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見義勇為個人心得(精選3篇)
2023見義勇為個人心得 篇1
最近網上引發熱議,一位八十多歲的老爺爺救了一位同齡的婆婆,婆婆本想登門道謝,哪知道這位老爺爺卻要求老奶奶去告訴媒體以宣傳自己見義勇為的行為。見義勇為本是人人推崇的行為,但是這位老爺爺卻要求救的人宣傳自己。
“見義勇為”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宣傳自己的行為,讓別人都吹捧自己嗎?是為了讓人記得自己,還是……
雷鋒是每個人學習的楷模,他默默無私的幫助人,從來不說一句怨言,幫人從來不留姓名,哪怕再小的一件事情,他都不會和人吹捧自己!皩W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边@首歌唱的一點兒也沒錯,雷鋒叔叔是我們的好朋友,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果雷鋒叔叔當初為了芝麻粒的小事,就吹捧自己,他現在不會被人所銘記,更不會有“雷鋒”這首歌。
世上事有善有惡,有美有丑。要問我最欽佩什么?我最欽佩見義勇為。何為見義勇為?顧名思義:“見”就是看見;“義”就是正義;“勇”就是奮勇;“為”就是行動、作為。見義勇為便是看到正義的事情奮勇的去做。這位老爺爺已經一把年紀了,卻還想因為見義勇為而揚名。按理說,他已經把什么都看開了,什么都不在乎了,因為這些已經不重要了,自己已年過花甲,不會再在乎名和利了。名,利,如同過眼云煙,轉瞬即逝,飄渺不定。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币娏x勇為,不為揚名,不為名和利,只為自己能夠安心,只為別人能夠過的更好;見義勇為,不為宣傳,不為讓別人記得自己,只為自己能夠無愧于心。見義勇為,無愧于心,使自己不感不安。
見義勇為,是我們中華傳統的美德,是我們每個人所推崇的,不要因為一點芝麻粒大小的事情就到處宣傳自己的行為。佛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老爺爺應該為自己救人的行為而感到驕傲,而不是到處宣揚自己。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023見義勇為個人心得 篇2
世上事有善有惡,有美有丑。要問我最欽佩什么?我最欽佩見義勇為。何為見義勇為?顧名思義:“見”就是看見;“義”就是正義;“勇”就是奮勇;“為”就是行動、作為。見義勇為便是看到正義的事情奮勇的去做。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就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情懷,就有“舍己為人,扶危濟國”的無私精神。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義勇二字,撐起了中華美德的一片天。
見義勇為的英雄事跡總是不絕于耳,只要一有這種事情發生,各大報張和網站就會大力宣傳,這種想體現社會存在正義的一面的方法是對的,但總能從這些報導中看到一些誤區。像初中生勇救同伴溺水而亡這種報導,我個人認為就不應該推崇。這些孩子在救人的那一剎那,他們肯定沒經過太多的思考,他們只是覺得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一起的玩伴被水吞噬,他們肯定沒有考慮到萬一他們出事,他們的父母將會怎么樣悲痛欲絕,他們的這種行為會被別人怎樣評說等等。
我欽佩見義勇為。但對于罪惡,我們作為普通的公民,應該在力所能及和保護自身的基礎上配合警方打擊罪惡,但是,我們沒有執法的權力,因為法律沒有賦予我們執法的權力,所以,我們也沒有相應的義務。
見義勇為不是不對,但前提應該是保護自身的安全。消防隊員在救人的同時都知道怎樣來保護自己,因為他們如果連自己都保護不了的話又如何去救別人?像今天又看到一個23歲的“英勇”小伙跳水“勇”救同伴而身亡的新聞,這種一命換一命的救助有什么意義!
我們從小就聽過一個故事:司馬光砸缸。司馬光救小伙伴的方式是將缸砸爛,水流光后小伙伴得救了。還有前不久,西湖救人學子——馮玖江,在面對有人跳湖輕生的緊急情況,他臨危不亂、機智沉著,特別是他在施救之前先撥打110和120電話的行為,非常理智。
所以,救人應該講究方法和智慧,一味逞勇就是使蠻勁了。在突發情況面前,我們要理性施救、見義勇為、見義智為。
如果社會的罪惡是靠手無寸鐵的公民去見義勇為來維護的話,法律和執法機關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見義勇為應該是一種風氣,是一種美好的道德要求,提倡無可非議。但前提依然是,保證自身人身安全。
2023見義勇為個人心得 篇3
新版《條例》中提倡以智見義,量力為之,是更為科學、合法的見義勇為。我認為,量力而行,見義智為才是聰明之舉,是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保障,新版《條例》值得推廣。
人之體膚,受之父母,不可傷之?茖W的行使自己的勇氣,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去見義行善,這不僅是對自己生命的重視,更是對父母的養育報恩。
不顧安危,挺身而出,危害無窮。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只因不顧安危,挺身而出,才使得更多的人犧牲。為了救落水之人,不習水性的路人不顧安危,奮身于江河之中。見義不成,自己鮮活的生命卻又被無情的奪走。這些事例在日常的新聞中早已耳熟能詳。如果路人能科學見義,尋找幫助,或許,是個美好的結果。不顧惜自己的安危,挺身見義而出,只會造成無窮的危害。
科學行義,量力而行,見義智為?恐林,冷靜,司馬光用自己科學的行為告訴我們,見義,需要科學,需要智為。試想,如果不顧惜自己的安危,一頭扎進缸的司馬光,或許,不僅救不出自己的伙伴,反而會搭上自己的性命,更談不上有“司馬光砸缸”的聰明之舉。
摒除盲目,科學合法,幫人護己。當然,倡導科學、合法、適當的“見義智為”并不是讓自己猶豫見義,而是倡導在見義之時,衡量自己的能力,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摒除盲目,最大的效率給予所需之人幫助。這才是最科學,合法的救人之義。
新版條例的出臺,或許會遭到許多人的質疑。畢竟,傳統的觀念提倡見義勇為應當奮不顧身。但是,這應該是在自己能力有所余的`情況下。
而新條例的出臺,給予我們更明確的方向與目標。不顧惜自己的安危,挺身見義而出,只會造成無窮的危害,只會讓更多鮮活的生命失去。
科學行義,量力而行,見義智為,摒除盲目,科學合法的幫助他人,才能更明智,更高效的見義,在見義之時,盛放道義的怒盛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