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零食調查報告(精選4篇)
學生零食調查報告 篇1
一、現狀
現在,學生吃零食的現象很普遍,走進一些學校,就會發現校門前的地面上有學生扔的零食包裝袋,尤其是風大的時候更是刮得到處飛舞,校園里,隨處可見拿零食吃的學生。課堂上,很多學生趁著老師轉身的機會拿出吃的來吃。放學時,賣零食的小店被學生擠得滿滿的。有一些學生一天不吃零食就不舒服。 據調查表明,我校200多名學生里98.63%都吃零食,其中每天吃零食的占70.06%,經常吃零食的25.84%,偶爾吃零食的占65.73%。僅有3.37%的學生從來不吃零食。
二、危害
香、脆、甜、酸、咸等多味的小食品,如話梅,奶糖,巧克力等是青少年最喜歡吃的食品。往往正餐時飯不吃,而這些食品不離口,結果孩子越吃越瘦小。
不少學生在晚餐之后邊做作業邊吃零食,或者邊看電視邊吃零食,或者邊聽音樂邊吃零食,更有甚者躺在床上吃零食。這樣吃零食會過量進食,長此以往會導致體重超標,身體素質下降。
第一,油炸類,會引致青少年發胖和身體的不健康的生長發育。不時的攝取零食,勢必使腸胃得不到充分休息,消化液的分泌減少,引起腸胃功能失調。當前我國青少年的營養特點是:蛋白質和熱量供給充足,脂肪和食鹽過多,而鈣、鐵、鋅、維生素A、維生素B2以及膳食纖維供給不足。因此,應適當減少肪供給,如炸薯片、薯條、炸雞翅、炸羊肉串、鍋巴以及油炸方便面等食物應少吃;脂肪含量過多的食品包括奶油蛋糕、冰淇淋、黃油類食品都應該少吃。此外,吃零食必用手,有時因手沒洗干凈而感染了疾病,如急性腸胃炎、腸蟲癥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每天的營養又如何保證呢?
第二,高糖食品。所謂高糖食品,不僅包括加入蔗糖太多的甜食和糖果,也包括以淀粉為主要成分的食品,而當前市場上銷售的飲料絕大多數含糖量較高,如各種果汁飲料、碳酸飲料、茶飲料等。同時,這些飲料中還包含對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可能有不良影響的`色素、香精和防腐劑等。如果過多地吃甜食,糖也會在腸道中容易發酵產氣,使肚子產生飽脹感,因此許多學生的肚子就越來越大,成為了“小胖墩”。這樣孩子還處在似飽非飽的饑餓狀態,所需營養不足,阻礙了正黨生長。
第三,冷飲。許多青少年吃冷飲成癖,無論春夏秋冬,一有機會就大吃冷飲。大量吃冷飲會使胃腸道溫度驟降,局部血液循環減少,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同時還可能誘發經常性的輕微腹痛,從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
第四,洋快餐充當零食。一些洋快餐脂肪含量太高,營養不均衡,對兒童體格發育不利。美國曾刊登一幅畫著熱狗、漢堡包、薯條和雪糕的圖片,上面寫著“我們害死的美國人和煙草一樣多”。洋快餐的故鄉美國人都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國青少年有什么理由如此愛好洋快餐呢?
三、原因
有一些家庭飲食沒有規律,吃飯時間或早或晚,不能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有時做飯晚了,又怕孩子餓著,就給孩子吃餅干、糕點之類零食,使孩子的胃腸負擔加重,消化系統的功能紊亂而降低食欲,到吃飯的時候都吃不香了。飯不想吃了以后,肚子就會越來越餓,有的家長又過分嬌慣孩子,一切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孩子要吃什么,就買什么,走著也吃,站著也吃,所以他們就大肆的吃零食,結果吃得越來越多,腸胃得不到充分休息,消化液的分泌減少,引起腸胃功能失調,也就越來越餓,餓了就更會吃,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四.矯正
1、 曉之以理
家長要結合具體事例,通過多種途徑教育學生不要吃零食,讓學生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吃零食的壞處。在全校學生教育的基礎上,教師要注意做好個別學生的工作,分別找愛吃零食的學生談話。首先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和一天里的飲食情況,然后提出具體要求,如告訴他們在飯前一個半小時,不能吃零食。過幾天后,教師要詢問學生的飲食改變情況,發現有進步,應及時表揚;反之,要給以適當的批評,幫助他們克服吃零食的習慣。三是進行家訪或開家長會。教師和家長積極配合,共同幫助學生改掉吃零食的壞習慣。
2、定時飲食
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吃飯,飯前不可吃零食,以免影響食欲。吃好了正餐,也就不再像吃零食了。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讓孩子按時進餐,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心理學告訴我們:同一刺激經常反復作用就會在大腦皮層形成固定的條件反射系統(即動力定型),就是人們常說的“習慣成自然”。一旦良好習慣養成后,孩子無需一直努力就能按時吃飯。每當接近吃飯時,他們就會出現饑餓感,產生條件反射,消化器官隨之分泌消化液,胃也按時蠕動,這樣就使孩子吃飯香甜,易于食物消化和吸收。因此可以說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是一種教育手段,它不僅有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而且也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組織性、紀律性以及其他品質。
3、調劑飯菜
為了增進食欲,使孩子好好吃飯,家長要盡量把飯菜做得好一些,變換花樣,烹調時使色、香、味俱全,再取個好聽的菜名。
4、防止偏食
要使孩子得到足夠營養,最好給與平衡的飲食,防止偏食。每樣食物都不要吃得過多,因為幾乎每一種事務中都包含著人體需要的某種營養。但沒有一種食物能包含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如果某一類食物吃得過多,別的一些食物量自然會相對減少,那么,就會導致其他營養素缺乏。
5、控制零花錢
現在有許多孩子的家長,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家長,常給自己孩子零花錢,這就為孩子買零食提供了方便條件。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不要向家長所要吃零食的錢,而家長也應有目的地控制給孩子的零花錢,這樣就能使學生做到不該買得不買,不該吃得不吃,能有效地控制學生吃零食。當然,這些小食品也不是絕對不能給孩子吃,關鍵是要適量適時。飯后用些水果還是可以的,但量要少,次數不宜多,更不能以吃零食度日。
學生零食調查報告 篇2
1.調查目的:
我們青少年正需要長身體,應該補補身體,但是,零食都是我們小學生喜愛的零食對身體有很多危害,如果多吃零食會擾亂正常消化規律,造成消化吸收功能紊亂,影響正常進食后的消化吸收,進而影響孩子的.飲食。所以,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小學生吃零食情況,我們利用國慶假期對小區里的同學進行了吃零食情況調查,建議大家多吃綠色食品、講究衛生。
2.調查者:
組長:苗敏組員:苑航
3.調查對象:
小區里1到6年級學生。
4.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采訪
5.調查時間:
20xx年10月4日、10月5日
6.調查過程及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我們共發放了50份調查問卷,收回48份,其中有效問卷47份,在小區里采訪了23位同學,有高年級的,有低年級的。其中男同學有35人,女同學也有35人,高年級同學25人,低年級同學45人。從調查情況看,低年級吃零食人數占被調查人數的85%,這是因為他們年齡小,喜歡吃零食,大人不會阻攔;高年級吃零食人數占被調查人數的55%,這是因為家長不讓學生吃零食或者學生自己對零食不感興趣。男同學吃零食人數占被調查男同學總數的75%;女同學吃零食人數占被調查女同學總數的60%。可見,同學們都把零食當做了自己的“好朋友”。
學生零食調查報告 篇3
一、立題起因:
現在全國得“紫癜”的小朋友越來越多,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這件事引起了我們的興趣,我們真想知道為什么得“紫癜”的小朋友會越來越多?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原來問題出在零食上。
二、觀察調查:
我們班共有50人,吃零食的情況如下:
從上面可以看出吃零食的小朋友很多,有的小朋友不停地吃零食,那么,吃零食對小朋友的'危害有哪些呢?我們就這個問題做了一些調查和訪問。
三、調查訪問:
1、對科學老師的調查:
我們對科學老師進行了調查。老師說:“小朋友如果吃零食太多,會影響正常吃飯,這樣,小朋友就不能健康成長。”
2、對醫生的調查:
我們問醫生吃零食不當會得什么病。醫生說:“小朋友如果
吃了過期、變質、不衛生的零食,就會引起腸胃疾病。而且,小朋友如果吃零食不當,還會得一種叫‘紫癜’的病。得這種病的小朋友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很有可能會失去生命。就算治好了,也不能像正常的小朋友那樣,可以在操場上歡蹦亂跳。因為得這種病的小朋友是絕對不能出汗的,如果一出汗,治好的病就很有可能復發。這樣,又耽誤學習,又讓親人擔心。”
四、實地調查:
1、小賣鋪,調查零食衛生狀況和生產日期。
有一次,我們看見一個小朋友在一個小賣鋪買袋裝零食,小朋友說:“生產日期在哪里?”賣者說:“邊上一個一個數字就是生產日期。”只見上面是這樣標注的:1、10、20、30、40、50依次排列。小朋友說:“可我不知道這代表什么呀,你告訴我好嗎?”賣者想了想說:“哦,對了,這是今天剛剛進回來的。”小朋友便買上走了。第二天,小朋友的家長過來痛罵了一頓那個老板。原來昨天那個小朋友吃了從這里買的零食后,一晚上又吐又瀉,肚子痛了整整一個晚上。經過一番調查,原來零食是老板自己做的。零食放在一個房里,周圍蒼蠅飛來飛去,屋里又臟又臭。難怪小朋友吃了以后會鬧肚子。
2、調查小型食品加工廠。
我們對西河村的一個零食加工場進行了調查。只見工廠院里垃圾成堆,廠房里地面臟臟的。有一包零食掉在了地上,可是工人撿起來擦也不擦,就包裝了。在零食袋上,寫著:生產日期:
標于包裝袋上。可是我們左找右找還是沒有找到。我們希望以后在零食袋上一定要標上生產日期。
五、對策建議:
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倡議要少吃零食。如果太想吃時,一定要到正規的商店、超市去買,小朋友們,你們記住了嗎?
學生零食調查報告 篇4
如果你從某所學校經過,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放學后,大家并不是向家的方向走去,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如“餓狼猛虎”般向零食小攤撲去,開始啃的啃,喝的喝。可是那些零食真的衛生嗎?經過一星期的'調查,我發現,同學們對小攤的依戀已經“泛濫成災”了!
每次,放學的你一定會欣賞到“一道壯麗的風景線”——路邊小攤成了最熱鬧的“勝地”,里三圈外三圈被圍得水泄不通。不管男生女生,都會去遛一遛,瞧一瞧,而那些瘋狂的超級“fans”立刻鎖定目標,連續出擊,買了一些色彩鮮艷、包裝簡易,還附贈小玩具的食品。一手拿著啃的,一手拿著喝的,邊啃邊喝,揚長而去。甚至有些人嘗完這些“美味佳肴”后對家中的“粗茶淡飯”避而遠之了。
還有的學生明明知道那些零食不衛生,甚至有“三無食品”隱匿其中。可在小攤老板連連招呼聲后,也被“勾引”了過去。從此,對其“愛不釋口”。我也只能無奈的說:“小攤零食真‘健康’,多吃不厭‘身體棒’”!
小學生對路邊攤食品的依賴已經“泛濫成災”。有些學生仍不知道路邊“美味”變“垃圾”的現實,還對其“情有獨鐘”,把它當做“一日三餐”,這會導致他們營養不良,情況十分嚴重。
其實,大部分同學明明知道那些路邊攤食品不衛生,可還是喜歡吃。而大家為什么不能中午吃飽點,下午回家吃可口的飯菜呢?這樣不是既健康又能填飽肚子嗎!看來我們要讓城市做好管理工作,減少路邊小攤。更要呼吁同學們不在小攤逗留,吃家中可口的飯菜。遠離“垃圾食品”的侵害,減少對路邊小攤零食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