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會建議書怎么寫(通用3篇)
學生會建議書怎么寫 篇1
學生委員會(學生會),顧名思義,它是一個學生自治組織,它以一個獨立組織的形式出現(xiàn),并肩負著協(xié)助學校、老師調解同學的使命。
很有幸的成為了這個優(yōu)秀組織中的一員并經(jīng)過了一個學期的歷練。寒假期間,我大略的了解了一下中國學生會的歷史和全國大多數(shù)名牌高校學生會的機構設置、日常工作、行政方式的情況,對比我院學生會,頗有想法。
一個組織之所以稱之為組織,是因為它有其固有的機構形式。經(jīng)過查閱,國內大多數(shù)名牌高校的學生會機構設置形式基本為:主席團(主席、副主席、秘書長);辦公室(秘書部);學習部;生活部;體育部;舍務部;文藝部;外聯(lián)部;社團部;有些高校除上述幾部外還設有:學術部,公益部,女生部,網(wǎng)絡部,禮儀隊,學生自律委員會等下設機構;且學生會和學生團委是共同協(xié)作的兩個獨立組織。此外,學生會均有獨立的辦公室(會議室),由這一點對比我院,我院學生會的下設機構并不全面,行政設置并不規(guī)范,而且現(xiàn)今已有各機構的任務及職能尚不夠明晰,個別部門竟不知道應該干什么;再有就是沒有獨立的辦公室(會議室),沒有獨立的辦公設備(電腦、打印機、辦公電話)等,這給日常辦公帶來了諸多不便,同時也影響了辦公效率。
獨立性不強,或者說是自治程度不夠、參與性不強,正因為如此,導致了學生會對老師的依賴性太高,辦事的主動性太差(經(jīng)常是老師布置哪一項任務,才做哪一項任務,很少有人主動想事情、辦事情),辦事效率低、墨守陳規(guī)缺乏創(chuàng)新等弊端。那么關于怎樣提高學生會的自治程度,這里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
提高學生會的自治程度第一,要“放開”,也就是說,在每學期伊始以“總綱”的形式布置本學期的工作任務,具體的實施操作則全部由學生會獨立完成,還可以分段的安排本段時間內的任務,這樣可以提高和調動成員的主動性,有利于提高成員的主動性和辦事能力;第二,確立例會形式,一個善于總結的人才會有長足的進步,一個組織也是如此,定期例會不僅能夠及時的發(fā)現(xiàn)本階段工作中的不足,以便做出及時的調整和糾正,而且,定期例會還能夠起到調動成員參與熱情的效果,在例會上可以較為全面的安排各部門的任務,也可以讓較多的部門“參政議政”,以降低決策失誤的發(fā)生率。第三,定期例會也可以較為直觀的考察各部門的現(xiàn)狀,可以通過定期例會來提高各個部門的“服從”能力,可以說每次例會都是對各部門是否服從“命令”的一次檢驗。通過對出席情況的考核,可以為日后全面評價某個部門提供一份參考。
明確各部門任務,力求做到“大家都有事做”。怎樣充分的調動成員的積極性、怎樣保持和提高組織的活力是一個組織領導者最關心的話題。在學生會中,不乏會有“養(yǎng)尊處優(yōu)”之輩,他們進入學生會的目的是落得一個好名聲,當然也不乏有想有“一番作為”之人,很好地協(xié)調二者,避免出現(xiàn)“累倒一部分,閑壞一部分”的情況,我認為,應該“明確任務”,也就是說讓大家都有事可做,不愿意干的得干,愿意干的也得干。
調整和完善機構的配置,一攤活只有一個指揮。對于我院學生會現(xiàn)有的機構,我們在年終總結的時候曾提到過,要統(tǒng)一宣傳部和廣播站,以達到立體宣傳效果的目的,這里要說明一點,不論是我國的機關還是各大事業(yè)單位,其廣播站都是隸屬于宣傳部的,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生會現(xiàn)在的下設機構還不夠豐富,如學生自律委員會、禮儀隊等各名牌高校均設有的機構我們卻沒有,這部的不說成是一種落后。在執(zhí)行任務中,作為下屬,做怕的就是遇到多個領導多種命令的情況,不但會使成員不知所措,而且還勢必會導致效率低下,甚至于影響團結,所以,一個任務,只能有一個負責人。
以上是本人假期中查閱其他名牌高校學生會組織機構時的一些淺薄的體會和見解,只希望能夠為我們學生會的建設添磚加瓦。
學生會建議書怎么寫 篇2
總的來說,這學期辦了很多活動,我們總算忙過來了,也算是一種成功吧。但是不得不說,還是有很多感觸。
首先想說一點有關宣傳部責任的大愛無聲的缺點,就是布置會場。我覺得布置會場的事應該提前設計和準備,也許這次是因為覺得有了噴繪和其他燈光效果就不用怎么布置了吧。但是我感覺當晚的布置真的是漏洞百出的。首先是因為沒有事先準備,到了會場才考慮怎么布置,材料也要當時買,我感覺這樣即浪費了很多時間,又耽誤了很多人力,很沒有效率。其次,效果不大好,雖然我們到了之后也是使勁開動腦經(jīng),把效果想的很好,但做出來卻不盡人意,我想是因為事先沒有考慮到全局。
我們系的活動的確很多,同學會也很盡心盡力。但是感覺,范圍大多局限于市場學系,而且有時候覺得我們辦活動只是為了提高各自部的影響力,僅僅局限于一兩個部,就像是小打小鬧。最后結果是,我們都很累,同學的參與度卻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好。我想,這和我們的努力是不成正比的。我覺得與其很忙碌地辦一些小活動,還不如大家一起團結起來辦一些稍微大一點的活動。也不是說每個活動都要辦的像大愛無聲一樣大,但我們可以把小活動匯成一個稍微大點的,根據(jù)。。。。。幾個小活動的影響效果,肯定沒有合起來辦一個大一點的活動的效果好。也不是說以前的活動不好,我們可以把它放大,從一個部從出來,到幾個部,甚至到其他系的學生會
再者,我們大家一起聯(lián)合起來,致力于一個活動,各司其職,那樣的話,同學們感覺這是在為我們自己做事,(不是說幫助其他部就不是在為自己做事,而是從心態(tài)上多少會有點差別的)會更加全心全意地去做事,去參與……
不要各部為了突出各部,而舉辦一些小活動。而是要為了整個市場學系,組織一些大的活動。
學生會建議書怎么寫 篇3
每次提到環(huán)保這個話題,我的心就莫名的沉重,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環(huán)境問題漸漸的凸顯出來。而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這句話,好多人都耳熟能詳,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卻寥寥數(shù)人。是國家的宣傳保護環(huán)境的力度不夠,還是人民的素質不高呢,還是存在著其他的一些原因呢?
從個人觀點上看,我覺得保護環(huán)境,還是要加大宣傳力度,從實際做起。讓一部分有影響力的人帶頭做起,因為中國人有一個特點,比他厲害的人都喜歡做的事情,普通民眾也會趕著去做,這可能就是所謂的領導效應吧。并且從學校尤其是小學開始大力教育環(huán)境保護問題,因為從小就埋下一個保護環(huán)境的種子,等到他們慢慢長大,種子發(fā)芽后,保護環(huán)境的理念就會在他們心中深深的扎根,那時,保護環(huán)境就可能成為他們的習慣,而不是一個強制性必須做的事情。
除了這些之外,我覺得還要有一些獎勵制度。打一棒子給個棗吃的道理誰都懂,如果給民眾太多的壓力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應該對那些愛護環(huán)境的優(yōu)秀人士頒發(fā)獎章,樹立榜樣,讓人民覺得他們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這樣的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保護環(huán)境的大隊伍中來。正好印證了一句老話,團結就是力量,把所有人的力量都調動起來,環(huán)境問題會慢慢解決的。 所以,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要我們上下一心,我們的環(huán)境一定會慢慢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