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工廠實習日記(精選5篇)
大學生工廠實習日記 篇1
上午繼續幫忙涂布,到現場看見我,和我寒暄了幾句。下午做的擰4個雙頭螺栓的工位,沒有走動,算是簡單的,但是我挺笨的,總是把部品掉在地上,還有就是感覺操作時沒有用大腦,感覺有點不爽。所有操作都有電腦屏幕顯示,只要按照提示一步步做就好,機械化程度啊。從我的角度,我需要知道的是人工的時間和機器的價值,這些我需要慢慢查。下午生技一直在修涂布機,居然還是沒有修好。晚上和現場加了1小時班,完成產量。
今天腳疼的感覺更明顯,而且有時會很困,稍稍有點無聊。
大學生工廠實習日記 篇2
10月15日 天氣:晴
又是炎熱的一天,真難受。昨天接到朋友們的短信,讓我注意身體。其實一直以來,是我應該感謝他們,給我那么多的關心、信任和感動,讓我總能樂觀的生活著。而現在,有著溫暖陽光的清晨,我用微笑迎接新的一天!
這兩天除了看有關客戶產品的資料之外,另一個任務就是學習公司的制圖規范了。公司常用的CAD軟件是天正建筑3,對CAD圖的圖層設置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如wall為墻線,采用255色,線寬0.4;sv為裝修線,采用42色,線寬0.08;Svd為裝修虛線。剛開始覺得很繁瑣,每次畫圖設置圖層都要去翻資料,很浪費時間,效率也很低。甚至自己都有點不耐煩,師傅教導我說:“搞機械這一行,在學校學的只是一點皮毛,更多的知識是在生產實踐中學到的。要沉的住氣,沒個五年十年,是成不了機械方面的專家的。”師傅的一番話讓我恍然大悟,此刻開始,不管給我什么任務,我都耐心地完成。
大學生工廠實習日記 篇3
10月16日 天氣:小雨
今天老師傅首先上來就跟我說了一些概念,組件是由若干零件組成,在結構上有一定獨立性的部分。部件:部件是由若干零件和組件組成,具有一定獨立功能的結構單元。組件裝配:組件(或部件)裝配是按照規定的技術要求和順序完成上述組合的工藝過程。總裝配:總裝配是將部件、組件、零件組合成產品的工藝過程。任何機器都是由零件、組件和部件組合而成。裝配包括對產品的調整、檢驗、試驗、油漆和包裝等工作。裝配是機器制造生產過程中極重要的最終環節,若裝配不當,質量全部合格的零件,不一定能裝配出合格的產品;而零件存在某些質量缺陷時,只要在裝配中采取合適的工藝措施,也能使產品達到規定的要求。因此,裝配質量對保證產品的質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機器的裝配工程中,可以發現產品在設計上的缺陷(如不合理的結構和尺寸標注等),以及零件加工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因此,裝配也是機器生產的最終檢驗環節。 如控制裝配的環境條件(溫度、濕度、清潔度、照明、噪音、振動等),推行有利于控制清潔度、保證質量的干裝配方式,零件必須在完成去毛刺,退磁,清洗,吹(烘)干等工序,并經檢驗合格后,才能入庫。
大學生工廠實習日記 篇4
今天上午主要是進行安全教育。工廠實習過程中,安全第一!這句話誰都知道,但不一定都放在心上,所以實習的第一天,我們便被安排去看一個實習安全方面的錄像,錄像里詳盡的播放了許多工種的實習要求,像電焊氣焊,熱處理等。我不得不承認老師播放的視頻很恐怖,有點像《死神來了》或者《電鋸驚魂》,有一個畫面是一雙被電鋸切得露白骨的手,當時剛吃完早餐,又突然看到這么惡心的照片,差點就吐了。老師還說以前播放的視頻更加恐怖,我都不敢想象了。同時,老師也告訴我們只要按照老師講的去操作是不會有問題的,實習課程開班這么多年來還沒有出過什么事情。
上完安全教育課就來到工程訓練中心,開始了實際操作。今天內容就是電火花加工。
電火花加工是一種靠短路電流產生機大量熱量來氣化金屬的加工方法,在加工材料和加工精度等有許多其他方法無法比擬的優點。不過讓我們難以忘懷的還是加工過程。老師讓我們充分發揮創意,自己制造一個刀 具,用自己的刀 具來加工工件。設計過程是有三個人一個小組來完成的,我們小組在設計的時候并沒有很明確的想法,最開始想設計一個心形的圖案,但是這個圖案已經有人設計過了,在加工過程中,我們發現可以設計一個撲 克牌中的梅花形狀。但是加工過程卻沒有那么容易,首先,需要將銅棒鋸斷,銅棒的直徑不超過30mm,要在這個元面上加工出一個規則的復雜圖形的難度可想而知。最后,通過銼、鋸、磨等方法終于加工好了。我們把刀 具裝好啟動了機器,在工作液中時不時會有煙霧飄出,可想而知加工溫度有多高。最后我們的作品有結果了,在裝刀 具的時候沒有調準好方向,加工的圖案沒有擺好,效果不是很好,但畢竟是自己的勞動成果,還是很開心。
大學生工廠實習日記 篇5
今天的實習內容工業控制,主要學習了兩個方面的內容:高速電動主軸和裝配機器人。
講課的老師十分風趣,他最喜歡講的就是:“這是無上的光榮啊”。在介紹完高速電動主軸后,老師給我們講磁懸浮技術,重點介紹了上海的磁懸浮列車。磁懸浮列車是一種靠磁懸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來推動的列車。由于其軌道的磁力使之懸浮在空中,行走時不需接觸地面,因此其阻力只有空氣的阻力。磁懸浮列車的速度可以達每小時500公里以上,比輪軌高速列車的300多公里還要快手。磁磁懸浮術的研究源于德國,早在1922年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就提出了電磁懸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請了磁懸浮列車的專利。1970年代以后,隨著世界工業化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加強,為提高交通運輸能力以適應其經濟發展的需要,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繼開始籌劃進行磁懸浮運輸系統的開發。
然后我們就在老師的指導下操作了裝配機器人,我個人看來,現在的裝配機器人還不是很先進,操作相對也比較復雜。需要將更先進的遙感系統與傳感器應用于其中,同時操作軟件也需要新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