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宗罪》讀書心得500字(精選3篇)
《十宗罪》讀書心得500字 篇1
很多朋友都不能理解我——為什么不好看恐怖或推理電影和小說。尤其是對我這樣一個霍爾蒙分泌旺盛的男性寫作者而言,竟然坦言“恐懼、拒絕欣賞恐怖推理類文藝作品”。其實,自我一過青春的懵懂期,就再也未看瓊瑤作品,或者柯南,或者馮小剛《唐山大地震》一類作品,因為我覺得這和看恐怖推理的書如出一轍:它們不過是調動我最原始的感官刺激——恐懼或者悲傷,或者迫使我進入中學時代的代數解題之場景。它們絲毫不會引發我對藝術的熱愛,對生活本身的關注,或者讓我大腦閃哪怕萬分之一秒的“思想”光芒。所以,在我能夠有選擇性地閱讀和書寫文字以來,我就從來沒有完整地看過一本這類型的小說。 但是,我卻第一次認真、完整地看了蜘蛛寫的人文推理小說《十宗罪》。
在我的想象和記憶之中,蜘蛛這個山東人,是一位蟄伏江湖暗處的飛俠。 此時,我甚至僅憑直覺就能判斷,他是一個隱秘的、令讀者戰栗的幽靈級推理作家。在我知道他之前,他早在天涯的“舞文弄墨”織網如麻,捕獲各類文字傳奇。兩年前,當有另一個傳奇色彩的小說大師王威,竭力向我推薦說天涯舞文弄墨的斑竹蜘蛛,出版了何等令人驚嘆的《罪全書》,并來到北京在王府井某酒店,呼朋引伴、招蜂引蝶、網聚文人騷客狂歡,我不得不打足精神,虛心學習。在相聚和閑聊的間隙中,我僅輕輕一瞥,便著實對這只劇毒的八爪巨匠,驚嘆不已,斷定他是天人奇才。尤其是近日,我破天荒第一次認真閱讀《十宗罪》之后,更是令我感到由他文字所帶來熱愛生活的樂趣。 《十宗罪》乃由十個恐怖兇殺案組合而成,仿佛一部精編版的《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每一個都是曾被媒體嚴密封鎖,當局諱莫如深的奇案大案。肢體雪人、雨夜幽靈、地窖囚奴、人皮草人、變態色魔……以及轟動網絡駭人聽聞的刁愛青碎尸案。四個超級警察,各懷絕技,從全國警察隊伍中挑選而出,組成中國特案組,負責對全國各地發生的特大兇殺案進行偵破,案情恐怖離奇。閱讀此書,不但可以一窺推理小說思維的縝密與巧奪……
《十宗罪》讀書心得500字 篇2
當我拿到《十宗罪》文稿的時候,我正在吃菠蘿蜜,待一氣看完時,我突覺五蘊皆空,無上凄涼,心中一陣發緊,遂端坐冥想,渾渾噩之間,神已游于天際,恰遇我佛慈悲,賜予一文,以度這世間一干苦厄。 天地無極,愛恨無間。恨是一條以愛為起點的射線,愛是一團以恨為圓心的暈圈,恨無休無止,愛無行無相。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沒有無緣無故的生,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死,沒有毫無預兆的橫空出世,也沒有毫無因由的暴烈慘死;正所謂:萬劫不消,萬業不除,何以談生而不驚,何以談死而不怖?
自從《罪全書》之后,蜘蛛本著黑色的人文主義關懷,再次在天涯的精神菜園里澆灌出了一朵黑色的花,這就是《十宗罪》!如果說《罪全書》還帶有那么一點浪漫奇幻主義色彩的話,《十宗罪》的超寫實冷酷主義足以讓人凝神屏息。我一位朋友曾經這樣說,她要把《罪全書》放在一個鐵盒子里,埋在老家山坡上的桑樹下,等將來孩子長大有10來歲了,再回老家時,給拿一把小鐵鏟,讓其將之鏟出來然后坐在樹底下消磨個大半天,正也符合此書童話般的浪漫主義色彩,我拍掌叫絕。 而這本放在床頭會肯定會避孕放在門口卻不一定能避邪的罪全書呢,我覺得還是放在閣樓上藏好,等孩子們到18歲吧,希望他們能在顫抖中初探人性的黑暗與黑暗之源頭。為什么呢?這不是一本故事書。
我們不能因為好看而看,也不能因為看完而忘,我們好奇,看到了人性的極黑;我們又悲哀,有太多的看客。 一個出身低微的.人,他心中也會懷揣著對幸福最基本的幻想,正如垃圾堆里的種子,也有破土爭取陽光的權利。這種幸福的幻影,是懸在他底層世界的太陽,當被無情的戳破和漠視之后,樸素而簡單的人格異化為魔鬼的代言……
《十宗罪》讀書心得500字 篇3
暑假時,我饒有興趣的簡讀了一本暢銷全世界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其作者是當代著名的宇宙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這本科學著作可以說的上是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的最完美的一本書,出這點之外,此書還詳細的闡述了黑洞效應和大爆炸及宇宙奇點問題。
倘若這本書以數學公式、證明過程和科學術語為主,那么我認為它不可能這么暢銷全世界。這本書正是以它通俗的語言文字、幽默的插圖、強有力的論證過程和獨特的思維方式將讀者帶入廣漠無垠的宇宙,去體會黑洞邊緣的神秘,去感受大爆炸的壯闊,發人思考,引人入勝。
《時間簡史》的重點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點大爆炸理論,它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開始一步一步的探討,補充了廣義相對論中的一些不足。作者認為宇宙是從一個密度、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奇點通過大爆炸而開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質的溫度非常高。在隨后過去的一秒鐘中,宇宙的溫度急劇下降,下降到大約100億攝氏度,于此同時也在不斷地膨脹,就使得正電子和反電子(帶正電荷的電子)互相碰撞以此湮滅,并釋放出大量光粒子,來維護宇宙的平衡。到了后來,得以有強力的作用從而使物質不斷聚攏,聚攏,這就形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際物質。我們的地球,也是通過這樣的物質聚攏才形成的。
而書中的另一偉大成就是對黑洞的研究,黑洞最開始是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一書中作出的一個預測,他假設如果存在一空間的曲率非常大,物體的逃逸速度非常快,快到連光也不能逃離這樣的空間。那么這樣的空間可以稱之為“黑洞”。但他認為既然連光也不能逃離黑洞,那么我們也無法觀測到它,它名副其實是一個非常黑的洞。但霍金結合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后提出:黑洞其實不“黑”,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還有這很高的溫度。正因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滅了,所以我們很難觀測到它。黑洞以極高的速度放射能量,當能量耗盡時則會向宇宙大爆炸那樣從一個奇點發生強烈的爆炸,并在宇宙中消亡。
從這本書中我不僅獨到的是宇宙物理知識,我還讀到了一種敢于同命運抗爭,頑強不屈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眾所周知,霍金出這本書時已是全身癱瘓,可以活動的僅是3只手指。在這樣的條件下他憑著那充滿智慧與知識的大腦,毅然對宇宙發出思索,對真理發出挑戰。最后他成功了,出版了這傲然屹立于科學文獻之林的偉大著作。讀完此書我受益匪淺,我學到的東西遠遠不止那些,而更多的精華還有待于我更深一步的閱讀,更深一步的探索。最后我引用牛頓的一句話來結尾:“我不知道世人怎樣看待我。我只覺得自己好像是在海邊玩水的小孩,偶爾是到美麗的貝殼,就高興不已。但面對真理的浩瀚大海,我仍茫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