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后心得總結(通用3篇)
邊城讀后心得總結 篇1
讀過《邊城》,便不由自主地想到沈從文先生的故鄉——鳳凰去看一看,讓那里清涼的微風吹過臉龐,然后坐在翠翠曾劃過的那條小舟上,看看那的端午龍舟賽,看看那兒的大白鴨和綠油油的菜地,還有古香古色的建筑,吊腳樓。翠翠是一個在自然中長大,清秀活潑美麗的女孩。她從小跟著擺渡的外祖父,祖孫倆過著不富足但幸福的生活。
隨著翠翠的成長,慢慢認識了兩兄弟:天保和儺送。天保是大哥,他忠厚老實,儺送是個陽光又有能力的年輕人,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岳云”。天保找了媒人去翠翠家,而儺送在前一天晚上對翠翠唱了很久的山歌,翠翠本打算在清晨告訴祖父。當知道哥哥也喜歡翠翠時,儺送決定跟村人出外經商以成全大哥。天保知道后去追弟弟,不料出了意外,死掉了。儺送因為內疚,還是走了。不久,外祖父也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去世了。只剩下翠翠一個人在渡頭守望著。“那個人可能明天就回來,可能永遠不回來。”這是最后的一句。
一個淒清的結局,但是卻深深地感動了我。故事中那份厚重的感情,是那么樸實,是我們在現在這個浮躁不安的世界里找不到的。
因此,推薦沈從文老師的《邊城》給大家,它的文字清新,明快,沒有華麗的詞藻,每個字卻又像是經過精雕細琢,絲毫沒有文字的堆砌,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曾用了一星期的時間,每個詞、句都沒漏下,中間沒有停頓,很盡興地讀完,愛不釋手,也激發了我讀更多書的渴望。希望它也能帶給你們更多感觸,更多啟發。
邊城讀后心得總結 篇2
湘西的生活是清苦而艱辛的。大師卻讓我明白,一個人對一片土地的熱愛,是懂得它的殘酷以后去心疼那背后醉人的風光。讀完全文,我就開始向往那個遠在湘西邊境的小鎮。木制的吊腳樓,搖曳的紅燈籠,潮濕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還有那升起在舊村莊上的青炊煙。這一切,構成一幅年代久遠的畫,在我的想象里千遍萬遍地被描摹。在那片游離世外的土地上,時間仿佛是靜止的。女主人公翠翠像湘水一樣溫婉清澈,歌聲悠揚清亮,老爺爺慈祥又寬厚,船夫們浪漫又豪爽,就連生活的無奈,在這個地方,都帶著詩意的色彩,美好地令人不忍褻瀆。大師用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湘西人在命運面前的無助和憂傷,卻也讓我們產生對生命的悲憫,對美好人性的信仰
我最向往《邊城》里那些淳樸善良的鄉親們。翠翠和祖父去看龍舟比賽,當地的龍頭大哥順順送他們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們過河不收渡船錢。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圍的鄉親都來幫忙。他們雖然生活很清苦,卻能夠互相幫助,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那個偏僻的小鎮。相比之下,我們每天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里,人與人之間人情淡漠,有時候,甚至鄰居之間都互不相識。這不得不讓人遺憾。
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們的城市也能變得溫暖和諧。每一個人都有寧靜的理想,人與人之間沒有私心,愛護著我們生存的環境,彼此互幫互助,共同建造一個家一樣的世界。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像《邊城》中的人一樣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去生活。
邊城讀后心得總結 篇3
頓挫抑揚的詩韻,優美又帶有靈性的詩句,悠久而又璀璨的國學文化。這是讓我們后人為之感嘆,欽佩不已。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薄皟砂肚嗌较鄬Τ,,孤帆一片日邊來!边@兩句詩分別出現了兩個重要的字——日,月。國學文化博大精深,里面記載了許多關于日和月的詩句和詞。古人們總是借皎皎月光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關于月亮的詩句總是透著悲傷,凄涼的情感。
我很喜歡描寫月亮的詩句,因為這樣的詩句會讓我身臨其境,去體會作者的心情。
《國學小名士》這個節目讓我懂得了許多知識,增長了許多見識,還真正理解了古詩中的詩句所表現的意境。
其中有一項環節是“美德大考驗”,我很喜歡,在我的理解中,即使沒有文化,也要有正能量。知識量再大也不能溫暖人心,可是,正能量多起來卻可以把冷卻的心溫暖的融化掉,這是一種多么神奇的力量啊!
在“美德大考驗”里,有些選手沒有通過“美德大考驗”,卻靠自己真心的懺悔和積累的國學知識, 以及口齒清晰的表達能力贏得了老師們的心。可有一些選手通過了“美德大考驗”卻因為表達能力不好,而且又沒有使用一些國學知識,這個問題讓評委老師們起了爭議。
我感覺不管怎樣,只要做好自己,認真回答問題,保持自然狀態就好,就像我們平常考試一樣。
以后,我們一定要做一個美德好少年,學習國學中的知識,弘揚國學璀璨耀眼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