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故事(精選9篇)
禮儀故事 篇1
楊香扼虎救親
楊香是一個十四歲的女孩。有一天,她跟著父親楊豐到田間去收割莊稼。兩人剛走到半路上,突然躍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楊香的父親便往回跑。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她臨危不懼,一心只想著被老虎拖走的父親,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撲,可楊香硬不松手,老虎漸漸元氣大泄,磨著牙齒,終于斷了氣。楊香的父親終于脫離了險境,免于老虎的傷害。
后人為贊揚楊香寫文記曰:楊香,年十四歲。隨父豐往田中獲粟,父為虎曳去。時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踴躍向前,扼持虎頸,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禮儀故事 篇2
這里沒師傅,只有大夫
某高校一位大學生,用手捂著自己的左下腹跑到醫務室,對坐診的大夫說:“師傅,我肚子疼。”坐診的醫生說:“這里只有大夫,沒有師傅。找師傅請到學生食堂。”學生的臉紅到了耳根。
評析: 對于文化人稱呼一定要明確,這樣才能減少尷尬,這樣既體現了自己的文化水平,也表示了對他人的尊重。當然,作為大夫也應該注意服務態度,講究禮儀修養。對顧客不當的語言應予以寬容,批評對方要采用委婉的語氣。
禮儀故事 篇3
老太太與“配偶” 有位人口普查員填寫人口登記表時問一位沒有文化的老太太:“您有配偶嗎?”老太太愣了半天回答不上來。旁邊有人解釋說:“他是問您有老伴嗎?”老太太這才恍然大悟。
評析: 要得到最佳的溝通傳播效果,必須顧及對方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對方的文化水平,從而有針對性地使用恰當的稱呼、詞句。如果連對方都聽不懂,就更談不上對方的理解了。
禮儀故事 篇4
下課了,我轉過身去,想跟好朋友徐凌天聊天,可是,徐凌天哭了,于是,我問他的同桌孫家成,徐凌天為什么哭。
原來,孫家成在做作業時,徐凌天在一旁不停地煩他,最后,孫家成不勝其煩了,一拳頭上去,就把徐凌天打哭了。身為中隊長的我當然要調解,于是,我努力想安慰徐凌天,可他硬是連頭都不肯抬起來,沒辦法,我只好去找朱老師,朱老師都把徐凌天叫去談話了,徐凌天還是老樣子,于是,我對徐凌天說:“徐凌天,你不該煩孫家成的,向他道個歉吧,好嗎?”“可是孫家成打我了!”徐凌天邊哭邊說。聽了徐凌天的話,我便對孫家成說:“不管怎樣你打人是不對的,向他道歉吧!”孫家成似乎也覺得自己做的不對,臉漲的通紅,他對徐凌天說:“對不起,我不該打你!”徐凌天也向孫家成道歉了,他伸出手,對孫家成說:“我們和好吧!”孫家成同意了。一場小小的風波總算過去了。
其實,孫家成和徐凌天都有錯,有錯并不可怕,只要你改正錯誤就是好孩子,可怕的是你沒有勇氣去承擔自己的過失。
上海閔行區鶴北小學四年級:干雪莉
禮儀故事 篇5
A對B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
B建議道:“我舉雙手贊成你報復!!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A問:為什么?
B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并不大。你應該趁著在公司的機會,拼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獨擋一面的人物,然后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
A覺得B說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許多的忠實客戶。再見面時B問
A:“現在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哦!”
A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準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禮儀故事 篇6
孔子的學生們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桃李滿天下,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他對學生言傳身教,他對真理、對理想、對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謙虛、有禮,他對國家的忠誠和對百姓的關心,都深深地感染著他的學生與后人。他的學生們衷心地尊敬老師,以對父親之禮對待孔子,視師志為己志,實踐和傳播道義,把行義作為人生的最高價值。如顏回“安貧樂道”、修身和嚴格遵守禮儀,老師怎么說就怎么做;宓子賤“鳴琴而治”,以禮樂之道施政,使百姓安居樂業,德入民心;子夏整理書籍,從事教育,善化民眾。
孔子的學生們跟隨他不辭辛苦地周游列國弘道,當有人誹謗孔子時,他們站出來為老師辯護,捍衛老師的高尚人格,如子貢則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子路追隨、保衛老師忠心耿耿,他們對老師的崇敬正如曾參所說:“老師的盛德好象純潔的江水沖洗過,又象秋天的陽光照耀過,還象廣闊無邊的天地一樣圣潔。”曾參繼承、弘揚了孔子的學說,他堅定不移地推行仁政,說:“讀書人不可以不堅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而路途遙遠。把實現仁德作為自己的責任,不是很重大嗎?維護正義而直到永久,不是很遙遠嗎?”。
禮儀故事 篇7
老田雞“退二線”
某局新任局長宴請退居二線的老局長。席間端上一盤油炸田雞,老局長用筷子點點說:“喂 ,老弟,青蛙是益蟲,不能吃。”新局長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不要緊,都是些老田雞,已退居二線,不當事了。”老局長聞聽此言頓時臉色大變,連問:“你說什么?你剛才說什么?”。新局長本想開個玩笑,不料說漏了嘴,觸犯了老局長的自尊,頓覺尷尬萬分。席上的友好氣氛盡被破壞,幸虧秘書反應快,連忙接著說:“老局長,他說你已退居二線,吃田雞不當什么事。”氣氛才有點緩和。
評析: 表面看起來,是這位新局長沒有注意老局長的心態想顯示點幽默,結果因比喻用詞不當而弄巧成拙,其實是新局長內心深處隱藏的某些想法,因過于得意而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來。所以,無論從語言運用上,還是從個人思想、品質、性格上看,這位新局長都欠修養。 從談話中的禮儀要求來說,應注意對方的心理忌諱,對心境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清代《治家格言》中就說:“莫對失意人談得意事。”
禮儀故事 篇8
面試
給大家講個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資企業招工,對學歷、外語、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質人才都來應聘。這一些年輕人,過五關斬六將,到了最后一關:總經理面試。 這些年輕人想,這很簡單,只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準十拿九穩了。
沒想到,這一面試出問題了。一見面,總經理說:“很抱歉,年輕人,我有點急事,要出去10分鐘,你們能不能等我?”年輕人說:“沒問題,您去吧,我們等您。”老板走了,年輕人一個個躊躇滿志,得意非凡,閑不著,圍著老板的大寫字臺看,只見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資料一摞。年輕人你看這一摞,我看這一摞,看完了還交換:哎喲,這個好看。
10分鐘后,總經理回來了,說:“面試已經結束。”“沒有啊?我們還在等您啊。”老板說:“我不在的這一段時間,你們的表現就是面試。很遺憾,你們沒有一個人被錄取。因為,本公司從來不錄取那些亂翻別人東西的人。” 哎呀,這些年輕人一聽啊,捶胸頓足。他們為什么這么感慨萬千呢?他們說:“我們長這么大,就從來沒聽說過不能亂翻別人的東西。”
禮儀故事 篇9
廉藺交歡
藺相如是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他很有見識和才能。在“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兩次外交斗爭中,捍衛了趙國的尊嚴,地位在名將廉頗之上。這使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為趙國立下了赫赫戰功。藺相如不過是憑一張嘴巴,說說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頭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藺相如聽說后,盡量不跟廉頗會面,每次出門,避開廉頗,有時甚至裝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藺相如外出,遠遠看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連忙叫車夫繞小路而行。
藺相如手下的人對他這樣卑躬讓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紛紛要求告辭還鄉。藺相如執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們解釋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哪個厲害?”眾人都說:“當然廉將軍不及秦王了。”藺相如說:“對啦,天下的諸候個個都怕秦王,可是為了趙國,我敢在秦國的朝廷上斥責他,怎么會見到廉將軍倒反而害怕了呢?你們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們想過沒有,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人的緣故。如果兩虎相斗,勢必兩敗俱傷。我不計個人恩怨,處處讓著廉將軍,是從國家的利益著想啊。”聽了這番話,大家都消了氣,打消了告辭還鄉的念頭,反而更加尊敬藺相如了。
后來,有人把藺相如的話告訴了廉頗,廉頗大受感動,慚愧萬分,覺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狹窄,實在對不起藺相如,決心當面請罪。一天,他脫下戰袍,赤身背著荊條,來到藺相如的府第,“撲”地跪在地上,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地對藺相如說:“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見識淺薄,氣量短小,沒想到您對我竟這么寬容大量,我實在無臉見您,請您用力責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藺相如見到這情景,急忙扶起廉頗,兩人緊抱在一起。從此兩人消除了隔閡,加強了團結,同心協力,保衛趙國,強大的秦國更加不敢輕易地侵犯趙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