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聽課心得體會(通用5篇)
小學課聽課心得體會 篇1
4月25——27兩天半有幸參加了全市小學數學優質課的聽課活動,共聽了16節課,每位選手的精彩課堂深深地吸引著我、感動著我,專家點評把聽課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弄的清清楚楚的,感覺收獲頗豐,讓我的心潮起潮伏,讓我的心靈震撼。
感覺這些課共性的地方有以下兩點,第一是:在對網絡知識結構圖的建構整理上體現了由個體思考到集體智慧的碰撞:其實復習的目的在于“連點成線”并根據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建構成網絡。四位老師在第二環節建構網絡的開始都是把找點的過程完全放手給學生,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各小組匯報后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即點評肯定學生學習方法的正確,又在學生意見的基礎上整理出本單元內容的知識體系。通過師生共同的修改補充完善,使結構圖更加的清晰、明確!
第二點是:從內部聯系到思想方法的提升。復習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在溫故的基礎上還要知新。其實讓學生知新的過程既是提升的過程。在這些課中在這一方面體現比較好是大數的認識課中老師借助知識網絡結構圖的建構向學生滲透了轉化的思想和化繁為簡的思想;后面的簡便運算課也都在第二環節 建構網絡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分類的思想方法。 通過這些思想方法的滲透,使得整個復習課厚度或者說課的深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三點是:在溝通知識之間的前后聯系上,每位教師都做得比較好。
說說我自己的一點粗淺看法。亮點,困惑。
亮點一是:第二環節師生共同整理時對一單元知識體系分類規整。我們可以一起來回想一下,老師在引領學生整理時并不是按照教材呈現的先后順序去整理,而是根據知識間的聯系對內容進行了規整。
亮點二:在重點復習環節,通過幾道題的訓練讓學生發現通過分與合都可以使一些數湊整從而使計算簡便。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應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數學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很多學生在這些題目中犯糊涂,經過這樣一拓展,孩子們會在以后的做題中輕松的找到簡便計算的方法,突破了本單元的難點。
亮點三:教師素質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強。這一點在好多課體現的.都很好,大家也都能感覺到了。尤其是在第二環節建構網絡環節,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完成,然后結合學生的整理完善結構圖,教師的引導總結都體現了教師沉穩、大氣、應對能力強的特點。
亮點四:重視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運用,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知識的現實背景。
困惑一:在學生匯報知識點的時候,老師按順序把知識點按一定的順序貼到了黑板上是否對學生下面自己建構知識網絡有影響。很多學生是按照老師的這種順序去建構的。這樣是不是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困惑二:在建構網絡環節如果給學生準備相應的卡片,在展示的時候可以把每組同學的想法都展示出來,是不是便于學生比較,優化整理的方法。
困惑三:整理時是不是應該讓學生翻翻課本瀏覽本單元的知識點,從而更系統的找出一單元的知識點,為以后整理知識指出方法。
小學課聽課心得體會 篇2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習科學課的過程,是從觀察現象進行實驗出發,經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形成概念、規律,然后再回到實踐中進行檢驗和運用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過程。所以學習科學課程必須重視實驗。在陳老師的課中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
漳州實小陳美香老師執教的《誰先迎來黎明》一課是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認識由于地球的自轉形成晝夜交替現象的基礎上,對地球自轉方向和時區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轉方向是本課的探究重點。教材的內容分成四個部分:
1、提出問題:誰先迎來黎明?
2、模擬實驗:地球自轉方向不同,迎來“黎明”的'時間先后就不相同?
3、探究地球自轉的方向?
識來解決,是有一定難度的。
循序漸進解決問題在這課中很重要,本課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分步驟進行,讓學生一步步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科學概念,是新課程科學教育理念體現的典型一課。主要是解決兩個問題:
一、確定不同地區的位置關系,二、確定地球的自轉方向。第一個問題很簡單,學生已經有了地圖上表示的位置關系,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確定地球自轉的方向,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都會比較一致,認為只有兩種:順時針和逆時針。還有一些學生認為有上下轉動,如果不是地球儀擺在那邊,學生提出這樣的見解也不一定算錯啊,人類在認識地球發展史上,也許也有科學家提出這樣的見解。
接介紹來的強。在解釋說明時,我注意引導學生自己來解決這些問題,當然是常識性的問題需要教師直接告訴為好。教材上,專門有一段文字負責說明這副圖,自然學生通過閱讀文字能夠明白理解。
總之,課堂是學生的課堂,要讓他們在這個舞臺上做一個“樂知者”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作為一個科學課教師更應不斷探索,用科學的眼光看待教學,科學合理的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快樂長大。
小學課聽課心得體會 篇3
例如《青草小河邊》的歌詞是有一定難度的,在這一次聽課中,授課教師很有創意地進行了“教歌詞”這一環節,歌詞的感受是與節奏密切相連的,教師先省略復雜的歌詞中的一個字,讓學生把句子中容易的字按節奏讀出來,待學生掌握好后,再啟發學生歌詞節奏的'變化,附點的地方便加入了新的字。這樣從易到難,循序漸進,非常流暢地遍解決了歌詞中的難點,而且教課非常有趣。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這一步唱歌課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授課教師充分引導學生養成聆聽的好習慣,“聽唱教學法”,即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聽力,在反復視聽的過程中來完成歌唱教學任務,教師的清唱范唱能很好地傳輸給學生正確的音高位置與節奏特點,在沒有音樂伴奏的情況下,學生的聆聽是完全集中在老師的范唱歌聲上的,這樣,他們對于音樂的接收也將更加直接,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點提高了對教師能力素質的要求。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在一年級的課中,已經完成教學任務后但還有多余的時間怎么辦?在這里,馮老師提示說,可以反過頭來進行識譜學習。這樣在學生會唱個的基礎上再識譜,降低了識譜的難度,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對于音符與音高關系辨別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聽課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音樂。音樂教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小學課聽課心得體會 篇4
作為一位小學教師,聽課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試圖提升自己教學能力的過程中,我認真聽課,反思自己,不斷改進。本文將分享我在聽小學課堂的過程中的心得與體會。
第二段:掌握教學方法。
作為小學教師,我們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還需要掌握好的教學方法。聽課時,我們可以關注到其他老師的授課方式,如課堂組織、講授方式以及教學方法等,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學習先進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第三段:改進課程設計。
聽課是改進課程設計的一個重要步驟。通過觀察其他老師的課堂教學,我們能發現他們運用了哪些好的教學方式。例如,我曾經觀察過一節語文課,老師動情地講解了《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這啟示了我,在寫作文時更加注重情感的渲染,能夠更好地觸動學生的感情。
第四段:拓寬思路,創新教學方式。
我們常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思是借鑒育人經驗,這種借鑒會引領我們產生更多的思路和創新。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認真觀察老師的教學方式,學習他們的創新方法。感到自己對某一學科的教學失去了方向時,我常常會觀察其他老師的授課方式,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調整。
第五段:總結經驗。
聽課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在我個人的經歷中,通過認真聽課,我學到了很多先進的教學方法,并且運用在自己教學中,效果顯著。由于我喜歡各種形式的授課,現在我的教學效果明顯提高。總之,聽課不僅能夠讓我們積累一定的教學經驗,還能夠啟發我們創新教學方式。
小學課聽課心得體會 篇5
第一段:聽課的重要性(200詞)。
在小學里,聽課是每一位老師必須經歷的一項工作。作為老師,我們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提升和學習,以提供高質量的教學。而聽課則是了解其他老師的教學方法和經驗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傾聽和觀察他人的課堂,我們可以從中汲取靈感和經驗,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第二段:積極參與,多角度收獲(200詞)。
在聽課過程中,我們要積極參與,與其他老師進行交流和討論。了解其他老師的教學思路、方法和課程設計等,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規劃自己的教學。此外,與其他老師互動還能使我們得到更多的啟發和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問題,幫助我們更好地發現和解決教學中的困惑或挑戰。
第三段:學習他人的優點(200詞)。
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個人特點。在觀摩其他老師的課堂時,我們要注意借鑒其成功的經驗和優點。例如,有的老師授課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時我們可以學習他們豐富多樣的教學技巧;有的老師善于師生互動,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這時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的互動方式。通過學習他人的優點,我們可以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技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第四段:發現問題并改進(200詞)。
在聽課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學習他人的優點,還要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借鑒他人的`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例如,如果我們注意到其他老師的課程設計不夠合理或者教學組織不夠緊湊,我們可以思考自己課堂上是否存在同樣的問題,并通過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來改進。通過發現問題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達到更好的教育目標。
第五段:總結與反思(200詞)。
聽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地總結和反思。在每次聽課后,我們要及時進行總結和反思,把感悟和心得記錄下來。通過反思和總結,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和了解自己的不足,并且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指導。此外,我們還應該認識到,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特長和風格,不能盲目地追求別人的經驗和成功。因此,在總結和反思的同時,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借鑒和發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在小學老師職業生涯中,聽課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通過積極參與聽課活動,我們能夠不斷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和優點,并發現和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相信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和提高,我們將能夠成為一名更加優秀的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