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護理的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篇)
個案護理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
婦產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試點病房至今已有二個多月,雖然離優質護理示范病房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從試點病房啟動的二個多月里,病房的風氣正悄悄的發生變化。
我們是采用責任小組包干制,每個責任護士承包一定數量的病人,每組責任護士由高年資、低年資護士組成,做到分層不分等,人人參與生活護理。每個責任護士目標明確、職責分清,每天對責任病人進行治療護理的同時,經常巡視,與病人進行交流。
通過護患溝通園地,傳達了我們對每一位住院患者的祝福及服務承諾,也縮小了與病人之間的距離。
每天早上交接班,責任護士會主動問候病人,“早上好!”,“睡得好嗎?”,“吃得好嗎?”,“BB吸奶好嗎?”“乳房脹痛嗎?”,雖然每天都在重復著簡簡單單的問候卻讓病人感到溫暖、受重視,也贏得病人的信任。11床梁某某,由于第一胎產程較長,產程中不適當用力,產后感到疲乏,有輕度產后壓抑,不愿親近新生兒,情緒不安易激動。是我們的責任護士耐心的開導,讓其家屬也參與,特別是產婦丈夫的鼓勵,讓產婦盡快進入母親的角色和功能,做好基礎護理的同時,并指導母乳喂養,教會其擠奶的技巧、乳房護理,還有飲食指導、活動指導和產褥期保健指導,出院指導及新生兒相關知識的宣教。出院的時候,她們一家子都很感激說:“我們這里的醫生護士都很好。”出院時,我們也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這一家了,祝她們幸福安康,BB聰明活潑。
還有13床李某某,該病人是先天性聾啞的,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所以我們的責任護士特別注意該病人的動態變化。剖宮產術后第一天,腹脹明顯,痛苦面容,全身汗濕,我們護士發現后立即報告醫生,給予肛管排氣,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并加強翻身,以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看著病人面部表情慢慢舒展,并緊握我們護士的手點頭以表示感激。我們回以舒心的微笑。
關愛不僅僅限于病房,通過出院后電話回訪,傳承著婦產科醫護人員的一片真情。在電話回訪時,每個病人接到我們的電話都很激動,沒想到出了院我們還這么關心她們,一再表示感謝。
在優質護理工程試點病房啟動以來,我們科每一個人都深有感觸,以病人為中心不只是一種形式,也許在我們看來只是舉手之勞,多一聲問候,多一句解釋,一次輕輕的握持,都會讓病人感動,病人滿意讓我們感到莫大的欣慰。在這兩個多月中,我們收到了病人的表揚和贊許。看到病人康復出院,我們是從心里為他們感到高興,也為自己的勞動、付出感到高興。
當然我們也有一些煩惱,對新的工作模式不適應期的煩躁,對病人的挑刺和不配合工作及工作開展的難度而煩惱。當我們情緒低落時,大家都相互理解,相互共勉,“提高熱情面對病人”,這是我記憶最深的一句話。確確實實,護理工作就是這樣的重復和繁瑣,其實換位思考,每位住院的病人都希望得到最甜美的笑容和最好的服務,幫助他們盡快恢復健康,正如我們去購物也希望得到別人最好的服務買到我們心儀的物品。
從思想上解放自己,護理工作本身就是從每一件小小的事情來凝聚它的光芒,從工作中實踐自己。在護理工作中從最簡單的護理操作開始檢閱自己的業務水平。我相信在思想與行動相統一結合時,我們的這一活動肯定可以達到活動目標“讓患者滿意,讓社會滿意,讓政府滿意”。
個案護理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
優質護理服務是當今護理的新模式, 將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務。服務源于用心, 精于技藝。護理是一門精細的藝術, 只有精益求精的護理人員, 才會有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目前, 我院先后開展了多個“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落實責任包干, 明確工作職責, 加強護理管理, 改善護理服務, 加強績效考核, 調動護士工作積極性, 加深思想認識, 加強溝通交流, 有效地提高了護理質量, 在兒科工作中發揮了積極有效地作用。
1、樹立“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
開展以人為本的護理, 營造溫馨的護理文化是提升護理服務質量的關鍵; 也是保障醫療安全、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環節。進行醫院文化建設, 院領導高度重視護理文化建設, 明確“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 激發全院職工的工作熱情, 進行了績效考核工作。領略文化建設的核心精神, 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重視患兒及家長的感受, 增加精神的, 文化的, 情感的服務。深入學習優質護理的內涵, 護理部針對全院護士進行了專題知識講座,推出“護理品牌”為醫院在競爭中求生存。
2、強化了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
2.1 加強晨晚間護理
每日07: 30 上班進行晨間護理工作: 為患兒洗臉( 手) 整理病床單元, 室內通風換氣, 進行陪侍人管理,定時供應熱水, 下午為患兒打開水, 洗腳, 洗頭, 床上浴等。保持床單的整潔干凈并協助患兒取得舒適的體位。
2.2 包床到戶, 全程服務
提倡文明用語, 微笑服務, 熱心接待每例患兒及家長, 精心護理, 耐心解釋。“三心”優質服務貫穿于從入院至出院的整個護理服務流程中, 得到了患兒及家長的肯定。
2.3 量化細化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
定時巡視病房, 協助患兒翻身、叩背, 進行皮膚按摩, 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定時為患兒剪指甲, 洗浴, 更換衣服等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工作, 切實把護士還給病人; 主動查房, 細心診療, 虛心征求意見, 做到眼睛要看清, 各項技術操作要精心; 護士長彈性排班, 責護組長由高年資的護士擔任, 主要針對危重患兒的治療護理工作, 大大減少了醫療差錯的發生, 同時也提高了家長對“白衣天使”的信任感。
3、在病區提供特色服務
對年齡小的患兒為他們增設玩具柜, 唱兒歌, 講故事, 學跳舞等; 為年長患兒提供書籍, 繪畫天地, 棋……以豐富孩子們的生活; 針對骨科術后下肢佩戴矯形器械、長期臥床的患兒, 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 可使用輪椅、手推車等, 協助他們進行戶外散步, 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以滿足不同年齡組的患兒的心理需求。加強健康宣教工作, 進行電話回訪、出院指導。
4、注重心理護理
4.1 患兒家長的心理問題
入院時由于缺乏對疾病的認識, 對環境及醫護人員的陌生感引起的焦急和緊張。住院期間病情變化, 對疾病預后所產生的恐懼感。對年輕醫護人員技術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操作由高年資的護士執行且一步到位。
4.2 患兒的心理反應
對醫院及病區有陌生感, 對醫護人員畏懼、回避。逆反表現, 對病痛或操作反應強烈, 掙扎反抗, 攻擊性行為。對醫護人員的觸摸、檢查變現為畏懼、哭鬧致面色改變和肌肉緊張等。對外界交流有積極的回應, 如主動伸出手, 服從等。
4.3 心理護理
對待家長及年齡稍長的患兒護士應主動介紹病區環境及疾病相關知識, 加強健康教育工作, 耐心解釋病變的原因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項, 以良好的心態和精準的操作取得患兒及家長的信任。針對不同年齡組的患兒進行溝通、交流, 認真分析注重技巧, 擅用親切的語言, 和藹可親的態度贏得孩子們的喜愛, 以主動配合治療護理工作。
5、層層質控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是護理工作的要點, 各個護理單元的具體情況, 通過護理服務執行單、問卷調查表、公休會議、滿意度調查等形式經質控部、護理部、護士長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 進行效果評價, 將這項活動作為提高護理質量的長效機制進行深入開展。我院 年4 月— 年4 月22 個病區病人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 每個月病人滿意度97.62%~ 99.62%。
6、小結
隨著優質護理服務的全面啟動, 標志著我們的護理工作和服務流程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讓護士深入病房, 能夠從各種精細的護理工作中及時發現問題將馬斯洛的人類基本需要層次論得以充分體現。進一步加強了兒科護士的工作責任心, 有效地減少了醫療差錯、糾紛的發生, 全面提升了服務水平從而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和社會效益。通過改善服務流程, 夯實基礎護理, 體現了專科護理的價值, 進而達到了我們的目標: 病人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醫護人員滿意。
個案護理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3
這個案例治療過程比較簡單,因為患者病情并不是很復雜,我也只留了患者的一些檢查報告,后文記錄了一些我的個人心得,算是拋磚引玉吧,肯請各位道友批評指正。
患者是我的一位老熟人,40歲男性,今年2月26號給我打電話說自己近半月一直口渴,腹脹,乏力,想著過年可能吃得有點好,再加上家里比較熱,沒怎么在意,但右手有一根手指比之前疼得更厲害了(三個月前給我說過,有一根手指疼,不發麻)。問他飲食二便都和以前一樣,就是非常口渴,一直想要飲水。他之前沒怎么做過體檢,身體偏胖,抽煙飲酒二十余年。之前手指疼的時候咨詢我,沒有具體明確病因,也沒怎么處置,扎扎針灸稍微緩解,但過了一點時間還是疼痛。于是,這次先讓他去做了個檢查。
檢查結果出來后,也沒那么多意外,空腹血糖15.45,糖化、膽固醇、甘油三酯都高,尿糖2+。患者慌了,年紀輕輕得個這,這誰接受的了。電話那邊聲音非常消沉,心態崩了的感覺。我好好問問他的情況,剛好是過年的這段時間,他每天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作息還不規律,身體代謝怎么能不出問題呢?于是鼓勵他,不是什么大問題,慢慢調,能治好。
在我的認知里,這種發現得早,癥狀較輕的,都是可以給調理好的,從中醫的角度出發,就是典型的消渴。而且去追溯病因,跟他日常生活相關,再加上他這個年齡還是非常年輕,雖然沒有去做糖耐量試驗,他的各種功能還是容易恢復的。所以,我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我的思路是,首先解除癥狀,然后控制血糖,調理體質,全程醫囑強調飲食和鍛煉的重要性。
患者打電話那幾天基本是抱著水壺和我聊天,這樣下去肯定是加重代謝負擔,因為是異地,沒法摸脈,只能看舌苔,他的舌質淡胖,苔白膩。明顯的脾虛濕盛,用的參苓白術散和平胃散的化裁方。
這個方子主要依據的就是舌苔和癥狀,考慮太陰樞機不利,脾虛濕盛。脾主運化,與胃共司中焦氣機宣暢之職。“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布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當脾為濕困,運化功能失職,便會有水液代謝障礙,因而消渴。
一診給了七劑,讓患者每天堅持鍛煉,低鹽低糖飲食,患者第二劑吃完就反饋說已經不渴了,比我想象中還要快一些,7劑吃完以后,手指疼痛的癥狀也消失了,手指疼痛很可能是因血糖增高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血糖讓患者每天檢測,飲食結構調整以后,患者血糖很快就降下來了,二診時,患者軀體癥狀基本消失,僅覺得鍛煉后有些乏力,再加上擔心血糖,不敢吃特別多的主食,所以給了益氣養胃兼補肝腎,從體質上培補一下,這次給了十劑,還是囑托患者好好鍛煉,嚴格忌口。
3月23日,三診的時候,已經是質的突破,患者每天早上定期給我匯報血糖,基本恢復正常,而且吃嘛嘛香,看到任何事物都非常有食欲,以往不喜歡吃的綠色蔬菜,現在完全不挑食。舌象上濕邪已經不明顯了,但因運動不當,關節扭傷,給予芍藥甘草湯,有因耗傷營陰出現盜汗,于是加了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患者病情基本穩定,功勞在于,他能堅持鍛煉,并且控制飲食,非常自律。中藥的作用主要是糾偏,身體出現問題,需要藥物去挑撥,回到正常運行的軌道上。而解決根本問題,需要患者自己,而不是藥。
可以說好多疾病都是有原因的。什么遺傳因素,家族體質,本人并不認同。
像糖尿病這種情況,跟患者本人的生活習慣有著莫大的關系。當超出身體承受的代償范圍,那必然會出現各種問題,主要能讓身體的臟器發揮正常功能,疾病自然就解決了。
這個患者就開了三次中藥,通過對他癥狀的評估,我作為醫生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可以說剩下的問題,是需要他自己去解決。
怎么解決?
方法很簡單,管住嘴,邁開腿。
5月2號,患者去醫院復查,血糖正常,尿糖轉陰。已經達到臨床治愈。
緊張的心情終于緩下來了,但是我告訴他,還不能放松下來就胡吃海塞。還是需要他繼續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飲食,堅持鍛煉,再定期復查一下血糖。
可以說,生一場病,其實對他的改變是非常大的。以往從不注意自己的健康問題,現在時刻都注意哪些不該吃,哪些不該做。及時止損,長久來看,這場疾病反而對他的人生軌跡是有益的。
一些關于糖尿病的診治誤區:
1.二型糖尿病早期發現是否需要盡快使用降糖藥,胰島素?
糖尿病的初期是不需要胰島素治療,如果是二型糖尿病的初期,可以通過飲食控制調理、生活方式的干預等。
如果是一型糖尿病,屬于胰島素依賴型,是需要應用胰島素進行治療。糖尿病的初期不建議口服降糖藥物進行治療,包括二甲雙胍、格列本脲等藥物。
很多人認為早點把血糖降下去就一定要服用降糖藥。其實不然。對癥治療和對因治療是完全兩個概念,只盯著血糖指標去降糖,意義是不大的,一定要充分了解病史,找到病因。把病因解決了,血糖自然就下來了。
因為多數糖尿病問題都與飲食相關,我只在這里重點強調一下飲食。在飲食上做到低鹽、低脂、低糖、低淀粉食物,多吃蔬菜,包括芹菜、菠菜、油麥菜、苦瓜、南瓜等,避免吃油炸食品、熏類食品,同時還需要必要的有氧運動輔助降糖。
但是,不吃主食對嗎?很多人過分緊張血糖值,主食都不吃了,這樣是不對的。人體有一定的.代謝能力,中國人的體質就是要吃主食的,飲食結構是非常重要的。不止是糖尿病,包括肥胖癥等,市面上很多提倡“深酮飲食”“瘦身飲食”之類,其實是破壞了寄往的飲食結構的,表面上改善了癥狀,長久以往,自然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2.糖尿病是疑難病嗎?是需要終身服藥嗎?
疑難病這個問題,不是在“難”,而是“疑”。把病因搞清楚就解決了很多問題,好多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醫學認識不明。因為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認識思維體系是不一樣的,兩者各有優劣,但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化,以后的交融也是必然。在這里討論中西醫之爭沒什么必要,但對于疾病,必須去想辦法明確病因,這一點必須是高度的。不論是側重于證型還是側重于指標,只要去改變病因,那么就沒有疑難問題了。任何疾病皆是如此。這么說,還需要終身服藥嗎?(這里說的不只是糖尿病)
但是,也必須明白,疾病的發展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的問題。癌癥當它反應在指標或者檢驗學的異常之時,已經存在數十年甚至更久。因此我們去研究基因組學,分子微生物學去盡可能從微觀上發現形態結構的異常,這樣的意義大嗎?表面上講,可以早點發現疾病,早些做處置,似乎很有道理。但科學的進步永無止境,疾病的認識不斷深化,你只會去發現更對的疾病,但卻做不到改變這些身體的改變,抗生素是偉大的發明,也是加速人體死亡最有力的工具,我不知道是否有人認同此觀點。因為它是根治在一個“只見樹木 不見森林”的認識上去使用的。當然,我并不是說抗生素就不能使用,在此點到為止,不跑題。
在這里必須強調整體觀,如果看到了血糖指標的異常,那么人體其他系統的問題是不是也要綜合考慮呢?比如這個患者,其他他不僅有血糖的異常,還有脂肪肝等,把這兩個疾病分開去治還是當成一個疾病來看呢?還有他找我的時候非常的焦慮,如果讓他去做個漢密爾頓量表評定,他估計就被診斷為抑郁狀態了,是不是疾病更復雜了?
中醫上講,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憂悲恐。人體生理、精神、情志是一個整體,它與自然、社會、飲食生活等都密不可分。可以說,當你打破一種平衡的時候,與之同時出現的各種健康問題也便伴隨而來。所以,對于一些幾年,數十年的身體“造作”產生的疾病,我們的醫療是很無力的。這便與佛家的“因果論”是相通的。百因必有果,百果必有因。“上工治未病”——為什么要強調治未病,疾病是靠治的嗎?未病靠得是自己去預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