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下學期教育隨筆大全
畫得像,才畫得好?
小班下學期,我班幼兒已經多次嘗試自己臨摹和創作繪畫。幾次的繪畫實踐活動,讓我對本班幼兒的繪畫水平有了一定的了解。我班幼兒普遍年齡偏小,動手能力薄弱,在繪畫活動中幼兒的水平參差不齊,更有的幼兒還處于涂鴉階段。
一次,我組織幼兒裝飾方“布”,一部分幼兒的繪畫作品構圖合理,色彩明快,線條運用得也較流暢,基本上能反映格子布的特征,也符合活動的目標。于是我將幼兒的這些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并組織幼兒評價,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豈料,這時,雯雯小朋友說:“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呢?”其實,最初我已經考慮盡量把全班小朋友的畫都展示出來, 只因為雯雯等幾個幼兒的畫實在看不出內容,亂七八糟的線,有的紅、有的黃、有的灰。所以就沒有把他們的畫拿出去。 聽她這么一說,我把她的畫拿出來。雯雯拿著她的繪畫作品大聲地說:“我畫的是格子布,是給媽媽做裙子的。”聽了她的介紹,我頗感意外,原來“亂七八糟”里面還有這么豐富的內容,格子布畫得這么精彩!里面蘊含著孩子對媽媽的一片情誼,不拘一格的表現方式正是幼兒創造性的表現呀!
由此,我感到對于小班幼兒來說,畫得好、畫得像,并不是美術教育的目的。正確的美育觀念才能保護孩子珍貴的原創性,如果我們成人太過注重于成果導向,并對技巧性過度需求,只求畫得好、畫得像,就會忽略了孩子最珍貴的原創性。在提供環境與材料之外,最大的功能是引導,雖然幼兒沒有開發的視覺,對周遭漫不經心,但已經有內有的吸收心智;透過繪畫,養成觀察與聯想。創造力不能直接給予,要從內在點燃,成人應該珍惜幼兒的原創自由,還給孩子自由涂鴉的創作自由。
在實踐操作中我們發現:孩子的涂鴉作品可能會與我們的主題內容相差很遠,有些甚至是一些凌亂的線條,但是我們千萬不要抹殺寶寶的這些珍貴的原創作品,我們應打破“畫得像,才畫得好”的觀念,還給寶寶自由涂鴉的權利。涂鴉期是兒童繪畫的最初階段,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涂鴉自由,重視并鼓勵孩子從事各種涂鴉活動,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充分的滿足,讓他養成獨立創造的習慣,并且勇于表達自我。
面對一些不勇敢的孩子,我們如何做?
我們班上的昊昊小朋友,幾乎每天都是爺爺奶奶一起接送的,孩子在老人的過渡保護下,就像是一個“洋娃娃”一樣,處處小心謹慎,連打招呼也是家長搶先代替,我們老師和他說話,他奶奶常常幫忙回答,并不知道給孩子機會,逐漸的昊昊就形成了擔心、不敢說、也懶于說的局面,不僅自理能力偏弱,而且上課的時候沒有積極性,常常在別人唱歌的時候,他都只是呆呆的聽著,不知道跟著一起歌唱。在一次穿衣的時候,他居然說:“我是大笨蛋,我什么都不會,奶奶說我要長大了才會自己穿!”這種不自信的表現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一些家長在打電話或者在來接孩子的時候,常常會這樣問我:“老師,孩子最近乖不乖?”有時我會這樣回答他們:“嗯,現在的表現比以前好了,在不斷的進步中,在其他方面都還好,就是膽子有點小了點兒,而且表現欲望也不怎么不強!”家長們又總會說:“給他們多鍛煉的機會,上課的時候多請他們發言。”可是這些小朋友往往上課喊了他,站起來卻什么都回答不出,這應該怎么做呢?常常發現不少幼兒在日常生活、班級活動和同伴交往中,都表現出“膽小”。這不僅影響了幼兒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對其身心的全面發展造成了一定障礙。為了消除這個障礙,幫助孩子自信、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老師和家長都有必要重視起來。
而且,我還發現我們班里的一部分孩子常常會表現出種種不勇敢的行為,比如犯了錯誤不敢承認,老師一批評就哭鼻子,并且不敢在集體面前大聲說話、勇敢的表現。我們想有些孩子可能對某些事情有種天生的恐懼,但除此之外,還會是因為以前的不愉快的經驗、陌生事物等都使得小朋友們產生一些不良情緒。另外,幼兒的“膽小”還與他們的自信心水平有著很大的關系,他們常常會因為對某一事物缺乏足夠的自信而產生畏懼心理。
我在想,我們是不是應從改變家長和老師等成人對孩子的評價開始,慢慢讓孩子樹立起自信心來。并且膽子也是練出來的,成人多鼓勵、多促進,為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每一個“膽小”的孩子都會變的勇敢起來,變的更加自信!
老師,我也想倒垃圾
開學至今,我一直試著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發勺子、分碗、倒垃圾、搬凳子等等。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他們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我總是讓能力強、善表達、聰明伶俐的孩子做事,而很少請調皮的和默默無語的孩子做。這一次,我依舊請表現好的小朋友倒垃圾,忽然,看到性格內向的王靈希輕聲對我說:“周老師,我也想倒垃圾。”我看了她一眼說:“每次吃飯最慢,上課從不舉手,老師只讓表現好的孩子去?”我生硬的口吻,嚴肅的眼神,使王靈希那純凈的眼睛充滿了畏懼,繼而蒙上了一層薄薄的水霧。
吃飯時,王靈希的神情,總在我腦海里出現,我感到自己錯了。于是,我把王靈希叫到身邊,夸獎她是一個能干的女孩,以后一定請她倒垃圾,她點點頭,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