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時期農村派出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五)設施缺乏,業余生活乏味。不少派出所“五小工程”不到位,民警的日常學習生活文化鍛煉需求得不地落實,空閑之余易滋生不良的自娛自樂習慣。
(六)警民感情少投入,關系不和諧。由于缺乏深入了解理解農民群眾感情的管道和方法,民警與農民群眾存在著較大的隔閡,民警害怕與農民交往,也缺乏耐心,農民對民警更是存在畏懼感。從全國公安機關接待的信訪案件來看,群眾反映基層一線警種的問題主要是一些公安機關和民警工作不負責任、辦案粗糙、取證不及時、執法不規范、不作為、亂作為。這種現象在農村極為普遍。
三、新時期農村派出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幾點思考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在新時期農村派出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現實的緊迫性。農村派出所只有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改變自身形象,提高服務能力,提升公安戰斗力,切切實實為農村發展服務,為三農工作在農村的開展做出貢獻,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貢獻。
(一)科學發展,實現農村派出所“五個保障”。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農村派出所要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創造條件,努力克服制約農村派出所職能發揮的因素。一是保障農村派出所財政經費,提升農村派出所的實力。由于一些農村派出所仍然借用房屋辦公,其它硬件投入更是得過且過。農村派出所前期硬件投入應當由所在的鎮、縣政府負責,保證農村派出所正常辦公;縣、市政府要編制足夠的預算,從各鎮辦財政上劃撥給派出所,切實保障農村派出所的良性運行。在當前的歷史時期,為了體現“人民公安為人民”“人民公安人民辦”,應當設立治安獎勵獎金,獎勵那些對農村治安作出貢獻的民警和人民群眾。二是保障農村派出所器械裝備,提升農村派出所的戰斗實力。隨著農村治安問題層出不窮,刑事犯罪高發,尤其一些經濟較為落后地區,一些群眾由于主客觀原因其法制觀念較為淡薄,民警在出警時容易被盲目的暴力反抗傷害。農村派出所器械裝備應當跟得上農村形勢的發展,提升公安戰斗力,能夠保證農村派出所復雜工作的需要,保障民警自身安全的需要。三是保障警力充足,提升農村派出所的接待能力。
農村派出所由于地處偏遠,生活艱苦,一些民警由于婚姻、家庭等等原因不愿去農村派出所工作,工作也是關注主要、重要,對一些次要案件撒手不管,工作浮在表面,極少深入群眾,了解社情民意。加上上級機關也嚴重缺乏警力,農村派出所警力也就難以保證。應當切實推進警力下沉,保障農村派出所的警力需求,切實解決農村人民群眾安全需求。四是保障管理科學,提升農村派出所的綜合能力。上級公安機關要思基層所思,急基層所急,想基層所想,不能在機關辦公室定任務,拍腦袋下考核指標,應當制定出一套人人爭著為群眾辦實事的管理體制,考核的標準應以與民警朝夕相處的人民群眾意見為重要標準。另外要爭取減少甚至消除與鎮政府的利害關系,應當由公安機關獨立操作或者由市級政府直接撥付經費,全額保障,使農村派出所切實獨立履行其職能。五是保障民警業余生活,提升農村派出所民警的自身素質。當前,很多農村派出所因為經濟條件較為落后,“五小工程”不落實或流于形式,缺少必備的生活、學習、訓練的場所,導致一些民警自已尋找生活、學習、娛樂方式與場所,一些民警交友不慎,聚賭、上網等方式消遣時間,極大地破壞了民警的戰斗力與素質養成,破壞了人民警察的形象。應當從農村派出所科學發展的高度,深刻認識提升農村派出所民警自身素質的重要性與緊迫性,認真加以解決。
(二)以人為本,樹立農村派出所的價值取向。“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質上是指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本。胡錦濤總書記在接見“二十公”會議代表時指出:“制定公安工作的方針政策,推出公安改革的重大舉措,都要以是否符合人民群眾的需要、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根本依據和標準.努力做到人民公安為人民。”農村派出所工作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一是以群眾為本。在農村,群眾對警察意識模糊,老百姓見到警車就產生畏懼感這種現象還是存在的,歸根結底,是因為民警沒有以群眾為本。一些民警因事多活忙很少主動深入群眾,去了往往也是處理糾紛,了解案情,給群眾的印象也是警察在執法、在抓人,群眾去派出所也是求政府、派出所辦事或個人、家里出了什么事,久而久之,警民關系就疏遠了。
在新的歷史時期,民警應當切實轉變觀念,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樹立人民群眾無小事的觀念;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農村派出所工作的根本標準。人民群眾有要求,民警應當不辭辛勞、無私幫助;人民群眾有事,民警要公正文明執法,更要滿腔熱情地為人民群眾辦事;人民群眾有困難,民警要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疾苦,竭盡所能幫助解決;人民群眾有問題,民警要賦予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擔負起向群眾宣傳國家政策法律的責任,熱情通情達理地解答,提高群眾法制觀念,讓群眾理解人民警察。二是以民警自身為本。農村派出所工作面對村村落落、家家戶戶、形形色色人員,針對農村群眾知識水平較低、法制觀念較為淡薄要切實提升民警耐心細致、處事果斷、隨機應變等能力和廉潔自律。要不斷提升民警自身的業務素質,不斷提高與群眾溝通的能力。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廉潔自律,不向群眾要好處、不從經費飽私囊,維護好自身形象,上級領導要充分認識農村派出所的艱苦性,把握好財政投入的側重點。要加強農村派出所內部管理與監督,自覺地、持之以恒地嚴格管理與關心愛護每一個人民警察,做到內務整潔有序、辦公場所干凈有致。要定期促進所內民警的交流,深化民警的團結意識,提高整體作戰力,促進農村派出所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