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的導游詞(精選3篇)
楠溪江的導游詞 篇1
各位團友:
大家好,很高興能夠在今天和大家一起游覽美麗的楠溪江景區。楠溪江景區位于浙江省南部的永嘉縣境內,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與雁蕩山風景區相毗鄰,南距溫州市區23公里。20xx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4A級旅游區,景區總面積625平方公里,共分為巖頭中心景區(楠溪江及沿江農村文化)、大桅巖、石桅巖、北坑、水巖、陡門、四海山七大景區,景點共八百多個,悠悠楠溪江融天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于一體,以水秀、巖奇、瀑多、村古、灘林美而聞名遐邇,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區中唯一以山水田園風光見長的景區。
楠溪江主流長139.8公里,有36灣72灘。悠悠楠溪江沒有大江大河的恢弘,也沒有富春江水的優柔嫵媚,更缺少了浙西山水的那份湍急飛瀉的激情。然而她卻以她那獨特的姿態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形成了一幅趣野天成的水墨畫長卷。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旅游管理0802班 徐健偉
來到楠溪江我們就不得不了解一下這里的溪水,據專家認證,楠溪江的水含少量每立方米為萬分之一克,PH值為7呈中性,所以這里的水水質特別的好,達到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也因為這里的水質好,這里的人也顯得比我們長壽。后來據專家們一至認定將這里的水帶上了“天下第一水”的帽子。水質好壞我們看看的話也看不出,不過等一下大家可以在水中尋找“水母”的蹤跡,水母就是水質好的標志。如果等一下大家覺得楠溪江的水質好的話可以帶點回家留做紀念。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旅游管理0802班 徐健偉
當然來到楠溪江并不是簡單的了解一下這里的水質,更重要的是來了解一下這里所帶給大家的財富。
那么到底有什么財富呢?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慢慢講解。
楠溪江作為甌江的一條支流理所當然她是以溪流景觀為主體,而且她也融入了山水田園風光和農耕文明遺跡。
溪流景觀呢,等一下我將帶大家去漂游,在楠溪江漂游會有與其他地方漂游所帶來的不同感受。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旅游管理0802班 徐健偉 比如說: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的美在于泛舟游于江上,讓人有“人在畫中游”的感覺,那么楠溪江所帶給大家的就有一種不同的美,泛舟游于楠溪江上我們可以近觀郁郁灘林,遠眺綿綿群山,俯視澄碧江水,讓我們心曠神怡。
然而楠溪江的精華并不是漂游,而是這里的耕讀文化,那么什么叫做耕讀文化呢,耕讀文化就是邊耕作邊讀書。下面我就簡單的介紹下這里的文化。
早在5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甌越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并在這里創造了燦爛的甌越文化,這里至今仍保留著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及宋、明、清的古塔、古橋、古亭、古牌樓等名勝古跡。楠溪江沿岸的古村落、古建筑,選址講究,規劃嚴謹,風格古樸,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融,是中國四大民居之一。較為突出的有巖頭、楓林、蒼坡、芙蓉、花坦等村,均為浙江省歷史文化保護區。
神奇的楠溪江山水造就了無數的杰出人物和燦爛文化。從唐朝至清朝,永嘉一共有過604位進士,也有人說有711位、725位。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里確實出過許多歷史文化名人,像陳虞之、李仲等等,兩宋時期,曾經出現輝煌的“永嘉學派”, 永嘉學派所提倡的“利義并舉”至今還被溫州人所利用,溫州人的賺錢方法就是從這個思想里來的,所以喜歡溫州經濟發展模式的朋友,不妨研究一下這四個字。除此之外在宋代這里還出過“永嘉四靈”,四靈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顯著的地位。喜歡昆曲的朋友都知道,20xx年我國昆曲藝術被聯合國授予“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稱號,永嘉昆劇作為昆曲中的重要代表,成為全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
這里也是名人聚集的地方。歷史文化名人王羲之、顏延之、謝靈運等曾為永嘉郡守,相當于現在的溫州市長。除此之外,像陶弘景、張子容、孟浩然、陸游、葉適、徐照等也都曾游歷過楠溪江,并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旅游管理0802班 徐健偉
這里也是謝靈運的魂歸之地,廣州被害后,他的后裔帶著他的靈柩到楠溪江蓬溪村定居。從此,一個東晉豪門巨族融入這片山水,在這里生息繁衍,過著耕讀的生活。
溪江流域也是革命老根據地,這里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中心策源地和浙南革命活動的中心。紅十三軍軍部舊址已成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楠溪江風景名勝區是山水文化與古村文化的高度結合,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旅游管理0802班 徐健偉 耕讀文化與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的無限默契。由于楠溪江特殊魅力,先后被中國作家協會和攝影家協會命名為“全國文學藝術創作基地”和“攝影創作基地”。
關于奇特的巖石和眾多的瀑布,等一下到景點后我將會為大家一一講解。
楠溪江的導游詞 篇2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溫州市北部的永嘉縣境內,東臨雁蕩,南距溫州,西連仙都,北接仙居,景區面積達625平方公里,被譽為“中國山水畫搖籃”。20xx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4A級旅游區。
楠溪江,融天然山水、田園風光、人文景觀于一體,以“水秀、巖奇、瀑多、村古、灘林美”的獨有特色而聞名。其中以清澈見底的江水和眾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為最。經檢定,江水中的含沙量僅為每立方米萬分之一克,PH值為7,被專家們譽為“天下第一水”。而那些以“七星八斗”、“文房四寶”以及以陰陽風水等思想構筑的古村落,更是為楠溪江增添了無窮魅力。
當代著名作家汪曾祺,曾經大聲宣布:“我可以負責任地向全世界宣告:楠溪江是很美的!”其激動之情溢于言表。所以,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塊不斷激發文人墨客文思靈感的美麗而夢幻的地方!
位置:位于浙東南甌江北岸的永嘉縣中部,與雁蕩山風景區毗鄰。
面積:600多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隸屬于溫州市永嘉縣,楠溪江風景區中心巖頭鎮距溫州市區23公里i。
概貌:楠溪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625平方公里,共分為楠溪江及沿江農村文化(又稱巖頭景區)、大若巖、石桅巖、水巖、北坑、陡門和四海山七大景區,共計800多個景點。悠悠三百里楠溪江融天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于一體,以水秀、巖奇、瀑多、村古、灘林美而名聞遐邇,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區當中唯一以田園山水風光見長的景區。
三百里楠溪江,逶迤曲折,有36灣、72灘之稱。楠溪江貫穿永嘉南北,流域集雨面積2429平方公里,溪流自北往南,末處注入甌江,流歸東海。
楠溪江,美在原始古樸、野趣天然;楠溪江;美在純凈柔和、絕無污染。經檢定,含沙量僅為每立方米萬分之一克,水質呈中性,PH值為7,符合國家一級水標準,被專家們譽為“天下第一水”。溪流清榮峻茂,秀麗多姿,隨江倒影,水清見底,游魚碎石,歷歷在目。如日間泛舟坐筏漂游江上,遠眺綿綿青山,近看郁郁灘林,俯賞碧藍江水,飽覽溪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如夜間游江,見漁火點點,聞漁舟晚唱,受江風柔拂,聆淙淙流水,足以盡抒幽情逸致;如歇息灘林,橫柯上蔽,草坪如茵,白晝如昏,朦朧幽靜,促膝談心,詩意盎然,此樂何極。
楠溪江上游溪深源遠,素湍綠潭,隨處可見。山高巖峻之處,懸泉瀑布飛瀉其間。百丈瀑、羅陽瀑布、崖下庫含羞瀑、石門臺九漈瀑、北坑龍潭三折瀑,各有其形,各顯其妙,遠望疑是銀河,天漢傾落;近觀飛流沖瀉,氣勢磅礴..。
楠溪江的奇巖險峰,星羅棋布,有絕壁奇觀太平巖,深潭凝碧三角巖,天然盆景獅子巖,九丈奇峰朝天龜,溪中天柱石桅巖,崢嶸入云十二峰,屯兵扎營南崖寨..真山真水真畫圖,宜晴宜雨,宜歌宜賦,宜酒宜詩..無處不宜人,無處不醉人,無處不引人入勝。這些奇巖險峰,多生幽洞,清雅幽致,奇妙無窮。人們還流傳著這樣的一首民謠:“楠溪多山又多嶺,峰峰巖巖數不清;洞洞都說神仙府,哪有神仙駐其中?”
風韻獨具的楠溪江,至今還遺存著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唐宋元明清時的古塔、橋梁、路亭、牌樓和古戰場,保存著以“七星八斗”和“文房四寶”以及陰陽風水構思而建筑的古村落;留存著大批完整的百家姓宗譜、族譜等。這些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可以使我們了解我國古代“耕讀社會”和“宗族社會”的梗概。
楠溪江山靈水秀,出產也清新自然。楠溪香魚、楊梅、大黿、素面都是這里的名產。楠溪人的一切都是家常制作,尤其是做“掛面”,非常別出心裁,相信會讓你覺得別有一番風味。這里沒有很發達的餐飲行業,如果你很講究,建議就在下榻的賓館用餐;如果想在街上用餐,需要有與店家“斗智斗勇”的思想準備,巖頭鎮上餐館都是私人經營,所有菜單都不標明菜價,需與店家到廚房現場定奪菜譜和價錢,絕對是一項艱巨的工作。
到楠溪江,乘竹筏漂流為一大樂事。三百里楠溪,逶迤曲折,有36灣72灘,清澈見底,秀麗多姿,游魚碎石,歷歷在目。
楠溪江水面寬而淺,一般水深1米左右,少數深潭可達數米。灘有急流而不兇險,潭水平靜而不阻滯,宜游玩。根據楠溪江水文水景的特點,十分適宜乘坐竹筏漂流暢游。
楠溪江水清澈見底,秀麗多姿,游魚碎石,歷歷在目。日間泛舟坐筏漂游江上,遠眺綿綿青山,近看郁郁灘林,欣賞碧藍江水,飽覽溪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夜間游江,見漁火點點,聞漁舟晚唱,受江風柔拂,聆涓涓流水,足以盡抒幽情雅致。
楠溪江的導游詞 篇3
龍川不大,一條街緣水行。如果說這條水路是魚的脊梁,兩邊的巷子就是橫向排列的魚骨了。很多老建筑和游玩景點,就在巷子里等著游人去發掘發現。沿水兩邊,有眾多小商鋪,一如全國眾多古鎮的模樣。一座座造型各異的小橋橫跨水面,既溝通了兩岸,又是水鄉不可或缺的美景。
我們從公路下來,順著河右邊漫步。一個箭頭指向胡柄衡故居。我心里一動,這不是上任領導祖父的家嘛。趕緊去看看,沒想到吃了個閉門羹。嘿嘿,揚州東圈門的幾間老宅子,也是常年關著,不對游人開放,可以理解。這座宅子,一定有上好的風水。它現在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我們在外面轉轉,沒看到什么。
說到風水,不能不說在水街鄉賢館里看到的說明和導游講述的故事。龍川從很古老的時候,就有為官作宰之人士。鄉賢館有一個長長名錄。這名錄到了明朝忽然一下子茂密繁盛起來,據說這樣的發達,便是緣于風水先生的指點。龍川的居民,除了一戶姓丁外,全部姓胡。沿著水的龍川地形,很像一條船。船兒會漂浮。丁姓人家便是定住不讓船漂浮的守護。一棵古老的大榆樹,是船的篙。好幾百年根深葉茂的老樹,穩穩掌控,船兒自然不會動了。老樹邊上,還栽種了一篷竹子,那是和老樹一起定船的篙。
據說經過明代這位風水先生指點后,龍川愈發興旺。有趣的是,那位姓丁人家,代代單傳,已經達十六代。即便是獨生子女時代,依舊生的是男丁。故事和傳說,增加的是游人的興趣。可是期間有關風水的講究,我們不懂。古人對于這些,應該是天人合一的感應吧。
離開胡柄衡故居。遠遠一座巨大的牌坊高高矗立。恩榮“奕世尚書坊”,三門四柱五樓。主人是明朝抗倭名將胡宗憲和他的族叔胡富。胡富是戶部尚書,胡宗憲是兵部尚書。除了這牌坊,文征明親筆撰寫的“奕世尚書”、“奕世宮保”等字,一直保留到今天,具有很重要的文物價值。胡宗憲相隔他的族叔胡富一個甲子考中進士,成為當地佳話。奕世尚書坊牌坊,是對他二人的褒獎。牌坊石質,彰顯徽派石雕藝術的精湛。大大的恩榮,無言訴說往日的榮光。胡家兩代尚書,恩榮了家族幾百年。一道小橋的那邊,還有一座少保坊,看上去少了尚書坊的古舊與豪華,同樣是當年了不起的記錄。
胡氏宗祠,是水街最大的看點。績溪龍川的胡氏祖宗,追尋到遙遠的古代。高大的歇山重檐建筑,令人望而頓生敬仰之心。這宗祠,有“江南第一祠”的稱號。它始建于宋朝。明代胡宗憲又做了大修擴建。高大宏麗的梁柱,一進一進展示出來的縱深感,華美的雕刻等,為宗祠特有的肅穆和祭祀先人的莊嚴,創造了最好的氛圍。為胡家光宗耀祖的先人排位,一排排立在那里,他們看得到后代更加的輝煌嗎?正中央兩排,是胡家先祖的神位畫像,其中有一位女將軍,精神煥發地位立其中。她打破了女子不入宗祠的傳統,是一位戰功赫赫的巾幗。可惜在戰斗中受傷,二十七歲便以身殉國。胡家的女子也了不起!
大廳中的木雕,荷花荷葉隨風蕩漾,荷塘里的鴛鴦交頸親愛。大鹿小鹿母慈子孝,下山的獅子威風凜凜。梁勾處的蟠龍、孔雀等祥瑞栩栩如生。這多年保存依舊完好的木雕,實在不容易。據說這座宗祠四百多年間,沒有一只蜘蛛。這是解不開的謎。沒有了蜘蛛,便沒有灰塵朦朧。宗祠得以清清爽爽,造化之功。
轉出宗祠,外面是一望無際的莊稼地。正是油菜開花時節。滿眼的金黃蜂飛蝶繞,游人們走出嚴肅的宗祠,在大自然的美景里開懷暢笑。撲面而來的芬香在陽光下愈發明顯。這難道不又是天人合一的最好表現?
水街,四水歸堂。徽商最關注的便是水。沿著水街的所有,是胡家特有的選擇。水街不僅僅是水。水街上有故事有傳奇還有解不開來的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