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慶節的文章(精選3篇)
關于國慶節的文章 篇1
在國慶節放假期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黃河三峽和皇城相府旅游。我們就先來說說黃河三峽吧!
黃河長5464千米,我們坐上國泰號游船,游覽黃河三峽的第一道峽谷叫孤三峽。這個峽谷像一個人戴著一頂小帽子,手里捧著一本書。孤三峽還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山:有的叫犀牛望月,有的叫黃河玉河,有的叫芭蕉山,有的叫翠屏峰,還有的山峰想我們坐的游船,逼真極了。接下來,我們游覽的就是八里峽,八里峽也包括幾坐山:有九燈蓮花山,還有的山叫望夫臺。第三道峽谷,也就是最后一個龍鳳峽。我們游覽完黃河三峽,16:00時出發到達皇城相府已經19:30了,這里的夜景可真美啊!
第二天早晨,我們旅游團的人來到皇城相府的大門前看表演。看完表演后,我們進入相府之內。了解到皇城相府是清·康熙朝文淵閣大學士、康熙皇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總閱官、一代名相陳廷敬的故居。是我國罕見的明、清兩代官宦住宅群,由內城、外城、西山院、紫云阡等組成。這個地方使我知道了皇城相府的由來,也學到了知識。
今年的國慶長假實在是太有意義了,我過的十分開心。期待著下次出游。
關于國慶節的文章 篇2
20xx年的國慶非同一般,它是祖國的華誕,舉國歡騰,憶過去,改革開放,經濟騰飛;想現在,和諧發展,國富民強;展未來,高速前進,和平共處,大家應驕傲和自豪,中國萬歲!
在國慶節上午10點,在天安門廣場上,舉行了隆重的閱兵儀式,廣場上,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這里匯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等待著這莊嚴的時刻來到,10點鐘,閱兵儀式正式開始,站在檢閱車里,向官兵們問好致敬,檢閱車行駛到哪里,哪個隊伍都是挺胸抬頭,整裝待發,站在檢閱車上非常高興,檢閱完,車子掉過頭來,快速地向天安門城樓駛去,在天安門城樓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發表完講話,接著閱兵總司令喊道:“分列式開始!”聽到口令后,各個團隊排著整齊的隊伍,向天安門城樓走來,個個英姿颯爽,精神煥發,走著正步來到天安門城樓下接受檢閱。后面緊跟著的是坦克方隊,最后上場的是飛機梯隊。這次閱兵,更好的表現出了我國60年的巨大變化。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奮向前;解放中國60年,華夏子孫樂開顏;奧運中國1周年,祝愿祖國好事連連!
關于國慶節的文章 篇3
每個時代,人們的表現往往不同。愛國,是戰爭年代英雄們馳騁戰場為保家衛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視死如歸;愛國,是科學研究專家們探索研究,為增強祖國的科技實力而日夜鉆研的永不言棄;愛國,是致莘莘學子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為報效祖國而奮斗不已的豪情壯志。愛國之心,人人皆有,只是個人有個人的表達方式,或許愛國并不需要時時表現出來,只要擁有一顆愛國之心,那么舉手投足之間都會展現出真摯的愛國情感。
從古至今,愛國志士多又多。
古時,孔子概括了中國人的基本思想,成為獨創一套信仰體系的鼻祖。他的哲學根基于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范來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觀念,貫穿于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長達兩千年之久,對世界上許多人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春秋,戰國之后,秦始皇成為一位偉大的中國皇帝。他在位期間,用武力統一了中國,實行了一系列影響廣泛的改革。隨后中國之所以一直保持著文化統一,這些改革是一個主要因素;清朝之后,毛澤東為打垮一個腐朽罪惡的朝代,建立一個新的政權,在中國領導共產黨奪取了政權,并在此后的二十七年中,對這個大國進行了其歷史上成效最顯著、意義最深遠的改造。
如今,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鄭成功收復臺灣:早在1620xx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占了我國領土中國臺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中國臺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中國臺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中國臺灣。中國臺灣又回到祖國懷抱;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饑。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還有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其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回國后,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這就是愛國,這就是愛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