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翻轉課堂學習心得(通用3篇)
小學翻轉課堂學習心得 篇1
20xx年3月10-11日,我們王莊鎮初級中學一行7人在上級領導的支持和鼓勵下,有幸遠赴昌樂一中觀摩學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所謂“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一種教學形態。昌樂一中結合本校學生在校住宿的優勢,將“翻轉課堂”轉變為學生在校自學課本和觀看教師的微課,自主在線訓練,在課堂上完成知識內化;而后參與課堂訓練展示,教師精講點撥,升華知識的過程。其中微課、學案和網絡平臺是翻轉課堂的三大支撐。提高微課設計和學案編制的質量,是提高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
一、昌樂一中翻轉模式
昌樂一中的翻轉課堂模式具體為:“二段四步十環節”翻轉課堂。“二段”是指學生學習的兩個階段:“自學質疑階段”和“訓練展示階段”兩種課型。“四步”是指教師備課的四個步驟:課時規劃→微課設計→兩案編制→微課錄制;“十環節”是指學生課堂學習的十個環節,其中自學質疑階段包括“目標導學→教材自學→微課助學→合作互學→在線測學”五個環節,訓練展示階段包括“疑難突破→訓練展示→合作提升→評價點撥→總結反思”五個環節。在上述過程中,學案的應用貫穿始終。
我主要觀摩了邵鳳君老師執教的初二數學課9.2二次根式的加法和減法。在課前,教師將印制好的學案下發給每位學生。學生備好小平板電腦。當然這種小平板電腦具有鎖定功能,只能上指定的網頁,對于其他任何網頁無法訪問,這樣就保證了學生學習的純粹性。
第一節 自學質疑課。首先在多媒體屏幕上出示學習目標,老師在教室巡視觀察。
自學質疑課的流程分為5步。
第一步、教材自學 。建議用時15分鐘, 學生對照學案,根據課本完成問題,用鉛筆把知識點在課本上勾畫出來。
第二步、微課助學。(建議用時10分鐘) 看視頻《八下9.2二次根式的加法與減法》,觀看視頻并做好筆記。
第三步、合作互學。(建議用時10分鐘)請同學們相互討論,檢查其對知識點的理解,小組長匯總,將合作討論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和新生成的問題提交課代表。
第四步、在線測學。(建議用時3分鐘)完成微課后的在線自測題目,檢測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第五步、整理所學(建議用時3分鐘)根據自身實際,查漏補缺,完善整理本節課基礎知識。組長收學案,交給老師。
第二節 訓練展示課。疑難突破→訓練展示→合作提升→評價點撥→總結反思。老師導入新課。找準疑難在全班范圍內講解,重點突破。安排合適的學生在教室內指定區域的黑板上展示,生按照自己的程度選擇討論。而后在全班范圍內生去黑板批改訂正,最后,老師帶領全班一起總結反思。
二、“翻轉課堂”的特點:
1、 翻轉課堂對教育的數字化和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于學校層面:昌樂一中采用陽光課堂開發的軟件,具有對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進行即時監控的功能。并可以對網頁進行鎖定。此外,有足夠強大的無線網絡平臺,保證每位學生獲取足夠的流量下載或在線觀看微課視頻。
對于教師層面:微課的設計開發對教師應用計算機技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的微課均采用ppt加錄音旁白相結合的形式,其實微課的錄制可以有很多方法,比如用flash或其他一些新的錄屏軟件,更形象生動,更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這就對教師的數字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戰。
對于學生層面:提升了學生對計算機終端的應用能力,提前接觸到各種網絡知識的應用,有利于大腦的開發和對數字技術興趣的培養。
2、翻轉課堂對教師的教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無論學校的教育方法如何轉變,學校教育重視教學質量的本質不會轉變。翻轉課堂給了學生自學和討論的時間,也相應占用了部分講授新知識的時間。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對教材進行大幅度的整合。以數學為例,(前提是昌樂一中是初高中一體的學校)在初二上學期,學完初二下冊6、7、8三章的內容。在初三結束時,學完高一的內容。當然時間都是擠出來的,靠的就是教師對教材的整合能力。整合相關內容,達成一個系列。整合一個單元的內容,形成充實而不重復的一節課。翻轉課堂要求教師提前錄制好微課,精心備好學案,很多工作要放到課前完成,時間的節省,靠的是教師的無私付出和聰明智慧。
3、翻轉課堂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A老師編制學案并提前錄制微課,學生在自習課上根據學案自學教材,自主選擇看相應的視頻學習(必要時可以反復觀看,也可以在線上線下或同學研討),通過按自己的節奏自主學習,在上課前理解要學知識。有疑難時跟老師和同學一起討論解決。翻轉課堂改變了現行教學模式只管齊步走,不管結果的弊端,注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個性化服務(接受慢的同學可以反復看微課,相當于老師給他講了好多遍),并重點關注是不是會做作業,確保學會。
B培養了學生閱讀教材的習慣和能力。過去的教學中,經常聽到教師埋怨學生不讀教材,致使對所學知識一知半解;實施翻轉課堂,學生在自學質疑課上首先認真閱讀教材,然后再完成相關學案。通過閱讀教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初步形成,閱讀能力不短提升。
C提高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自學質疑課上,學生要根據學習情況提出本人或小組中的疑難問題;訓練展示課上,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每一節課上,學生始終處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狀態中,思維活躍,認識深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提高,創新意識明顯增強。D.課堂上初步落實了分層教學。學生自學教材后,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是否觀看微課,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觀看幾遍。同時,還可以通過兩人合作、多人合作等多種合作方式,解決自學教材、觀看視頻后沒有解決的問題。而對于學習進度較快的同學,則可以通過幫助其他同學解疑答惑,更好的深化自己所學知識。
三、我校教育教學改革與翻轉課堂的比較
1、都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但不同的是昌樂一中的“翻轉課堂”是兩節課為一個流程,第一節課學生自學,第二節課教師講解、師生交流;而我校的課改課堂是是一節課10分鐘學生自主學習交流, 15分鐘小組合作展示,10分鐘教師精講點撥,5分鐘當堂達標,5分鐘總結提升。2、都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都有學生展示、評價環節。不同的是昌樂一中的“翻轉課堂”有“微課”內容,微課成了其亮點。我們沒有明確要求微課的使用3、都突出教師的精講點撥。但昌樂一中的“翻轉課堂”教師的講解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制作“微課”,讓學生在課堂上在線學習,一部分是教師在課堂上面對面授課;而我校的課改課堂是教師對例題和疑難問題重點進行點撥。 4、都強化學生的鞏固訓練。但昌樂一中的“翻轉課堂”訓練分兩部分,一是“在線測評”,一是“學案”;而我校課改課堂是針對當堂所學知識進行當堂訓練。
翻轉課堂的不足之處:翻轉課堂要求學生有更高的學習熱情,不論是學優生,中等生還是學困生,都要先完成自學部分,然后教師進行講解,如果某些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則可能會存在跟不上學習進度的問題。如何健全評價機制,使之對學生的課堂表現能夠更細致的監控,這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四、總結
我們不難發現翻轉課堂的出現給學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不再受困于課堂教學。它的實現依賴于完善的網絡環境和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覺性。對于翻轉課堂的實踐應循序漸進、對其可行性進行足夠的分析論證,有選擇性的應用于我們的課堂教學。
小學翻轉課堂學習心得 篇2
翻轉課堂最大的好處就是全面提升了課堂的互動,具體表現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
由于教師的角色已經從內容的呈現者轉變為學習的教練,這讓我們有時間與學生交談,回答學生的問題,參與到學習小組,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進行個別指導。當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我們會注意到部分學生為相同的問題所困擾,我們就組織這部分學生成立輔導小組,往往會為這類有相同疑問的學生舉行小型講座。小型講座的美妙之處是當學生遇到難題準備請教時,我們能及時的給予指導。
當教師更多的成為指導者而非內容的傳遞者時,我們也有機會觀察到學生之間的互動。我們在教室內巡視過程中注意到學生發展起了他們自己的協作學習小組,學生們彼此幫助,相互學習和借鑒,而不是依靠教師作為知識的唯一傳播者。它確實是神奇的觀察,使我們對學生們的合作學習探討充滿了敬畏。
當我們尊重學生們的這種方式,他們通常會作出回應。他們開始認識到,我們在這里,是在引導他們的學習,而不是發布指令的教師。我們的目標是他們成為最好的學習者,并真正理解我們課程的內容。當我們在學生身邊和他們一起掌握概念,他們會以他們最好行動來回應。
可能有些同行會問,我們如何形成我們的學習文化。我們認為關鍵是讓學生確定學習作為自己的目標,而不是爭取完成任務。因此我們著力于把課程變成有意義的活動而不是完成繁忙的工作。
小學翻轉課堂學習心得 篇3
首先,很感謝學校領導組織我們參與這次“中國夢—小學語文名師高效課堂 翻轉課堂與微課程教學觀摩活動”。讓我有機會聆聽了魏星、丁雪飛、祝禧、諸向陽等著名特級教師的課程,讓我受益匪淺。現在,我就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以下這次的收獲與體會。
一、翻轉課程
1、起源: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一個山區學校——林地公園高中,教師們常常被一個問題所困擾:有些學生由于各種原因,時常錯過正常的學校活動,且學生將過多的時間花費在往返學校的巴士上。這樣導致很多學生由于缺課而跟不上學習進度。
20xx年春天,學校化學教師的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開始使用屏幕捕捉軟件錄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解聲音。他們把結合實時講解和PPT演示的視頻上傳到網絡,以此幫助課堂缺席的學生補課,而那時YouTube才剛剛開始。
2、定義:
不言而喻,“翻轉課堂”的定義已經非常清晰了。所謂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這樣一種教學形態。
3、翻轉課堂到底翻轉了什么?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練習。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我認為就是翻轉課堂的實質就是一種教學觀念的轉變,從傳統的“先學后教”轉變為“先教后學”的教學形式。比如:魏星老師在教授《普羅米修斯盜火》這篇課文時,事先讓學生觀看微視頻,并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課堂上,就圍繞“普羅米修斯、赫拉格勒斯、宙斯、太陽神阿波羅誰的力量最大”組織討論。
(學生們一開始認為眾說紛紜,說法各異,后來在魏星的逐步引導下,學生都認為普羅米修斯最勇敢、最正義,最善良,認為他才是力量最大的,因為心靈個力量是無與倫比的。)
二、微課程
視頻
1、定義:微課是指基于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鐘左右時間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音頻或視頻。在教育教學中,微課所講授的內容呈點狀、碎片化,這些知識點,可以是教材解讀、題型精講、考點歸納;也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
2、微課形式:微課可以使用手機、數碼相機、DV等攝像設備拍攝和錄制,也可以使用錄屏軟件錄制的音頻或視頻。
3、微課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微課不僅適合于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適合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
比如:諸向陽老師在教授《梅花三弄》一課時,主要就研究梅花,從學習陸游和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課文的基礎上,延伸到《江上梅》《墨梅》《梅花絕句》《山園小梅》等14首描寫梅花的古詩詞,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了梅花的自然之美、友誼之真、人格之潔的風格。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既學到了知識也學到了做人的道理。這些,不禁讓我想到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只教學而教學,我們可以通過課文補白、原文補充、續寫故事、改編故事等各種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思想教育的熏陶。
我們盤江是一座百年名校,文化底蘊深厚,書院氣息濃郁,如果把我們盤江的文化也作為微課研究來作為校本課程,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了解我們的學校,讓學生以盤江為榮,而不是若干年后只知道母校是盤江小學,其他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