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典型先進事跡材料(精選3篇)
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典型先進事跡材料 篇1
中藥材種植林業專業合作社于10月注冊正式掛牌成立,位于白巖鄉檀木村,是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而出現的農村林業新型經營實體,是我市林改后出現的首家中藥材種植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在各級和相關部門的幫助與支持下,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依托湘西州湘泉制藥廠和吉首市武陵山
地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兩個戰略合作伙伴,將中藥材種植的產前、產中、產后諸環節連接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實現了合作社規模化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富有本地特色的現代生態中藥材種植產業。
目前合作社輻射周邊6個行政村,現有社員228戶,參加意向報名加入合作社組織的農戶300多戶,固定資產500萬元,實現林地流轉3500畝,總產值達3x年,每年按70元/畝支付租金,共計年租金24.5萬元。
通過流轉讓農村閑置林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和發展,為實現現代林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提供了保障。
二是投入財力人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
合作社投入資金90萬元,勞動力20xx年實現贏利500萬元。
二是農戶不僅有土地租金,還能在家門口打工收益x元。
三是得到戰略合作伙伴湘泉制藥等企業的扶持,共同謀劃基地發展,湘泉制藥等企業先期墊付成本(如:苗木、種子、化肥和除病藥物),統一收購時剔除成本,獲得贏利160萬元。
四是支部贏利。
“公司+基地+支部+合作社+成員”的運作模式,每年從收益中提取2萬元資助所在地黨支部投資當地公益事業。
五是老百姓贏利。
合作社不僅發展了基地,而且爭取了上級150萬元資金支持,硬化村道5.5公里,方便了附近村老百姓出行。
合作社成立以來,得到了各級各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基地和所在村基礎設施都得到很大改善。
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典型先進事跡材料 篇2
縣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脈的余脈龍崗山南麓的輝南縣樣子哨鎮大椅山村,成立于20xx年,合作社帶領成員發展天麻、林下人參、貝母等林下中藥材種植,形成以技術、市場為先導、以基地、農戶為依托,以品牌、加工為后盾六位一體的合作發展模式,將產前、產中、產后諸環節連接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使廣大農戶從中獲得了良好的種植收益。目前合作社發展成員560戶,合作社在本縣共發展林下參1萬多畝,天麻8萬多平方米,五味子70余畝;先后在柳河、琿春、集安、撫松、白山建立5個林下中藥材基地,輻射帶動吉林、通化、遼源、延吉、鐵嶺、錦州等21個縣市區,帶動農戶種植林下藥材面積x余畝,會員戶均增收10萬余元。20xx年被農業部評為國家示范社。
一、科技領航、市場牽引,為合作社發展提供內驅動力
領先的天麻繁育栽培技術是合作社立于不敗之地的先決條件。合作社掌握長白山烏桿天麻育種栽培核心技術,創辦者周長霞是東北掌握天麻有性繁殖技術的第一人,馴化培育出品質優、產量好、抗逆性強的長白山烏桿天麻品種,命名“烏美”,通過了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是吉林省目前唯一審定通過的天麻品種。烏美天麻配合有性繁殖技術,產量比原來無性繁殖翻一翻。周長霞成為東北天麻育種、栽培領域的無冕之王,受邀參與編寫吉林省無公害農產品天麻地方標準,與人合著的《天麻栽培200問》科普讀物被列為新農村建設系列叢書,為吉林農大代培2名研究生,被評為吉林省首批農民實用型專家,并授予農民科學家稱號。合作社擁有現代化的發菌室和菌種廠,占地面積3000多平米,年可生產菌種20萬袋,為會員統一提供天麻種子,并直接配送到戶,有效保證了品種的純正,為天麻穩產高產奠定了基礎。合作社大力開展科技培訓。五年來,在縣內外共舉辦林下中藥材種植培訓班30余期,培訓農民9000余人次。對簽約成員,派技術人員上門指導,確保學員能夠熟練掌握全部技術環節,有效提高了社員的.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水平。
成熟穩定的銷售渠道是不斷發展壯大的不竭動力。在多年的滾動發展過程中,周長霞時刻關注天麻市場動向,多方奔走拓展天麻銷售空間,在廣東、廣西等多個藥材專業市場設有銷售網點,與多家醫藥企業建立了供銷關系,形成了穩定的銷售渠道,產品供不應求,每年都有經銷商到產地坐等購貨,解決了合作社發展的市場出口,為合作社發展壯大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合作社年產鮮麻50余噸,產值達到1000余萬元。
二、統分結合、互惠共贏,聚沙成塔不斷擴大基地規模
合作社與成員之間依靠合作協議,形成松緊適度、統分結合、互利共贏的的合作關系。合作社負責提供種子(種苗)、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等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合作社成員負責基地建設和生產管理,在產中環節實行分散管理。這種以合同為保障的合作關系,符合當前中藥材產業發展的特點。 以合同方式明確雙方的責權,使各方利益得到法律保障。合作社一方履行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義務,使合作社成員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產成本,規避市場和技術風險,實現穩賺不賠。合作社以市價提供種栽,免費提供技術指導,保證穩定的種苗收益和穩固和生產基地。以略高于市場價保底回收產品,使農戶無市場風險,有效保證了農戶的利益。 以合同方式聯結雙方利益關系,實現責權與利相輔相承。通過合同約束雙方履行義務,合作社有償提供種栽,保底回收產品,使合作社成員付出一定的生產成本,同時靠向合作社出售產品獲得收益,使生產管理水平和收益掛鉤,付出和收益成正比,對合作社成員有了利益上的約束,增強了農戶的責任意識、風險意識和履責意識,有利于提地適應了當前的土地承包經營模式。使農戶可以合理利用房前屋后、農田林地、閑置棚舍等,只要氣候、光照條件合適,適當客土改土,都可以發展天麻栽培,門坎較低,適合千家萬戶農民發展。
三、打造品牌、精深加工,確保合作社做大做強
以品牌為依托,提升市場知名度,提高品牌效益。20xx年,合作社將自己培育的“長白山烏桿天麻”注冊了“喜霞”牌商標,產品成功通過國家有機認證,每市斤鮮麻比南方品種高出20元,凸顯出品牌效應。為提高商品價值,合作社實行統一菌種、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商標、統一包裝等“八統一”模式,變散裝為精裝,打造自己的商品品牌,有效提升了市場占有率和附加值,有效保障了會員種植林下藥材的經濟效益,擴大了市場空間,降低了市場風險。
以精深加工為抓手,拉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為了使合作社能給成員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幾年來,合作社努力探索林下中藥材種植的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思路,多次到南方考察學習,確定走精深加工之路,并與省農科院合作開發了天麻密餞、天麻酒、天麻飲品等保健品,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擴大農民非農就業規模。目前,天麻酒、天麻密餞已進入試生產階段。
下步,合作社將圍繞資源優勢,加大推廣力度,做大基地規模;進一步優化服務,完善與成員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調動農民群眾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的積極性;加大市場開拓和產品精深加工力度,打創著名品牌,不斷做精、做強,帶動更多農民兄弟姐妹走上致富路。
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典型先進事跡材料 篇3
記中藥材種植林業專業合作社一、合理利用閑置林地,全面發展藥材種植二、規范流轉林地資源,實現林業集約經營
節約、集約利用林地是科學發展的集中體現,根據以用為先、依法進行、分類處理、集約利用的原則,林權管理部門認真落實國家法律法規,積極做好林地資源管理工作,向合作社提供政策支持和優質服務,實現了林地的節約、集約利用,在有限的'空間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流轉數量增加和規模逐步擴大。合作社自成立起就開始注重林地流轉,在自有500畝林地的基礎上通過互換、入股、租賃等方式進行流轉,目前已將4個村(白巖鄉作落村、檀木村、橋六村和馬頸坳鎮汩比村)集體和農戶承包的3000畝林地流轉連片使用。簽訂流轉合同手續的農戶有228戶,流轉林地3500畝,流轉期20年,每年按70元/畝支付租金,共計年租金24.5萬元。通過流轉讓農村閑置林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和發展,為實現現代林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提供了保障。
二是投入財力人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社投入資金90萬元,勞動力2200個,整治林地3500畝,人行道路7300米,興修排水渠2400米,灌溉池320口,通過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提高了林地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減少了水土流失,使生態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林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三、合理利用人力資源,極力創建就業平臺四、林權改革效益突顯,合作經營實現五贏
中藥材種植林業專業合作社在林地流轉中使農戶、支部及合作伙伴得到實惠,實現了森林資源資產要素與市場要素的有機結合,促進林業的規模經營,激活了林業要素市場。實現了五贏:
一是專業合作社股東每年實現贏利500萬元。
二是農戶不僅有土地租金,還能在家門口打工收益x元。
三是得到戰略合作伙伴湘泉制藥等企業的扶持,共同謀劃基地發展,湘泉制藥等企業先期墊付成本(如:苗木、種子、化肥和除病藥物),統一收購時剔除成本,獲得贏利160萬元。
四是支部贏利。公司+基地+支部+合作社+成員的運作模式,每年從收益中提取2萬元資助所在地黨支部投資當地公益事業。
五是老百姓贏利。合作社不僅發展了基地,而且爭取了上級150萬元資金支持,硬化村道5.5公里,方便了附近村老百姓出行。合作社成立以來,得到了各級各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基地和所在村基礎設施都得到很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