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有多大反思(精選3篇)
一億有多大反思 篇1
1.猜想1億有多大
提出問題“你能想像1億有多大嗎?”,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結合生活經驗,先猜想一下1億有多大,引出所要研究的課題。學生雖然已經學習了“1億”這個數,理解了這個數的意義,但由于沒有直觀的感受,最初完全是憑借感覺隨意猜測的。學生想到的事物可能很多,對同一事物的猜測結果,也將是大不相同的。教材利用這樣一個問題,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活動范例
首先,確定研究方案。學生先根據已有的知識基礎,研究選擇測量“1億張紙摞起來的高度”。再思考如何進行測量,制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學生發現找1億張紙直接進行測量是不現實的。進一步分析,不能直接測量怎么辦?有的學生想到,可以先測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體是多少,確定了由局部推算整體的研究方法。
接著,進行實驗。呈現兩組學生分別測量100張紙和1000張紙的高度的具體實驗操作過程。學生選擇不同的基數進行測量,誤差也是不同的,基數越大,誤差越小。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選擇的基數不同,實驗的精確度也會不同。
最后,驗證猜想。學生根據實驗結果,推算出1萬張紙和1億張紙的高度,驗證猜想。但“1萬米高”這個
結果對學生來說也是比較抽象的,教材通過與“珠穆朗瑪峰”高度的對照,讓學生直觀感受1萬米有多高,進而想像1億有多大。
一億有多大反思 篇2
教材安排了一個各小組間互相交流實驗方案的環節。通過交流豐富學生對1億有多大的感受。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向他人學習,與他人溝通和交流的習慣。
1.允許學生大膽猜想。在猜想1億有多大的時候,學生根據不同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可能會結合不同的量進行猜想。例如:1億粒大米能裝滿一間房子吧!1億本書摞起來有一座山那么高吧!等等。而且對同一種事物的猜想可能是不同的,爭論可能會非常激烈。例如,有的學生可能認為1億粒大米能裝滿1間房子,有的學生可能認為大米粒那么小,一個大衣柜就裝下了。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允許學生大膽的想像,讓學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滿足,讓學生充分的爭論,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欲望。
2.適時進行指導。在學生所猜想的事物當中,可能有一些超出了學生能夠實驗測量并進行推理的范圍。但教師此時不要急于否定學生的想法,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驗證自己的猜想,探索研究的方法。在確定研究對象的時候,教師可以提示學生考慮實驗的可操作性,選擇容易找到,并容易測量的材料。在設計具體的實驗步驟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選擇不同基數的物品進行測量,對實驗的精確度會有影響。
3.提供幫助學生對照感受的素材。學生通過實驗推算出了結果,但這個結果可能也是比較抽象的,很難想像得出來。教師應提供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素材,幫助學生與實驗結果進行對照,直觀感受實驗結果的大小,進而體會1億有多大。
一億有多大反思 篇3
茫茫海洋,無奇不有,它們千奇百怪,各顯神通。提起章魚,它可是海洋里的“一霸”。章魚力大無比、殘忍好斗、足智多謀,不少海洋動物都畏懼三分。它的特點是身體非常柔軟,幾乎可以將自己塞進任何它想去的地方。因為它沒有脊椎,甚至可以穿過一個銀幣大小的洞。
章魚之所以能在大海里橫行霸道,是與它有著特殊的自衛和進攻的“法寶”分不開的。首先,章魚有8條感覺靈敏的觸腕,每條觸腕上約有300多個吸盤,每個吸盤的拉力為100克,有時章魚可以運走比自己重5倍、10倍,甚至20倍的大石頭。想想看,無論誰被它的觸腕纏住,都是難以脫身的。有趣的是,章魚最喜歡將自己的身體塞進海螺殼躲起來,等到魚蝦走近時,它會突然變成一個龐然大物,向魚蝦發起猛烈進攻,迅速咬破它們的頭部,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致死,然后美餐一頓。
章魚就是靠這個獨特的看家本領,在海洋里橫行霸道,無物敢敵。
然而,由于章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元素,并富含抗疲勞、抗衰老,能延長人類壽命等重要保健因子如天然牛磺酸等,所以,章魚不但是營養豐富的海鮮食品,而且在醫學方面亦有極高的價值,是非常珍貴的補品。
當初,人們為了獵捕章魚,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因為它的隱身術太高明了。慢慢地,聰明的漁民根據它的特長,摸索出一套輕松的獵捕方法。他們把小瓶子用繩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可笑的是,章魚見到了這些晶瑩剔透、光滑可愛的小瓶子,好像見到了護身符一般,都爭先恐后地往里鉆,不論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它們總是向著最狹窄的路越走越遠,最后走進了死胡同。
就這樣,漁民們不費吹灰之力,把一條條章魚捕捉到手。
是什么囚禁了章魚?是瓶子嗎?不,囚禁了章魚的,是它們自己,而且正是它們那些自身熠熠閃光的特長。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像章魚一樣,本來有著令人羨慕的特長,卻不加珍惜,自命不凡,固執己見,結果囚禁了自己,葬送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