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之行心得體會(精選3篇)
沈陽之行心得體會 篇1
在暑假里,我們去了沈陽故宮。
我們從大清門進入故宮,首先映入眼簾是崇政殿,威武而又莊嚴崇政殿是黃色批閱奏折地方,我仿佛看到一個勤政愛民好黃色在深夜還在批閱奏折,身邊點著一支快要燃盡蠟燭……離開崇政殿我看到“紫氣東來”四個大字,原來這是鳳凰樓---皇帝讀書地方。
走進一看,下面一共有二十四個臺階,象征著一年二十四個節氣。皇上每天都在上面走很多次,代表著長壽。登上鳳凰樓,放眼四望,莊嚴故宮建筑群別致地坐落在周圍,真有股居高臨下感覺。過了鳳凰樓,我們來到后宮,這是皇上和妃子居住地方。這里住過著名孝莊皇太后,現在看這里設施很簡陋,待再當時是老百姓不可奢望。穿過后宮,來到大政殿,這是故宮政治權利中心,皇上和大臣都在此辦理國家大事。大政殿有八扇窗戶,黃色辦公時要全部打開,代表八面來風、八方歸一。從整體看,大政殿外形就像一個蒙古包,有著濃郁滿族氣息。
轉過大政殿,來到后花園,這里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讓人流連忘返。走累了,也舍不得離開,踏著見證歷史石板,乘著百年大樹陰涼,感受著歷史變遷,文明傳承,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故宮我為你驕傲!
沈陽之行心得體會 篇2
很快的讀完了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寫的《誰動了我的奶酪》,初步印象這本書"好簡單".再讀這本書,感覺作者通過小寓言講述了一個大道理,那就是"變則通,通則久".世事變化本無常。只有起起落落,感同身受的經歷過變化的人,也許會感慨萬千。
誰動了我的奶酪,不可說。變化是正常,不變才是不正常。操縱者們變化的主要目的是利益最大化。老板和領導者們肯定喜歡思想簡單的"嗅嗅"和"匆匆",這樣聽話的"順民",才是領導政策的有力執行者。
誰動了我的奶酪,不敢說。我們都不想做"哼哼".中國式的變化,無非是精煉朋友圈的變化。打工生涯,職場升遷中,情商的高低,展現在人際關系中。良好的人際關系,就是"唧唧"的運動衣和跑鞋。誰動了我的奶酪不可怕,可怕的是誰拿走了我的運動衣和跑鞋,束縛了我尋找新鮮奶酪的腳步。光腳行走的路,必將遍布荊棘,坎坷流離。更糟糕的是尋找新鮮奶酪的信念,時時動搖。如果找不回丟了的跑鞋,不必憂傷。老祖宗告訴我們還有另一種活法,"上善若水,處下不爭".領導讓干嘛就干嘛,有一種失敗叫"瞎忙".
誰動了我的奶酪,不必說。變化是個未知數,要么全力以赴,要么早點滾蛋。不必矯情。"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當賴以生存,尋找奶酪的迷宮終有一天會倒塌的時候,嗅嗅匆匆也好,哼哼唧唧也罷,豈不是"樹倒猢猻散".猢猻們當中也許會有一個孫悟空,它會想"我動了誰的奶酪".體制內,所有的違背法律法規,違背公眾的基本價值觀,不擇手段的無賴變化,我認為都是耍流氓。我們不希望迷宮倒塌,所以要適應變化。
讀完《誰動了我的奶酪》,我知道了要積極的隨著奶酪的變化而變化。在相信與不相信之間,我相信了"居安思危",相信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其實,面對變化,問題不在于迷宮中的你,而在于你心中的迷宮。
莫言老師說:"世事猶如書籍,一頁頁翻過去,人要向前看,少翻歷史舊賬;狗也要與時俱進,面對現實生活".
《 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早讀到就好了。值得商榷,深思。
沈陽之行心得體會 篇3
生命的美麗是我讀了《最后的常春藤葉》這篇文章體會最深的。這個故事講了生病的瓊珊認為當常春藤葉掉落時,自己的生命就會結束,住在她樓下的貝爾曼先生知道后,在一個下著暴雨的夜晚,為瓊珊在墻上畫了一片常春藤葉,從而使瓊珊戰勝死神,獲得生命,但是,貝爾曼先生卻因淋雨得了肺炎去世了。
這個故事讓我感動,讓我流淚。第一次流淚是因為瓊珊認為常春藤葉子掉落時,自己就要病死了,失去對生的希望。然而,當時她還很年輕,她想去畫不勒斯海灣的愿望還沒有實現呢。瓊珊讓我想到了社會上的那些人,自殺、吸毒……難道生命就如此不值得珍惜嗎?生命是唯一的,是美麗的,有了生命就可以造福于他人,為社會、為祖國盡力。瓊珊對生命的輕視讓我為她惋惜,為她難過。
第二次流淚是因為我被貝爾曼先生無私高尚地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而感動。文中的貝爾曼先生用生命畫出一片綠黃色的葉子,鼓舞著瓊珊,用自己寶貴的生命點燃別人對生命的希望。綠色是生命中最美麗的顏色,就如同那最后一片常春藤葉,充滿了綠色希望的人,必然會戰勝挫折、厄運,奔向陽光;象貝爾曼先生這樣無私奉獻,將希望帶入別人生命中的人,生命之樹必然會常青,就像那一片常春藤葉,永遠鼓舞著別的生命。
社會中就有這樣的人,用自己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為他人畫出艷麗的人生,為他人架起通向幸福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