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服務學習心得(通用3篇)
殯葬服務學習心得 篇1
生活中,我們在衣嘆生命不幸,在等待希望的瞬間,時間像一只頑皮的小精靈竊笑著與我們擦肩而去。時間一天一天地過支,童年的無無憂無慮早已如夢般散去,少年的浪漫往事,也伴 隨著日歷,飄逸在歲月的風中……
但凡人皆有一死,要正視。對于自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個人都要珍愛生命。同時,我們的生命不僅屬于自己,同時也屬于身邊的人,特別是我們的父母,親人,愛人。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而是看他貢獻了什么.
現代殯葬服務的發展是我國殯葬服務業發展的一個重大的里程碑,從原先的古老迷信的活動發展到現在的科學、莊嚴的儀式,甚至成為一種文化,這是非常大的進步。對于這項服務,我們既要最大限度地實現好、解決好、維護好、保障好社會群眾對殯葬服務的價值需求,又要確保在保持機構在非營利性條件下尋求自我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在過去,一些殯葬管理者和領導者總以為殯葬是跟死者打交道的職業,每天為死者提供服務,談不上高尚,能多要價就多要價,能多收就多收,而活者往往又存在不能和死者談價錢的心理,自然多收多要也就不足為奇了。而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眾對殯葬服務標準和緬懷死者的價值取向發生的根本改變,群眾對殯葬服務要求民主化、公開化、透明化和人性化的意識已經增強了,傳統的殯葬服務觀念已經落伍了,因此,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為民服務”理念。要在國家殯葬行業紛紛覺醒并倡導“陽光殯葬”的時候,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努力創新殯葬服務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標準,盡快走出簡單的承諾式服務,逐步將殯葬服務向系統化、規范化和標準化方向邁進。要以具體的標準作為服務施受雙方檢驗服務水平的標尺。
殯葬服務能幫助家庭或社會處理遺體,從社會學、哲學、心理學觀點看,遺體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我覺得殯葬服務是非常神圣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但不管怎么樣,人死后應該有一個好的歸宿,讓靈魂得到安息,如今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好,殯葬服務,是很科學,很尊重人的生命和尊嚴的形式。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佛教認為: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而死并非生命的結束,只是另一場輪回的開始,所以說"生死一如",要我們看淡生死,進而勘破無常。但是在大限將至之際,如何讓病者身心安樂,無苦而終,才是最實際的一種做法,這也就是所謂"臨終關懷"。處理一體的原則是自然條件的要求和社會文化條件的要求。
我們在服務的過程中要相信科學,擯棄迷信的部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殯葬行業往更加好的方向發展。
喪葬禮儀是整個殯葬活動中參與人數最多的活動,親朋好友等很多人都會參加,十分的引人注目。所以,喪葬禮儀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喪葬禮儀,簡稱喪禮,指在喪葬活動中人們所共同遵守的一系列行為規范,它是人類向文明社會進化的產物,是在喪葬活動中為執行一定的功能以滿足人們一定的需要而產生的。他又是不清晰的,非系統的社會意識。原始人對待死者,與動物沒什么區別,并未對死者尸體有意識地加以處置,而是隨意棄置,沒有形成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所以談不上什么喪葬禮儀。但是隨著人類向文明社會邁進,人的自我意識逐漸覺醒,明確認識到生與死的對立,重生惜死的情感日益強烈,并且對靈魂與軀體的關系有了某種理解,于是便開始有意識地處置死者尸體,并進而逐漸形成一系列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這樣喪葬禮儀便產生了。喪葬禮儀,開始比較簡單,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分化日益明顯,便日益變得復雜、繁縟。進入現代社會后,由于人人平等日漸成為人際關系的準則,則又有向簡單回歸的趨勢。
喪葬是人生禮儀的終結。當一個人走完人生旅途,最終告別社會時,親戚友人要哀悼、紀念、評價亡人,寄托哀思。喪葬包括殮殯葬拜誦哭泣等一系列的儀禮。在程序上漢族地區有小殮。就是死者死后給死者洗浴、修理面容、化妝、更換衣服、最后包扎遺體。大殮。就是“入棺”。在入棺后釘上釘子就不能再打開了。建靈堂。這是祭祀死者的一個場所。一個是家庭的小靈堂,另一個是放置遺體的大靈堂,在大城市里一般是設在殯儀館。家屬成服。成服就是直系家屬穿戴孝服,孝服的對象是子孫后嗣幾親屬。早晚家奠。家屬奠基死者亡靈,舊時,是早晚上飯,撤飯,上香,念祭,磕頭等。家公奠禮,家公奠禮是出殯前家人集合起來祭奠一次,是夜舉家守護靈堂,也叫做伴宿。我們稱為“做道場”,在北方稱為“辭靈”。是在出殯前舉行的,稱追悼會。出殯。辰時7—9點,(一般是8點半左右)。把棺柩送出門。下葬。安置死者遺體,即棺材入土。現在推行火葬則是火化。祭祀。就是清明上墳,殯葬是“兇禮”,喪葬后在舉行“吉禮”等。另外關于喪服、超度亡靈、哭喪、送葬都有諸多的形式與規定。
喪葬禮儀具有明身份的功能,因其都是根據死者的身份來操辦的。我國自商、周以來就將人劃分為不同的等級,社會等級的存在,不僅影響到人的社會生活,而且影響到了喪葬文化,什么身份的人享受什么樣的喪葬待遇,不是有明文規定,就是有約定俗成的規矩。通過喪葬禮儀,死者的地位高低、貧富貴賤等情況便清楚地顯現出來。
殯葬服務學習心得 篇2
1月23日凌晨,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暫停公共交通運營后,不少醫護人員出行遭遇難題。這時,一群熱心的武漢市民站了出來,1月23日中午組建起“善緣義助武漢醫療救援”志愿車隊群,義務接送在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愛心迅速裂變。截至1月24日中午1點,志愿者群已發展至40余個,數千名熱心武漢市民義務加入,成為這座城市最美的“逆行者”。“楊醫生,雄楚大道萬科主場到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司護士,白沙洲五金堤到胭脂路湖北省中醫院,早上7點出發,感謝好心人!”“依維柯,本人疫情期間,凡任何捐贈物資,100公里以內,免費運送。”“有2萬個口罩需要捐贈,請武漢能夠安排用車的愛心人士跟我銜接一下,我現在進不了武漢市,聯系人杜先生。”記者在群里看到,各種接送醫護人員信息、物資需求信息一旦發布,很快便有人響應。目前,武漢市所有城區都已組建起“善緣義助”志愿車隊群,除了義務接送醫護人員,車隊群還義務承擔起物資運送、信息擴散、幫助武漢紅十字會接聽電話等任務。車隊發起人張小艷介紹,連日來,武漢紅十字會捐贈電話眾多,負責溝通聯絡的人員卻嚴重不足,善緣義助共有25名志愿者在武漢紅十字會做義務接線員,同時還承擔起幫助發放物資的任務。“志愿車隊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想象,現在各個群加起來已經有數千人了,我們正在完善人員物資的調配和管理機制。”張小艷說,志愿者司機已與需幫助的醫護人員建立起點對點聯系,車隊還要求每名志愿司機加強防護措施,要求必須佩戴口罩、眼鏡,配備消毒洗手液。“雖然我們不是醫生、不是軍人,但是只要有需要,我們也可以義無反顧。”一位武漢私家車主在“善緣義助武漢醫療救援”志愿車隊群里說。志愿司機的數量,還在不斷增長中。
這是特殊地方、特殊時期的志愿服務方式。武漢“封城”的環境下,在“最美逆行者”醫生護士遇到出行困難的時候,市民志愿者自發組織起來,開車義務接送,這是最能解決問題、最有實際效果的志愿服務。但是,當政府逐漸解決困難,為醫療人員提供專門交通或者安排就近食宿之后,這種帶有風險性的志愿服務就要及時完成使命,及時結束,保障志愿者的安全健康。
殯葬服務學習心得 篇3
讀了金正昆教授的《服務禮儀》后,讓我感受頗深,我進一步認識到加強服務禮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服務禮儀是指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應遵守的行為規范,是服務人員在工作崗位上,通過言談、舉止、行為等,對自己所服務的對象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為規范和慣例。良好的禮儀可以贏得陌生人的友善,贏得朋友的關心,贏得同事的尊重,贏得病人的滿意。下面就服務禮儀兩方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在我們醫院日常工作中,服務要走在前面,若服務好了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金教授“文明禮貌服務,怎么對待別人?那就要做到‘待客三聲’——來有迎聲、問有答聲、去有送聲”。禮貌服務中尊稱、敬語、禮貌用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臨床工作服務中也是非常有效的。還要做到熱情服務,那就要真心實意,全心全意,充滿善意,表里一致的服務,要做到熱情四到,即“眼到、口到、身到、意到”。我們在中風偏癱患者運動療法訓練中這“四到”非常重要。眼到,要全神貫注注視患者;口到要對患者發出口令,指導患者;身到,手輔助患者肢體或指引患者正確運動;意到,表情和神態自然,心口要一直,要和病人互動,激發患者的康復信心和自主運動,這樣眼、口、身、意一致,統一一體,表現為工作認真負責,康復效果明顯,病人比較滿意。若訓練中眼、口、身、意不一致,如目不注視患者或東張西望,低頭不語或口齒不清,訓練手法不正確或指引不到位,無全神貫注,心口不一,心不在焉。病人非常反感,表現為工作不認真負責,敷衍了事,應付差事,康復效果不明顯,患者不滿意。
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大致上禮儀所體現的就是尊重。我們醫院的文化建設就是“尊重、關愛、責任、敬業”,其尊重就放在第一位。我認為尊重又分為自尊和尊他。其實,人都是平等的,既要尊重自己,同時也要尊重他人。尊重上級是一種天職,尊重下級是一種美德,尊重患者是一種常識,尊重同事是一種本分,尊重所有人是一種教養。而尊重他人是要講究一定方法和原則的,要善于表達對他人的敬意和友好,為他人所接受,形成互動,否則就會好心好意不得好報,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就像是金教授所講的3個原則。第一個,接受對方。第二個,欣賞對方,重視對方。第三個,贊美對方。我們工作中經常面對的是偏癱患者,他們的精神壓力非常大,情緒不穩定,有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他們往往感到自卑,我們一定要尊重他們,待他們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工作中認真負責,不怕臟不怕累,訓練中有恒心、有信心,不厭其煩,反復指導。使他們早日康復,回歸家庭和社會。
而自尊又包含以下幾方面:
尊重自己的事業,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金正昆教授說過:“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一個人只有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激發出自身的潛力和創造力,實現人生價值。如果上班時無精打采,對工作心存不滿,怨天尤人,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思想,又怎能創造價值,升華自我呢?
尊重自己的單位。一個人的工作單位,都是他的背景和依托。如果不尊重自己所在的單位,就等于不承認自己得以存在的基礎,也就是不尊重自己。
尊重自己的專業,不要糟蹋自己的專業,自賤自己的專業。除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外,工作中鄭重其事,認真對待,嚴格按照專業技術操作規范操作,贏得患者的信賴。
總之我覺得一個人以其高雅的儀表風度、完善的語言藝術、良好的個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氣質修養,贏得尊重,便是自己生活和事業成功的基礎了。
所以,學會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同時必須時時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儀容儀表,以一個樂觀積極的形象去迎接生活的每一天。這樣才能使自己在一個和諧的社會氣氛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