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余黨校黨課學習心得體會(精選3篇)
業余黨校黨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我們上這一次黨課,老師說道當今社會較量的實質是以科技為龍頭,以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對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我們作為新世紀的“四有”新人,對我黨的情況予以一定的了解是很有益處的。之后,他分述了以下三大講點:
1、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2、黨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1)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的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走中國人民自愿選擇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
(2)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后,順利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3)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的轉移,實行改革開放,開辟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引導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4)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3、我國的最大國情:我國正處于并將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在經濟文化落后的中國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需要上百年的時間。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資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由于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但已經不是主要矛盾。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是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并且為此而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方面和環節。必須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勵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逐步消滅貧窮,達到共同富裕,在生產發展和社會財富增長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各項工作都要把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總的出發點和檢驗標準。跨入新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老師的課應該說講得既有深度,又不乏精彩活潑之處,并通過舉例、比較等方式讓我們充分領會了其中的含義,他不拿稿子,就能托口而出,這樣的水平恐怕也要等我們對黨有如此深入的了解后才能做得到吧。
這第一課是尤為關鍵的,黨的性質、指導思想和我國最大的國情是最基本,也是最基礎的課題,它是我們進入下一步學習的奠基石,只有從基本出發,不斷擴展延伸,才能把問題搞懂搞透。我通過這堂課了解了我國在政治上的整個發展過程,明白了今天安定生活的來制不易,也看到我國現有的不足之處,有待改進。我想這個責任或許就是我們這一代了,我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看前人走過的歷程,總結出一套屬于自己的建設方案來。
業余黨校黨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收看了《黨的偉大成就》之后,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一百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離不開黨的領導。十多年來,愛荊莊的保護、發展歷程同樣是在黨的引領下取得的,它在黨建引領帶動下,更加富有時代氣息和生機活力。在新的征程上,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3月來閩考察時指出的“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為指導,堅持黨建引領,以古厝修繕保護、活化利用為突破口,集聚資源,打造景點,做熱人氣,做活產業,努力讓莊寨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載體。
業余黨校黨課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上黨課是人們入黨的一個步驟,人民可以通過黨校學習,對共產黨和黨員有一個更深的了解,同時也可以更加明白黨員身上承擔著怎樣的責任,更加知道加入黨組織是一件多么嚴肅的事情。經過這次黨課學習,我收獲良多,下面是我的黨課思想匯報。
在上第一節黨課之前,我對黨為什么選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黨的根本宗旨存在很大的困惑,但是上完第一節,感觸很深。總結起來可以歸結為以下四點:
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物質財富是其他財富的基礎,這就決定了人民群眾的基礎性地位。人民群眾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古今中外很多藝術作品都有著人民群眾的身影,人民群眾是藝術家創作的源泉和素材,沒有人民群眾就沒有輝煌燦爛的歷史長河。另外,人民群眾還是社會變革決定性的力量。想想看,在災難和戰爭來臨的時候,我們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總是走在最前方,他們是黨的基礎,是黨進行工作的大后方。
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黨是工人階級的政黨,黨除了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任何特殊的私利。黨是為無產階級的最高利益而奮斗的黨。無產階級的最高利益就是資產階級,消除剝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這就要求共產黨員要認真聽取群眾的呼聲,對他們負責,為實現群眾的需要而斗爭。
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實現黨的奮斗目標的根本要求。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而實現共產主義是個漫長的過程,這就要求黨要為人民辦實事,最大限度的滿足人民的需求,以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為實現黨的奮斗目標而共同努力。
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黨創始之初毛澤東同志就提出“為人民服務”他本人也以身作則做到了,為新中國的成立出生入死、嘔心瀝血。還有敬愛的周一生鞠躬盡瘁,卻沒有留下一個兒女、留下一點存款。聯合國秘書長稱贊他說,沒有哪個國家的能跟他比。一輩子忠實地履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可見其對人民群眾的熱愛。
通過這次黨課學習,我收獲最大的就是明白了為人民服務的含義,她不僅僅是紙上談兵,她需要我們付諸行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以一個黨員來要求自己,積極放羊為人民服務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