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者閱讀心得和感想2024(精選3篇)
名人傳讀者閱讀心得和感想2024 篇1
古今中外,一位又一位名人影響,激勵著我們,他們往往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難才鑄就了今日的輝煌。當我第一次翻開《名人傳》之《貝多芬傳》的時候,我被貝多芬忍痛負病堅持創(chuàng)作的精神感染了,我情不自禁地一頁又一頁地翻下去,隨之而來的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更是令我心潮起伏。
人盡皆知,貝多芬的音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那是他為后世留下的享用不盡的精神糧食。可貝多芬忍受病痛譜寫樂章,不受世俗鄙夷,不向權貴低頭的故事就少有人知了。讀了《名人傳》中貝多芬的故事,我牢牢記住了貝多芬的這句話:“幾個蒼蠅咬幾口,決不能羈住一匹奔騰向前的駿馬。”這不正是貝多芬堅貞不屈奮斗不止的心聲嗎?是的,當你全力前進時,勇士是決不會因為一些煩俗的小事而放慢或停止腳步的。我們的學習不也這樣嗎?在你努力向上時,別人突然說了幾句傷害你的話或受到其它打擊時,明事理的人定不會跟他斤斤計較,而是以平靜態(tài)度對待,勇敢堅持努力,以至達到取得成功。
再看《名人傳》中的米開朗基羅,一個不配的雕塑家,他用自己的血淚創(chuàng)作了一件件偉大的杰作。在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米開朗基羅英雄般的天才,有著藝術般的幻想,可是,從1520年到1527年間,生活的境遇讓天才米開朗基羅疲憊不堪,藝術的幻想,不斷地破滅,痛苦之后還是痛苦。”原來米開朗基羅沒有兒子,只有一個侄子,所以他把愛都傾注在侄子身上,但侄子卻不知思圖報,一次又一次的傷害著米開朗基羅,他徹底失望了。但盡管如此,他還是創(chuàng)作了許多輝煌的作品,勇敢堅持自己的想法。盡管他已不在人世,但他的作品仍激勵著我們奮斗不息。
名人們勇于堅持真理和正義,他們?yōu)閯?chuàng)作表現(xiàn)人間真、善、美的世界而耗盡了畢生的心血,他們的一生,充滿著艱辛與苦難,但他們沒有放棄。我們要學習貝多芬的堅持不懈,學習米開朗基羅的勇敢抗爭……牢記只有敢于堅持才能鑄就天才。
名人傳讀者閱讀心得和感想2024 篇2
我的一位書友讀《瓦爾登湖》已經(jīng)20年有余。或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在瓦爾登湖的故事里,讀出不同的味道吧。
算上最近這次,我是第四次閱讀它。前兩次讀來“艱難”,一知半解遂而放下它。雖然其自然之理,哲學之思,有獨到之處,但頗有難懂晦澀的地方,一如那失去了的獵犬、栗色馬和斑鳩的寓言。
后來在我深愛的島城,在靜謐的鄉(xiāng)間,我倒是真正意義上讀完了它。那是黃昏之時,鄉(xiāng)村被黑夜籠罩,周遭悄無聲息,心也漸漸安靜,覽讀此書,頓覺有滋有味,在那個夜深人靜的時候,竟也生出清澄見底,為之神往之感。有時想,是否白天的繁忙浮躁讓我沉不下心投入這本寂寞卻也讓人平靜的書。凡用心者,皆能動心,梭羅用他的沉靜,在文字里盡現(xiàn)清新與愜意。他的《瓦爾登湖》物我相觀,到達了述景文字的至高境界。
,梭羅借來一柄斧頭,走到瓦爾登湖畔的森林里,開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聳入云而還年幼的白松……那是愉快的春日,人們感到難過的冬天正跟凍土一樣地消溶,而蟄居的生命開始舒伸了。他的工具僅有一個斧頭,但他很快便造好了一座堅實得足以避風擋雨的小木屋。與湖為伴的日子里,清晨與朝露為伴,白天與勞動相融,晚上與清澈的湖水交流。湖給了他水源,樹木給了他冬日生火的材料,土地給了他勞作的田園,魚蟲鳥獸賜予了他天下最原始的視聽體驗,他早已與這片湖泊這片天地融為一體,自然給了他最美的饋贈。“我生活在瓦爾登湖,再沒有比這里更接近上帝和天堂,我是它的石岸,是他掠過湖心的一陣清風,在我的手心里,是他的碧水,是他的白沙,而他最深隱的泉眼,高懸在我的哲思之上。”他坐在湖畔,暢然呼吸,定神觀察,近身傾聽,安靜思考。透過瓦爾登澄澈的湖面,如鏡子般照見到內心深處的情愫,那片滋潤了他的湖水,也成就了他的精神高處。
名人傳讀者閱讀心得和感想2024 篇3
“國培計劃——20xx農村骨干教師義務教育遠程教師培訓”是我期盼已久的學術盛宴,是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充電的機會。20xx年11月1日,吉林省“國培計劃”遠程培訓項目正式啟動,我有幸成為小學語文“國培計劃”其中的一員,我非常珍惜難得的“充電”機會,每天班后興奮地坐在電腦前,觀看專家精彩的講座,與專家和全國的學員雖“遠隔千里”,卻“近在咫尺”地交流著,切磋著,在教育科研的方法、課堂教學的藝術、教研活動的形式方面都受益匪淺。不斷的完成課程學習,虛心和同行交流,及時提交作業(yè)和研修成果,認真書寫研修日記,從中不斷得到提升。并榮幸的成為一名優(yōu)秀學員。
本次培訓為我們設計了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使我們農村骨干教師有幸聆聽了專家對我們的理論指導。主要結合小學語文課程的特點、課程改革的方向及教學的一些環(huán)節(jié),選擇了六個主題作為培訓的內容,從寫字、字詞等基礎的語文教學到高級的文綜合的兒童作品解讀與教學策略。專家們在教育科學理論方面的闡述簡要而精辟,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教育名家的講座給我?guī)砹诵闹堑膯⒌稀⑶楦械难蘸途竦南硎埽屛绎栂砹烁咂焚|的“文化大餐。在理論提高了的同時,專業(yè)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
有人說好的語文教師是一座橋:他可以引領學生走進教材,與之交流,不斷汲取知識養(yǎng)分,語文教師又如一把鑰匙:開啟向外拓展的知識大門,讓他們盡情的去遨游外面的知識海洋。教師更應該做開路的先鋒,不但有過硬的文化底蘊,還要不斷強化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把這種人文精神用飽滿的激情滲透給學生,做一個永不枯竭的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我覺得這次培訓是最有效的,是一次對自己“教育潛意識結構”的深層改造,專家們的講座中有不少經(jīng)典課例,或大氣磅礴,或幽默風趣,或詩意灑脫,或智慧靈動,或清新自然,或樸實無華,或巧奪天工,或行云流水,或渾然天成。課堂上的搖曳多姿,精彩紛呈,其實源于他們各自不同的個性魅力。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傳達出他們對課程深刻醇正的解讀、對學生博大人文的關懷。所以,從專家們的講座里我讀出了自己的“故事”,整理著自己的思緒,想著自己的課堂。他們的講座對我來說的價值不是眼前意義上的“學來一點招數(shù),解決我的教學問題”,而是以理論指導來提升自己的教學實踐,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真正做到學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