海之力,助我們揚帆遠航、凱旋而歸。
擔當之情是最堅定的步伐,是最為樸實的泥土味。什么是愛民如子?什么是以民為本?筆者以為只有將服務群眾之事做實做細做好,主動擔起為民的職責,用腳印去丈量出為民的深情,方式為民最樸實的話語。“有多少深情就有多少泥土”,道出的就是我們的干部用行動去丈量為民深情,用腳印走出為民之路,用實干擔起為民之責。坐在辦公室里空談“愛民如子”是談不出真情的;在文章里“渲染一腔為民熱情”是沒有根基的浮萍……越是攻堅克難的時刻,越是考驗干部的擔當和實干能力,領導干部沒有深入基層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就沒有權力說自己“愛民”;領導干部沒有走向田間地頭,沒有和群眾同甘共苦過就沒有權力說自己“擔當”。領導干部的“愛民味道”是腳上泥土堆積的味道;是在實實在在走基層沉淀出的泥土氣息。
實干之力是最無畏的護甲,是為了人民敢較真的火藥味。我們在這場戰疫中能夠取得如此成績,就是因為有一群實干較真的戰斗英雄——無論是與死神爭分奪秒賽跑的科研人員;亦或是不畏生死與病毒斗爭的醫護人員;亦或是不眠晝夜在一線筑起防線的基層干部……這些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從不敷衍;在面對問題時絕不逃避,在越是艱難之中越是將一切可能想在前面,將戰疫的各種可能考慮在方案里,以極盡苛刻的措施為打贏這場戰爭做了完全準備。如果沒有他們充滿“火藥味”地挑刺眼,又如何能夠找到對癥的藥?如果沒有他們較真地細化方案,如何能夠在這次災難中書寫“中國的教案”。充滿火藥味的較真就是在困難面前不當墻頭草,在危險面前不做縮頭龜,在干事解難中不當和事佬。一切為了人民,一切從人民出發,將人民的生命安全與幸福指數當成是最高旨意,他們才能如此理直氣壯地帶著火藥味直面困難,直擊問題。
電視連續劇《最美的鄉村》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2
由我省創作拍攝的反映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題材的30集電視連續劇《最美的鄉村》在央視首播,全市黨員干部通過電視、手機和網絡平臺進行收看,真實生動的劇情在我市尤其是扶貧戰線與基層干部、脫貧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觀看者紛紛表達在不同崗位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的決心和熱情。
每個人物、事件、場景都倍感親切
作為涉農高校的教師,河北科技師范學院黨員干部觀看《最美的鄉村》首播劇集后,感觸頗深。
曾培訓過栗農150多萬人次,幫助大批栗農脫貧致富的鄉村振興研究中心教授張京政觀看后,大贊劇情接地氣,“這些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雖然脫貧了,但距離全面富裕還有距離。今后,我將在科學研究、服務三農方面繼續努力,為廣大農民走向全面富裕多做工作。”
鄉村振興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孫勝顯特別感慨,“非常有幸,見證并親身參與了‘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在我的身邊,那些服務鄉村的科技工作者,為培訓果農技術皮膚被曬得黝黑,為送技術一天奔波千公里深入山區……他們把論文寫在脫貧攻堅第一線!”
堅守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駐村工作隊隊長趙敏在村里電視出故障的情況下,通過手機觀看了該劇,“劇情真實反映了脫貧攻堅精準識別時部分鄉村出現的識別不準問題。扶貧干部工作求真務實,深挖農村頑疾,還村民一個朗朗乾坤,為他們點贊!”
同為駐村工作隊隊長的王偉對劇中的每個人物、事件、場景都倍感親切。“幾年來我們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都在這部劇中找到了共鳴,同時劇中成功的脫貧案例,也給我們很大啟發和激勵。今后我們努力讓鄉村更美,讓鄉親們的日子更好。”
扶貧干部的正氣打動人
“作為扶貧工作隊的成員,感覺《最美的鄉村》展現的貧困地區在脫貧攻堅中面臨的困難非常真實,非常深刻。”昌黎縣葛條港鄉黨委宣傳委員趙永新告訴記者,這些年來,看著自己結對幫扶的貧困戶日子越過越好,心里特別高興,“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更要幫助他們樹立依靠自己能力脫貧致富的信心,相信日子會越來越有盼頭。”
“主人公唐天石曾在索馬里維和部隊服役,他在市扶貧辦工作三年后,到青山鎮主管脫貧攻堅工作,面對村支書的不配合和個別村民的不理解,他說‘索馬里海盜我都不怕,脫貧攻堅這么大事情,我還怕受一點小委屈’”。昌黎縣檢察院政治部付大威說,這句臺詞讓他記憶深刻,“村里108戶中的27戶貧困戶,有的明顯是托關系評上的,能否正確甄別、怎樣處理和該村干群的關系、團結村民脫貧致富,都給觀眾留下了懸念。”
讓每個人的腰包都鼓起來
“在觀看過程中,內心很激動。劇中青山鎮新上任黨委副書記唐天石,敢于直面矛盾,為了做到扶貧對象精準識別,深入開展駐村調研,逐戶摸情況、算收入,這正是我和所有扶貧人平時工作的縮影。當前脫貧攻堅收官關鍵階段,我將繼續加壓奮進,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深入推動產業就業扶貧、飲水安全、危房改造、健康扶貧、教育扶貧、防致貧返貧等重點工作,高質量做好脫貧攻堅盧龍答卷!”盧龍縣扶貧辦副主任劉昌來說。
“作為一名村干部,看到這部劇很有代入感,也很感動。脫貧攻堅已經進入全面沖刺的關鍵時刻,接下來,我將對我村脫貧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做實做細,確保全面脫貧不返貧,做好產業結構調整,做大做強現有的板栗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向縱深發展,讓每個人的腰包都鼓起來,切實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盧龍縣印莊鄉畢家窩鋪村黨支部書記劉國義說。
電視連續劇《最美的鄉村》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3
中國夢,這里所表達的不是夢境,而是夢想,有了夢想才能堅持才能追逐才能飛翔。中國夢的開端,一切離不開勞動,中華上下五成就千年的輝煌成就都是從勞動中取得。刀耕火種,石器制磨;銅鐵起舞,手工制作;機器轟鳴,信息網絡”,勞動強健體魄,延續生命。勞動擺脫愚昧,建設文明,勞動讓我們從遠古走向現代。
勞動創造了歷史,創造了未來,世界規定了五一勞動節就是為了那些崇高勞動者而制定的,有了勞動者無私的奉獻,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尊重每一個勞動者,勞動的人最美,無論是白領還是農民,是科學家還是一線工人,他們辛勤地勞動著,默默地奉獻著,為著中國夢而奮斗,這是光榮的,這是值得我們尊重的。
當我成為難以數計勞動者中的一員后,才體會到了生活是多汁多味的,為了生活付出了多少耕耘,生活就會回報你多少果實,那么也就有了幸福和快樂。對于我們海洲大飯店也是如此,記得公司還沒評上五星級酒店時,公司的所有員工都在努力,努力的改變每一個不足的地方,注重每一個細節……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為了能早日評上海寧酒店中第一家五星級酒店,終于我們的努力沒白費,在星級評估中,我們公司完全符合五星級酒店的條件,順利的成為海寧市第一家五星級酒店,當我們知道時,每個臉上都掛著幸福洋溢的笑容。心里想:我們付出了,有收獲了。
我們每天都在勞動,同時身邊也有著許多的辛勤勞動者,慢慢地,一個人浮現在我們眼前。她就是中餐廳的許賢惠。
她是一名剛從學校出來的實習生,雖然到公司時間不長,但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了,她幽默的談吐經常把我們笑得人仰馬翻,她資貌平平,但卻顯得能干,她工作時認認真真,一絲不茍,就是她的這一點獲得了大家的贊賞。在公司開展"微笑天使"的活動中,她踴躍地報上了名,她在慷慨陳詞演講中,一句"沒有人會看不起你,只要自己看得起自己,"贏得了評委的肯定,也贏得了臺下久久不散的掌聲,最后在個人才藝表演時,她一首何潔的<你一定要幸福>唱得淋漓盡致,把全場的氣氛點燃到了極限,曲罷,大家都還沉浸在歌聲里,可見這唱功是多么的雄厚。活動結束后,她成功當選為"微笑天使",成了大家的學習榜樣。這就是樸實的她。
勞動者,無貧賤高貴之分,只有分工不同。為中國夢奉獻既需棟梁之才,也需默默無聞平庸之人。沒有勞動一切無從談起,勞動豐富、美麗了我們的人生。
所以,懂得勞動,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收獲勞動,享受勞動。勞動最神圣!勞動最高貴!為勞動者鼓掌,為勞動者喝彩!只有勞動才能為中國夢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