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600字作文(精選3篇)
初中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600字作文 篇1
孝!自古以來流傳千古的中華美德,在這么多年的風風雨雨反復沖刷,仍能煥發耀眼奪目的光芒。然而,在當今社會似乎已經黯淡無存了!
現在的青年,不專心學習,打架、逃學是屢見不鮮的了。有的,不顧父母的辛苦,回家后母親做的菜不合心了,抓起碗就往地下摔,一跺腳,指著父母的鼻子就“開戰”,什么難聽的話都蹦出口了!有的還是網吧里的“大地主”,一坐就是一兩天,不吃不喝,更談不上回家了!讓父母在家擔心不已、坐立不安就罷了,末了還得等父母三請四請的請回家,有時磨破嘴皮,到最后還被子女大罵一通,撞了滿頭灰。有的,揮金如土,把這種習慣當作闊氣的表現。經常不回家,父母的好言相勸全當耳邊風了,左耳進右耳出。好了一兩天,又不見蹤影了,還三天兩頭的打電話要錢,久不久還惹出了事。唉,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吶!
難道,這流傳千古的中華美德就這樣被青年們“征服”了嗎?噢不,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我們不能忘!“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啊!雖然我們沒有億萬家產送給父母,但我們能送一束鮮花;雖然我們沒有豪華的小轎車帶父母出門旅行,但我們能牽著父母的手陪他們散散步……其實父母的要求并不高,他們只需要一點溫暖。我們應該盡我們的能力,為他們盡孝!
朋友們,你們捫心自問:孝,你們做到了嗎?
專家點評:
這篇議論性的文章,觀點明確,談到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有針對性,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但本文只是舉了當今不孝順父母的例子進行說教,缺乏嚴密嚴謹的道理舉例論證,使文章蒼白無力。
初中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600字作文 篇2
父愛,偉大如山。我們就像是綠草鮮花,點綴在山的胸懷。父愛不僅偉大,也充滿著真實和美麗。不知何時起,我已經12歲了,對于父愛的含義更深了。有時爸爸看著我,那深邃的目光,注射了多少的心血,讓我懂得了,我應該是個大人了,應該擔負起應有的責任了!
他,有一些的帥氣和活力,而不缺乏成熟的標志。他,濃眉大眼,一看就是老謀深算。他的眼神里,帶著對世界的看點,每一眼都包含著深深的含義。他,嘴巴總是會冒出幾個令人開心或者悲哀的成語,讓人覺得幽默。他,心跳的頻率,帶著對世界的崇敬。雖然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上了痕跡,但是卻讓人覺得他是老一輩的,更加成熟的男人!
還記得我數學成績并不是很優秀,雖然算不上差生,但是也不是尖子生。算的上是中等以上一些的學生。這,令他常常頭疼不已。他也是一個學校的校長,所以星期一到星期五都不回來,只有雙休日才會回來看看家人。然而,大部分的時間,他都是拿來檢查我的作業,并且批改,讓我改正錯誤。這就算是一種補習吧。每次,看到他的眼光流露出的期望,我總是氣我自己不爭氣,數學成績提不上去,心中的一種特別的感覺,就升起了。所以,我更加努力了,上課更加聽講認真,對待作業和考試也不馬馬虎虎,粗心大意。然后,這種父愛,鼓勵、激勵了我。我數學成績上去了許多。這次期末考試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當那時,我看到他的眼光中,流露出了一種高興,難以平靜的期望......
當我生病時,經常都是他帶我去看病。平常,也不太注意他,可是一次,我留意了。那是一種什么樣著急的神情啊!似乎上天入地也要把我的病治好似的。當醫生幫我看病,他的眼睛又直勾勾地盯著醫生,似乎不放過一絲一毫。那一刻,我明白了,眼神也是父愛。是濃濃的父愛。
雖然,我的父親很平凡,但是他對我的尊尊教誨和愛護讓我難忘不已。我想對他說一聲:“爸爸,謝謝你12年來的教導,我會好好做人,學習努力。馬上6年級了,也馬上要畢業了!我會更加努力的。祝福你身體健康!
初中有關孝道的心得體會600字作文 篇3
今天,終于和學生一起欣賞了《荒島余生》的后半部,這部影片被稱為是真人版《魯賓遜漂流記》,看完后,覺得很多情節與書本內容確實相似。雖然隔了一個星期,但是主人公乘坐的飛機失事的那一幕還深深地刻在腦海里。
因為氣流突然變化,主人公乘坐的專遞飛機陷入其中,最后飛機失事,他得以生還,卻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上。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沒有糧食,沒有衣物,他面臨著生存的挑戰。為了能夠活下來,他只能去尋找食物,餓了,找野果吃,制作捕魚工具;渴了,就取些椰子,卻又因為沒有工具無法打開,但是,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人的求生本能似乎更強了。四年之后,他終于乘坐自己做的木筏,逃出了海浪與風暴的襲擊,回到了他的國家。應該說,整部影片充分展現了人與自然搏斗的一種精神,但最終人類的求生欲望戰勝了一切。
從他居住小島一直到他離開,最令我感動的還是他與“威爾森”——一個排球之間的情感。因為一個人居住小島,基本沒有可以交流的對象,而語言成了一種發泄方式,除了用石塊和木炭在石壁上留下痕跡外,他唯一的發泄對象就是“威爾森”——這個有著一張人臉,卻永遠不會說話的球。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球,他卻像對一個朋友一樣向它傾訴,當他開心時,當他害怕時,當他痛苦時。甚至,他已經完全將它當成了親人。在準備離開的時候,他將“威爾森”牢牢地捆綁在木筏的一頭,為的是帶它一起離開,而每次看到遠處排山倒海般的巨浪涌過來時,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威爾森”。當時,我的心仿佛被種.種地敲擊了,當一個人絕望時,什么叫做救命的稻草,或許,在我們的眼里,不管怎樣,“威爾森”都只是一個排球,可是在主人公的眼里,它已經遠遠超過了一個球的定位,或許是比親人還重要的東西。因為,當風暴將“威爾森”卷走的時候,主人公是那樣急切地想要把它找回來,雖然體力消耗已經很大,但他還是奮不顧身跳入大海,一邊喊著“威爾森”的名字,一邊拖著笨重的木筏。“威爾森”最終還是沒有回到他的身邊,當然也就無法跟著他回到那個曾經屬于它的城市。但是,他那一聲聲聲嘶力竭的“SORRY”揪得我的心有些疼,仿佛那失去的也是我的朋友,我的親人。
影片的主人公正如魯賓遜一樣,最后還是離開了那個小島,回到了曾經生活的地方。但是一切都已經改變了。故事的結尾我并沒有和學生一起看完,但是,主人公在島上生存的那種求生欲望以及他的那份挑戰,已經完全征服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