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座談心得體會(精選3篇)
員工座談心得體會 篇1
下午,在盛大豐滿農家樂參加了由縣聯社組織的青年員工座談會,大家以飽滿的熱情歡聚一堂,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我于參加信用社工作,很感謝信用社給了我們青年員工這樣一次交流學習的好機會,對于我個人來講,這是一次學習與鍛煉的好時機。回顧這一年多的工作,對干好本職工作,我有以下感想和體會:
一、熱愛工作,樂于奉獻
干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是要充分熱愛工作,在我的心里一直把信用社當作自己的家,我很愛這個家,因為它是我人生的重要轉折,也是從學校踏入社會的一個新的開端,這種愛也激勵我熱愛為這個家的發展所從事的工作。作為一線員工我認識到“銀行出售的就是服務”,故禮貌待人是日常工作中的第一件大事。在實際工作中我發現了一條提供優質服務的捷徑,那就是“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把樂于奉獻,微笑待人,看成是一種幸福、一種收獲。把自己的奉獻能給別人帶來快樂的那種快樂視為自己真正的快樂。我的奉獻,并非是放棄個人生存的必要條件,而是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去努力的做:
其一,坐得住,靜得下,不浮躁,主要心思用在工作上。雖然現在什么都是在電腦上操作,可我遇到每項新業務我都會在事后認真做好筆記,把重要和容易忘記的東西抄下來,下次再碰到
就不怕了。我想給領導建議的是,我從事的是會計崗位,SC6000使用時間不長,系統正處于實踐和摸索階段,穩定性很差,變化很多,我希望縣聯社多給我們輔導和在一起交流學習的機會,多組織一些團體活動。
其二,份內份外的工作不能分得太清楚,能多干就多干。在無論麻煩與簡單的業務,我都做到不挑客戶,不挑業務。像那些匯兌等業務,無論金額大小我都一樣對待,因為我深知,這是對我們信用社業務的一個推廣也是業務的一個拓展。
二、鉆研理論,勤練技能
學習是干好本職工作源源不斷的動力。參加工作以來,我始終堅持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一方面,在業余時間刻苦學習理論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層次。希望六月份這次能夠通過銀行從業資格證公共基礎的考試,我知道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會在以后更加的努力。在日常工作過程中,我刻苦鉆研業務知識,虛心向老同志請教,從中汲取經驗,增長才干。另一方面,堅持崗位技能操作,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能。
多進行農信銀和匯兌業務知識學習,俗話說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信用社的一線員工,我深刻的認識到我手中需要的利器就是業務技能,有過硬的業務技能,才能在工作中得心應手,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贏得客戶的信賴,更好的為客戶服務。我的窗口是復雜的崗位,不僅有政府給我們的政治任務,發糧食直補;還有郵政儲蓄大力推廣小額貸款搶占農村貸款市場,隨著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等銀行相繼成立,面對經營競爭的多元化格局,客戶不光對服務態度要求高,他們還需要你節約他們的時間,如果業務技能不過硬,就會在操作流程中形成瓶頸,降低工作效率,就會因為發糧食直補而流失很多客戶。我一方面努力從服務態度上給他們親和感,在交談中拉近彼此的距離,一方面憑借過硬的業務技能,流暢的進行操作來節約他們的時間。
三,對聯社管理的一些建議和意見。
我認為,把信合員工的意志和行為引向同一個方向和目標,使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力往一處用,使員工之間產生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榮辱感,共同的責任心,從而增強信用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員工的使命感和歸屬感,從而不斷提升信用社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打造全新的農信品牌。讓信用社成為員工真正的主心骨,使員工成為信用社真正的主人。多搞一些娛樂節目或一些與業務有關的知識競賽。
參加工作以來,我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工作狀態,這離不開所有關心愛護我的各位領導,離不開我親愛的同事,是你們更加堅定了我奉獻信合的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依然要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腳踏實地的工作,毫無保留地付出自己的辛勞和汗水。現在我堅信:“我的生命因為有了信合,而不再貧窮;我的青春因為有了信合,而充滿激情!
員工座談心得體會 篇2
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黨帶領人民對中國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明確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從1949年到1978年,我們黨領導人民在舊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邁出了堅實步伐。
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提出“三步走”戰略,即到上世紀80年代末解決人民溫飽問題,到上世紀末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進入新世紀,在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之后,我們黨又提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然后再奮斗30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幾十年的時間,在發展的很多方面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發展歷程。到“十三五”規劃收官之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了新的大臺階,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城鎮化率超過60%,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員工座談心得體會 篇3
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一位優秀的班主任,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更應該是一位優秀的溝通者。上次的博文我談到了怎樣像魏老師一樣管理學生,這次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班主任的溝通藝術。
我們會發現,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班主任經常經歷到這樣一種現象:老師處于對學生的關心,因此,對學生的學習嚴格要求,而有些學生確不能欣然,愉悅的接受,甚至嚴重著,覺得這是老師在有意作難或是不懷好意,這樣就產生了抵觸情緒,甚至是行為上的冒犯。可見,班主任的溝通藝術直接關系到師生關系,因此,班主任必須善于運用溝通藝術,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那么,班主任究竟如何與學生溝通呢,班主任與學生溝通要有那些原則呢?
一.以愛感人。
我在一位老師的博客上看到他寫的一個案例,是他對后進生的教育。他談到對待后進生要多花些功夫,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首先要給他們一份特殊的愛:學會關愛,贊美和寬容。班主任要多關愛后進生,關心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煩惱,愛永遠是教育真正的內涵,,如果沒有愛,任何說服都無法開啟一扇緊封的心扉,如果沒有愛,任何甜言蜜語都打動不了一顆冰冷的心。他努力去關愛每一位同學,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定會親自送到醫院;有的同學家境困難,他就發動學生“獻愛心”,有學生過生日,他都會送一張賀卡給他。有一次,是晚上凌晨兩點,宿舍管理員打來電話,說是有個同學病的厲害,得送去醫院,他二話沒說,穿外衣就往外走,當時正值暮春時節,春寒料峭,天又下著雨,這位老師披上雨具趕到宿舍,直接把那位同學送到了醫院。這位同學的父母遠在北京經商,家中無人照管,非常調皮,班上大大小小的事都有他的份,學習成績日落千丈,班主任找他談過好幾次,確不見奏效,這次就是白天吃了冰棍鬧肚子引起的,老師又恨又憐。但這位老師還是守了一晚,到早上囑咐了護士才去上課的。到了中午,他帶上飯菜去看那位學生,當老師把熱乎乎的湯碗遞給他時,他看到那位學生的眼睛有些模糊。出院后,那位同學找到老師,說他會痛改前非,好好學習,沒想到一次小小的關愛勝過了千言萬語的說教。這才是班主任應有的溝通藝術啊!
二.以情動人。
魏書生老師剛剛出來工作時,發誓要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教育事業。為了上好第一節課,他精心準備,可謂萬事俱備。第二天課堂上,魏書生老師是熱情洋溢,激情燃燒,把平生之精華,一股腦的傾泄在課堂上。結果呢?學生們不買賬。不但不買賬,反而睡到一大片。后來魏老師反思:是準備不充分嗎?不是。是情感不感人嗎?不是。是自己長得不帥嗎?不是。后來,魏書生老師反復思考,得到一個結論:感染學生,情感要對路。以此為出發點,魏書生老師成了現在的教育家。
三.以理服人。
班主任的.工作方式是“說”,“說”的藝術在于,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使“說”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和感染性。有一位老師的案例是,有一位同學上課不認真聽課,這位老師當眾批評了他,他拒不接受,老師很生氣。但老師轉念一想他的想法也是有道理的,他當面對那位同學:“老師錯了,我改,你能和我一起改嗎?”他笑了。“老師我改,我堅決改。”從此,他上課認真聽講,從不違紀,對老師也非常尊重。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有時候,只要放下架子,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就能贏得學生的認可。
四.穩面后點。
這一點也很重要。老師要先考慮到全局,再具體問題具體解決,這也是一種溝通的技巧。
總而言之,班主任要與學生進行很好的溝通,什么樣的方式、方法溝通起來更具有藝術性是班主任畢生所探究和追求的。要獲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班主任就應該邁出主動的一步,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情感與需求,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為他們提供挖掘自身潛能的環境,用發展的眼光來面對一切學生,及時鼓勵學生的每一步的成長。只有這樣,才能架設起師生之間的心橋,才能為學生的成長架起一座長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