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學習心得體會(通用3篇)
班主任的學習心得體會 篇1
12月27、28日我們有幸到煙臺參加了全國優秀班主任講壇的活動。在講壇中,專家們大量生動感人的事例全面敘述了班主任工作的一些經驗和搞好班級的具體做法。通過這次培訓活動,使我對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認識,下面就簡單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臉上沒有微笑,是因為心里沒有陽光。心里沒有陽光,是因為心胸不夠寬廣,心胸不夠寬廣,是因為心里防衛過當。”段老師以一段格言式的開場白,展開了洋洋灑灑的演講。
段老師用幽默生動的語言鼓勵我們投身研究,他說,老師一研究,生命就快樂,老師一研究,學生就快樂,他說,快樂是一種物質,研究有助段長壽。他指出,“聰明的人投資研究,明白的人投身研究,一般的人忽視研究,糊涂的人蔑視研究。”他號召我們“用快樂去傳染快樂”。對照我們的教育教學,我深深地感到了慚愧。我們平時在教學中總是抱怨太累,現在想來,我雖然沒有糊涂到蔑視研究,但確實是忽視了研究呀。這就是我和段老師的境界差別吧。確實,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的臉上的微笑太少了,以后還是多對學生微笑吧。
理想課堂文化的追求。段老師認為,理想的課堂能煥發師生的生命活力,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這里,段老師重點解讀了“愛”、“自信”、“合作”、“表達”和“智慧”五個關鍵詞,以闡述他對理想課堂的理解。講到“愛”,他說“面對生命,不能無情”,微笑首要是表達自己的一種快樂,所有的大成就者,你都能看到他的佛光。微笑便是佛,快樂便是佛,幸福也是佛。那么,作為老師,在課堂上面帶微笑,去傳播快樂,豈不是學生心中的“佛”嗎?
說“自信”,他認為有自信才會有成功,有成功才會有快樂。他認為教學就要教學生能說會道,向學生灌輸自信。他認為課堂教學首先要教學生“能”和“會”,再讓學生“說”和“道”,當學生達到“說”的時候便是“能”的平方,“道”的時候便是“會”的平方。這種說法其實就是教會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理念。段老師還指出,黑板是重要的資源,對黑板的無視就是對學生的忽視。的確,在現代傳媒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有多少教師、多少課堂依賴段多媒體教學手段,而忽視了簡單實用的黑板呢?現在的年輕教師還有幾個人能只憑一塊黑板,一根粉筆洋洋灑灑得講半天呢?這就是知識與能力的差別所在吧。他還說,我們的教學不能停留在正確上,所有的正確都要找到道理。這就是說,我們不僅僅要教會學生正確的知識,還要教會學生正確的方法。
聽了段老師的演講,我想到了很多。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和許多同事一直感到教學很累。現在想來,何不像段老師那樣,換個角度,換種思維,把教學研究作為一種快樂,把課堂教學當作傳播快樂,我們的生存狀態不就改變了嗎?
班主任的學習心得體會 篇2
多年來,我始終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是一門充滿智慧的藝術,我用一種高度的責任心在這塊園地里辛勤耕耘,我渴望著我的學生在我的教育下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學會做人,學會學習,渴望著他們將來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為此,我不斷摸索著這門藝術的方法,下面我談談自己在班級工作中的幾點體會:
一、為人師表,成為學生心中楷模。
班主任怎樣才能使自己成為學生心中的楷模呢?古人云“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也就是說教師如果要“傳道、授業、解惑”就必須要有豐富的知識和高尚的品德,因此作為班主任首先要不斷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要深鉆教材,精心備課,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個大舞臺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試想當學生在班主任的課堂上聽得如醉如癡,充分領略班主任的課堂教學藝術時,他們難道不會在心中深深地喜歡和佩服自己的班主任嗎?其次,班主任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也要嚴格要求自己,為人處事給學生以示范,做學生的榜樣。前蘇聯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說:“沒有教師對學生直接的人格影響。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馬卡連柯也說:“教師的個人榜樣,乃是使青年心靈開花結果的陽光。”當班主任彎腰撿起丟落在地上的紙屑時;當班主任輕輕地把丟落在課桌上的飯粒掃起送進食堂時;當班主任細心地把教室玻璃裝好時;當班主任時刻注意禮貌用語、尊重他人時;當班主任言出必行、恪守誠信時……這一切都會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而這種作用遠遠大于那種課堂上的蒼白說教。所謂“身教重于言教”,因此班主任應該要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強自身修養。
二、強化班級管理,形成良好班風。
班風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風,因此班主任在新接受一個班時就應該致力于良好班風的形成。我的做法具體有以下幾點:
1、開學之初,樹立榜樣。經常采用各種方式號召學生向榜樣學習。抵制歪風邪氣的形成,對違紀違規次數較多的同學采用談心、批評等多種方式進行教育。
2、制定班規,對學生進行量化管理,一般來說是從學習紀律、清潔衛生、體育鍛煉、值日生、班干部、大課間、獎勵等幾個方面,制定獎罰措施。特別指出的是班規的制定宜采用民主方式,并且在班規的實施過程中,班主任一定要講原則、講民主,要一視同仁。
3、培養干部隊伍,在學習、紀律、衛生、體育鍛煉、大課間等方面對全班同學進行監督。
三、用愛心關心學生成長,用細心發現存在問題。
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門必須凝聚著愛心的藝術。因為“沒有尊重和認識就沒有愛”,“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愛心如春雨,它能洗滌學生因為父母離異而帶來的心靈塵埃;愛心如微風,它能撫慰學生因為疾病而帶來的肉體上的疼痛;愛心如陽光,它能溫暖學生因為失敗而覺得寒冷的心靈。因此班主任在教書育人的同時,必須用愛心關心學生的成長,即關心學生成長的家庭環境,關心學生的學習,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關心學生的心情感受等。愛心的表現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一次窗前的促膝談心,可以是一次又一次的家訪,可以是作業上滿懷鼓勵與祝福的評語,也可以是學生生日時一個大大的紅蘋果或熱情的'擁抱,更可以是一次次嚴格的要求。當然班主任在滿懷愛心地投入工作時,還一定要非常細心。只有細心,班主任才能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問題并且妥當地加以解決。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學生的臉紅紅的,而且不是一般的那種紅色,詢問之下才發現他因為不滿爸媽的批評而偷偷從家里拿了一瓶酒給喝了。還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學生的褲腳邊連續兩天都是濕的,并且帶有泥巴和草葉,調查之后我發現這個學生竟然翻圍墻出去上網,褲腳邊是回校時在草地上絆濕的。可以說細心能使班主任具有一雙慧眼,就是這雙慧眼能防患于未然,能有效的堵塞住學生心靈上的極小的蟻穴。
四、注重績優生的培養和后進生的轉化。
績優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成績好,深得老師的喜愛與同學的羨慕。但成績好并不能代表一切,他們也許會因為驕傲而迷失理想,也許會因為一次失敗而跌入自卑的深淵,他們也許會因為一味注重成績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養,因此作為班主任,對待績優生就應該要:
1、進行理想前途教育,教育學生把理想當成奮斗的目標,用目標激勵行動,用自信鼓舞斗志,用勤奮爭取進步,用堅持不懈追求成功。
2、教育學生做一個堅強的人,首先要教會學生不要驕傲,不要產生自負心理,即“勝不驕”,其次要教會學生坦然面對一次的失敗,并且可以結合班會課開展“面對失敗”的活動,教育學生在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
3、注意績優生的全面發展。“績優生”中有一些同學是單向發展的,即只是努力學習,成績優異,而其它方面則存在缺陷和不足,如:有的打掃衛生靠邊站;有的在同學之中惟我獨尊;有的對班集體比較冷漠;有的對待批評百般抵賴;有的勞動觀點差;有的身體素質不好;有的不愿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等。因此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注意績優生的全面發展。
班主任工作是一門充滿智慧的藝術,這門藝術需要我們的真心付出,需要我們的無私奉獻。
班主任的學習心得體會 篇3
為了進一步提高班主任業務素質,強化“雙減”背景下的班級管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藝術水平,增強班級工作經驗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x月25日下午,五家渠第一中學德育處組織召開“雙減”背景下班主任管理優秀案例德育論壇活動。
參加德育論壇活動的人員有五家渠第一中學副校長閻衛健、副校長連武、德育處副主任朱雀、德育處副主任韓曉雨、各年級組長及班主任。本次論壇活動由德育處副主任朱雀主持,她提出本次論壇的目的是圍繞“雙減”背景下的班級管理,交流班級管理的經驗,解決存在的困惑,提高德育工作實效。在前期的優秀案例征集及評選過程中,共征集了14篇優秀案例,推選出四位班主任進行分享。
初一(7)班班主任李生斌老師分享的案例主題是《躬身潛行 敢做拓荒牛——“雙減”背景下的班級管理試探》。李老師從三個方面分享了他在“雙減”背景下的班級管理經驗與措施:第一、家長方面,要培養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家長監督管理的責任心;第二、班主任要做到精細化管理,提高課堂質量;第三、任課教師要因材施教,一個也不放過。最后李老師提出只有嚴明責任,狠抓落實,才能在“雙減”政策大背景下通過多種方式挖掘出學生的內在潛能,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初二(6)班班主任劉靜茹老師分享的案例主題是《“雙減”背景下的“雙加”——新形勢下管理、溝通方案初探》。劉老師從兩個方面分享了她在“雙減”背景下的班級管理經驗與措施:第一、加強藝術管理,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第二、加強有效溝通,抓住教育的同盟軍。劉老師提到雙減不減責任、雙減不減質量、雙減不減成長。班主任做好“雙減”之后的“雙加”顯得尤為重要,對內抓好對學生的管理,對外加強與教育同盟者的溝通,會助力我們在“雙減”路上走得又快又穩。
初二(4)班班主任趙娜老師分享的案例主題是《“潤物無聲”架起“雙減”之橋》。趙老師從兩個方面分享了他在“雙減”背景下的班級管理經驗與措施:第一、宣傳引導“雙減”政策。學生要端正思想,把握“雙減”這個契機,學好文化課的同時,發展興趣愛好,全面發展;第二、橋梁紐帶來助陣。班主任也是一座橋,一根紐帶,既要協調任課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又要均衡每日書面作業總量,控制好作業時長,提醒任課教師書面作業要做到“少而精”,興趣作業要做到“精而有趣”。
初一(11)班班主任王有鵬老師分享的案例主題是《傾心澆灌,聆聽花開的聲音——“雙減”背景下的班級管理案例》。王老師從四方面分享了他在“雙減”背景下的班級管理經驗與措施:第一、“雙減”并沒有減掉責任;第二、愛是育人的主旋律;第三、抓住教育同盟軍;第四、“雙減”后要做加法。孩子的表現是無法估計和預設的,尤其在“雙減”背景下,只要我們傾心關注,就會發現每個學生都是百花園中的一朵鮮花,每個學生都是多姿多彩的。
兵團李曉蓓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李曉蓓老師分享交流感悟。“雙減”政策是維護教育公平的方針,對于家長,班主任是引領者、警醒者、建議的提出者,引導家長關注學生的學習轉向學生的素質發展;對于學生要求:作業可以錯,但一定要認真,不是最優秀的,但一定是最認真的。要因材施教,對于學生有能力做的事,要放手去做,要放大學生的優點,對于原則性缺點,決不姑息。
連武副校長對論壇中案例分享進行點評,提出“雙減”是一種機遇,改革就是變革,變革期就是成長期。對于班主任而言,要能吃苦,爭創新,抓住減負契機,尋求新的班級管理方法,以提高班主任業務素質。
閻衛健副校長對本次論壇活動進行總結,他強調“雙減”工作的落腳點是要“減負提質”,在減輕課業負擔的前提下,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在“雙減”背景下要群策群力,共同交流分享班級管理經驗和方法,提高我校班主任的管理藝術水平。
班主任工作是學校日常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班主任論壇是班主任專業成長的平臺。新時代,新德育,新背景,新方法,我們期待,通過“雙減”背景下班主任管理優秀案例論壇活動來共享成功的經驗,提高理論水平,共同探討解決實踐中遇到問題的方法;我們展望,通過論壇開創新的工作方法與策略,提升實踐水平,共同追尋呵護花朵的教育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