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效課堂學習心得體會(通用3篇)
語文高效課堂學習心得體會 篇1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環節,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主渠道,是實施學校教育、培養人才的基本途徑和方法。新課改對語文教學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這要求我們要在構建高效課堂上下功夫。如何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我認為就是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即對學生課前預習、課堂訓練、課后復習檢測的有效實施和教師備課的有效行為。下面談我自己的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對“高效課堂”的界定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的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
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習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果評價的前提是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立足點是“面向學生的發展”。
二、高效課堂對預習的要求
學生的預習是一種對知識的探索和積累過程,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學生預習時,教師要針對本節課的內容提出讓學生完成的預習作業,提出的預習問題必須照顧到所有的學生,要有層次感和導向性,要讓每一個學生知道預習什么,預習要達到怎樣的程度。通過預習能讓學生有收獲感,有成就感。哪怕只解決了一個問題,這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個有價值的事。在預習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做好記錄或標注。課堂上老師的第一任務就是了解學生的預習任務完成情況,解決大多數學生在預習中沒有解決的疑難問題,而對于少數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可通過課后輔導來完成。
三、高效課堂對教學方式的要求
簡化課堂教學方式。課堂上老師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課堂75%的時間都應留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讀書、思考、探究,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才能真正成為高效課堂。當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完全可以在學生小組內解決時,課堂教學可以采取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的自主學習。以組為單位,讓每個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要鼓勵學生提出獨具創新的答案,最后教師歸納評價。課堂上的競賽性學習也是提高學生參與意識的有效方式,根據課堂內容和小學生的行為特點,在課堂上進行各種比賽,根據比賽結果產生日冠軍、周冠軍、月冠軍和學期冠軍,讓他們在競爭中學習語文。如果每次能給予優勝者以小小的獎勵,教學效果會更好。
四、高效課堂對課堂練習的要求
課堂練是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鞏固過程,為了達到高效的教學目的,教師在備課時要預知大多數學生在預習中會出現的問題,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編制出能夠讓學生對方法加以鞏固的訓練習題,練習要緊扣課堂目標主題,并且要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練習形式應多樣化,杜絕孤立、重復、繁瑣的字詞句的練習。通過這種鞏固練習,學生在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也就變成了知識。
五、高效課堂對復習檢測的要求
教師要對課堂教學成果定期復習檢測。再好的課堂效果也只是激發了學生的瞬間記憶,要想讓學生永遠把知識掌握,就要定期回顧復習,及時檢測,這樣才符合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規律。檢測形式要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可以在課上也可以在課后。檢測題要盡量濃縮,留取精華,不搞題海戰術,避免讓學生一看就頭痛、厭煩。
六、高效課堂對老師備課的要求
教師要非常熟悉教材,高效駕馭教材。課堂教學要有對教學任務的整體觀念,不僅要知道本堂課學生應該學會什么。更應該充分了解本單元、本冊書、本年度乃至整個小學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語文學科中學生應該學習的內容;本學年的教學有幾個難點,幾個重點,這些難點應該分成幾塊,學生才容易接受。課堂上教師最多只有十幾分鐘的時間。內容太多,肯定是完不成合理有效的分散重點、分解難點的教學任務。教師要深鉆教材,找到教材的根本和內在聯系。課堂上沒有必要面面俱到,只要把教材所要求的內容讓學生學會即可,教材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整合,只要能順利完成教材所規定的任務就是教與學的最大成功。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探索不是幾句話就能完成的,不能一蹴而就;同時更需要相關制度的配合,否則構建高效課堂就會淪為一種形式。
語文高效課堂學習心得體會 篇2
面對時下如火如荼的語文課堂改革,一路走來我曾激動過、迷惘過、收獲過!曾因第一次看見杜郎口模式為學生的精彩表現而激動萬分,曾因學來學去丟失了自己而迷惘,曾因自己的不斷學習整合優化從而不斷有新收獲而高興!一路學習一路收獲,一路反思一路取舍,一路下來始終不變的是:一切為了學生快樂地學、主動地學、高效地學!現在我的語文課堂是:
一、教給學生學語文的方法:即五步讀書法
第一步是先猜讀題目,看著文章標題你會怎么寫,有了自己的思路后再去讀課文。這樣做可以一舉兩得,一是找到自己和作者選材構思的差異,再是訓練了自己思維力,便于自己寫作水平的提高。
第二步是一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正確,也就是讀準字音、停頓,初步感受文章基調,邊讀邊標出各段序號,邊掃除文字障礙,尤其重視生字、多音字、形似字、新鮮成語,讀完后查找字典或工具書,將重點詞語的解釋寫在課文中該字詞的旁邊以便記憶。
第三步是再讀課文,要求學生讀通順并把“厚書讀薄”,即能用簡練的語言概述文章主要內容,也就是梳理文章的思路,弄清作者寫了什么,是按什么線索或順序寫的。這樣做是為了訓練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和快速把握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
第四步是三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流暢,重點注意對文段中優美詞句或關鍵句的品味賞析,如含有各種修辭句、富有表現力的字詞句、寓意深刻含蓄句、畫龍點睛句等等。還要注意段和段或事與事之間的過渡與銜接,掌握作者選材組材構思的獨特之處。這樣可以使學生深入文本,理解主旨,感受作者語言和情感表達及寫作技巧的魅力。
第五步是四讀課文,要求學生讀熟練或準確背誦,能說出自己的感悟和收獲并能聯系生活延伸課外。目的是既能進得去又能出得來,做到學有所獲、學以致用,不能“讀死書、死讀書”。
當然,以上方法不一定適合各種文體,我們在教學時面對不同的文體側重點也會有相應改變,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依體而教”。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語文的方法,既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也能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老師還教得省心,真是一舉多得。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觀察,我認為收獲還是蠻大的。
二、語文課堂要重視學生的參與度
教師教授的知識只有讓學生理解記住才會成為學生自己的東西。
以前我只重視自己能完成教學任務就行,至于學生,我認為只要他們認真聽講記錄思考發言就一定能掌握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結果一次次不太盡人意的考試成績讓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癥結所在。
每次得出的結論都是知識落實不到位,但自己實在不愿用多布置作業,增加學生課業負擔、泯滅學生學習興趣的代價去換取成績的提高,那樣做實在是得不償失。那么有沒有別的辦法呢?正在我困惑的時候,20xx年10月份的一次赴學習,讓我茅塞頓開。
原五中韓吉東校長在做報告時講到要想提高課堂效率,一定要重視全班學生的參與度,他說假如班里有50個人,老師講學生聽參與度是1:50,1個學生講其他學生聽參與度是1:49,本質上效果沒什么不同,只是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而已。
如果25個學生講25個學生聽,然后再反過來,那效果就不一樣了……“一語點醒夢中人”!回來后我在課堂上試行這種辦法,小組內一對一檢查監督互幫,再加上小組加分的有效刺激,年終語文考試班里59人,有33名進入優秀生行列,比以前多了8個,平均分年級第一,低分人數明顯減少。按總分算班里后30名中有23人進步。這說明這個辦法對學生尤其對后進生還是很有效的。
語文高效課堂學習心得體會 篇3
我校自去年以來,在全校推行“5521”課堂教學改革,希望通過改革,能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改變過去“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現象。在文教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教師的努力下,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初見成效!我們初三語文組全體同仁就如何構建高效課堂也做了一些嘗試,筆者認為,要構建有效甚至高效語文課堂,做好課前預習是關鍵!
一、有效預習可以提高語文教學效益
高效課堂倡導以學生學習為主體,實行學生小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方式,在學生自學、展示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古語有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不但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還可以使學生明白本節課知識的重、難點,找到自己的困惑,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課堂上的聽課才能更有目的、更有效,也可以在課前預習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預習不但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受益終身,而且還有利于上課教師節約引導時間,給學生充分的討論、展示的機會。如果學生沒有做好充分的預習,會直接影響他們在課堂上的討論和展示效果,耽誤課堂教學時間,致使課堂教學容量減少,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只有在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他們在課堂上學習才能有重點,才能實現和其他同學的合作學習,也才能使我們的'課堂真正的達到高效。
二、方法指導是實現有效預習的捷徑
葉圣陶先生說:“預習事項無非翻查、分析、綜合、體會、審度之類。”由此可見,預習絕非一般意義上的通讀和瀏覽,而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它需要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去感知新的知識,去開展觀察、識記、聯想、辨析、比較、綜合,鍛煉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很多學生在預習課文的時候,把課文通讀一遍,最多再查一下字典,了解生字、詞,對課文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理解的基本做不到,其實這樣的預習就不能算是有效。教師必須交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才能使預習達到有效!
記得有一次在某學校上公開課,雖然該校教師布置學生進行了預習,由于我對學生預習情況不了解,課堂上無論我怎樣調動學生,學生學習的氣氛還是不濃,課堂效果大打折扣!后來回到學校,我根據我班學生情況,擬出適合學生的預習學案,并提前發給學生,通過觀察、詢問、提問,了解學生在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并及時予以指導,對學生預習的方法上進行指導。課堂上,針對學生普遍的問題進行重點討論和引導,這堂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看來,教師對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對于提高預習效果至關重要。
我常教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如:誦讀法,讓學生通過讀書獲取知識,捕捉信息,思考問題,發現問題,為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儲備必要的知識信息。圈點法,就是在讀書的過程中圈生字畫生詞能回答課后問題,能概括段意或主要內容,訓練學生養成預習動筆、動腦的習慣。查找資料法,是指導學生結合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查閱工具書、資料、或者上網查找相關資料,聯系上下文正確理解詞語,結合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弄懂句子的意思,養成借助工具書或資料獨立解決字詞句等疑問的習慣。旁批法,是引導學生將解決的問題在讀書時對詞句段的想法、感悟及時進行旁注,為課堂交流做準備,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悅。質疑法,是結合課后問題和預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帶著問題邊讀邊想,多問幾個“為什么”,以問促思、以讀促想,讀想結合,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使預習要求真正落到實處。方法指導得當,預習才能達到預期效果,課堂師生才能配合默契。
三、明確預習目的是有效預習關鍵
教師應根據教材體系的編排和學生的實際,根據學生進行分層指導學生預習。根據課文編制好預習案,讓學生在預習時可以有的放矢,提高預習效率。預習有明確目標,預習內容具體,預習有方向,預習得法。這樣預習才能使學生知識與能力有提升,這就是有效預習。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及時調整預習方案,那些欠缺是需要補充的,哪些是薄弱需要加強的,哪些是關鍵需要重錘敲擊的等,讓課堂充滿靈動和精彩,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檢查評價是實現有效預習的途徑。
要想預習達到預期效果,讓預習不流于形式,就必須建立檢查機制,我一般是這樣做的:
1、學生檢查機制:
班上以小組為單位,實行組長負責制,小組在課前交叉檢查,對沒有做好預習的同學進行登記,并計入小組考核。每周評分,對做的好的小組及時進行表彰。由于小組每個成員都關系到小組的榮譽,組長在經過培訓后都相當認真負責,還可以擔當起指導本組同學預習的任務。
2、教師檢查機制:
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檢查預習案,交流反饋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檢查。結合課堂教學環節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互動過程中反饋的信息,參與課堂活動的情感態度,思考理解課文的方法,交流表達的能力,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通過評價,讓學生預習成為了一種習慣,還培養了他們思考、質疑問題的能力。
五、以有效預習促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此話一點不假。只有當學生把預習當做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而不是當成一項任務來完成時,才能積極主動地、認真地進行預習。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法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預習質疑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以課堂教學創新鞏固預習成果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應該設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教師教變為學生自主學。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學的有激情,有收獲。如學習《核舟記》、《威尼斯商人》、《石壕吏》等課文時我并沒有把大量的時間精力花課文誦讀、分析上,而是讓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準備一些這些課上要使用的道具,分小組讓學生來表演,看看那一組表演的最好。學生積極性特別高,心想展示自己的機會來了。為能表演好這一課而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讀熟課文根本就不需要老師操心了,而且好多的學生還查閱了許多的書籍。這樣的課堂,學生想的多,說的多,交流的多,體驗的多,個性發揮得充分,這樣才是高效理想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