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能力
美國學者波斯納曾經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專業成長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可見,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反思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事情,教育專家,其他教師,管理人員等應該對教師的反思給予支持。沒有這種支持,教師的反思很難進行。就幼兒園本身來講,教師在反思的時候最容易得到的幫助來自同事和業務園長都參與的園內教研活動。但是,這仍然存在教師的反思以及同事和業務園長的幫助是否有效及時的問題。圍繞如何提高教研的實效,真正促進教師反思能力,從而提高教育質量的問題,我們從管理者的角度,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尊重教師做真誠的傾聽者
我們曾經習慣了以指導者的身份在教育工作中侃侃而談,以命令式語調告訴教師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這樣做往往會使部分教師產生逆反心理,部分教師產生依賴心理,這兩種中現象都不利于教師思考自己的實踐。
每個教師都渴望成長,更渴望理解。因為教師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需要的首先是一個真誠的傾聽者——希望別人能與自己真誠交流,在此基礎上分析研討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因此,尊重教師并聆聽教師心聲,引導教師質疑自己的實踐,就等于給了教師一把開發自我潛能的鑰匙。
有了這種角色的轉變,在我園,無論是教育研究工作還是教育實踐工作都有了一種讓人感到寬松愉悅的精神氛圍,經常可以看到教師與管理者為一個問題爭相闡述自己觀點的情景。教師不再像以往一樣把自己放在被批判的位置上,在相互的爭論中,教師的思考變得更加開放了,他們更容易接受不同的觀點和聲音了,對自己的實踐也開始持一種批判反思的態度了。
二、幫助教師做好教育記錄
反思是一個研究的過程,包括發現問題,收集有關問題的資料,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實踐操作,反饋并作出下一步的教育決策。記錄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對教育活動進行記錄的過程實際就是一個收集資料、發現問題的過程。記錄不詳實,反思就會失去依托,缺乏事實的支持。因此,我們很重視記錄工作,并將其制度化,規范化,如全園教師每周至少做一次教育記錄,教育記錄的內容由記錄幼兒的活動情況及教師的工作體會逐步改變為研究某個特定的問題。
三、用以點帶面的策略提高全體教師的反思能力
教師能力有高有低,對反思的作用認識不一,嘗試反思的愿望有很大差別——有人愿意(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有人反對,有人觀望。于是,我們決定采取以點帶面的策略推動教師反思。
我們選擇了幾個愿意反思自己教學的教師,組成教學小組,在固定時間進行研討。在研討中,主要是針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研討完就付諸行動。
這種榜樣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在教師中產生了很大的;中擊力,激發了教師自我成長的內部動機。教師們開始思考:別人跟我差不多,這樣做了就提高了水平,我為什么不可以這樣做呢?以點帶面的策略使得廣大教師認識到了反思對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紛紛要求加入反思的行列,歡迎別人來看自己的教學活動,幫助自己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