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科見習心得體會總結(通用3篇)
傳染科見習心得體會總結 篇1
今天出科了,剛剛從醫院科室跟老師查完房回到住處,習慣性的打開電腦,來到最喜愛的丁香園論壇,記錄這一星期在傳染科實習階段的感悟,姑且稱之為小結。
這周我去的科室是傳染科,由于是新科室,所以必須自己找科室,找主任。但是醫院是新建的,而傳染科是獨立出來的,因此對于我這個還不太熟悉醫院環境的實習生來說,還是花費了一些時間找科室的,我按照指示牌標的指示,好不容易找到進門的入口,傳染科真的像迷宮一般,估計是為了醫務人員和患者隔離的需要吧。好不容易來到醫生辦公室,已是到了交接班的時間了。找到一位老師,拿了鑰匙,迅速穿好白大褂和口罩,來到護士站,神情專注的聽交接班的內容。其實剛來,病人都不熟悉,聽的糊里糊涂的。交接班后,我找到主任,說明情況,主任分配了帶教老師,叫我馬上和老師去查房。當時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就跟著老師去查房了。查完房,回到辦公室,老師就忙著開醫囑,寫病程記錄了。由于這邊醫院都是用電子病歷的,所以化驗單,檢查單都不需要我們實習生寫的。我覺得有必要熟悉病人的病歷,于是向老師要了賬號和密碼,看病人的基本情況,熟悉病情。初次來到住院部,真的是需要適應的,以前只是見習,現在輪到自己實習了。雖說流程都還明了,可也要自己琢磨。當看到病歷,化驗單,檢查單的時候,真的是有些發懵,信息量太大了。感覺到理論的嚴重不足,幸好《診斷學》,《傳染病學》是隨身攜帶的。不懂的地方,可以迅速查書。而且一本便箋簿是必須的,可以抄些藥名,掌握用藥,然后摘抄病人的信息,查房的時候就不會沒收獲了,藥物等在晚上回來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了解,記住。
老師忙完之后,差不多空閑下來,就給我講來傳染科的實習目的是了解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然后列舉了如病毒性肝炎,肺結核,各種菌痢引起的腹瀉,發熱等癥狀和疾病。雖然沒細講,但叫我回去翻書。然后叫我不要把自己定位于實習生,要把自己看作是住院醫生,每天早上早點來科室給病人量血壓,測血糖,注意生化指標,然后說貼化驗單是需要我做的。下午她休息,還叫我跟著其他老師收病人。老師的話,我一字不落的記在心上。后面幾天我基本上都做到了,除了量血糖,護士說她們會測的,不需要我來。
還記得主任叫我貼化驗單時,我的手足無措,因為以前真的沒貼過,所以有些發懵,老師說按檢測的時間先后來貼,然后注意各指標的變化。還好這東西好容易上手,一學就會。
可能是由于上星期在門診,自己感覺臨床思維訓練不到位,所以這次來住院部,我是抱著要訓練自己的臨床思維的想法來要求自己的,不過這是個長遠的東西,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提高和見效的。中午,吃過午飯,在科室里瞇了一會,可能是上星期有些感冒,頭有些昏昏沉沉的,不過我還是堅持看看書和背單詞。然后打開電腦看病歷,畢竟病歷是最能提高自己的知識的東西。看到不懂的就翻書。下午還來了新病人,跟著另一個老師就去了,看老師問病史,做體檢,下醫囑,寫入院記錄,因為我是剛來的,所以老師沒讓我寫入院錄,我就在旁邊看書,自己學習該怎么寫。
接下來的幾天,早上跟老師查房,看醫囑,化驗單,各種檢查單,偶爾幫忙接接電話,還有就是看書。昨晚是我第一次跟老師值夜班,我跟老師說我明天要出科了,老師說今晚給我再講講病毒性肝炎和結核。雖說這在學校我們上課都講過,但到這時候也忘了不少,老師給我補了好多知識。晚上一個人回宿舍時,再把老師講的內容和在科室看的內容回顧了一遍,慢慢提高吧。
這一周來最大的收獲是1,看了一次胸穿,當老師的助手,雖然不,能自己上手,但感觸也挺深的,這是一個結核性胸膜炎伴肺部感染的患者,這次抽了150ml左右的胸水,以前出現過胸膜反應,這次還好。雖說我們也要掌握這項操作,但老師說現在醫療環境不好,讓我們實習生動手的機會就少了。不過操作前真的得把步驟和適應證得掌握好。2,見到一個猩紅熱的患者,這個以前也是很少見到,我們老師上課都沒提過。主要癥狀是咽痛,發熱,皮膚出現雞皮樣丘疹,“草莓樣”舌等典型癥狀,還需與麻疹,藥物性皮疹等鑒別,治療藥物為青霉素。
短短的一周很快就過去了,也經歷了一些實習生需要碰到的事,比如說給老師打飯,第一次值夜班,幫老師干活。我覺得只要心態好,這些都是小事,等以后回顧這段生活,我想這也將是一段美好的回憶。畢竟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幫老師多做點事,老師也愿意教你,在此謝謝我的帶教老師。
早上給老師簽了字,一起查過房,回去時和老師說下周我要去放射科了,老師告誡我說片子要多看,不懂的地方要多問老師,片子要多對照著正常的看,看多了,慢慢就有提高的。
希望下周也收獲多多吧,加油!
傳染科見習心得體會總結 篇2
時光如逝,轉眼間實習已經4個月了,回想第一天我們背著行李跨進合肥鐵路醫院大門時,從這一刻“它” 就深深地印在我腦海中,這將是我與它共同生活一年的地方。
在這4個月的實習中,我在傳染科實習。在這期間,我學到了許多實踐操作知識,作為一名護理人員,一名當代護士就應該具備這些臨床實踐和深厚的理論與扎實的操作。
當我們剛踏入學校的第一天,老師就和我們介紹了關于護理工作的性質。這是一項服務性行業,對我們的要求也比較高。它要求我們在工作時要面帶微笑,踏上實習的旅途,走入醫院,老師再次強調微笑的重要性,經過這段時間的實習,我才真正體會到,要在工作中面帶微笑,其實也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因為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總會有不順心的事,但因為我們是護士,我們接觸的是病人,他們本身就處于疾病狀態,心情肯定已經很不好。他們肯定不想再看到一個面無表情的護士為他們服務。因為我們在工作時,我們是屬于病人的,所以我們不能把生活中的情緒帶入工作中。
微笑也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方式,我相信每一個的微笑,都會給病人帶去或多或少的快樂,或許能為他們減輕一些痛苦,難道這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嗎?微笑,還能化解人們之間的一些誤會,讓人們和氣地相處,記得在實習過程中,有一次,有位爺爺他看上去很嚴肅,對周圍的人也很少搭理,開始我也認為他不喜歡我們,但通過一次操作中的交流,我發現這為爺爺其實很好相處,這或許不用通過太多的言語來表達,只是我們的一個微笑,就能有這樣的效果。所以,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微笑吧!
既然微笑可以給我們這么多快樂,那就讓我們每天都展開燦爛的微笑,開始我們一天的工作吧!
傳染科見習心得體會總結 篇3
20__年夏天,嫦娥五號任務中挖月壤的動力電機試制任務到了401所。那時的團隊面臨著空間條件電機組件研制經驗空白、大靜磁力矩方案不夠成熟、人員隊伍普遍年輕經驗少等諸多困難,加之月球表面的真空環境、巨大的晝夜溫差、沒有大氣保護的宇宙輻射,這些來自月球的嚴苛考驗想想都令人生畏。
但我們的團隊沒有一個人退縮,因為航天人自力更生、勇于登攀的精神早已浸潤入他們的血脈!
3年間,我們自主提出了雙繞組電機組件方案,兩套繞組在同一殼體內完全電氣隔離,獨立工作,為工作任務上了“雙保險”。我們首次在宇航任務中提出靜磁力矩代替制動力矩方案,省去制動器環節,電機變得更小更輕。為了讓電機組件適應月球表面的極端溫度,對-100℃到200℃溫差變化下永磁電機組件的性能變化,不斷進行資料收集、分析、仿真、論證、調整,直至最終滿足覆蓋整個任務周期……
神箭舉夢臨銀盤,鄰伴嫦娥入廣寒。希望嫦娥五號任務帶著我們的航天夢遠踏月宮,為華夏民族帶回求索千年的神奇“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