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參觀學習心得(精選3篇)
延安參觀學習心得 篇1
中秋剛過的13-17日,我作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參加了機關黨委組織的赴陜北考察,經歷了一次紅色游。我們這次考察的重點是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是我的向往。不只是賀敬之“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詩歌的激勵;也不僅僅是黃河源頭壺口瀑布美麗風景的吸引;更不是止于三秦大地自然風貌、歷史名勝的探訪。我對延安的向往是對中華民族解放的先行者們、是對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時期的領袖和無數英烈的膜拜。
延安的紅色游是我的緬懷之旅。讓我更近更深切的明白:延安是紅軍長征的落腳地,是勤勞勇敢的老區人民用生命和鮮血哺育了中國革命;延安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的總后方,在極其殘酷的條件下,廣大軍民開展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特大生產運動,為奪取革命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延安是毛澤東思想從形成、發展到成熟的圣地,毛主席關于中國革命的政治路線問題、軍事問題、黨建問題、哲學問題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論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撰寫的;延安是黨的“七大”召開的紀念地,這次黨的代表大會把毛澤東思想正式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從此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延安以及西柏坡還是解放戰爭時期我們黨的指揮中樞和戰略后方,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在這里運籌帷幄,作出了關系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為奪取全國政權奠定了堅實基礎;……這次觀訪延安的每一個窯洞,每一座山坡,每一處舊居,包括我們走過的每一條道路,見到的每一顆樹木,聞到的每一縷氣息,無不讓人感受到偉大的延安精神。在這片神奇的土地所孕育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今天的形勢和條件同延安時期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中國共產黨人無論現在和將來都要堅持和弘揚延安精神。
延安的紅色游是我的感悟之行。短短幾天的行程,通過導游的介紹,同伴的討論,多處的瞻仰,使我對延安精神的內涵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是延安時期的中國共產黨及廣大人民群眾養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我們黨是靠艱苦奮斗起家的,我們黨和人民的事業是靠艱苦奮斗不斷發展壯大的;仡欬h的歷史,從在上海成立到井岡山時期,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時期,從西柏坡到奪取全國政權,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的每一個成就、每一次勝利,都離不開艱苦奮斗。特別是在延安時期廣大軍民靠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精神和行動,掙脫了重重包圍。從此艱苦奮斗成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本色。是延安時期的中國共產黨人形成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我們黨歷來把為中國廣大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時期又響亮地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口號并在全黨認真實踐。那時的陜甘寧邊區政府,被譽為“民-主的政治,廉潔的政府”。
中國共產黨就是以對人民的無限忠誠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是延安時期的中國共產黨人培養了理論聯系實際、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延安時期是我們黨科學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成功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理論上實現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時期。毛澤東思想正是在延安時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寫到了黨的旗幟上。可以說,沒有開拓創新,既不會有延安精神,也不會有毛澤東思想。今天我們要在新形勢下弘揚延安精神,仍然要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是延安時期的中國共產黨人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用實事求是來概括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也是在延安時期。幾十年的革命和建設告訴我們,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達到實事求是;只有實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在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的今天,我們要做好任何一項工作依然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延安的紅色游更讓我留戀。我留戀寶塔山威武不屈的英勇主義,留戀楊家嶺平等求實的民-主風氣,留戀延河水純潔浪漫的革命情操,更留戀當年窯洞里映出的燈光,以及燈光里照耀的理想和抱負。
延安參觀學習心得 篇2
延安,舉世聞名的中國革命圣地,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不陌生。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這里領導、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石,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也就是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萬代的延安精神,在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精神動力作用。延安精神是我們黨、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它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產生著巨大和深遠的影響。
盛夏六月,在慶祝建黨90周年前夕,我有幸參加了專員辦組織的延安之行,和大家一起近距離接觸延安,感知延安精神。作為一名剛加入專員辦大家庭的一員,自己能夠在入辦伊始,就接受這樣一次精神的凈化和心靈的洗滌,倍感榮幸。雖時間不長,但我覺得不虛此行,受益匪淺。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延安精神歷久彌新,薪火相傳,是我們不斷走向勝利的政治瑰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延安精神,是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中華民族優秀分子,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在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的不懈奮斗中,在陜北延安極其艱苦的環境下,所體現出來的理想信念、精神風貌、思想品德、工作與生活作風的精華和結晶。它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經過長期革命戰爭形成的。它繼承和發展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革命傳統,集其大成,同時又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使之升華到一個全新的境界。新中國成立之后,它又在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得到不斷深化。
走進延安,置身于寶塔山下,仰視那傲然聳立的巍巍寶塔,心中熱血沸騰,久久無法平靜。就是這普普通通的寶塔,作為延安時代的象征,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中國革命的航程,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卓越功勛,成為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豐碑。
通過參觀學習,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心靈深處受到了震撼,讓我對延安精神的本質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追思革命前輩艱苦卓絕的奮斗歷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在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產黨的偉大。
我也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如此艱難困苦的環境依然擋不住大批中華民族優秀的兒女,沖破反動派的層層封鎖奔向延安,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匯入中國革命滾滾洪流的熱情。同時也引起了我對如何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的深入思考。我深切感悟,延安精神確實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今天的時代雖然已不同于幾十年前的戰爭年代,但延安精神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昨天,延安精神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天,延安精神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明天,延安精神將繼續為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揮不容忽視的作用。
二、努力工作,銳意進取,讓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見之于行。
作為一名剛加入財政監督大家庭的青年員工,如何盡快轉變角色,積極適應新的環境,在新的崗位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新的考驗。就在我迷茫、彷徨之際,延安之行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和道路。我將認真踐行延安精神,努力做到真學、真信、真懂、真用,存之于心、見之于行。
延安參觀學習心得 篇3
x月x日-x月x日我有幸到x小學學習和參觀,在歷時兩天的考察學習中,我們先后聽取了天津市河東區實驗小學董芠校長、x小學王棟校長關于特色辦學的工作報告,并實地參觀了x小學特色辦學及文化氛圍。聽取了王敏勤教授的專題報告,觀看了x小學才藝節目,聽了兩節高質量的課及說課。雖然這次考察學習活動已經結束了,但所參觀的學校的校容校貌、教育理念、辦學特色、師生風采無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觸頗深,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胸中似有千言萬語,卻無從下筆。另外還學習了天津市河東區實驗小學的辦學理念“好習慣”、“負責人”、“高質量”深深地被打動;疏理了自己的思緒之后,使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新時期教師工作應具備一定的技巧和素質。下面我就從以下五方面談談這次考察學習的一點感受和體會。
一、真正的教育是以學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才是教育的歸宿
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教育的主旋律,新課程的實施和教改理念的不斷實踐,成為落實素質教育的助推劑,教師和教育教學管理者是教育發展、學生成長的生力軍。我們所參觀考察的學校(x小學),集中優勢教育資源,辦優質教育,并取得了顯著成效;著眼于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五育并舉,特別是才藝教育、美讀、美寫教育大力彰顯了辦學特色。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兼顧。大到學校的硬件設施,小到校園中的一草一木,無不展現著良好而又務實的育人氛圍,無不體現著素質教育旺盛的生命力。例如:學生的手工制作展示、各種功能室的利用、用系統論的觀點管理學校等使學校的發展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學成績。教育就是塑造人,讓學生享受高起點、高品位的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與堅強的意志,成為有人性的人。相比之下,我以前在潛意識之中還是只看重學生的成績的,在育人方面缺少創新和實踐,在教育教學管理方面為學生德育方面的發展創造的條件還不夠。學校所形成的教育規模、管理風格和辦學特色無不滲透著教育者的教育智慧,無不凝聚著他們辛勤的汗水。教育是一項神圣的事業,學校將素質教育演繹的淋漓盡致,大氣豪邁而又自信!
二、教育的成功源自教育細節的成功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草率、粗放的校園環境無疑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傷害。我們所參觀的x小學校園環境優美,建筑設計布局合理,校園文化氛圍濃厚。名人畫像、雕塑、格言警句隨處可見。學生的繪畫作品、書法作品、小制作、工藝品等在細微之處體現著教育者為學生才能的展現和拓展所做的努力與良苦用心。這些做法對我們都是一種啟發和提醒,如果我們在這些方面進入了一種常規教育的話,那么對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才能的展現無疑是一種促進。
三、提高自身基本素質,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直接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自古以來就強調身教勝于言傳,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無形之中為學生樹立榜樣。同時教師還要善于創新,做到以德育德、以個性育個性、以創新育創新。要想做到這些,教師還要不斷的完善自己,不斷地學習有關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實實在在的形象。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的本領。育人先育心,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靈深處的共鳴。”所以老師要善待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多與每一個學生接觸,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與學生打成一片,切實走進學生的心靈,做學生最信任的領路人。
四、教師要有責任心
教師肩負著即教書又育人的重任。首先,教師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雄厚的學科專業知識和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其次,教師還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責任感、使命感。這樣就會有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就會有甘為人梯、善為人梯的精神。這兩天的考察學習使我認識到作為學生老師,要用自己滿腔的愛去關心,去尊重每一個學生,耐心細致地去指導每個學生,才能做到對學生的關心,體現出教師的責任心,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得到良好的教育。
總之,此次考察學習是一次難忘的學習經歷。對我來說是受了一次極好的教育,也是對我教育教學工作的鞭策!以上僅是我個人考察學習的一點體會,并不能展現此次參觀考察的全貌。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調整自己,努力踐行新課程理念,努力實施素質教育才是根本,才能不虛此行!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學習先進經驗,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力爭使自己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