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學答辯論文(通用3篇)
行政管理學答辯論文 篇1
摘要:結合行政管理學課程教學的要求,從教學實踐出發,對大連海洋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的行政管理學課堂教學諸方面進行了經驗總結,并介紹本課程在課堂教學方法方面的改革和創新。
關鍵詞:行政管理學;課堂教學;經驗;方法
多年來,大連海洋大學行政管理(漁政與漁港監督管理)本科專業的教師們,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任務,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求真務實,扎實工作,積極推動行政管理學、科研和教學研究,注重教學經驗總結和方法創新,獲得了一定的好評。現將其中行政管理學課堂教學經驗和創新方法總結如下。
一、行政管理學課程教學經驗
1 教學態度端正,注重學習和提高
行政管理學課程的教師要有更高的政治覺悟和思想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注重以先進的理論武裝自己,努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并以“靜心教書、潛心育人”的態度對待工作;遵循嚴格、公正、求實的原則,對工作一絲不茍,對學生一視同仁;勤奮努力,謙虛好學,關注時事,注重學習國家大政方針,并將重要精神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2 教學內容豐富,注重案例教學的“與時俱進”
行政管理學是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背景下,理論不斷地深化,研究對象也不斷地變化。同時,學生由于缺乏實踐,對理論的把握和理解不到位,缺乏興趣。對此,教師特別注重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案例的選擇。在內容的安排上,按照詳略得當的原則,重點講解難點和要點,并結合實際進行啟發式引導分析;在案例的選擇上,注重“新鮮度”和恰當性,很多案例都是根據具體教學需要,結合時政要聞親自編寫。
3 教材選擇適當,注重權威性和實用性
受學時限制和學生基礎較差的影響,國內很多教材不能很好地滿足行政管理學本科教學需要。我們幾年來選用的都是在學界享譽較高知名度的、我國著名行政管理學家夏書章老先生的《行政管理學》的最新版(現已更新至第四版)。該教材是國家行政管理學精品課程的教材,是為適應概論性質的課程教學需要而編寫,強化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并能較好地體現中國特色,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共建和諧社會服務。實踐證明,該教材利用率高,教學效果好。
4 培養目標明確,凸出特色
我校海洋與漁業問題研究特色不僅對行政管理專業,也對行政管理學課程提出了特色教學要求。本專業培養的是既懂管理又懂漁業的復合型人才,既具有一般行政管理專業需要的專業知識,又具有進行海洋漁業管理所必需的海洋漁業知識。因此,教師在課程中應注重凸出專業方向性特色,比如,我們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深入淺出地介紹政府海洋經濟發展戰略、漁業管理現狀、漁政及漁港監督系統體制性問題等。
二、行政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創新
根據我國《高等教育法》有關教學改革的要求,我們不斷探索行政管理學課堂教學改革,力求跳出教學方法單一的陳舊模式,努力采用科學、新穎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并把“改革和創新”作為本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本課程改革和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特色環節。
1 以“今天我關注——”為題的“一課一講”
在每次課課前,要求學生以近期自己所關注的時事要聞為內容,以“今天我關注——”為題進行5-10分鐘的課前演講。演講者可以由教師隨機點名邀請,也可以由學生自愿上臺,要求內容(以行政管理學研究對象為內容的時政信息或政策要聞)健康、政治立場端正、思想進步。通過教師的指導和點評,演講者所做的演講也可以作為其他學生的學習參考。這種課堂學習形式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還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和行政管理問題的關注。
2 以特定教學章節為主題的團隊合作表演活動
我們在培養學生知識素養的同時,也注重提高語言、思維、溝通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在“行政領導”一章結束后,進行“我最欣賞的行政領導人物”講演活動;在“行政職能”一章結束后,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行政職能角色模擬,表現該部門的職能內容和主要特點。通過活動后的討論和交流,學生普遍反映這種形式很好,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以及對專業技能的培養。
3 從熱點話題出發的雙向互動研討課
相對于以教師為主體、單向式信息傳輸為主、以理論知識講授為根本的傳統知識講授型教學方式而言,研討課的教學模式則是一種以發揮學生主體性、構建雙向信息互動與溝通、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基本定位的能力培養型教學方式。因此,我們開創了一種從社會熱點話題出發的雙向互動教學方式,即由學生和教師平等參與,雙向自由討論,然后由教師進行觀點總結和理論歸納。這種方式能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大膽參與,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更能激發學生的活力,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課堂教學作為本科教學中最為重要和主要的內容之一。其質量直接影響著學校人才的培養。以上是我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總結的幾點有益嘗試,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顏佳華,陳建斌,譚九生,行政管理學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和方法創新[M],湘潭大學出版社,2019.
[2]吳天,行政管理專業課堂教學創新芻議,赤子。2019(02).
行政管理學答辯論文 篇2
摘 要:問題研究既是行政管理學科產生的本源,又是其發展的基礎和現實要求。當前行政管理學科問題研究的狀況堪憂,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均顯不足。行政管理學理論研究與行政改革實踐之間存在的顯著差距,是導致我國行政管理學“身份危機”的重要影響因素。要加強行政管理學科的問題研究,必須做到:明確學科使命,強化問題意識;扎根行政實踐,直面真問題;拓展研究思路,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關鍵詞:問題意識;問題研究;行政管理學;發展;必由之路
在我國,行政管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在許多人心目中,行政管理學沒有清晰的學科定位,沒有明確的學術人群,也沒有產生足夠廣泛的影響力。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容回避的一點是:作為一門應用學科,行政管理學沒能回應和滿足時代提出的需求,其存在的現實意義遭到質疑。實際上,一門學科的地位最終取決于其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了所涉及的現實領域的問題。行政管理學亦是如此。要實現自身的發展,行政管理學科必須以問題研究作為其重要路徑,強化問題研究意識,增強問題研究能力,進而提高其理論的解釋力、包容力和影響力。
一、行政管理學科中問題研究的價值
所謂問題研究就是以“問題”為對象,基于問題解決的研究。英國科學哲學家波普爾認為,“科學以問題開始,以實踐或者理論問題開始。”[1]問題的發現和提出,既表現了人類認識已經達到的高度,又成為人類實踐和認識進一步發展的新起點。我國學者王暉指出“人們確定了認識目標以后,接踵而來需要考慮的就是為達到目標,思維應該如何起步。任何理性認識的形成,都是從問題開始,并逐步展開其理論的。對問題的抽象程度、抽象方式的不同, 就會形成不同的理論”。[2] “對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而言,淡漠問題意識,脫離時代與社會現實,無異于切斷他們發展的源頭,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術的生命力將隨之枯竭。”[3]對于行政管理學科來說,凡是令人感到疑難困惑并且是有意義的行政管理問題,都是行政管理學科“問題研究”的對象。
1.問題研究:行政管理學科產生的本源。回顧西方行政學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我們看到:行政管理學科自產生開始就是以問題取向為特征的。正是由于政府規模的日益擴大,政府職能的日益復雜,美國學者威爾遜主張建立一門學問去研究探討政府應當在多大范圍內更有效地發揮其職能。威爾遜和古德諾通過對國家職能與政府職能的比較分析,明確了行政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從而實現了行政學與政治學的分離。泰勒、法約爾等學者積極倡導運用科學管理理論推動政府行政與管理的科學化,主張將官僚組織和行政效率作為行政學研究的重點,并將“科學化”視為實現政府目標的根本手段。可見,行政管理學從產生之日起就是一種以問題為本的研究,其學科的重要使命和活動方式就在于對時代提出的行政問題進行解釋和分析。
行政管理學在我國的發展也體現出問題取向的特質。隨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中國行政改革與發展實踐中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需要及時捕捉行政改革過程中重大難點、熱點問題并作出解答。正是在這種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行政管理學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很快地在我國發展起來。
2.問題研究:行政管理學科發展的基礎。“問題研究”是以實踐中的問題為出發點的研究模式,其研究的目的在于增進、深化和拓展對行政實踐問題的認識,并將其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這一過程和結果不僅有助于人們對該問題及該類問題的了解、評價和解決,還有助于為行政管理學理論體系的構建服務。問題研究貫穿于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中,當這個過程所達到的結果能夠構成新的行政管理學知識增量,從而能夠有效地納入行政管理學科建構之中時,行政管理學科建設就能切實推進。問題研究也是理論和實際之間互動的起點。它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以實踐問題為中心,強調現實性和體驗性,從而使行政管理學者有機會了解行政管理工作的真實情境。行政管理學者通過考察現實問題和具體的工作情境,能夠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并從實踐中去探尋問題的來源,使實踐和研究融為一個整體。
3.問題研究:行政管理學科發展的現實要求。隨著我國行政改革的不斷深入,迫切要求行政管理學界為行政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指導,為解決日益復雜的行政管理問題出謀劃策。但是到目前為止,許多行政管理學者以通曉西方行政學理論為榮,卻不去研究中國的現實問題,或者不顧中西現實環境的差異照搬西方行政管理的實踐,缺乏原創性問題研究。行政管理學理論研究與行政改革實踐之間存在的顯著差距,是導致我國行政管理學“身份危機”的重要影響因素。正如北京大學趙寶煦先生所說:“政治學和行政管理學研究,要想得到社會認同,就必須能回答當前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提出的問題, 提供解決當前中國現實政治問題的最佳方案。”[4]行政管理學研究必須面對行政改革、政府改革過程中的現實問題,把視野和觸角伸向活生生的行政活動。行政體制改革中關于政府職能定位、行政方式改革、行政法制與倫理、行政人員素質提升等重要行政實踐問題,都需要行政管理學提供有說服力、有操作性的指導。行政管理學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發展和繁榮,取決于行政管理學的研究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回應和滿足中國行政改革和發展的現實需求。
二、當前我國行政管理學問題研究的狀況
1.問題意識淡漠。我國的行政管理學創建時間較短,屬于“后發型”學科。行政學最初是政治學的分支學科,后被劃歸管理學科,人們對行政管理學學科屬性的表述尚未完全達成一致,在學科體系、發展取向以及方法論框架等方面仍未形成成熟模式。很顯然,我國行政學學科的現實導致學科研究的原創性工作很艱難。因而,有些學者棄難就易,不是去研究問題,而是把自己關在象牙塔里,熱衷于概念論證和邏輯推理,熱衷于寫不痛不癢的文章。從專業發展的角度檢視與翻閱行政管理學科論文和著作。“我們發現許多研究并沒有明確的研究問題,一些研究中雖有問題但價值性不足,大量研究中則充斥著看上去似乎是研究問題實際上又不是的偽問題,甚至在已立項的課題中也有不少是偽課題。”[5]行政管理學界有相當一部分人缺乏問題意識,不善于去發現有價值的真問題。“當我們將這些人的研究置于相關的學術傳統之中,根據社會科學場域的學術標準對其進行評價時,或者試圖在其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時,卻只能發現……他們的研究在學術上并不具有什么意義,不僅沒有在前人就此問題而形成的知識脈絡上對既有的理論進行證明或證偽,也沒有作出理論上的創新,成為其他社會科學研究者深入研究此一問題的知識基礎。”[6]
行政管理學答辯論文 篇3
【摘要】公共管理學與行政管學之間的聯系一直都被廣泛討論,是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在西方,關于這個問題也引起了爭論。主要是探討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是相互包含關系,還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本文主要以公共管理學的基本概念為切入點,對公共管理學與新政管理學的關系展開分析,重點分析二者之間的區別,以加深對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學的關系的認識。
【關鍵詞】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區別 關系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就需要更為全面精準的管理,那么,思考公共管理學與行政管理學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提高管理水平迫在眉睫。一直以來,中外學者們對于公共管理學與行政管理之間的區別聯系都有各自的看法,什么是公共管理?為何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能引發許多學者的激烈討論?理清楚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當下很重要并且必要的事情。本文就以公共管理學的基本概念為立足點,圍繞公共管理的主體、對象、方式、目的來對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的關系展開具體分析。
一、公共管理的相關問題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組織以實現公共利益為目的,通過公共權力來管理公共事務以及公共部門內部的事務。
(二)公共管理的主體
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主體被視為公共管理的兩大主體。一般來說,其他公共管理主體意指的是一些以實現公共利益為職能的非營利組織或者第三部門。
(三)公共管理的對象
1.公共資源。其包括了公共設施、產品、公共信息資源、自然資源、人力資源。
2.公共項目。公共管理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把政策照進現實,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公共項目來實現這一過程。
3.社會問題。這里的社會問題并不是指所有的社會問題,而是在公共管理范圍內的部分社會問題。諸如市政、公共衛生、交通、能源等問題。
(四)公共管理的方式
根據管理方式與方法的雙重性原則,公共管理的方式分為實質方法和技術方法。實質方法包括法律手段、政策手段、思想政治手段,其體現了社會各階段特定的生產關系。技術方法是緊跟社會不斷發展而發展的,它與社會生產關系并無緊密聯系。
(五)公共管理的目標
公共管理的目標即為社會成員實現共享的資源和條件,包括了有形的物品,諸如公共設施。也包括了醫療、教育等無形的產品和服務。
二、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的相同點
公共管理的研究對象與行政管理的研究對象是有交叉重疊部分的,即兩者都要以政府組織管理問題為研究探討的對象。無論是公共管理還是行政管理都要把如何高效利用資源來提供更優質服務或者是創造更多的公共產品列為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因為有同樣的任務,所以在管理方式上會有一定的通用。
三、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的差異點
(一)概念差異
公共管理學研究的不僅是政府組織管理的公共部門所出現的規律性問題和解決措施。公共管理學所研究的對象還包括了準公共部門,即第三部門所出現的規律性問題和解決措施。可知,公共管理學的范圍要比行政管理學的范圍大,也可以狹義地理解為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個分支。從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的范圍差異也可以反映出公共管理的對象多,更能受到廣泛監督,所以會更好的體現公共管理為社會成員實現共享的資源和條件的目的。而行政管理只能從管理方式上面去體現。
(二)管理方式差異
由于公共管理學與行政管理學的范圍不同,導致衍生出管理方式的不同。因為對不同事物也就有不同的針對性。行政管理學研究的僅僅是國家和社會的公共事務運作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并從中去探索規律。而公共管理學研究的是所有的公共部門所出現的同類規律性問題并發現適用這類規律性問題的解決方式。由此,行政管理學具有個別性,公共管理學具有一般性。也正是因為行政管理都是圍繞政府組織中出現的事務展開研究,所以管理方式就比較局限。而公共管理面向的是所有的公共部門,具有創造性的管理方式。
(三)管理主體差異
公共管理學注重的是公共部門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公共的資源,去為整個社會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生產出更多的產品。所有的公共部門在公共管理的視角下都是平等的。即便是政府組織,也一視同仁。公共管理的也要求政府組織要管好自身,從而由內而外地提供給社會更為優質的服務,生產更多的產品。而行政管理學對政府組織寄與管理好其他非政府組織的公共部門的行政管理事務的期望。公共管理側重強調的是為社會提供服務與產品的責任與義務,而行政管理更加注重是政府組織的領頭羊作用。
(四)適用法律差異
因為行政管理更偏向于政府目標的執行,諸如立法、司法等。所以行政管理會更傾向于類似司法等的法律監督。而公共管理適用于普遍的法律下,社會公民的監督。
四、結束語
不論是公共管理還是行政管理,他們都應該立足于中國國情。從二者的研究范圍來看,可以把它們的關系類比于數學里面的包含關系。這也是行政管理被列為公共管理的二級學科的一個原因。從管理主體差異來看,有了行政管理的以政府組織管理為中心,再加上公共管理的研究所有公共部門的管理作為保護層,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為中國社會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產出更多的產品。從管理方式來看,公共管理研究的是適用于一般規律性問題的管理方式,行政管理側重的是研究政府目標的執行。本文認為,不必過分爭論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的差異,二者是彼此聯系又彼此區別的關系,不能把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切分開。只要能為社會實現共享的資源和條件,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存在即有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慶云.關于公共管理研究的綜合評述[J].中國行政管理,2019,8.
[2]夏書章.現代公共管理導論[M].長春:長春出版社,2019.
[3]陳振明.什么是公共管理(學)一相關概念辨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9,7.
[4]帥學明.全國首屆公共管理理論與教學研討會綜述[J].中國行政管理,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