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副書記作風整頓心得體會
開展領導干部作風整頓建設活動,絕不能搞形式主義,也不能搞運動,要通過作風整頓建設活動,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切身利益問題。在第一階段的活動中,各縣(市、區)、市級各部門也通過開展送溫暖惠民行動、解困行動、勞動就業扶助行動、“三下鄉”活動、留守老人兒童慰問等訪貧問苦活動,關注弱勢群體,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從而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血肉聯系,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下一步,各級各部門領導干部要從推進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出發,進一步強化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認真對察民情、解民憂、助民富的情況進行反思,落實惠民政策,實施惠民行動,切實為弱勢群體解決實際困難。要真正把讓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最終標準,堅決不做不能使絕大多數群眾受益的事情,堅決不出得不到絕大多數群眾理解支持的政策,堅決禁止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讓更多群眾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四、抓住根本,在構建加強作風建設長效機制上抓落實見成效
制度管根本、管長久。開展領導干部作風整頓建設活動,不僅要通過三個月的時間,深入查找、整改當前領導干部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轉變作風,同時更要以此為契機,努力構建領導干部作風整頓建設的系列長效機制,保障作風建設成效得以鞏固和加強。
(一)要以推進科學發展為目標,構建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體制機制。正確的政績觀與科學發展觀是緊密相連的,用發展的觀點看待政績,就是要把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作為創造政績的重要內容。政績考核機制事實上直接影響著領導干部的政績觀,進而影響具體的施政舉措。建立科學合理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用正確的政績觀來衡量干部的政績,是推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德陽的重要保證。一是要建立一套既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又符合各部門實際的職責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二是在考核評價主體上力求實現多維化。逐步推行由過去的單一內部測評,向被考核者的上級、同級、下級和工作服務對象等多維評價轉變。三是在考核方法上力求科學化。逐步實現由定性為主向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由傳統操作方式向現代科技手段轉變,對考核指標進行分值量化,運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手段進行統計匯總和分析,進一步提高考核評價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使考核結果盡可能全面、客觀、準確地反映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四是運用好考核結果。采用適當的方式把考核結果的統計分析數據進行反饋,使各級各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清楚各自職責績效情況以及差距,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針對考核中反映的比較突出的問題,進行談心談話,促進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構建和諧。對于考核結果差的領導干部,要在進一步考察了解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或交流。
(二)要以落實惠民行動為重點,構建和諧德陽的體制機制。惠民行動是構建和諧社會,執政為民的具體化,要以落實惠民行動為載體,在六個方面建立惠民長效機制:進一步建立完善勞動就業保障促進機制,促使更多的人實現就業和再就業;進一步建立完善助學機制,讓更多的人接受良好教育;進一步建立完善困難群眾社會保障和救助機制;進一步建立完善城鄉居民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機制;進一步建立完善農民群眾新農村建設得實惠機制;進一步建立完善改善居住條件和環境質量機制。
(三)要以作風整頓建設活動為契機,加強日常管理制度建設。合理、科學、有效的制度,體現人民群眾的愿望和根本利益,對領導干部的作風具有強制力和約束力,是其永葆先進性的重要保證。因此,必須緊密結合時代要求,堅持把制度建設作為作風整頓建設的重要途徑和內容,努力建設科學配套、完善合理的制度體系,進一步形成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機制,以制度建設推進作風整頓建設。
(四)要以加強領導干部隊伍建設為重點,建立與領導干部作風密切相關的關鍵環節的監督機制。一是完善監督機制。建立談話誡勉制度,完善民主生活會制度,提高領導干部自律和他律意識;要建立全市副縣級以上領導干部廉政檔案跟蹤監督制度,增強領導干部廉潔從政意識;完善組織部與執紀執法部門的聯席通報會、領導干部回復群眾反映本人有關問題等制度,健全監督網絡;廣開群眾言路,積極支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方面的監督。二是前移監督關口。嚴格執行對所有新提拔的干部實行任前公示;認真落實填報《干部任前監督表》的規定,任職材料審批前,按規定征求紀檢監察部門的意見。三是延伸監督范圍。要通過考察預告、任前公示等方法把監督主體延伸到廣大干部群眾;要通過建立干部監督信息員隊伍,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干部、離退休老同志等擔任干部監督信息員,把監督時空延伸到社區;要通過開展“廉內助”、“五好家庭”等活動,把監督觸角延伸到家庭。
作風整頓建設活動是省委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一定要按照省委和青林書記要求,以扎實的作風抓好全市的作風整頓建設,以嚴明的紀律確保作風整頓活動取得實效,以又好又快的發展成果向省委、省政府和關心、支持德陽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領導和全市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