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店影視城清明上河圖導游詞(通用3篇)
橫店影視城清明上河圖導游詞 篇1
清明上河圖景區占地面積600余畝,風光旖旎獨特,細細品味,妙趣橫生。畫舫美麗精致、牌坊高聳林立、花卉爭奇斗艷。登上巍峨的景門城樓,近可俯瞰基地全貌,遠可眺望整個橫店城。汴河蜿蜒,河水清澈,波光粼粼。河岸柳樹成蔭,河里魚兒成群、歷歷可見,走上虹橋,好似踩虹上天,真是心曠神怡。無論是開封府還是蔡童相府,一處處建筑,四角高挑,飛閣流檐,色彩濃麗,更有亭臺樓閣、軒廊水榭裝點其中,再現了千年前北宋東京汴河漕運的繁華景象及市井生活、民俗風情。她既是長卷的再現,也是北宋京都的縮影。
眾多觀眾喜聞樂見的影視大片如《小李飛刀》、《大宋提刑官》、《寶蓮燈》、《少年楊家將》、《龍虎門》、《仙劍奇俠傳》等都曾在此拍攝,古裝劇限播以后,諜戰劇和年代戲越來越多,所以現在在廣州街拍的應該不會低于這個景區,但好像還沒用精確的統計。漫步于清明上河圖景區,您會感受到“一朝步入畫中,仿佛夢回千年”的感覺,也會深深地被其獨特的北宋文化氛圍所陶醉。令您目不暇接,嘖嘖稱道。
橫店影視城清明上河圖導游詞 篇2
各位朋友:
大家好!《清明上河圖》著重描繪了北宋首都水陸運輸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清明上河圖》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橋和橋頭大街的街面組成。粗粗一看,人頭攢動,雜亂無章;細細一瞧,這些人是不同行業的人,從事著各種活動。大橋西側有一些攤販和許多游客。貨攤上擺有刀、剪、雜貨。有賣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許多游客憑著橋側的欄桿,或指指點點,或在觀看河中往來的船只。
大橋中間的人行道上,是一條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轎的',有騎馬的,有挑擔的,有趕毛驢運貨的,有推獨輪車的……大橋南面和大街相連。街道兩邊是茶樓,酒館,當鋪,作坊。街道兩旁的空地上還有不少張著大傘的小商販。街道向東西兩邊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較寧靜的郊區,可是街上還是行人不斷: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趕著毛驢拉貨車的,有駐足觀賞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來往船只很多,可謂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有的停泊在碼頭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駛。有的大船由于負載過重,船主雇了很多纖夫在拉船行進。有只載貨的大船已駛進大橋下面,很快就要穿過橋洞了。這時,這只大船上的船夫顯得十分忙亂。有的站在船篷頂上,落下風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勁撐篙;有的用長篙頂住橋洞的洞頂,使船順水勢安全通過。這一緊張場面,引起了橋上游客和鄰近船夫的關注,他們站在一旁吶喊助威。《清明上河圖》將汴河上繁忙、緊張的運輸場面,描繪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畫作的生活氣息。
張擇端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圖》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清明上河圖》豐富的內容,眾多的人物,規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圖》的畫面疏密相間,有條不紊,從寧靜的郊區一直畫到熱鬧的城內街市,處處引人入勝。
橫店影視城清明上河圖導游詞 篇3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蔣鈺豪。今天,我要帶領大家參觀的是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里的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名叫《清明上可圖》。
這幅畫是北宋著名的畫家張擇端繪畫的。《清明上河圖》畫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熱鬧的場面,至今已有八九百年的歷史了。
張擇端畫這幅畫的時候,下了很大的功夫。光是畫上的人物就有好幾百:有從鄉下來的農民,又撐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有走江湖的醫生,還有官吏和讀書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
大家看,畫上的街市可熱鬧了。有各種店鋪和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挑著擔,還有的則悠閑地在街上溜達。請大家走進仔細看,畫面上的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黃豆那么大,每個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可見,張擇端畫這幅畫的時候費了多少心血啊!
大家看這里:一個人騎著馬,正往橋下走。因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對面來的一乘轎子。就在這個緊急時刻,馬籠頭被一下子拽住了,這才沒有讓馬撞上那乘轎子。旁邊兩頭運貨的小毛驢正在下坡,腳下不穩,嚇得驚叫起來。站在橋欄桿邊欣賞風景的人被驚擾了,連忙回過頭來大家看,張擇端畫的畫,是多么傳神啊!
《清明上河圖》使我們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風貌,看到了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情境。它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所以請大家觀看時不要亂涂亂畫,注意安全。
今天的參觀就到此結束,請大家跟隨我安全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