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精選30篇)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1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熱烈歡迎大家的到來,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易說乎”很榮幸能為各位嘉賓服務,我是大家今天的導游,我叫王兵,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導,我們的旅游車是這輛白色大巴,車牌號是12345,大家一定要記住了,我旁邊是我們的司機張師傅,他是駕車多年的老司機了,接下來就由我和司機師傅陪伴大家一起度過你們的歙縣之旅!
明代戲劇家湯顯祖說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歙縣是古徽州的州治所在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有“東南鄒(zou)魯”的美譽,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和藝術之鄉,F在我們走在古城的西門,大家看到的是保存完整的甕城。甕城有內外城門和護城墻,兩旁原有徽式的小肆,到現在我們還能看出它的古色古香。
走完甕城,出現在大家眼前的便是一座古樵樓,傳說古時候,有位知府,為了鎮制不吉利的山勢,就在徽州府堂正前方建造了這幢皇式樓閣。為了區分,特地少造了兩根柱子,誰知被人告狀說是與皇帝分庭抗禮,結果以欺君之罪受酷刑而死。如今,這幢構造獨特的古譙樓成為了歙縣博物館。
我們在往前走矗立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氣勢磅礴的許國石坊,許國石坊建于明朝,規模宏大、呈八腳結構,這樣的牌坊舉世無雙。坊主許國是三朝重臣。因平定云南邊境叛亂有功,回到老家歙縣,建造了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據說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腳牌樓,否則就是犯上。當時徽州四腳牌樓林立,許國如果只是造一座四腳牌坊,無法體現他的官重威顯。怎樣才能與眾不同呢?許國想了個“先斬后奏”的點子,許國建這座牌坊前后共拖了七、八個月才回朝復命。由于超假,許國久默無聲,皇上迷惑,責備說:“建坊這么久,不要說是四腳,就是八腳也都造好了”。許國聽了,頓時口呼萬歲,奏稱“謝皇上恩準,臣建的正是八腳牌樓!被实勐犃丝扌Σ坏。
許國石坊的左邊是徽園,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再現了徽州明清時期的風貌,走進徽園,有如走進了美麗的江南,走進了古樸典雅的徽州古城。各位朋友,我們現在繼續往前走,不遠處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少年時讀書的崇一學堂了,后修建為陶行知紀念館。新建部分與老館銜接,仿徽派建筑,給人以情的熏陶,美的享受,行的啟迪,力的源泉。一進大門,宏偉典雅,風格獨特的瞻仰廳展現在你的眼前!叭f世師表”匾額,金光燦燦,是宋慶齡手跡。陶行知書寫的對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終生恪守的人生真諦。正中照壁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金色大字,瀟灑飄逸,剛勁有力,是一代領袖主席同志對陶行知先生的譽稱。紀念館里面陳列著陶行知先生的著作和他生平事跡的圖片、報刊以及世界著名人士的題字,陳設都是故時的面貌,令人肅然起敬。
接下來,我們將要去的是古民居斗山街。斗山街位于歙縣城內,因依靠斗山而得名,斗山街是一處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體的旅游文化景點。建于明清時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大院,猶如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向你講述著古老而又凄美的故事。名城歙縣不僅風景如畫,人文深厚,而且明清建筑,新安醫學,徽州雕刻等也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時間過的真快我們的歙縣之旅馬上就結束了,小王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臨別之際沒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3個字吧,首先第一個字是緣分的緣,俗話說“百年休的同船渡”和大家的共處就是“百年休的同車行”,接下來就是原諒的原,在今天的旅途中,我有做的不夠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這里說聲抱歉!在一個就是圓滿的圓,此次行程的圓滿多虧了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此說聲謝謝了!預祝大家接下來的旅途吃得好,睡的香,玩的爽,謝謝大家!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2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導游__。名聞世界的平遙古城終于到啦!平遙古城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主要是保留了明清時代的古城建筑特點。古城在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真不簡單啊!當我們進入古城時,就好像來到明清時代,可以領略到那個時候的經濟文化、風土人情。
我們現在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古城的南門。大家細心觀察眼前的城墻吧!你們想的到嗎?我們其實是處在一只大烏龜的龜首部位呢!這只龜可不是一只縮頭烏龜,而是一只大神龜!這座城在平遙民間被稱為“龜城”。據說是因方形的城墻形如龜狀:六座城門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南門是龜首,北門地勢最低是龜尾,東西四座城門是龜的四肢。城內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胡同構成龜甲上的八卦圖!它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呢?它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固若金湯,永世長存。它始建于西周年代,至今有2700多年的歷史呢,還真的像龜一樣長壽呢!我們現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后的模樣。
讓我們走進城里,穿越到明清時代,一起領略古城獨特而又古老的風采!看,古城的房屋里大多是灰磚砌成的,還裝飾精巧的木雕、磚雕或石雕,還配有濃重鄉土氣息的剪紙窗花,看上去真是古香古色,真不愧是世界文化遺產。
看過古街,我們接著參觀平遙古城的“靈魂”――平遙文廟。這座廟歷史悠久,是我國現存保持最完整的文廟。它還有“小故宮”之稱,規模宏大,規制齊全。大家好好地感受下古老的文化氣息吧!接著,我們一起登上魁星樓,來沾沾狀元的靈氣吧!看,這座樓小巧玲瓏,卻直指天空,有“手可摘星辰”之感,據說,當年凡中狀元者都要登上魁星樓、文昌閣,經過云路坊,經過拌橋(也稱狀元橋),再到文廟祭拜孔子。
大家的肚子在唱“空城計”了吧,小黃帶大家去品嘗名小吃――平遙牛肉。接下去,還有更多的名勝古跡在等著你呢!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3
大家好!我是你們游覽麗江古城的導游。今天,我將帶領大家游覽麗江古城的四方街和五鳳樓。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四方街。
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廣場,也是麗江古城的心臟。因為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所以被人們稱為“四方街”。
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很好奇呢?現在,我就帶大家去四方街看看。
四方街以彩石鋪地,清水洗街,以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其四周6條五彩花石街依山隨勢,輻射開去,街巷相連,通向四面八方,交通非常便利。置身其中。就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景象。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喜愛種植花木盆景,使古城享有“麗郡從來喜植樹,山城無處不飛花”的美譽。
游覽完四方街,我就帶大家來到五鳳樓。
五鳳樓,樓高20米,樓臺三層,屋擔八角,共24個飛檐,就像五只彩鳳展翅來儀,因此得名“五鳳樓”。
接下來,我就帶大家到五鳳樓里面看一看。
全樓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大約有四層樓這么高,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樓尖貼金實頂。五鳳樓的天花板上繪有太極圖、飛天神王、龍鳳呈祥等圖案,線條流暢,色彩絢麗,具有許多民族的建筑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寶和典型范例。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城市布局錯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風貌,又富于水鄉韻味。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見!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4
各位佳賓:
歡迎大家到我們這座著名的川北古城游覽。
閬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城市建在巴山脈、劍門山脈與嘉陵江水系聚結交匯處,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形勢十分險要。前人說它“前控六路之師,后據西蜀之粟,左通荊襄,右出秦隴”。自古就是一座軍事重鎮,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我們今天的游程安排是:先去游覽張飛廟和錦屏山,然后參觀游覽極有特色的古城保護區。現在,請允許我先把閬中古城的特色,概略地作一介紹,以作為各位實地游覽前的引導。
閬中之古,首先是古城歷史悠久。閬中是古巴國的都城。據史料記載,周武王伐紂,得到巴人的大力協助“牧野之戰”就是由巴人組成的“虎賁”軍出戰,“凌殷人倒戈”,而取得勝利。周王朝建立后封巴人為子國,都江州(即今重慶),因避楚國之逼,遷都閬中。公元前3__年秦惠文王滅巴后置巴西郡,設閬中縣。此后歷代皆為郡、州、府、道的治所,也是那時川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僅以建縣的歷史計算,至今已有2300多年。
第二是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發展具有影響的名人輩出,古跡猶存。閬中這座山水秀麗的古城,不僅吸引了歷代眾多的名人賢士來此游覽居停,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跡。而且古城本身就是一個地靈人杰,人才輩出的地方。漢武帝時,這里誕生了偉大的天文學家和歷算家落下閎,其后有東漢時期的大氣象學家任文孫父子和“三國時期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孫三代天文學家。前后4__年間,閬中出了這么多成就卓著的天文學家實在了不起。此外,三國良將馬忠、謀士程畿、南宋抗金猛將張憲、元明花木蘭式女英雄韓娥,清代農民起義領袖蘭廷瑞等都出生在這里。有人統計出:從晚唐到清朝1000多年間,閬中先后出了4個狀元,94個進士,幾百個舉人。
閬中又是革命老區。1933年紅四方面軍建立川陜革命根據地,在閬中地區轉戰3年之久,并建立了閬中、閬南蘇維埃政權,19000多閬中優秀兒女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
第三是古城保存比較完整,文物價值很高。改革開放以來,閬中的社會經濟發展很快,城市建設也取得很大成績。與此同時,市政府十分重視對古城區和文物古跡的維修保護,特別是令現代建筑界十分關注的古城格局,古風濃郁的上百條古街道和成群連片的四川古民后,更是十分珍貴的人文瑰寶。許多人參觀之后,總是贊嘆不已,連稱“別處少見”。
好,就說到這里,張飛廟到了;负铎裟--張飛廟
各位佳賓,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名聞遐邇的桓侯祠,亦稱張飛廟。張飛,益德(翼德),東漢末年跟隨劉備起兵,情同手足。劉備定益州稱帝后,封張飛為司隸校尉、巴西太守鎮守閬中前后七年之久。公元221年,張飛為急于報東吳殺害關羽之仇,逼迫部下趕制白盔白甲,被部將范強、張達殺害,葬于閬中,被追封為桓侯。閬中追慕張飛忠勇,于墓前建闕立廟,歲祀不缺。唐時廟叫:“張侯祠”,明代稱“雄威廟”,清代以來才叫“桓侯祠”。現存的張飛廟是一組唐代風格的明、清建筑四合院,由山門、敵萬樓、牌坊、大殿、廂房等組成,占地5000多平方米,規模宏大,建造精美。
山門為明代重建,正門上端懸掛的“漢桓侯祠”大匾為最近逝世的著名書法家趙樸初書寫。跨進八形的大門,便是高聳的敵萬樓!皵橙f”是說張飛有力敵萬天之勇。樓為明初所建,重檐歇山式屋頂,四瓣鑲成的梅花方形柱,翹角連云、氣勢不凡。兩邊側殿為文物展覽室和群塑廳。文物展出有1000多件。請看這百碑文:“漢將軍飛,率精兵萬人大破賊首張都于八蒙,立馬勒銘”。據說是張飛親筆書寫,足見張飛不僅是一員猛將,而且是一位造詣頗深的書法家。世人說張飛是粗中有細,這石碑算得一件證物。群塑館里根據《三國演義》描寫的張飛主要業績制作的六組雕塑,各位都熟悉《三國演義》,不用我再作解說,就請一一看去。
走進大殿,中間端坐一尊豎眉瞠目,狀貌威猛的張飛,卻怎么是頭戴王冠,身著錦袍,手捧玉笏的塑像呢?原來在清朝嘉慶年間,張飛被追封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是他的冠冕文身坐像。塑像兩邊是長子張苞執蛇矛、功曹馬齊捧丹書。左右兩壁是岳飛 草書的諸葛亮“前后出師表”,將大殿烘托出一派威嚴而儒雅的氣氛。
后殿實為墓亭,古雅簡樸,肅然卓立。亭柱一副對聯:
隨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戰,地只西川稱帝業;
剩殘軀付諸荒冢,春去冬來,人猶千古吊忠魂。
上聯寫張飛追隨劉備一生征戰,但實現統一全國的壯志未酬,英魂仍存遺憾。下聯說他死后,此墓雖只埋了無頭之軀,但人們紀念其忠勇的情懷千古不衰。無頭之軀有一個民間傳說,據說張飛被殺后,兇手范強、張達二人割下頭顱,想拿到東吳獻給孫權,作為進身之階,他們乘船順長江東下時聽說孫權正向劉備求和,二人驚惶無措就把張飛的頭拋入江中,浮到云陽地界被一位漁翁撈起,葬在云陽鳳凰山麓。這就是張“頭葬云陽,身葬閬中”的悲壯故事。
墓亭下窩廬形約有拱穴內,端坐著張飛的武身像。請看,這像真是“豹頭環眼,燕頜虎須的猛張飛了吧!像前擺的盤龍石斗窩叫“長明燈”。據說,張飛駐守閬中時,曹魏大將張梆帶領5萬大軍進攻巴西首府閬中,當時張飛守卒不過萬人,在宕渠與張合相拒,前后50日,張飛依靠當地人民的支持,從梓潼山小路直取張合大本營——瓦口隘,大敗張合,取得保境安民的勝利,閬中人感戴他在他死后,特意選取最好的石頭精工雕成這座“長明燈”。千百年來,每到清明節,人們都要為張飛掃墓,給長明燈獻油。
張飛墓高約6米,方圓100多平方米,全用黃土壘成,宛如一個橢圓形的小山巒,歲月滄桑,墓穴無恙。墓上古木森森,碧草茵茵,似乎印證出千百年來無數后人對這位勇猛剛強、嫉惡如仇的“張三爺”的敬愛。閬苑仙境——錦屏山
來此就是閬中市有“嘉陵第一江山”之你的錦屏山風景區。請看這錦屏山山勢起伏,峰巒相連,山上林木蔥郁,鳥語花香,山下水流湍急的嘉陵江象一條碧玉帶從山腳蜿蜒而過,山水相融,組成一幅秀麗清雅的天然圖畫,吸引了歷代多少的文人名士來此留連。比如大家熟知的唐代詩人杜甫、李商隱,大畫家吳道子,宋代文豪蘇東坡、詩人黃庭堅、陸游等,都曾為錦屏山風光所傾倒。杜甫的詩中稱為“閬中城南天下稀”。近幾年景區進行了一番修葺整治,更添新的風采,特別是自然美景與歷史文化的交相輝映,充分展現了閬中游覽的古雅品位,使我們感悟到它既是觀光之旅,又是知識之旅,F在就讓我們以景區內的古跡名勝作為標志,一路游覽下去。
這里是閬中杜少陵祠,紀念杜甫的祠廟。杜甫曾在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八月和廣德二年兩次來到閬中,并舉家在此居住半年之久,其間寫下了60多首詩歌。他在《閬山歌》和《閬水歌》中,贊美閬中的山“己覺氣與嵩華敵”,閬中的水“石黛碧玉相因依”! 《派倭觎粢郎蕉,保持了唐宋時代肅穆典雅的風格,祠堂前廳懸掛的70多幅詩詞木刻和畫,寄托了對詩人的懷念;兩旁廂房陳列有古文物、古木漆家具等,增添了祠堂的古意。正殿是漢白玉的杜甫立像,正在揮筆凝神,推敲詞句,構思新章。這尊雕塑,己非古物,但我們從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乾道八年兩次到閬中瞻仰少陵祠后,在《游錦屏謁少陵祠堂》一詩中寫他當時看到的杜甫塑像的情景,可得到一些印象。詩說:“虛堂奉祀子杜子,眉宇高寒照江水,古來磨滅知幾人,此老至今原不死!泵加罡吆亩鸥Γ陋毜氐珔s長久地留在祠中,受后人憑吊,也就是留芳百世了。
一路觀景而行,己到宋烈文侯祠,也就是張憲祠了。說張憲,可能有的人感到陌生,但只要說是岳飛身邊的愛將,知道的就多了。張憲是錦屏山這一帶的人,南宋時岳飛領兵抗金,張憲投入岳飛帳下為將。他驍善戰,赤膽忠心,功授副都統制,深受岳飛的器重,并招之為婿。在岳家軍直搗朱仙鎮,即將“痛飲黃龍”時,以宋高宗為首的投降派害怕岳飛迎回徽、欽二帝后,自己喪失皇位,連發12道金牌召岳飛班師,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謀害岳飛。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年僅27歲的張憲同岳飛父子一同被害于杭州風波亭,葬于離岳墓不遠的東山港口。20年后,金兵再次南侵,剛剛登基的孝宗皇帝為了激勵臣民抗金,對岳家軍來了個“平反加封”,張憲被追封為龍神衛士廂都指揮使,閬州觀察使,又贈寧遠承宣使。明代,再追封為烈文侯,在家鄉閬州建祠紀念。
張憲祠占地約30畝,座西向東,三面環山,地形象一把圈椅,前人把祠堂選在錦屏山腰的這個地段,可算是一塊“風水寶地”。再加上那蒼勁傲岸的青松翠柏,剛柔相濟的香樟綠楊,把祠廟圍得嚴嚴實實,更顯得莊重靜穆。張憲的塑像放在院中而不在殿內,也是一種“匠心獨具”的表現:張憲功高蒙冤,壯志未酬,人雖死,心不甘,所以塑像不穩坐殿中而是立在陛下。你看他身披金甲,左手按劍,右手撫腰,威嚴挺立。再看他的神情,園睜怒目,仿佛在問:抗金保國,何罪之有?緊蹙雙眉,似乎對未能勸住岳飛班師回朝而痛心疾首?吹竭@里,聯想西子湖畔那流芳千古的岳王墳和遺臭萬年的秦檜跪像,我們都會感受到“歷史是最公正的”“民心是最公道的”。
現在看到的是觀星樓,觀星樓是閬中古城的驕傲。我們開始說過,在祖國古代天文學研究的燦瀾星空中,閬中出現過群星爭耀的壯麗圖景。他孕育和誕生了偉大的天文學家落下閎、任文孫父子和周舒祖孫三代等,為我國天文、氣象學做出卓越貢獻的英才,使閬中成為我國漢唐時期最大的天文研究中心。特別是世界天文史上有劃時代意義的《太初歷》作者,偉大的天文學家和歷算學家落下閎。落下閎(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長公,閬中市人,精通天文,擅長歷算,受漢武帝征聘,官至太史待詔。一生中對天文科學的最大貢獻有三個:一是創立了“渾天說”,認為宇宙是變化的,而且變化是有規律的;二是創制“渾天儀”,是當時世界上最科學、最精密的天體觀察儀,并建立了觀星樓;三是制“太初歷”,為歷史上第一部有文記載的歷法。落下閎的天文研究成就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天文研究都有較大的影響。英國的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他是世界天文學領域里“燦爛的星座”。
在落下閎的影響之下,漢末又誕生了任文孫、任文公父子天文學家,任氏父子在繼承落下閎天文研究的基礎上,在氣象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能夠預報風雨、旱災、洪災,對天文氣象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國時,閬中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孫三代獻身于天文事業,成為繼任氏父子之后的又一天文世家。他們在自己的庭院中建筑了測天臺,不避寒暑,長年觀察,辛勤地積累資料,加以判斷,從而得出十分準確的結論。
由于閬中天文研究人才輩出,故歷代諸多天文研究行家被吸引來此。唐初,著名天文學家袁天罡在高宗時(650年)遷于閬中定居,于蟠龍山建立觀星臺以測天象。袁天罡死后葬于閬中。緊接著大天文學家、數學家李淳風,尋其行蹤,于公元664年也來到閬中,繼續天文數學研究,李淳風死后亦葬于閬中。
前面那座古樸的大殿是錦屏碑林,里面收藏著歷代名人書畫墨跡260多件,刻工精美,內容豐富。其中的張飛“立馬勒銘”漢隸碑,杜甫的“詩篇”,吳道子的“觀音”,鄭板橋的“竹”,張善子的“虎”,最受稱道。
來此是“八仙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在此修道。洞深孔多米,寬約17米,塑有八仙神像,洞外“飛仙閣”檐牙高聳,古樹濃蔭遮地,真有鐘靈毓秀的味道,難怪唐代星象學家袁天罡在山壁上大書“此山磨滅,英靈乃絕”八個大。
也許正由于呂洞賓在此修道的傳說,后人在山上修起一座群體建筑構成的宮觀,定名為呂祖閣。建筑依山勢走向,以中心閣樓為主體,配以偏殿,長廊,面積達__多平方米。
有人說,站在錦屏山八仙洞口看閬中古城,最能看出古城的佳妙風水和前人建城的高超構思。你看,嘉陵江在山下繞了一個大彎,把對岸形成一“半島”,江水澄碧,就像一條玉帶束腰,而古城就建在半島上,盤龍山有如一條巨龍繞伏其后,錦屏山似一道畫屏遮護在前,左右群山扶持,城中街市如花開葉布,與山水相照應,使古城奠基于同自然和諧共存的環境之上,體現了“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思想,很有科考價值。我是不懂風水之學的,只覺得從錦屏山看古城,那山水城樓交相輝映的美景,真是令人陶醉。還是陸游的詩說得好:“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城廓如錦屏。涉江親到錦屏山,卻望城廓如丹青”。也難怪杜甫寫詩稱贊錦屏山“來游此地不知還”了。各位佳賓,是否也有同感呢!古城民居
我們現在去游覽閬中古城保護區,觀賞的方式是自由組合,步行游覽,__的時候返回住地。
閬中的古城保護區,多系明清建筑,也有些在風格上還保留著唐末時期特色。古城以巍峨高聳的華光樓為軸心,成扇形面展開,大街寬不過8米、小巷則僅兩三米,一色青瓦平房,樸素淡雅。街巷布滿民居古院,推開院門,多有照壁,轉過照壁方能入院。進得一院,還有二院三院,大院套小院,天井連天井,池臺花木,回廊亭榭,古色古香。再仔細觀看,長檐遮街,上面的瓦當吊檐,下面的木質門窗,都有花紋雕飾,特別是那些木條花格窗,其圖案千姿百態,爭奇斗巧,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門窗的上抹板、隔板、腰華板、下抹板,又各有雕刻,或為禽鳥,或為花卉,或鐫刻“福、祿、壽、喜”,除象征吉祥如意外,還有濃郁的審美情趣。各個民居古院,其建筑風格也各不相同,或為商家華麗型,或為文人典雅型,還有官家宏大氣派的和呈“多”形的大院。如果住在一個大院賓館里,透過花窗觀看院中花木池臺,禁不住一股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真有味道。
好了,我只說這些,個中意趣,各位在游覽中自能體會,我們回頭再相互交流,F在我愿意參加一組同去觀光,誰歡迎我?好,我們一起出發……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5
荊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多數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間。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陽輻射量占全年75%,≥10℃的積溫為全年80%。全市河流交錯、湖泊密布,有大小河流近百余條,均屬長江水系,主要有長江干流及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調弦河等。全市有千畝以上湖泊30多個,總面積8萬公頃,其中洪湖為湖北省第一大湖,總面積3萬公頃。
荊州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文化旅游、生態旅游蔚為大觀。市內有聞名遐邇的荊州古城,膾灸人口的三國故 事,古老純樸的江漢民俗。紀南城、關公廟、章華寺、烏林古戰場、華容道等人文景觀底蘊深厚,荊州博物館被評為國家首批“4A”博物館,位居全國地市級博物館之首,館藏文物達12萬余件,其中西漢古尸等國家一級文物近300件(套)!耙磺楹,唱遍天下知”,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瞿家灣、周老咀等革命舊址已列入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境內山青水秀,湖泊縱橫,是典型的水鄉園林城市。近年來新建開發的松滋危水風景區、洪湖漁家度假區和石首天鵝洲麋鹿自然保護區等自然景觀令人流連忘返。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6
云南麗江古城位于西南部云南省的云南麗江市,由于云南麗江古城四面青山環繞,綠水縈回,形似一塊碧玉的大硯,古時,“硯”通“研”,所以云南麗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鎮,云南麗江古城坐落于云南麗江壩的中部,與四川的閬中古城、山西的平遙古城、安徽的歙縣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是歷史文化名城中兩個沒有圍墻的古城之一,據說是因為云南麗江世襲的土司姓木,筑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云南麗江納西語稱為“依古堆”意為“金沙江轉彎的地方”又叫“鞏本”意為“有糧食的村寨,而云南麗江古城被稱為“鞏本芝”。“鞏本”為倉廩,”芝”即、集市,意思是“有糧食的村寨集市”。云南麗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后期)距今已經有800年的歷史。歷代均為滇西北的政治、軍事重鎮和納西、漢、藏等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往的樞紐和經濟貿易集散之地。古城地處云貴高原,海拔2400余米,屬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攝氏12.6度,年均降雨量950毫米,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古城面積為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萬人。其中,納西族人口占絕大多數。古城民居多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的建筑形式。瓦屋樓房鱗次櫛比,既突出結構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精巧,被中外譽為“民居博物館”。云南麗江古城文物古跡眾多,文化底蘊十分豐富。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有民族風格的古代城鎮。1986年被評為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云南麗江大研古城、白沙、束河古鎮古建筑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年至年相繼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游示范點、“最令人向往的10個城市”、“年十大最佳品牌建設案例”。“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年被評為全國5A風景區。主要景點有:大水車、酒吧一條街、四方街、科貢坊、大石橋、萬古樓、關門口、木府為代表,具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高原氣質。是來云南麗江旅游的必到之地。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7
大家有看過電視連續劇《木府風云》的吧?《木府風云》就是在木府內取景、拍攝的,想必大家在欣賞劇情的同時,也沉醉于麗江的美麗風光和風土人情里了。此刻就讓我們真真切切的去木府一覽究竟吧!
大家游了古城,游了四方街,如果說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那么,木府就是古城的心臟,也是麗江古城文化的“大觀園”了。納西族姓木的土司曾統治麗江470年,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共沿續了二十三代,建造了這被人稱為“麗江紫禁城”的木府。木氏土司對朝廷忠義不貳,曾多次得到皇帝的嘉獎,這忠義坊就是明朝的萬歷皇帝批準建造的,人稱“大理有名三塔寺,麗江有名石牌坊”。
大家請看,那里就是木府了。木府的整體構造,由東往西,就是我們剛剛看到的忠義坊,然后依次是眼前的大門,照壁,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過街樓,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一字排開。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8
交戰后,包括九原縣(今麻池古城)在內的整個五原郡地區社會經濟一落千丈、百姓貧苦不堪。崔寔上任后四處走訪,探視民情,發現五原郡地處邊陲,冬天寒冷而漫長。老百姓沒有足夠御寒的衣服穿,就睡于草窩中,見地方官吏時則“衣草而出”。雖然這里的土壤適宜種植麻等纖維作物,但民間卻不知紡織。愛民如子的崔寔變賣了所有財產,將賣得的二十余萬兩銀子,用于購買紡織機器,并邀請中原紡織名師教授百姓紡織技法,同時下令郡內廣泛種麻。從此,五原郡地區種麻、紡織蔚然成風,百姓的`生產、生活條件漸漸改善。后來,在九原縣出現了許多專用于漚麻的池塘,民間有了麻池這一地方俗名。飛將呂布 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今包頭市麻池古城)人。東漢末年董卓部將。素以勇武著稱,膂力過人,使一支方天畫戟,箭法高超,號稱“飛將”,東漢末年最優秀的武將。
呂布勇武非常,但是無謀多猜忌。最早為丁原部下,后殺丁原投靠董卓,認董卓為父。官至中郎將,封都亭侯。董卓暴虐,曾因一件小事,拔手戟擲向呂布。呂布與董卓一個侍婢私通,怕被董卓發覺,寢食難安。這時司徒王允與人密謀誅殺董卓,用連環計使呂布殺了董卓,得到了董卓的侍婢。這位侍婢在《三國演義》中被演繹為貂蟬。王允任呂布為奮威將軍,封為溫侯,共執朝政。李郭兵變,呂布投袁紹,合攻張燕。后袁紹欲殺呂布,呂布無奈投奔張揚,奔走四方。曾與曹操戰于濮陽,兵敗投劉備,乘劉備攻袁術,襲取下邳,布自稱徐州牧遣劉備屯小沛,又曾轅門射戟解劉備之難。建安三年(198年),再敗于曹操,被縊死于白門樓。呂布一生有勇無謀,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是一個優勢突出、缺點很大的悲劇英雄。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9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你們好!歡迎大家前來參觀荊州古城!我叫黃詩棋,很高興能成為大家的導游,希望我的服務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說到荊州,你們一定會想到三國演義吧,那里面有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多次提到荊州,如劉備借荊州,呂蒙襲荊州,關羽失荊州等等。荊州一直以來都是行軍打仗的必爭之地,千百年來,到荊州古城來探尋三國歷史煙云的人們絡繹不絕。
現在大家眼前的這條幾十米寬的河流,就是護城河,在打仗時它是抵御敵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荊州古城一共有六道門,分別是東門,小東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和南門,每座城門均設有“雙保險”,前后兩道門,兩門之間均設有甕城,可致攻城之敵于死地,有如“甕中捉鱉”。六座城門原都建有城樓,現在只有東門和北門有城樓,因此,我們游覽古城風采的最好去處就是東門和北門。東門又稱“寅賓門”,它是迎接來使和賓客的地方,所以城門最壯觀,甕城也是最大的。北門又稱“拱極門”,是古代通往中原和京城的棧道出口,人們在這里送親友遠行,祝福平安。
說了這么多,大家對荊州古城一定有了初步的認識,現在,大家請跟著我,一起走進荊州,更深入的了解荊州古城吧!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10
我們現在要游覽的麗江古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從而填補了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在世界遺產名錄中的空白?梢哉f,麗江古城是一座馳譽世界的`少數民族古城。 我先向大家介紹麗江古城的簡要歷史。古城坐落在巍巍玉龍山麓,滾滾金沙江畔。
金沙江古稱麗水,因此古城得美名--麗江。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當時麗江木氏祖先將其統治中心從白沙移至獅子山麓,開始營造房屋城邑,稱為“大葉場”。公元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度過金沙江到達麗江,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忽必烈。蒙古軍就在“大葉場”駐軍,F在古城附近還有一些納西語地名即蒙軍駐地和操練場,比如大石橋一帶,納西語為“阿營暢”,意即蒙古軍駐扎的村落。公元1254年,蒙古軍在大葉場設三賧管民官。元至元十四年,三賧管民官改為麗江路通安州,州治即在古城。史載,元初古城一帶居民至少已有千余戶。
明洪武十五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的歸順明朝,明在此設立麗江軍民府,朱元璋賜阿甲阿的姓木,并封為世襲知府。次年,木得在獅子山麓興建麗江軍民府衙署。此后,古城貿易集市和街道建設不斷擴大,并具相當規模,木氏土司營造宮室也漸趨華美。至明朝末年,徐霞客到麗江時,他筆下的古城已是“民房群落,瓦梯櫛比。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11
游客朋友們,我們今天將要游覽的景點是興城古城。從這里到古城大約需要20分鐘的車程。那利用這段時間,我先在車上把古城的一些背景信息以及我們今天的行程介紹給大家。
興城古城是一座明代的古城,興城之名源于遼代,在遼圣宗統合八年(990年)遷興州民至桃花島(菊花島)筑成設縣,稱興城。宣德三年(1428),駐守在這里的總兵巫凱,都御史包懷德為了防御女真族對明軍的襲擾,呈請曹莊驛監督造了這座城池名遼遠。隨著這座城池的修建,這個地方在軍事上的意義顯得愈發重要。明朝的軍隊與女真族的后金軍在這里在這里曾進行過激烈的`戰斗。大家都聽說過著名的“寧遠大捷”,明朝著名將領袁崇煥率領的明軍與清太祖努爾哈赤率領的后金軍在這里展開的宋城與奪城之戰。
努爾哈赤:是建州女真的杰出領袖,1583年,25歲的努爾哈赤以家系出身和他所具有的軍事才能,被推舉為建州女真的首領。他善于用兵,講究斗爭策略,并且知用人才,知人善用。曾經以父祖留下來的13副鎧甲起兵聯合幾個城寨的奴隸主,一起討伐尼堪外蘭,并獲得勝利,從此威名漸盛,在以數千軍一舉打破葉赫九部3萬多兵馬,大獲全勝武裝了自己,壯大了實力。努爾哈赤經過幾十年的南征北戰赫困苦經營,終于統一了除葉赫以外的女真各部并在1616年建立了后金政權。后金政權建立后不久,他的軍事力量得到迅速發展。他乘明王朝腐敗而又搖搖欲墜之機,以“七大恨”誓師,巧妙的扇動起民族復仇情緒,向明王朝正式宣戰。
袁崇煥:有膽有識,喜談兵事,廣寧失守時,他正朝覲在京被授予兵部職方主事。1623年,被派往寧遠鎮守。到任后,在巡撫孫乘宗支持下,團結總兵滿桂,參將祖大壽等人,修筑寧遠城的防御工事,他還提出“遼人守遼土,遼土養遼人”的方針。訓練軍隊,使遼東形勢迅速好轉,但是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嫉妒賢能,想方設法搞掉孫乘宗,派兵部上書高弟為遼東經略,高弟怯懦無能,到任后與袁崇煥分道揚鑣,使袁崇煥只好率領1萬官兵孤守寧遠,抵抗后金的進犯。天啟六年(1626)清太祖努爾哈赤帥十萬后金軍輕取遼西諸城,大軍直指山海關,兵臨寧遠城下,努爾哈赤先是釋放俘虜,誘勸袁崇煥投降,并許以高爵厚祿。但袁崇煥不為利誘,慷慨陳詞,斷然拒絕,并刺血為書,激勵將士誓死守城。努爾哈赤見誘降不成便大軍猛烈攻城。后金軍攻勢十分凌厲,明軍雖奮力血戰,形勢仍萬分急迫。袁崇煥臨危不懼,指揮若定,聚城外軍民入城,令福建士卒羅立發紅夷大炮重創后金軍,擊中努爾哈赤率領的后金軍的中軍部隊,使努爾哈赤身負重傷,不得不引兵退去,并于同年的八月一日在返回奉天(沈陽)的途中死于瑗雞堡。袁崇煥因為有“寧遠大捷”之功,被擢升為左僉都御史受皇帝御書獎勵,后來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他少年英雄,善騎射,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率立戰功。他22歲被提升為正白旗的主旗貝勒。一直是努爾哈赤的有力助手,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在代善等人的支持下繼承了汗位,為清太宗皇太極是一位英勇善戰的“馬山皇帝”,也是一位極有手段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才能主要表現在對敵采用收買,利誘和離間的手段,以瓦解明朝內部達到“能用者則化敵為友,為我所用,不能用者則必須除之”的目的。當年他就采用范文程等人的反間計,使崇禎帝聽信讒言,一怒之下處死袁崇煥,為清兵入關除去了一大障礙。崇禎十二年(1639)誠城失守于清軍。
興城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568年曾毀于地震,1624年由袁崇煥重新修建),清朝稱“寧遠州”,經歷了570多年的風雨侵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留了原貌。古城就先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下面說一下我們今天的行程安排和一些注意事項。
說著說著我們就到了興城古城,咱們先從南門進,進了古城南門,就可以看到明代商業街了,中間是一條整潔、筆直的一條石路,兩側是清一色的青磚瓦房,在這近千米的古城南街兩側,具有明清建筑風格的建筑,仿佛走進了遙遠明代的古城里,思古之情也會油然而生。古城成正方形,城墻周長3274米,城墻高8.88米。古城的四面各建有一座樣式相同的城門。
現在我們現在所站的位置是興城古城的南門,又叫延輝門.在兩側的半圓形圍墻叫甕城。甕是古代陶制容器,類似罐子,肚大而口小,易進而難處。它的功能是保護城門。甕城之上原設有吊索,吊橋,城外原有護城河,甕城左側設有城門,后來為了交通方便把甕城打開了,城墻擺放的大炮就是紅夷大炮的復制品,當年就是用它炮擊后金軍的中軍,擊中努爾哈赤,使他身負重傷,后因傷勢嚴重而死。
下面請大家隨我到前面的牌坊前來看看。眼前的這座牌坊是祖大壽的“忠貞膽智”坊,建于公元1631年,當地人稱“頭道牌坊”。牌坊高11.5米,寬15米。此坊結構嚴謹。氣勢雄偉,花紋雕飾十分精美。是省級文化保護單位。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牌坊的最頂層,有一個白色花崗巖雕成的大象“吉象有余”代表吉祥的意思,是祖大壽對自己的祈福。再往下看,石匾上刻有兩個字靠大家個字“玊音”,原意是朽木或琢玉之功,音是借用字,表示皇上首肯的意思。
(“玊”字的來歷),據說,當年祖大壽謊報軍情斯騙皇帝,當上了寧遠總兵,為了標謗他抗清衛明的功勛。1631-1638年,他兩次征集能工巧匠,為其建牌坊,并吩咐石匠在牌坊上端刻“玉音”,這樣就可以假借此牌坊是遵照皇帝的旨意而建的了?獭坝褚簟钡氖呈且焕弦恍熗蕉,師傅姓魯,徒弟叫文課,他們師徒二人不滿祖大壽欺上瞞下的行為,便將“玉音”刻成了“玊音”。在牌坊落成之后,老石匠說:“奉圣旨修牌坊應刻“玉音”,皇帝親口答應應刻“玉
音”,你修牌坊一無諭旨,二沒有皇帝的親口允諾,就得刻“玊音”了,這叫“萬歲點了頭”,否則皇帝就要怪罪下來!弊娲髩垡宦犛X得還挺有道理的,不但沒殺他們倆反而獎賞了他們。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我們回去之后可以查查康熙字典,在康熙字典里真的能查到念“su”或“xiu”是借用字。
二層:“忠貞膽智”意為忠心耿耿,智勇兼備。
三層:“四世元戎少傅”軍旅別稱,古時軍界官職,是高級軍事首領的泛稱。意為祖家為世襲將門,四代為將。即:組鎮,祖仁,祖承訓,祖大壽四代。
四層:“誥贈”,圣命為誥,意為額文為皇上所賜。
下面請大家隨我到第二道牌坊來看一看,兩座牌坊85米,建立時間相隔7年。眼前的這座牌坊是祖大樂石坊,他是祖大壽的堂弟,祖氏兄弟為東晉名將即聞雞起舞的祖逖之后。牌坊高16.5米,寬13米,它的最上面第一層和前面的石坊一樣是“玊音”。
不知道細心的游客有沒有發現,前面的祖大壽石坊是灰白色花崗巖建成,石質細膩精良,雕鏤工藝十分精湛,在古石刻建筑中不失為上品。而眼前的祖大樂石坊為赫色巖石所造,材質較粗糙,加上風化剝蝕較嚴重,坊面已成顆粒狀麻斑。這足以證明當時因戰爭等原因使七年后的經濟衰退許多,在大家的印象中牌坊都是像貞節牌坊一樣,稱頌英雄或德行的紀念牌坊,可這兩座石坊卻是記錄兩個明末將軍投降歷史的恥辱柱。本來明朝末期皇帝朱由檢默許守衛遼西將領祖氏兄弟所自行建立的,以標榜抗清衛明的功勛,但后來事實與此相反,祖氏兄弟曾兩次投降清軍。這兩座牌坊也成了后人恥笑兩人的把柄。在兩側柱下有兩對石獅子。當地人都把它們看成是遇難呈祥。逢兇化吉的象征。傳說建石獅的石料是有蓬萊采運的,因其產地有仙氣,故石獅子也有靈性的.
幾百年來一直流傳一個風俗,每到農歷正月十五,全城的男女老幼都原意來到石獅旁,以求摸獅消災,祛。{子頭,一生不發愁;摸摸獅子背,永遠不受累;摸摸獅子手,要啥啥都有;摸摸獅子腚,消災去百。┐蠹乙膊环烂{。
古城延輝街的石坊上頂缺了一個角,你知道為啥嗎?
在很久以前,有個貪心小販在石坊下賣魚騙人。一天,有個老太太來買魚,小販偷偷把秤桿壓了一下。老太太不知道不夠秤,付完錢就走了。老人家回到家發現缺得很多,就回來找,小販不想在一個老太太面前承認少秤,更不想退錢。就發誓“要少秤,讓石坊掉角把我砸死”,話音未落,“咔嚓”一聲,石坊果真掉下個角,把小販砸死了。如果你來興城,在興城的延輝街(明代一條街)的石坊下,當年掉下的石頭角如今還躺在底下呢。
前面就是鐘鼓樓,現已群為文物陳列館,里面擺放著興城出土的古代文物,它是收費的,門票15元,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到上面看看。
現在我們就到了古城的中心點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古城的四條街和四個城門。我們是從南門進的,后面是北門,也叫威遠門,右面是西門—永寧門,左側是東門—春和門。如果大家下次自己來古城的話,四座城門都是一樣的怎么分呢?大家記住有兩座牌坊的就是南門,這樣就不會分不清了。
到這里我的古城就游覽到這,給大家流出一個小時自行游覽的時間,大家可以逛逛步行街,來尋覓一下歷史德古跡。
大家注意安全,一定要守時。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12
我們下頭要去游覽的地方是木府。木府是麗江古城文化“大觀園”。納西族木氏土司歷經元、明、清三朝22世,共470年,史稱其“知詩書,好禮守儀”。木府原系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略備于元,盛于明”。徐霞客嘆木府曰:“官室之麗,擬于王者!蹦靖畾v經戰亂動蕩的損毀,于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內設立了古城博物館。
修復重建的木府占地46畝,坐西向東,沿中軸線依地勢建有“天雨流芳”木牌坊、忠義坊。儀門、前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配殿、閣樓、戲臺、過街樓、家院、走廊、關驛共16幢,大大小小記162間。衙內掛有幾代皇帝欽賜的十一塊匾額,上書“忠義”、“誠心報國”、“輯寧邊境”等。木府分為前后兩院,從儀門進去有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這是“前院”,也就是正院;而玉花園及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一向到獅子山則在“后院”。前后兩院中間由過街樓貫樓。過街樓是一道長長的長廊通道,透過窗戶,能夠看見繁華的街市,樓下是一條寬敞的通道。
木牌坊上大書的“天雨流芳”四字,乃納西語“讀書去”的諧音,體現納西族推崇知識的靈心慧性;忠義牌坊又叫石牌坊,這座結構宏偉、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筑遠近聞名,民間有“大理三塔寺,麗江石牌坊”的說法;議事廳端莊寬敞,氣勢恢宏,是土司議政之殿;萬卷樓集兩千年文化遺產之精粹,千卷東巴經、百卷大藏經、六公土司詩集、眾多名士書畫,皆是翰林珍奇,學苑瑰寶;護法殿又稱后議事廳,是土司議家事之殿;光碧樓乃后花園門樓,史稱其建筑“稱甲滇西”;玉音樓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樂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得產物。而獅山古柏深處,還有土司祭祀天、祖、大自然的場所。木府充分體現了納西民族廣納多元文化的開放精神。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13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建水旅行社的導游,我姓鄭,大家可以叫我鄭導游,今天就由我陪伴大家去一個古香古色的小城——建水去游一游吧!
現在請大家按順序上車,坐好,不要把頭手伸出窗外。我們即將達到縣城以西的張家花園。它建于清代末年,占地面積約一萬多平方米,在建水民居中稱第二位。時間過得真快,張家花園已經到了,請大家細細觀賞,特別是雕梁畫棟·名人書畫,還有許多扇花格門窗,都很有特色。你們自由觀賞吧!請在一小時后在這里集合。
接下來,我們要去游覽十七孔橋。它是云南省著名古跡之一。已列入中國造橋史冊。橋身用巨石砌成,全長148米,寬3米,現在大家隨我一起登上樓去看一看那些工藝精湛的鳥獸和古老的游龍神像。
建水的名勝古跡還有很多呢!下面讓我們去城內的東門樓去看看吧!它位于縣城中心,是建水城的標志。它建于1389年,至今已有六百多余年的歷史了,聽說比天安門還要早建。所以又有“小天安門”的名稱。朝陽樓正面懸掛著“雄鎮東南”的巨匾。我們走進朝陽樓的“迎暉門”,它那高大的城門足以讓兩輛汽車并行。我們沿著石階登上城樓:請各位不要隨便攀爬,小心跌倒。城樓由48根大柱子和無數根粗大的木頭搭建而成。城樓上木雕平門,雕刻精巧,栩栩如生,華貴無比。
建水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還是請大家慢慢游賞吧!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14
大家好,今天,我帶各位游覽水簾洞及其附近的幾個景點,就是;一洞,水簾洞;一峰,蓮花峰;一寨,劉官寨;三塊石頭,青獅巖、龍峰巖和碧石巖。 各位朋友,我們繼續往前走。左邊就是青獅巖。它像一只蹲著的獅子,十分威武。由于青獅巖遠離景區中心,一直到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才被一個叫范子虛的人發現。范于虛十分留戀這個地方,不肯離開,在這里隱居40多年。巖壁上有幾段殘垣,就是當年的獅巖舊址。西面有一個數十米寬的石坪,叫月臺。據說,每當月明之夜,嗜酒如命的范隱士,就在這里舉杯飲酒,自得其樂。東面釣臺下面有個虛靈洞,洞內可裝幾十人。洞旁有個孔,像天然的窗戶,探頭下看,但見云煙裊裊,深不可測,仿佛處在空中樓閣。據《武夷山志》記載,原來巖上有先春園、桃花林和來禽塢等幾處勝景,可惜今天都已廢棄。
朋友,眼前看到的這股清泉,穿石而過,形成九口一串的天然水井。一井汲水,九井波動,饒有情趣,這就是所謂的九星泉。大家抬頭看,上面有一塊巖石,巖因泉名,又叫九井巖。
我們沿著九井巖前的山路繼續前行,但見石關、石垣橫立,這就是南宋時崇安五夫名人劉衡、劉甫父子屯兵的地方,故名劉官寨。劉官寨北面石壁皚皚,長數十米,名為白崖。宋代崇安高士趙泌漣兄弟曾隱居此處。白崖南面,與三仰峰相連的俗稱長嶺,為古時候崇安、邵武的交通要道。南面田廬當中有一個洞,猶如世外桃源,唐末扣冰和尚曾隱居洞中。
朋友們,請大家抬頭看,在白崖附近有一座山峰,四周松竹蒼翠,環境清麗,像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名蓮花峰。上面一排排巖洞,就是武夷山紅層地貌中典型的層面巖洞。巖洞中有一個蓮花寺,山高路險,崎嶇難行,很少有人能爬上去。
繼續往前走,前面這座山叫做龍峰巖。龍峰巖是武夷山北部最大的一座峰巒。這塊巨石如舌頭上翹,叫做龍舌。路窄難行,懸崖峭壁,大家要走好。龍舌上面是龍頭,翻上龍頭,就走到龍脊,這里古木參天,修竹青翠。小路的盡頭是幾間就崖疊架的房子,幽雅別致,這是神仙居住的好地方。在座的是否有人愿意留下來修煉成仙?
從龍峰巖往西走幾里路,有一座隱藏在綠樹叢中的山巖,名叫碧石巖。巖上有一座建筑精巧的寺院,很破舊,但門額上碧石精舍四個字,仍清晰可見。
朋友,今天我們在武夷山北部的游覽就全部結束了,謝謝大家的配合!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15
城墻本是戰爭的產物,平逗人卻偏偏喜歡給抹上一層濃濃的文化色彩.把象征文化星官的魁星樓修在丁城墻東南角上(指形狀獨特的魁星樓)。據統計,古城上共有3000個垛口、72廢敵樓,那是象征著文圣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
乎遙俯視似龜形,歷來有龜城之稱.據說是取神龜壽水長存之意。全城六座城門,南門似頭,城門和甕城外門都向南.任龜首自由伸縮,北門似尾,甕城外門拆而東向,好儡龜尾東甩:東西各二門似龜腳.三座甕城外門拐向南開,好像神龜正續緩伸腿屈肢向前爬行,只有咱們剛才進來的下東門甕城外門不向南拐而向東開,傳說是伯神龜爬向別處,所以用一根無形的繩索把左后腳牢車地拴在城東Lo公里的麓臺塔上,把這條腿都拉宜了。在南門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們說那就是神龜的一對明亮的眼睛。在市中心,也就是龜心的位置,還修有一座市樓,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座高踞眾屋之上的樓,在市樓樓頂兩坡上,還用黃、藍兩色琉璃瓦拼出雙喜字相壽字,它充分體現了古城獨特的文化氛圍,表達了乎迢人民良好的愿望,這可以說是龜城城建構思的畫龍點暗之作了。
乎迢城內文物眾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蓋琉璃的建筑,就是城因廟、財神廟建筑群,近處觀看,可以見到它館角高桃、群昂飛動、油漆彩繪的壯麗景色。在它附近很顯眼的那座現代大樓是平適中學教學樓。文廟大成殿就在校園內,從這里看不清蔑。為保護原來的風貌,古城中一般是不準建樓的,干迢人卻為學校破例修了一座教學樓,足見對教育的重視。平迢中學也不負眾望,一直以優異的成績保持著這所省級重點中學在省內的領先地位。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16
尊敬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這座曾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時,這顆“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實的“小”,小到城內僅有一條像樣的東西大街,可它卻是一條綠色長廊。
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巖砌成的城墻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銹跡斑斑的鐵門,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這里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斜陽西下,橋邊岸畔不少婦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聲隨著水波蕩漾開來。頑童脫個精光,在水中嬉戲,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淺水處享受流水輕柔的撫摸。岸邊更有不少寫生的學生,也為小城增添了一道風景。
鳳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濃郁土家族風韻的吊腳樓,但河畔的吊腳樓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龍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間老屋,細腳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歷史。
沈從文的故居位于古城內中營街的石板小巷深處,共兩進兩廂,頗像北京的小四合院,整個故居都是磚木結構,青瓦白墻,木格花窗。經風雨橋,過東城門,路上是行色匆匆挑擔的鄉民、老屋、挑擔的鄉民與紅傘,形成了一幅對比鮮明的圖畫。
就像沈從文早已仙去,鳳凰古城并不(20xx年度西雙版納導游詞)是一幅完整的水墨丹青畫卷,但你還是能從一個個的局部來感受到她靈光一現的魅力。鳳凰古城也適合一兩個人在一個小雨的天氣在老城中的老街、小巷、河畔慢慢地走,用心去品味那曾有的過去。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17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鳳凰古城做客,F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稱贊為中國兩座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湖南鳳凰古城。這里與風景名勝區湘西猛洞河、貴州梵凈山毗鄰,是湖南懷化、吉首和貴州銅仨三地間的必經之地,是著名作家沈從文的故鄉。鳳凰風景秀麗,名勝古跡很多,歷來是人們游覽的勝地,自古就有東嶺迎輝、南華疊翠、龍潭魚火、山寺晨鐘、奇峰挺秀、溪橋夜月、蘭徑樵歌和梵閣回濤等八大景。城內,古代城樓、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現在仍是風采依然;城外,南華山圄家森林公園、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黃絲橋古城,地下藝術宮殿奇梁洞和神奇的風動巖、壯觀的尖多朵瀑布、神秘的高達不峽、三門洞將軍巖以及如畫的電糧山、鳳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臘樂山都在向您招手, 《邊城》、 《湘女蕭蕭》、 《湘西剿匪記》、 《烏龍山剿匪記》、 《血鼓》、 《粟裕大將》等十多部影視劇也曾在這里拍攝。
風凰不但風景秀美,而且人杰地靈。浙江處州鎮'總兵鄭國鴻、貴州提督田興恕等民族英雄和中華民圄第一任內閣'崽理熊希齡、著名作家沈從文和著名畫家黃永玉都是鳳凰人。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18
歡迎大家到運河古城臺兒莊參觀游覽。臺兒莊位于山東省最南部,古時候屬于蘭陵舊疆,現在是棗莊市的一個縣級行政區,與江蘇省接壤,為山東省的南大門。
現在,我利用大家乘車去臺兒莊的時間,簡要地介紹一下臺兒莊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臺兒莊名字的由來。我們今天提到“莊”這個字的時候,常常與“村”合用,稱為“村莊”,與城鎮相對。其實,在古代,村與莊,是兩個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點,后來成為最基礎的行政單位;莊,是朝廷、貴族所擁有的土地,在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軍人或雇民。臺兒莊,應該是荀子任蘭陵令的時候楚國的屯田,后來在此形成居民區。關于臺兒莊名字的由來,傳說很多,比較可信的是,臺兒莊土地肥沃,但是地勢低洼,汛期成為洪水走廊。人們在這里筑臺而居,于是被稱作“臺莊”。唐代準提閣內的碑文上,出現“臺家莊”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間所立的泰山廟碑文中,出現“臺家莊集”,證明那時候已經不是普通的村莊而是頗具規模的集市。大運河開通之后,南方客商語速比當地居民快,使“臺莊”的發音出現兒化。明代崇禎十二年所立的防務碑上,已使用“臺兒莊”的稱謂。清代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里,也使用臺兒莊這個名稱。今天,我們能夠肯定的是,臺兒莊由田莊到運河重鎮的過程,是伴隨者運河的開通與興盛的。
按照行政級別和面積,臺兒莊趕不上河北石家莊,可是,她卻贏得了“天下第一莊”的聲譽。
這不是臺兒莊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莊”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別六下江南,都要路過臺兒莊。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對臺兒莊的繁榮與興盛,發出“天下第一莊”的贊譽。而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沉重事實,又為這塊土地賦予了文化的斑斕和歷史的厚重。
今天,臺兒莊仍然是“天下第一莊”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國漕運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處二戰遺跡,四是市區兩級政府對臺兒莊的搶救性重建,使她呈現出無可替代的文化、軍事和 標志符號。
我們先說臺兒莊與京杭大運河的關系。
長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畫下雄渾的一撇,京杭大運河畫下了遒勁的一捺,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為防御游牧民族的侵襲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義,而沒有了實際功能。而京杭大運河,這個溝通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至今仍然發揮著交通運輸和優化生態的功能。
說起運河文化,我們必須梳理一下運河的歷史。據考古學家考證,早在2720xx年前的春秋時期,在臺兒莊區張山子鎮境內的逼陽國,就有了人工開挖的運河。2420xx年前,吳王夫差開鑿了從今天的揚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隋煬帝開挖的運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經洛陽通達浙江的余杭。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疏通,到公元13世紀,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工程。明朝初年,永樂皇帝出于把國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慮,在元代運河的基礎上,疏通、擴建了京杭運河,打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為明政府的 、經濟、軍事命脈。那時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區一帶,是十幾個互不相連的小型湖泊。途經這里的京杭運河,自濟寧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線路,自徐州至淮安,運河借走黃河水道。因為黃河為季節河,旱季斷水、汛期黃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為了保證這條國家命脈的暢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有人認為治運必先治黃,有人認為治黃不如避黃。于是,在“借黃就運”和“避黃行運”的問題上爭執了幾十年。萬歷年間,“避黃”派勝利,在萬歷三十二年,開通了時稱泇運河的臺兒莊運河。這段運河的開通,避開了黃河水患,使運河通航天數增加80多天,每年經過臺兒莊運河的船只7000多艘,運輸物資400萬擔。同時,還間接地促進了微山湖的形成,成為補充運河水源的水柜。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19
商丘,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名城,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她地處河南的最東端,豫、魯、蘇、皖四省的結合部,是河南的東大門,也是距我國東部沿海城市較近的一座城市,風景優美、氣候宜人。轄6縣2區1市,面積10704平方公里,人口800萬。
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亞歐大陸橋----隴海鐵路和中國最長的南北交通大動脈----京九鐵路在此相交,北京至珠海的105國道與天水至連云港的310國道在此交匯,形成了雙十字交通樞紐。這里地理、區位、交通優勢在我國名列前茅,屈指可數。所以不難相信,商丘這個古老文明而今又披上新裝的城市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美好的發展前景。
商丘歷史悠久、文化燦爛,4000多年的文明史,為商丘留下了燦若繁星的歷史人文景觀:商丘古城保存完好,城內以“八卦”圖形排列,堪稱古代建筑藝術瑰寶。商丘是至圣先祖孔子的祖居地,文哲大師莊子的故里,古代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鄉。這里有距今4000多年前的中國古代第一座天文臺----閼伯臺也稱火神臺;1996年被列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永城芒碭山漢墓群;有被世人譽為“敦煌前的敦煌”的漢墓畫和堪稱世界之最的石室墓;還有火祖紀念地----燧人氏陵;唐朝愛國將領張巡的殉難地----張巡祠;北宋時期全國四大書院之首的應天書院;桃花扇的主人公侯方域著書之所-----壯悔堂等等。共有國家級保護單位兩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現代革命勝跡20多處,館藏文物1萬多件。
當您在這里游覽的時候,您不得不沉思,也不得不振奮,因為這里是“商”民族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這里深扎著中華民族的“根”。
下面就開始我們的游程。
(神火大道)
現在我們正在行進的這條道路叫神火大道。長6.5公里,寬60米。路兩旁黃楊碧綠,芳草如茵,使這條路顯得寬廣、美麗而明亮。
前面的城市二環路長42公里,寬52米。市區12條縱橫交錯的城市街道,把相距近10公里的商丘古城和新興的商丘市連為一體,使城市框架擴大到40平方公里。
(途經豫東賓館)
路邊的這座賓館是豫東賓館,這是一座花園式的賓館,形態各異的石雕點綴其間,使這座賓館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大門口的這座黃牛石雕象征著豫東賓館勤勤懇懇、無怨無悔、勇往直前的精神。
(途經天宇大酒店)
路邊的這座酒店叫天宇大酒店,天空的“天”,宇宙的“宇”,聽她的名字,就可以想象到她的宏大規模和非凡的氣勢。這座賓館裝修的富麗堂皇,豪華氣派,是商丘市的一座形象工程。投資2.1億元,建筑面積9.1萬平方米,是按五星級標準設計裝修的一座現代化的大酒店。
(遠望前面古“商”字)
請往前看,猜猜那座巨大的深紅色的雕塑是什么?(汽車行駛古商字下)現在我來給大家提供正確答案,這是一個古老的“商”字,從前后左右四個方位看,都是相同的一個字,這“商”字是根據甲骨文中“商”字進行造型上的變異、取舍和夸張,創作了這座既有東方傳統文化,又有商丘特定文化內涵的城市雕塑。她位于京港大道與南京路交匯的環島中心,高21米,橫向跨度為22米。是1997年商丘市人民政府投資修建的,和位于310國道環島中心的那座城雕“玄鳥”一起花了200多萬元。她寓意商丘古城為“商都”,祖先的燦爛與榮耀仍是今日商丘人的自豪。“商”字城雕顯示著商丘人向現代化旅游商貿城市發展的追求,更是商丘人為自己的城市興旺發達所賦予的象征。
那么為什么要用古“商”字作為商丘市的市標呢?(請回答)。因為,商丘歷史悠久,是“先商”民族的發祥地。這里曾是商族人的居住地,是他們發明了與鄰國進行物品交換的交易活動,從此,從事物品交換的商族人便被成為“商人”。“商人”一詞的特殊含義由此固定下來,并派生出了“商品”“商業”等與“商”有關的眾多詞匯。
北城門
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到了。
這座古城叫歸德府城,建于明朝正德年間,即1551年,距今已489年。這座古城建的很美,它是按八卦修建的,也有人稱它為“八卦城”,這座城外圓內方。
古城有四個城門。東門叫“賓陽門”。賓客的“賓”,太陽的“陽”。因出東門迎著太陽,所以叫“賓陽門”。南門因拱著“太陽”,所以叫“拱陽門”。北門因拱著北斗星,所以叫“拱辰門”。這里的“辰”,是指北斗星。西門叫“垤澤門”。“垤”作“丘”,古時說的商丘,不是指這座城池,而是指城西南的閼伯臺,那個高丘,就是“商丘”。水為澤,因為睢水自西東上,路經城南。西方有丘有水,所以西門叫“垤(疊)澤門”。這四座城門的名字都起的很美。
內城的地勢呈拱背形,象烏龜的背一樣,中間高,四周低,略向南傾斜。南門東、西兩側,各有一水門,通過這兩個水門把水排進護城河。需要說明的是,內城的南門和城墻,是北宋南京城的北城門和北城墻,距今已逾千年。在地面上能保留上千年城墻,實屬罕見。
很多建筑專家認為,商丘古城是一座很有科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所以,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6年又被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她也是隴海和京九線上的一顆明珠。
(張巡等雕塑前)
這六座雕塑是唐代為睢陽殉難的六忠烈塑像。商丘古城坐落在睢水北岸,即睢水之陽,所以稱睢陽。安史之亂時,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殺掉了安祿山,為了奪取唐王朝的江山,不惜派重兵十三萬奪取睢陽城。睢陽太守許遠和真源令張巡合兵一處,只有6800將士。這6800將士抵擋叛軍十三萬。許遠自知不如張巡,主動讓賢。張巡授命于危難之時,指揮了這場驚天地、泣鬼神的睢陽守衛戰。糧食吃盡了,捕鼠羅雀,就是逮老鼠捉麻雀吃。老鼠、麻雀吃光了,連草紙、樹皮也吃凈。有的戰士,就偷偷地將死者的尸體吃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張巡又將自己的妻子殺掉讓士兵吃,士兵不忍吃,張巡就拔出佩劍,喝令將士為了大唐江山和黎民百姓一定要吃下去。含著眼淚分而食之。最后終因寡不抵眾城破,叛軍用刀壓住張巡的脖子,勸張巡投降,張巡破口大罵,他們又把刀插進張巡嘴中,把舌頭攪碎,牙齒攪落,殺害在睢陽城一小巷內。所以后人稱此巷為“斷頭巷”。
閼 伯 臺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高臺叫閼伯臺。閼伯是軒轅氏黃帝的四世孫,帝嚳(愧)高辛氏的兒子。曾輔佐大禹治水,因功封于商,賜為“子”姓,就是兒子的“子”。至今我們商丘還有個風俗,誰家生了孩子就送雞蛋表示祝賀,并將雞蛋染紅分給孩子們去吃。因為咱們中華民族有個很好的傳說,誰能吃了玄鳥蛋,就能生下一個有作為的兒子。吃紅雞蛋就源于子閼伯。《詩經商頌》有兩句詩:“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說的就是呢?
古時所說的商丘不是指城池,這個臺就叫“商丘”。為什么叫商丘?天上有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中有顆商星,因為這里上應商星,故名“商”。古時將居住地和墳墓稱丘。因閼伯曾在這上面居住,死后又葬在這里,為紀念閼伯故名商丘。后來人們把做生意的人稱為“商人”,商人這一名詞也是源于商丘。的天文臺,玄鳥生商,閼伯就是商的始祖。當年閼伯就是在這臺上觀星計時,掌握四時變化,指導農牧業生產,這座臺就是咱們中華民族最早距今已四千年。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建筑,是元代大德年間的建筑,距今已有720xx年的歷史,它比北京故宮還要早得多。它的東邊是鐘樓,西邊是鼓樓,所謂晨鐘暮鼓,就是早上敲鐘,晚上擊鼓。中間是拜殿,拜殿之后是大殿,大殿東西各有一耳房,種鼓樓后面有東、西禪門,整個建筑小巧玲瓏而別致。
此臺高88尺,周長200步,共有42個臺階。俗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42個臺階就是6個7級,六是吉祥數字,為之六六大順。臺階由薄及厚,步步登高,意思是凡來此朝拜者都會有好運,就象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祝大家好運,請臺上觀光。
(閼伯臺大殿內)
中間這尊塑像是閼伯塑像。東邊這位是負責祭祀,古時誰不搞祭祀就是大逆不道,所以,他負責祭祀商星。西邊這位負責做文字記載和數字計算。相傳,閼伯將火種至于丘上,黎民百姓如需火種,就來此取。這位負責保存火種。失了火怎么辦?西邊這位負責滅火。和起來叫管火用火。從此不難看出,4020xx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知道搞消防了。請出門向左轉,從后面繞到西禪門。
遂 皇 陵
閼伯臺西北數百米處就是三皇之首的遂皇陵。遂人、伏羲、神農,號稱三皇。
中華民族還有一個很美好的傳說。上古時,商丘叫遂明國,不識四十晝夜。其人不死,厭世則升天。國有遂木,又叫火樹,屈盤萬傾,云霧處于其間。有鳥若窳(雨),就是貓頭鷹。用嘴去啄燧木,發出火光,圣人受到啟發,于是就折下燧木鉆木取火,人們就把這位圣人稱為燧人氏。
人工取火的發明,對于遠古人類的生活無疑起了極為重大的作用。所以才引起后人極大的重視。這些傳說固然夾雜著后代人的生活內容,蒙上了神秘的外衣,但它依然反映著樸素的遠古人類生活的事實背景。
燧皇陵建于何時已不可考。原有大殿、東西廂房、石像等,古柏參天,莊嚴肅穆,后毀于戰火。1992年又進行了重修。1992年國際旅游觀光年“黃河之旅”首游式點火儀式。同年七月河南省第七屆青年運動會有在此取了“圣火”。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德生、錢偉長、伍修權,親自題詞,譽為“中華第一火種”。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20
這座曾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時,這顆“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實的“小”,小到城內僅有一條像樣的東西大街,可它卻是一條綠色長廊。
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巖砌成的城墻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
朝年間的,銹跡斑斑的鐵門,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這里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斜陽西下,橋邊岸畔不少婦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聲隨著水波蕩漾開來。頑童脫個精光,在水中嬉戲,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淺水處享受流水輕柔的撫摸。岸邊更有不少寫生的學生,也為小城增添了一道風景
鳳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濃郁土家族風韻的吊腳樓,但河畔的吊腳樓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龍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間老屋,細腳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歷史。
沈從文的故居位于古城內中營街的石板小巷深處,共兩進兩廂,頗像北京的小四合院,整個故居都是磚木結構,青瓦白墻,木格花窗。經風雨橋,過東城門,路上是行色匆匆挑擔的鄉民、老屋、挑擔的鄉民與紅傘,形成了一幅對比鮮明的圖畫。
就像沈從文早已仙去,鳳凰古城并不(20xx年度西雙版納導游詞)是一幅完整的水墨丹青畫卷,但你還是能從一個個的局部來感受到她靈光一現的魅力。鳳凰古城也適合一兩個人在一個小雨的天氣在老城中的老街、小巷、河畔慢慢地走,用心去品味那曾有的過去。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21
平遙古城是一座雄偉的古城,值得我們流連忘返,希望大家多多去發現古城的“美”!現在大家就自行參觀吧,一個小時候在門口下車的地方集合,大家注意安全。
地處三晉腹地的平遙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我國現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國務院批準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研討會在平遙召開,會議首推平遙作為申報聯合國“人類遺產”項目的第一個古城,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查后把平遙古城正式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從此,這座小城名聲遠揚,慕名而來的海內外游客絡繹不絕。利用行車間隙我把平遙城的歷史沿革作個簡要介紹。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據出土文物考證,遠在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有史以來,建置沿革屢經變遷。最早稱為古陶,是堯帝的封地;西周時名為京陵城,京陵二作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是平遙城的前身;北魏時改名為平遙縣,并把縣治遷到這里。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這里曾有過它的繁華,也曾多次遭受戰火的破壞。現存的城墻是明代洪武年間,即1370年修建的。明清以來經多次維修,使古城墻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
作為世界級文化遺產的平遙古城,她留給我們的主要遺產有:古樸典雅、勝景迷人的鎮國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雙林寺;雄偉壯觀的古城墻;聞名全國的中國第一票號“日昇昌”舊址;以及明清一條街上的古寺廟、古市樓、古店鋪和古代民宅。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22
州古城景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的核心,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城五峰拱秀,六水回瀾,山光水色,楚楚動人。景區內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古橋、古塔、古街、古巷、古壩、古牌坊交織著古樸的風采,猶如一座氣勢恢宏的歷史博物館;罩莨懦蔷皡^轄六個景點:東方凱旋門——許國石坊,徽商花園——新安碑園·太白樓,江南第一街——斗山街,徽商之源—漁梁古埠,徽州大觀園——徽園,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陶行知紀念館。
太白樓位于太平古橋西側,為黃山至千島湖途中必經之地。該樓為雙層樓閣,挑梁飛檐,為典型徽派建筑,樓內陳列有歷代碑刻,古墨跡拓片,古今名人楹聯佳名。相傳,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尋訪歙縣隱士許宣平,結果在練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為紀念此事,便在李白飲酒的地方建起了這座太白樓。游客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
新安碑園緊鄰太白樓,此景區將碑園與園林溶為一體,整個建筑依山就勢,多式花墻、漏窗、洞門相互通透,碑廊曲折起伏蜿蜒二百多米。高處立亭,洼處蓄池,竹影婆娑,為徽州私家花園的風格,其園筑于披云峰上,有峰有樓有水,雖然咫尺之地,卻是博大胸懷,饒有山野情趣。
許國石坊聳立于縣城鬧市中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明萬歷十二年(公元1584年),是朝廷為旌表李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許國而立。許國明代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進士,為嘉靖、隆慶、萬歷三朝的重臣,博行皇上“加恩眷酬”。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形,石柱、梁坊、欄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噸的大塊石料,且全部為質地堅硬的青色茶園石,雕飾鏤刻精美細膩,圖案錯落有致,疏朗多姿。成雙結隊的彩鳳珍禽,翱翔雕梁之間,一個個飛龍走獸,揚威于畫壁之中,十二只倚柱石獅,神態各異,體現出徽派石雕獨特的表現手法。
現存的南樵樓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風格,特別是其中的“排柵柱”,乃正宗宋代“營造法”,今已很難見到。東樵樓又名陽和門,原名鐘樓,建于明弘治年間,為重檐式的雙層樓閣。這兩座樵樓咫尺相望。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23
大家好,歡迎來到麗江古城,我是你們的導游。今天由我帶領大家游覽麗江古城,請大家跟我來。
麗江古城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它與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shè)縣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1997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麗江地處云貴高原,給人的感覺卻是江南水鄉。大家也知道,麗江古城被玉龍雪山環抱,把它稱作山城也順理成章,但人們卻更喜歡叫它水鄉或者水城。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呢!這一系統縱橫交錯,精巧又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揮著作用。
這里就是古城入口處的大水車,是古城的象征。進到城里來,我們會發現,最能打動人心的還是水。路邊溪流潺潺,水草順水飄來飄去,魚兒卻逆流而上,它們仿佛在和水較勁,又像正在進行著比賽。這里面有一種金鱒三文魚,它對水質要求特別高,可以用來檢驗水質的好壞,如果哪一天這種魚不見了或者減少了,說明水質變壞。當然這一天不曾出現過,我希望以后也不會出現。
古城里有三百多座各式石橋,平均每平方公里有90多座橋,密度之高,堪稱中國絕無僅有,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雖然古城不大,對初來者來說卻可能是一個迷宮,穿行在深巷中,總會有游人迷路。不過大家只要牢記“順水而進,逆水而出”便很容易就能找到路了。古城里還有多處“三眼井”,也就是所謂“上池飲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可見當地居民用水方法的科學和對水資源的珍惜。
麗江的主要民族是納西族。在納西族,每個家庭血統按母系計算,財產依母系繼承,婦女在家庭中和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而所生子女呢,也歸女方所有,男子沒有撫養教育的責任。被稱為女兒國的摩梭人就是納西族的一支,可見納西族是個重女輕男的獨特民族。
麗江古城這個高原上的明珠,是不是讓你流連忘返呢?好啦,朋友們,今天的麗江古城一日游到此結束,大家玩得開心嗎?如果喜歡這里的話,以后常來啊!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24
歡迎您光臨大戰故地、江北水鄉、運河古城—臺兒莊參觀游覽。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重建后的臺兒莊古城A區。歷史上的臺兒莊,曾是一座三教九流云集、建筑風格獨特、文化底蘊深厚的秀美古城,《嶧縣志》用“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來形容這里的繁榮與興盛,曾被乾隆譽為“天下第一莊”。1938年的臺兒莊大戰,把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古城夷為一片廢墟,幸存者出于生存需要進行過修復,卻未能恢復往日的繁華。時隔70多年,把臺兒莊運河古城作為核心景區,進行全面恢復建設,重現了明清時期的古樸與繁榮。
在陳偉市長的直接主持下,臺兒莊運河古城規劃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一期建設面積75.8公頃,確定了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29個景點,總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容積率約0.9。
臺兒莊擁有京杭運河唯一一處水工設施完備、風貌遺存完整古運河,唯一的明清時期的古駁岸,唯一的明清時期的古碼頭,唯一能夠體現明清運河沿岸居民生活特點的纖夫村。城內,由于沒有進行過大規模改造,較好地保存了古代民居、水堤、水渠,古城肌理、道路和水系框架基本完整,歷史風貌依然,被世界旅游組織譽為“活著的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是運河申遺最重要的節點之一。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重建之后的古城A區,占地面積38155平方米,建筑面積30295平方米,約占古城一期核心區的十分之一。主要建筑有參將署、天后宮、私塾、驛站、吳家票號、大院、商鋪、茶樓、酒樓和傳統民居。
大門口:
歷史上的臺兒莊擁有6個城門,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1.5公里,城內分布著繁榮街、順河街、月河街、丁字街等街巷,這些街巷也是臺兒莊大戰時的主要戰場。
關于臺兒莊名字的由來,說法很多。
20xx年深冬,吳官正同志來運河古城考察,他回憶起早年聽到的一個故事。
吳官正同志說,魯班是你們棗莊人,他是中國各種匠人的祖師爺。
魯班有一個徒弟,名字叫泰山。這個徒弟聰明伶俐,卻不守規矩,悟性好,卻喜歡惡作劇,經常惹魯班生氣。有一天,魯班把他趕出家門,不再承認這個徒弟。
當時,在棗莊一帶,已經有了加工糧食的石磨?墒牵菚r候的石磨,底層的軸,是在打造石磨時留下的石軸。石軸易斷,只要石軸斷掉,這盤磨就作廢了。魯班為此發愁多年,想不出解決辦法。
有一天,魯班見到有人用加上鐵環的木軸代替了石軸。木頭韌性大,鐵環耐磨,解決了石軸易斷的缺陷。魯班對此驚嘆不已,詢問是誰的發明。有人告訴他是泰山發明的。魯班說:“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泰山的家鄉,就在今天的臺兒莊一帶。因為這個被革出師門的徒弟超過了老師,人們就把他的家鄉稱作泰家莊,后來,出現音轉,稱作臺家莊,運河開通之后,南方人又把這里稱作臺兒莊。
這條街道,是臺兒莊的繁榮街。
我們邊走邊看。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25
山我們一下火車,便奔向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城門樓走去!疤煜碌谝魂P”果然名不虛傳,城墻高聳巍峨,我和爸爸沿著跑道走了四五分鐘才登上城門樓。我在城門樓上的展廳內,看到古代勞動人民使用簡陋的工具,居然能建成雄偉的萬里長城?梢姽糯膭趧尤嗣袷嵌嗝锤挥兄腔垩剑∥艺驹诔情T樓上極目遠眺,這座帶著濃郁的燕、趙文化的古城保存得依然完好。導游說:“為了保存這座古城的風貌,居民沒有在城內增建高大建筑物,即使修建房屋也是采用青磚綠瓦起脊建筑,可謂古色古香。”
城門樓上給我印象最深的建筑是“窗戶上帶孔”的那個建筑——箭樓。箭樓除了門那面都有一排排“窗戶”。說是窗戶,可沒有玻璃,全是木質結構!而且“木頭窗戶”上還都有一個個孔。這“窗戶”是干什么用的呢?導游阿姨仿佛明白我的心思,對我說“這個建筑叫鎮東樓,俗稱箭樓。”并指著上面的一個個小孔說:“小孔可以向外射箭。即能有利的保護自己,又能居高臨下地射傷敵人!眮淼缴胶jP游玩的人,觀海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在那碧波萬頃的海面上,時不時地卷起一層層波浪,拍打著岸邊的礁石。海風吹在我的臉上,不免有一絲涼意。
對于山海關這座依山傍水的古城,山尤為主要。往北看,是重重疊疊的燕山山脈。萬里長城仿佛一條巨龍,盤踞那逶迤陡峭的山脈之上。啊,山海關,這號稱天下第一關的雄關!山、海、關三景連成了一幅奇妙而秀美的“工筆畫”!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26
Hello everyone! This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Lijiang ancient city,called "Sifang Street". Sifang street used to be another alias, and there is alittle story about its name. Before, there was a small pavilion in the middle ofSifang street, and there was a small pool beside the pavilion. In summer, thelotus blossoms in the small pool; in autumn, the small pool is covered with redleaves, which is a good place for poets to sing wine. Because the pavilion issquare, "Fang" is homonymous with "Fang", so it is renamed "Sifang Street".
Let's see, there was no city wall in Lijiang, because the ruler's surnameat that time was "Mu". If the ancient city built walls, then "Mu" would becomethe word "trapped", which was very unlucky, so the city wall was not built.
OK! Let's go to the next scenic spot. Let's see, there are several wellsconnected together. Isn't it a bit odd. The first well is the cleanest fordrinking; the second well is the water from the first well for washingvegetables; and then it flows into the third well for washing hands. It's beenused like thi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Let's not scribble around. I'm finished. Let's play separately for an hourand gather here after playing.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27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們游覽麗江古城的導游。今天,我將帶領大家游覽麗江古城的四方街和五鳳樓。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四方街。
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廣場,也是麗江古城的心臟。因為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所以被人們稱為“四方街”。
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很好奇呢?現在,我就帶大家去四方街看看。
四方街以彩石鋪地,清水洗街,以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其四周6條五彩花石街依山隨勢,輻射開去,街巷相連,通向四面八方,交通非常便利。置身其中。就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景象。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喜愛種植花木盆景,使古城享有“麗郡從來喜植樹,山城無處不飛花”的美譽。
游覽完四方街,我就帶大家來到五鳳樓。
五鳳樓,樓高20米,樓臺三層,屋擔八角,共24個飛檐,就像五只彩鳳展翅來儀,因此得名“五鳳樓”。
接下來,我就帶大家到五鳳樓里面看一看。
全樓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大約有四層樓這么高,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樓尖貼金實頂。五鳳樓的天花板上繪有太極圖、飛天神王、龍鳳呈祥等圖案,線條流暢,色彩絢麗,具有許多民族的建筑藝術風格。是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寶和典型范例。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城市布局錯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風貌,又富于水鄉韻味。今天,我就介紹到這里,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見!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28
首先,就是大家眼前的這款作弊服了,大家可以看到,衣服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字,有點像我們今天很流行的文化衫啊。但這在當年這卻是考生們作弊時的不二法寶,真可謂是一衣在身,有如神助。但這種作弊方式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書寫面積太大,目標太過明顯,這樣,很容易被監考老師發現了。于是后來,聰明的考官就在貢院的門口設立了兩個大的洗澡堂,規定凡是進入貢院考試的考生,在考試之前都要統一洗澡,并換上統一的衣服,當然,這樣的作弊方式就不能再用了。
我們接著再來看另外一種作弊方式,飛鴿傳書。古時候不像我們現在,沒有手機,通訊方式都還比較原始,絞盡腦汁想要作弊的考生就想到了利用飛鴿傳書的原理,在考場將考題寫在小字條上由鴿子傳出去,然后墻外的人再通過鴿子將答案傳送回來,這種作弊方式似乎有點類似于我們今天的手機短信作弊。但是這一切都瞞不過火眼金睛的監考考官啊,考官發現后就在考場的四周燃放鞭炮,把飛鴿全都嚇走了,并且還在樓上放老鷹來把飛鴿吃掉。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古時候的小抄,大家可以看,小抄的字非常的小,整個小抄做的非常的精致,現在看來也可以算得上一件工藝品了。這么小的字用一般的毛筆是很難寫出來的,這上面的字可都是是用老鼠的胡須特制的毛筆寫成的,考生就將這種紙條放在衣服或者飯菜里面進行作弊,更有甚者,用手抄加刺繡的方式,把四書五經的重要內容繡在內衣的夾層里面。
閬中狀元館
這里是閬中狀元館,大家都知道“狀元”這個稱號是來之不易的,需要過五關斬六將方能榮登寶座。我們閬中自古便是鐘靈毓秀,人才輩出,從唐代到清末廢除科舉,這1300多年間,四川共出了19個狀元,閬中就獨占4名,位列四川省首位,在整個西南地區都堪稱翹楚!而且這四個人恰好還是兩兄弟,這在歷史上更是少之又少!
大家首先請看這兩尊塑像,他們是唐代的一對兄弟狀元,尹樞、尹極,他們中狀元都是70歲高齡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對兄弟狀元,也是最老的一對兄弟狀元。由于文才出眾,被人們稱之為“梧桐雙鳳”。那旁邊這兩位呢,是閬中另外一對兄弟狀元,其實他們是兄弟三人,這里是老大陳堯叟,老三陳堯咨,老二陳堯佐中的是進士,不在其列。大家可以看一下老三陳堯咨,他是一副將軍裝扮,不要以為他中的是武狀元,其實他中的也是文狀元,這樣的裝扮是因為陳堯咨是既能文又能武。歐陽修在《賣油翁》里寫到:堯咨閃射,當世無雙。說的就是他了,他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由文職改任武職的文狀元。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29
商丘古城(沿途)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非常高興能夠在文化之都河南與諸位相識,請允許我代表河南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是您此次中原之行的導游員小楊,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安全大使康師傅,接下來的幾天將由我和康師傅陪大家攜手去探尋厚重的河南文化,感悟禹定九州,逐鹿中原的歷史。我們希望真誠的服務,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優美的風景,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在這里預祝大家玩的開心,游得愉快!
現在,我們從鄭州出發,前方客車大約行駛三個小時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商丘古城,上午我們參觀古城.中午在格林大酒店用餐.下午2點參觀莊子故里.下午4點返回鄭州粵海酒店休息和用晚餐。
我利用車上的這段時間給各位遠道而來的朋友簡單的介紹一下河南的情況!滔滔黃河情無限,悠悠文明八千年。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的中原腹地,簡稱“豫”,素有“中原”“中州”之稱。五千年前,人文始祖,三皇五帝大部分都在河南一帶繁衍生息。旅游界有句話說:中國旅游看三南,海南、云南,還有河南,海南具有獨特的自然風光,云南吸引游客去感受異域風情,而河南的特點在于深厚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說到河南看點,可以概括為“古、河、拳、根、花、紅、綠”。說道“古”,想來大家都知道,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與河南息息相關,中國歷史的興衰變化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就有四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河南有八座。而說到“河”,那當然就是我們的第二大河--黃河了。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九省。許多統治者選擇了地處中原位于黃河岸邊的洛陽和開封作為自己的都城,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跡。在三門峽你能夠看到“高峽出平湖”的美景,在鄭州你可以領略她滾滾東流的雄姿,在開封你可以感受動人心魄的“地上懸河”。
那么河南的另外幾個旅游看點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就留給您在河南旅游期間慢慢體會了。
隨著旅游車緩緩駛入商丘境內,我簡單的介紹一下商丘古城的概況,商丘古城座落在商丘市睢陽區,為中國六朝古都,曾用名亳、宋國、睢陽、梁國、宋州、宋城、南京城、應天府、歸德府等,自商契建都為始,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遺址,F存的商丘古城即歸德府城,始建于明朝弘治十六年(1520xx年),歷時8年,于正德6年(1520xx年)建成,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之一,古城下疊壓著春秋時期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北宋應天府和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
一路走來一路聊,說話間我們的汽車就要駛入景區了,在到達景區之前給朋友們說以下幾點,一是時間要求,在景區游覽時,請您嚴格遵守時間要求我們努力做到一個人也不能少,少一個人也不行,二是安全要求,為了您的安全,請您做到“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三請您做景區的文明代言人,文明旅游從我做起,做文明游客,
好了,景區的停車場到了,記住我們的車牌號碼及停車位置,我們的車牌號碼是豫A12345,我的手機號是123456789,請大家拿好隨身物品,關好車窗,隨我下車。
商丘古城(景區 )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來到了商丘古城旅游區。商丘古城位于古睢水之陽。自契建都為始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由于年代久遠,兵禍天災,古城曾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但范圍都在南北十里之內。1986年,商丘古城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 1996年,歸德府城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罩懈┮暎懦莾确酵鈭A,形成古代的方孔圓錢,寓天圓地方,天地相生,招財進寶之意。磚城內93條街道形如棋盤,古四合院鱗次櫛比,內有大成殿、明倫堂、壯悔堂等名勝古跡。
現存古城為明正德六年(公元1520xx年)所建,距今已有近 520xx年的歷史。城池內方外圓,形似古錢。磚城周長725華里。城門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東門曰賓陽,西門曰垤澤,南門曰拱陽,北門曰拱辰。四門外原有四個甕城(即在城門外再建一小城,側面開門,旨在加固城防)甕城又各有一個扭頭城門,北門向西,東門和西門向南,南門向東,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門八開”之說。
城內地勢呈龜背形,共93條街道,在古代的八卦學說中,9是最大的數字,而 3是萬物的源泉,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是一個吉利的數字。這條街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見方的許多小塊,格局如同棋盤。建筑多為走馬門樓和四合院建筑群。根據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論,為防金木相克,東西兩門相錯。東門偏南,西門偏北,錯開一條街,出現了與南北軸線分別相交的兩個隅首。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城內出過兩位大學士、宰相、五位尚書以及十幾位侍郎、巡撫、御使、總兵、著名文人因此 官府、官宅建筑頗多。原有的水井、廁所為梅花形,布局合理。南門兩側建有兩個水門,將水排進護城河。
古城寬闊的護城河碧波蕩漾,環繞全城。城南河面較寬,南北500多米,東西1300多米,水下疊壓著漢朝與唐朝的睢陽故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歸德府城舊址。
古城南門外東側,便是著名的應天書院,它與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岳麓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并稱北宋四大書院。范仲淹年輕時曾在應天書院求學,家境貧寒的范仲淹“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枕”。終成大器后,范仲淹把家安在了商丘,他的母親病逝后,他在家居喪,當時的應天府知府晏殊請他到書院任教,一時間“從學者不遠千里而至” 應天書院由此名聲更盛。
這座書院 還培育出了被譽為“清初文章第一家”的侯方域。今人對這位侯先生未免感到陌生,但提起清代著名戲劇《桃花扇》這部孔尚任所著的傳世名作,知道的人應該很多,但對其內容能說出來的人又屈指可數了。侯方域便是這部名戲的主人公之一。侯方域,河南歸德府人士。他的祖父曾擔任太常寺卿,父親是戶部尚書,叔父擔任南京國子監祭酒。崇禎末年,大明王朝風雨飄搖,22歲的侯方域到南京應試,當時他的文名已經很盛,又是世家子弟,積極參加復社的活動,與陳貞慧等人被譽為“匡扶天下正義”的四公子,年紀輕輕,便名滿天下。更是與秦淮八艷之一的李香君有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而位于古城內壯悔堂就是侯方域的故居。
好了,商丘古城的講解到此結束了,接下來的時間大家自由活動,12點我們在景區停車場集合,請大家一定要記住我的手機號和我們的車牌號碼豫A12345,拿好隨身物品,注意安全,謝謝大家。
關于古城的導游詞作文 篇30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三山五岳之中有許多著名的寺廟,如河南洛陽的白馬寺,嵩山的少林寺,西藏拉薩的大昭寺,而在閬中也有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寺廟——巴巴寺,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只是覺得它的名字很有趣而已,可它在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心中有著非常神圣的地位。這是因為那里埋葬了一位德高望眾的圣人——伊斯蘭教噶德忍耶教派第一位來我國傳教的祖師華哲·阿卜董拉希,又稱為西來上人,他長眠于此已有300多年了。
“巴巴”二字是外來語,阿拉伯語有“祖先、祖師”的意思,是對圣人的尊稱。各位眼前的這座巴巴寺,他既是墓地,又是一座宗教圣地,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蘭教的朝圣之處,素有”東方麥加”之稱。關于巴巴寺的來歷,有這樣一個故事,康熙23年,穆罕默德第29代裔孫,就是這位華哲先生,來到閬中傳教,據說他是言語詼諧、善于騎射、尤其擅長詩歌。一天,他同當時的川北總兵馬子云同游蟠龍山,看到蟠龍山地勢甚佳,便卜其陰宅于水池之中,康熙28年,他去世之后,其弟子便在他生前所卜之處建造了墓亭,將其安葬于內,并命名為“久照亭”,俗稱巴巴寺。
現在,大家就可以看到山門處的這塊寫有“久照亭”木匾了,從字面上理解,意思就是說巴巴寺明月常照,清風長吹,而在清真教義中就是永久長存的意思。進入山門,大家可以看到左側這塊是乾隆年間的水磨青磚大照壁,它長十米,高八米,正面雕刻的是明代唐寅,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唐伯虎的閬山閬水圖,背面是唐代張藻的迎送圖,大家可以看到,照壁上的刀工精美、技藝精湛,圖案很富有藝術感和立體感。
照壁后就是大殿了,大殿為寺內的主體建筑,分為內外二室,外室錦簾垂掩,匾額高懸,水磨地面鋪設絲毯跪墊,供人朝拜。內室是華哲先生的墓室,頂若蒼穹,高懸金匾兩通,大家可以看到其中一塊題寫有“清修”二字的匾額,這是由清朝多羅貝勒親王親手書寫的,上面還裝飾有龍吻金印,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貢院制度館
現在我們進入的這一處展館,就是貢院的科舉制度館。大家都知道,科舉制度是我國歷史上一種很重要的選官制度,那在科舉制度之前,我國歷史上究竟還有哪些選官制度呢?大家不妨看看我們眼前的這張示意圖,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分別有原始社會的禪讓制、西周的世襲制、漢朝的察舉制、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然后就是延續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
貢院程序館
我們現在所在的景點就是古城中的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代四川貢院,貢院俗稱考棚,是科舉時代考生們應試的考場。在明清時期,用作縣考、府考的地方稱之為試院,用作鄉試、會試的地方才稱之為貢院。清代四川貢院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科舉考試場所,是見證科舉取士的實物寶庫,根式我國現有貢院中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特色最突出的科舉文化勝地了。
現在我們進入的這一處展館呢,是貢院的科舉程序館,這里所反映的就是參加科舉考試時的具體程序。在這里,有一張明清時的考試程序圖,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出究竟要經過哪些程序,才可以突破重圍進入貢院參加考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參觀看一下,在這里我就不為大家一一講解了。
貢院防作弊館
我們現在所在的是貢院的防作弊館。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似乎自有考試以來,這個作弊就相伴而生,再加上科舉考試名利效應的逐漸升級,很多人甚至不惜冒著性命危險,也要通過作弊來實現金榜題名的美夢。作弊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作弊手段較現在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我們下面就來看幾種比較有趣的作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