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先進員工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學習先進員工的心得體會 篇1
連日來,知識型新型工人--農民工楷模巨曉林同志的先進事跡經中央各大新聞媒體播出刊發后,在國家重點工程——哈大鐵路客運專線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公司等參建單位數萬名干部員工、農民工兄弟當中引起了強烈的起了強烈的反響。
通過收聽收看廣播電視,他的“忠誠企業、愛企如家的主人翁精神;認真學習、刻苦鉆研的進取精神;恪盡職守、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敢為人先、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團結互助、樂于奉獻的團隊精神。”使奮戰在哈大客運專線的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公司等單位的數萬干部職工和農民工深深地被巨曉林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進取精神所感染。
從他的事跡中,大家深切地體會到,知識就是力量,技能就是本領,崗位就是舞臺,努力就有希望的道理。巨曉林同志用自己從“農民工”到“知識型職工”的奮斗經歷證明了一個樸素而又實在的道理:“只要有理想、有信心、有知識、有技能,農民工同樣能大有作為!”。
他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實現了從一名農民工到“五型職工”的跨越。
不僅是當代農民工的楷模和驕傲,也是我們當代工人階級的光榮和驕傲,更是我們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建設者的光榮和驕傲。
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以巨曉林同志為榜樣,刻苦學習,努力鉆研,敬業愛崗,大膽創新,誓把我國東北地區第一條鐵路客運專線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高速鐵路。
學習先進員工的心得體會 篇2
馮志遠從教47年,卻從未評過職稱。他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只為教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種清醒的責任意識。教師可以在不同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表現出不同的教學藝術,構建不同的教學模式,但是清醒的責任意識和在此基礎上持久的內在動力,是教師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備條件。
馮志遠扎根西部農村教育42載,用執著的信念和博大的愛心播撒著教育的火種。他新婚不久就響應國家支持邊疆教育事業的號召,來到寧夏中寧縣鳴沙中學任教,后又轉到關帝中學。到了關帝中學后,他先教語文,后 來又一口氣承擔了歷史、地理、俄語等課程,再后來又擔任了英語老師。清醒的責任意識,使他始終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把祖國和人民的事業作為自己無上光榮的使命。這使他能夠承受住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保持長久的內在動力,把祖國的需要當作個人的需要,把自己的事業和人生價值與國家的建設 發展聯系在一起。他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詮釋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深刻內涵。
我是一名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教師。學習馮志遠使我更加認識到,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做像馮志遠那樣的合格的人民教師,是我考慮問題的特定視角和對自己的基本定位。教師崗位——特定的育人理念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兩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教書是育人的載體,育人是教書的目的。
馮志遠沒有評過職稱,至今每月少拿幾百元退休金。但他的成果是,他培養的學生陸陸續續地走進了大學。教書育人的力量來自于科學知識。青年人崇尚科學,渴求知識。在馮志遠的講授下,枯燥的歷史課變得生動鮮活。他講的不單純是歷史知識,而是人生,是社會,是國際風云際會,是民族成敗興衰,是做人做事的道理。馮志遠不是“完人”,有限的積淀,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把薄薄幾頁新添加的歷史知識講得那么生動,這取決于馮志遠在簡陋條件下的勤奮。我們現在的條件比他所處的環境不知要強多少。我們向馮志 遠學習就應該深入研究教學內容,研究教學對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帶動深入的思考,把教書育人提升到科研的高度,以此支撐和升華教書育人的效果,增強教學內容的說服力和震撼力,以應對互聯網覆蓋全球的今天,各種思潮以更快的速度、更廣的范圍、更難以控制的方式影響著學生。教師崗位——執著的追求與奉獻教師的許多工作是無法量化的,是不可能通過工作量來反映的。執著的追求與奉獻是堅守教師崗位,做好教書育人必備的品格。馮志遠不懼清貧,不懼寂寞,遠離妻兒。他不是沒有常人的情感,“我已經快十年沒摸到兒子的手了。”他愧疚地說:“我這一生最大的遺憾是對不起妻兒。”但是“如果現 在讓我選擇,我還愿意當老師……”他把追求與奉獻當成一種責任,甚至當成一種享受。因此,不論在什么情況下,不論需要付出多大代價,他都能毫不動搖地常年堅持。報酬從來也不是我是否接受邀請的條件 。教師所獲得的享受,不是被贊許,不是贏得掌聲,而是他的講授能得到對方回應,是被對方滿意地接受 時那種眼神、那種表情,是一屆屆學生能成為社會棟梁。教師崗位——真摯的情感與愛教師工作是通過教師的言傳和身教兩種途徑進行的。身教就是教師默默地通過自身的行為來演示做人的道理,使自己成為青年學生思想上的向導、理論學習上的良師、心靈情感上的益友。馮志遠支教整整42載,他顧不上視力的惡化,起早貪黑為孩子們備課、批改作業,直到失明,依然憑著記憶為孩子們講課。他共教過1萬多名學生。退休后近十年時間里,失明的他每天義務為孩子們輔導功課,直到身患腦血栓,不得不離開大西北,離開割舍不下的孩子們……這是他以自己的行動表現出的真誠的情感、真摯的愛。
幾年的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教師工作中感情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感情的投入給學生可親、可信的感覺,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實現教師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
具體來說,就是嚴格要求與熱情關心相結合,知識交流與感情交流相結合,課堂講授與課后服務相結合,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所以,要真誠地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作為良師 ,我是學生思想上的引導者、人生道路的領航人;作為益友,我又必須轉變居高臨下的師生態勢,堅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這樣學生感到老師可親不可懼,可信不可疑。實踐證明,在學生心目中教師可親才可信,可信所講的道理才有說服力。這也就是教師教書育人中不可缺少的人格力量。馮志遠的事跡,感染人,鞭策人,激勵人。他的事跡使我更感覺到,教師崗位是一種辛勞、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獲、一種享受 。
作為一名參加工作不久的教師,在崗時間還很長,但我珍愛這一崗位,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所有的光和熱傾注到教書育人的事業中。
學習先進員工的心得體會 篇3
近日,在材料成型事業部舉行。報告團成員五位同志的先進事跡報告,感情真摯、語言樸實、事跡感人,深深打動了在場的聽眾,雷鳴般的掌聲響徹全場。 “他們用平實樸素的語言,用自身的經歷和感悟,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是勞模風采,什么是偉大的勞模精神。盡管他們的身份和經歷各不相同,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光榮的奮斗歷程,都有著許多感人肺腑的動人故事,都蘊藏著催人奮進的無窮力量。 ”
感受了幾位同志的報告后,感動、激動,我為山推有這樣的員工、勞模由衷感到高興,但對于以后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行動,決不能說報告完了事情就結束了,我們要更好地弘揚山推勞模精神、讓勞模精神落地生根、盛久不衰.
要無私奉獻,不要斤斤計較。無私奉獻和忘我勞動是多少年來勞模們最重要的品質,我就是要學習這種精神。無私奉獻是感情上的自愿,是用任何物質也不可以衡量的一種力量,是我寶貴的精神財富,無私奉獻和無勞而獲針鋒相對,我必須鄙棄后者。
要勇擔責任,不要扯皮推諉。責任對應著意義,沒有責任就沒有意義。勇擔責任是勞模精神的重要發光點。一個人要是對任何人任何事沒有責任,那他就活得沒意義,責任越大,意義就越大。我必須勇擔責任,認真踐行集團文化,能有作為、活得有意義,反之就是逃避責任、不敢擔當、混吃混合、庸庸碌碌,到頭來追悔莫及。
要不斷的通過學習來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增強自己的技能,不斷地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水平,使自己在組合素質能力上早日趕上前輩。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超越,在實踐中磨練意志,盡快成長為愛崗敬業、技能精湛、視野開闊的有用之才!
勞模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山推勞模精神代表著山推的價值觀和道德風尚。我為山推有這樣的勞模感到高興,學習勞模,就要學習他們愛崗敬業、爭當企業主人翁精神,爭創一流、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艱苦奮斗、艱難創業的拼搏精神,勇于創新、不斷改進的開拓精神,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黃牛”精神,甘于奉獻、樂于服務的忘我精神,緊密協作、相互關愛的團隊精神。就是要學習他們用科學理論和現代科學知識武裝自己,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山推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