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包子的心得總結700字(精選4篇)
制作包子的心得總結700字 篇1
記得剛放暑假不久,媽媽說包包子吃,我高興得不得了,因為我最喜歡吃包子了。
上午8點鐘,媽媽用一個盆裝了一些面粉,用“老面”和水把面揉好,說只等下午面發好了就包包子。
到了下午,媽媽端出面盆。我一看,這面比原來的漲了好多。媽媽說:“這是‘發酵’。”媽媽開始包子了。我說:“媽媽,我也來包!”媽媽說:“好,學吧!”我去洗了洗手,學著媽媽的樣,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面團,把面團搓得圓圓的,然后放在桌子上用力一壓,就往起一拿,可只拿上來一半,還有一半粘在桌上了。這是怎么回事?我迷惑不解地望著媽媽。媽媽見我這幅傻樣兒,笑得直不起腰來。她說:“傻孩子,桌上要撒些面粉墊底!闭f完,幫我弄掉在桌上的面團。我并沒有泄氣,重新搓圓一個面團,在桌上撒些面粉,將它壓扁,然后夾了些餡,放進面皮里。我用左手的大拇指壓住餡,其它手指托住面皮,右手捏住面皮的邊緣,一下一下的捏花。捏著捏著,忽然感覺左手心粘乎乎的,我一看“哎呀!”不得了了,餡都冒出來了。我急了,慌手忙腳的“搶救”這個即將誕生的“小生命”。我拿起一塊小面團,捏成薄薄的面皮貼在破處,這才放下心來。我看媽媽包的包子,又看看自己的杰作,不免有些泄氣。媽媽看出我的心思,微笑著說:“不要泄氣,凡事要經過一番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
聽了媽媽的話,我鼓起勇氣,開始包第二個,覺得這個包得不錯。在媽媽的表揚中,我越包越快,一個比一個包得好,都趕上媽媽的水平了。
嘿,想不到這包包子也不那么簡單。
制作包子的心得總結700字 篇2
記得小的時候,最喜歡吃的就是媽媽包的包子,我瞧著媽媽那雙靈巧的手,在包子皮上捏捏捏,便做出了一個精致的包子,我羨慕極了,一直很想學,但由于我內向的個性,終究還是沒說出口。
今天中午,媽媽不知道該給我們做什么好,于是給我們包包子吃。我正在盡興的玩著電腦,突然媽媽叫我過來幫幫她,我滿口答應。走到媽媽身旁,見她雙手不停地移動,不一會兒便做好了一個餃子。我臉上露出了羨慕的目光,媽媽發現了,神秘兮兮地問我:“想不想學啊?”我情不自禁的叫了起來:“想!”媽媽先教我放多少肉餡,然后告訴我包子皮怎么黏上,怎么包起來,大概過了幾分鐘的樣子,我就已經五分掌握了……
這時,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個餃子皮,按照媽媽的方法,包了起來,可是不知為什么,我放了太多的肉餡,難道我那么愛吃肉嗎?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使勁的包起來,可是沒到一分鐘,一大灘肉露了出來,額,無語……就這樣慢慢的包,漸漸地,我有了不少感覺,漸漸地,我包的餃子到了標準模樣。忽然,媽媽說“!,我正在享受著包包子的樂趣,突然間停下來,還有些依依不舍呢!
媽媽拿著一大筐包子去蒸,不到一會兒,包子好了。媽媽端著一筐包子上桌,我立馬夾一個品嘗起來,發現是自己包的,卻異常好吃,爸爸媽媽也吃了個我做的包子,都贊不絕口,哈哈,難道我包的包子當真這么好吃嗎?
今天能夠和媽媽一起動手包包子,真的感覺是件很幸福的事兒。
制作包子的心得總結700字 篇3
國慶節,爸爸正好要去天津談事情,順便叫我和媽媽去玩,說起天津大家一定首先會想到狗不理包子,再就是天津大麻花,這兩個我都嘗過了,現在讓我來個大家講一講去狗不理包子鋪的事情吧!
來的天津,怎么也會去吃一下正宗的狗不理包子,它是很昂貴的,我們進狗不理店鋪的時候,看著裝修非常豪華,也很考究,關鍵就是他們很古代的裝飾,一進去就有種在電視里看到清朝時候的包子鋪一樣,服務員都穿著那個時候的店小二穿得服裝,他們把我們引到了我們定的房間,房間都是用木頭搭建的,以紅色和青瓦色為主,一上來點餐我就被震住了,就聽爸爸的朋友說:“點個5888的套餐”,天哪,這是來吃包子嗎?不一會就上了幾籠包子,這個包子有個特點,就是每一個包子都是18個摺,我特意數了幾個,確實是這樣的,還有現場制作,讓我們可以嘗試一下,我看著這樣昂貴的東西沒敢過去。不過味道確實很好,天津人一般都會勸你,吃菜你可以客氣,吃包子你可千萬不要客氣,大體算了,一個最一般的包子一口一個就是40元左右,好一點的就是一口100多,真的太貴了。我們正在品嘗包子的時候,進來穿著長衣大褂的說快板的給我們講述了:從前有一個人叫狗子,他是賣包子,他的包子很好吃,可是他忙不過來,他不理買包子的人,所以他就起了個名字:狗不理包子!聽著這些才知道,原來狗不理這個名是這樣來的。
我在天津吃正宗狗不理的時候,我們吃的包子非常的好吃,我是吃的最多的了,可是他們的菜非常一般,可以說是非常不好吃!不過我們不得不吃,他們那里做的牛奶非常的好喝,可以說是一絕,我會永遠記著狗不理這個飯店!真的很好吃,你們可以來天津嘗一嘗,一嘗就知道!記。赫诠凡焕淼耐獗硎枪爬辖ㄖ,在天津來說是很難約得。
制作包子的心得總結700字 篇4
我家每年過年都要蒸包子。我問爺爺為什么過年蒸包子,爺爺告訴我兩點原因:以前家里窮,平時吃不上白面,只有過年時蒸點包子、饅頭;第二個原因是圖個吉利,吃自己蒸的包子希望來年日子過得蒸蒸日上。
今年爸爸把爺爺奶奶都從鄉下接到外公、外婆家過年,我們又開始了親手做包子。做包子的第一步是和面,和面可有講究了。把面粉倒入一個擦拭干凈的臉盆,因為我們用的是含有發酵粉的自發面粉,所以不用另外加發酵粉了,但干面粉要先和勻。準備好溫水,水溫控制在38℃左右,水中加入少量鹽,加入鹽的作用是讓包子皮咬起來更有嚼勁。水加入面粉中混合均勻后,就變成了小疙瘩,摟搓小疙瘩就慢慢變成大面團。大面團不斷摟,到表面又光又亮,面就和好了。
第二步是發酵,把和好的面團放回臉盆中,上蓋一塊熱濕布,整個臉盆用小毯子裹起來放入被窩中,等一個多小時就好了。從被窩中拿出的面團體積膨脹了2——3倍,變得非常松軟,面團中間有蜂窩狀的小洞。我查了書知道,原來這中間蘊含著一個科學道理:面粉中的麥牙胚乳含有蛋白質,在酵母菌的作用下產生二氧化碳,使面團變得蓬松富有彈性和伸縮性。
發酵的時候可以來做包子餡了,你別說餡還有一些講究,要選新鮮的肉和蔬菜,可以是胡蘿卜絲、冬筍絲、大白菜。再加上佐料就行了。
最后一步就是全家坐下來一起包,我負責把發好的面切成二厘米左右的小面塊,外婆用搟面杖搟面皮,其他人負責包。大家圍坐成一圈,有說有笑的,熱鬧極了。我想這也許是過年自己動手包包子的另一個原因吧。
剛蒸出籠的包子,褶子均勻,包子皮還有一些Q,餡很香。咬一口包子,里面的湯汁瞬間四溢,滿嘴都是香,滿嘴都是鮮。
最后祝大家像吃蒸包的寓意一樣,來年會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