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學習焦裕祿 反對“四風”心得體會(精選)
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號召全黨同志要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干部。他特別強調,要重點學習弘揚焦裕祿的公仆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和道德情操。焦裕祿精神的實質就是為民務實清廉,焦裕祿同志的這“四種精神”恰好與當前正在狠剎的“四風”頑疾一一對癥,切中要害,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指導性。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是解決當前干部隊伍中普遍存在“四風”問題的“金鑰匙”。
第一,學習焦裕祿,就是要學習他凡事探求就里,“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堅決克服形式主義
焦裕祿跑遍全縣,也要尋求治理天災的科學方法。正是憑借這股探求就里的求實作風,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找到了治理“三害”的良策。對照當前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四風”方面,我們有的黨員干部喜歡花拳繡腿,熱衷于搞形式主義,說不切實際的大話,開不解決問題的長會,發不起作用的空文;有的抓落實不力,拈輕怕重,只說不練,遇到問題繞道走,推諉扯皮現象依然存在。
學習焦裕祿的求實精神,就是要做到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少些急功近利的思想,多做打基礎、謀長遠的事,多做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事,多做為老百姓謀福祉的事。這就要求我們作重大決策和謀劃工作時,要多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去掉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的浮躁氣,勤于動腿、勤于動手、勤于動腦,使決策更加科學、更加務實,更有利于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第二,學習焦裕祿,就是要學習他“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努力克服官僚主義
焦裕祿精神誕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時隔半個世紀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他貫穿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焦裕祿一心撲在工作上,撲在為民辦事上,撲在改變蘭考貧困面貌上。他常常說“我是人民的兒子”,這就是焦裕祿對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蘭考的日子里,焦裕祿為了除“三害”,他帶領全縣人民封沙、治水,戰天斗地,抱病身先士卒,以身作則。現在我們的一些黨員干部卻存在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危險。有的黨員干部衙門習氣嚴重,對上阿諛奉承,對下頤指氣使;有的官兒不大架子大,本事不大脾氣大,凡事愛扎勢、愛擺譜、抖威風。工作中,有體面、有利益的事情搶著干,棘手問題燙手山芋讓下屬干。這樣,自然就在群眾中失去了威信,離群眾就會越來越遠。焦裕祿精神的本質是為民務實清廉,學習焦裕祿的公仆情懷,就是要解決好對人民群眾的感情這一執政為民的關鍵問題,常常捫心自問“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始終懷著深厚的愛民情懷去對待群眾、服務群眾、惠及群眾。
第三,學習焦裕祿,就是要學習他“敢教日月換新天”、 “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斗精神,自覺摒棄享樂主義
以焦裕祿為鏡,就要大力發揚焦裕祿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迎難而上的作風,自覺摒棄享樂主義。當前,我區正處在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現代農業發展、城鎮化建設和“三農融合”發展等任務十分艱巨,需要全區上下萬眾一心,頑強拼搏、聚力奮進。作為區委“一把手”,更要率先垂范,做艱苦奮斗的典范,做勇于擔當的典范,做干事創業的典范。特別是在落實城鄉居民增收致富任務中,要撲下身子解決好存在的突出問題,要認真實施“精準到戶全面脫貧”計劃,年內全面實現683戶2261人的脫貧目標,在連續5年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一的基礎上,力爭再奪“六連冠”。
目前,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正在深入開展。這批活動涉及的單位和人員范圍廣、領域寬、數量大,同群眾離得更近、關系更直接,需要處理的矛盾也更多、更復雜。因此,要有迎難而上的勇氣,要有破解難題的能力,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把群眾反映的問題切實解決好,讓群眾從教育實踐活動中看到希望,得到實惠。
第四,學習焦裕祿,就是要學習他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堅決杜絕奢靡之風
焦裕祿同志生活簡樸,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從不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和子女、親屬謀好處。孩子沒買票白看了場電影,受到他嚴厲批評并及時拿錢把票補上。隨后,他親自起草了“干部十不準”規定,并帶頭遵守執行。焦裕祿的所作所為,充分體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展現了清正廉潔的公仆形象。而我們的一些黨員干部,動不動論資歷、比待遇,個別人甚至為了一己私利違法犯罪;一些黨員干部思想消極,作風散漫,情趣低下。對照焦裕祿精神,細查作風形象的不足,我們要自覺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經濟上不伸手,作風上不出丑,政治上跟黨走,不斷加強黨性修養,提升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五十年過去了,焦裕祿精神成為燭照共產黨人精神世界的一盞明亮燈火,焦裕祿同志是全黨學習的榜樣,更是我們縣(區)委書記學習的榜樣。我們只有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 “深學、細照、篤行”的要求,以焦裕祿為鏡,才能把焦裕祿精神內化為信念、外化為習慣、固化為制度,才能確保黨員干部作風轉變,確保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扎扎實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