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旅游最佳路線導游詞(精選3篇)
呼倫貝爾旅游最佳路線導游詞 篇1
位于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草原中心地帶的呼和諾爾的湖畔,距海拉爾市61公里。呼和諾爾草原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的代表。坦蕩無垠的草原環抱著波光瀲滟的呼和諾爾湖。草原綠茵如毯,鮮花爛漫,蒙古包點點,猶如綠海中的白帆。
旅游點上的活動項目豐富多彩。游客可以穿上蒙古袍,騎著駿馬奔馳;也可以騎著雙峰駝漫步或乘坐原始的勒勒車漫游。還可劃著小船在呼和諾爾湖中垂釣,或背著獵槍到附近的林中草地狩獵。
從海拉爾乘車沿301國道北行,在茫無邊際的草海里,迎著車窗外撲鼻的花香和悅耳的鳥鳴,視野里滿目碧綠,愈走愈會感到綠的色彩愈重,遠山綠得滴翠。車過陳巴爾虎旗旗府巴彥庫仁鎮10公里,一個明鏡般的湖泊便闖進了你的眼簾,這就是呼和諾爾湖。在湖西岸的山崗上,有一座由蒙古包型高大建筑為主組成的蒙古包群,如同圣潔的白蓮花開放在綠野上,這便是接待中外游客的呼和諾爾旅游點,也是近年呼和諾爾草原旅游節和那達慕的會場所在。
"呼和諾爾",蒙古語意為"青色的湖"。莫爾格勒河從東北彎彎曲曲地來注入此湖,湖水又南流注入海拉爾河,面積12平方公里。湖面碧波蕩漾,野鴨成群,大雁結隊,雌雄相伴,游水嬉戲。牛群悠閑甩尾,駱駝昂首徜徉;蒙古百靈在空中自由飛翔,婉轉歌唱,憨態可拘的旱獺在洞口吱叫不止。一座座蒙古包前風力發電機的風車在飛速地旋轉著,唱著一支歡快的歌。一根根電視天線直指藍天,彩色電視給牧人們帶來了文化知識和歡樂。所有這一切給古老的草原增添了新的生機和色彩。
旅游點上磚木結構的蒙古包型多功能大廳建筑面積520余平方米,高20余米,大廳寬敞明亮,正對廳門處擺放成吉思汗畫像,四壁鑲嵌著成吉思汗版畫組合系列。大廳和蒙古包可容納600人同時就餐,還可以舉辦舞會、小型音樂會。大廳兩側設有24個蒙古包。蒙古包以4根色彩艷麗、金壁輝煌的蟠龍立柱支護,寬敞明亮,顯得高貴、宏敞,氣度不凡;壁毯壁畫制作精美,圖案古樸,色彩明快。牛、馬、羊、駱駝栩栩如生,家具、茶具極富民族特色。在這里可以吃到草原風味"全羊宴"--手把肉、炒羊肉、爆羊肚、烤羊腿、烤羊肉串、炒心肝肺、炸肉丸、溜羊尾、羊肉湯等,還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湯白似乳、香味撲鼻的鯽魚湯。
這里還備有供游客乘騎的馬匹、駱駝和乘坐的勒勒車、米力干車等。穿著蒙古袍,以藍天白云、草原銀湖為背景,拍一張騎駱駝或策馬馳騁的照片,將會給游客留下美好的回憶。在這里既可以參加口徑槍有獎射擊比賽,還可以狩獵野鴨。游客既可在湖邊垂釣、乘游船在湖中搖櫓搬槳,也可以觀看賽馬、蒙古式摔跤、烏蘭牧騎演出。參加草原篝火聯歡晚會最富有詩情畫意,游客可以盡情唱歌跳舞。在小賣店,還可以買到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在這里享受大自然賜予的陽光和空氣,花香和鳥語,體驗比較原始的游牧生產方式,一定會使游客領略和感受到繁華的都市從未有過的情趣。
呼倫貝爾旅游最佳路線導游詞 篇2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呼倫貝爾觀光游覽!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草原為什么叫呼倫貝爾草原。這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伙兒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為了救草原,救呼倫,貝爾夜以繼日,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于勞累,他昏倒在地。幻覺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變成了一朵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后,用水澆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搶回了呼倫。為了救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眾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即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在一起。草原上的人們為了永遠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片草原取名為呼倫貝爾。
實際上,呼倫、貝爾都是蒙古語,分別指以魚為食的雌水獺和雄水獺,兩個湖緣此得名,兩湖周邊的草原和地級市遂分別得名為呼倫貝爾草原、呼倫貝爾市。呼倫貝爾市面積為25.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地級市;現有270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連同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滿、俄羅斯等族共36個民族組成的民族區域自治地區。呼倫貝爾市轄海拉爾區、滿洲里市、扎蘭屯市、牙克石市、額爾古納市、根河市、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等1區、5市、7旗。
〔進入草原時〕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鎮,遠離了鬧市喧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著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群、牛群、羊群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美景象。這里最有名的旅游目的地有呼和諾爾草原旅游區和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區等。
〔來到蒙古包〕這就是剛才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了,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進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個簡單的介紹。不管您來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熱情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在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時,他們總是走出包外熱情迎接你。迎客時,他們將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隨著“賽白呶!”(您好!)的問候,客人被請入包內。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間,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制品請大家品嘗。過一會兒,又會端上“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云、綠草和鮮花在一起。
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說。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過程中,輔佐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聲。長期生活在廣袤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里,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奏歡快、舞步剛勁的現代民族舞蹈。現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說當一回蒙古人。
〔走出蒙古包〕在藍天白云之下,你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有著嫻熟騎馬技能的牧民手持套馬桿、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想體驗一下嗎?膽大的不妨騎上蒙古馬跑上幾圈,要不騎上駱駝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騎馬、騎駱駝的話,沒關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車”,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樂趣。
〔介紹蒙古族同胞的身體狀況〕 到草原親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個不是筋骨強壯、充滿豪氣與力量?據說這與蒙古族平素喜歡追逐奔跑和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同時,長期以來養育了這個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強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紹蒙古族飲食習慣〕 先說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著茶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反復熬,聞著香,奶茶即成。喝著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中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熟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用肉食與面食調劑。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殺、剝皮后洗凈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里煮,開上兩滾即離火起鍋,持蒙古刀,手把著帶骨肉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為肉的外表剛變白,肉里透著微紅的血絲,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的鮮嫩和營養。
〔介紹蒙古族服飾〕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實踐的產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為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松馳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腳腕不受風寒。而今,草原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各種服裝已進入草原,但是,袍服畢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遺產,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征。
〔介紹蒙古包和勒勒車〕來到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和勒勒車。可是,你知道蒙古包的歷史和勒勒車的構造嗎?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就是類似流傳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狀的住宿建筑物。從廣義上推算,蒙古包的歷史少說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如果說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勒勒車“吱呀呀,吱呀呀”碾過的轍印究竟有多長?年代有多遠?現已無法考證。勒勒車以樺木為造車原料。車瓦、輻條、輪心、車軸、車轅、車架全用樺木做成,質地堅硬,著水受潮不易變形。勒勒車車輪又高又大,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草原上的勒勒車常常要碾過茂密的草叢、深厚的積雪、河邊湖濱的沼澤地帶,由于車輪高大,能避免陷車,可保暢通無阻。牧人倒場(搬家),勒勒車前邊載人,后邊拉貨。勒勒車是草原牧人必備的家當和親密的伙伴。
〔介紹蒙古族節慶〕草原上的節日有許多,但最有名的還算草原盛會——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游藝、玩的意思。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20年前就聞名于世。現在的那達慕一般都在6、7月間舉行。這時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壯的豐收季節。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產品、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因草原遼闊,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機會不多,所以,那達慕大會自然也就成了物資交流的大會。說到那達慕,不能不說“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遼闊無邊,方向和道路難以確認,于是人們就想到了個辦法,壘石成堆,當作標志。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它逐步演變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為隆重熱烈的祭祀活動。祭祀時,敖包上要插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寫有經文的紙旗。
傳統的祭祀禮儀一般有4種,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論哪種,都要請喇嘛焚香點火,誦經念咒。人們都要從左向右順時針圍著敖包轉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幾塊小石頭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興旺。禮儀結束,人們便進入了無拘無束、自由歡樂的階段。牧民不僅要舉行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的活動項目,還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開懷暢飲。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開人群去談情說愛了,這就是所說的“敖包相會”吧。不過,現在游客們參與的“祭敖包”往往是為了旅游的需要而舉行的,禮儀也就更為簡單了。 天下第一曲水莫爾格勒河,發源于大興安嶺西麓,流淌于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河長319公里,流域面積4987平方公里。自東北向西南流經陳巴爾虎旗全境,流域內地勢平坦開闊,河流落差較小,河道異常彎曲,似“九曲回腸”,因經著名作家老舍品題為“全國第一曲”,遂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美譽。
兩岸水草豐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場和草原旅游勝地。下游流經呼和諾爾草原旅游區,注入呼和諾爾湖,又于湖東南流出而歸入海拉爾河。呼和諾爾草原旅游區呼和諾爾草原旅游區占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水肥草美,風光奇秀,位于呼倫貝爾大草原西北部古老的巴爾虎草原中心地帶,310國道從旁經過,距海拉爾區45公里,距滿洲里市110公里。呼和諾爾草原是我國目前少數未受任何工業污染和農業開發的天然優良草原之一,在國內草原旅游資源中具有壟斷性和獨特性。 在自然旅游資源方面,該旅游區形成了以草原自然生態景觀為主,河流、湖泊、礦泉、冰雪、蘆葦等多樣類型為輔的自然生態景觀。“呼和諾爾”,蒙古語意為“青藍色的湖”,面積12平方公里。
湖的四周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獨特的自然環境與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共同構成了一幅別具風格的自然畫卷,使這里成為草原生態觀光的理想之地。 世代生活在這里的巴爾虎蒙古族以千百年沿襲至今的獨有的生產生活方式、民俗禮儀向來自遠方的游客訴說著他們悠久的歷史文化,展示著這里作為北方游牧民族成長搖籃的風采。這里濃縮著呼倫貝爾草原的精華,游呼倫貝爾草原,不可不來呼和諾爾草原旅游區噢!旅游區建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容納600人同時就餐,另外還有大小蒙古包幾十頂,供游人住宿。設有射箭、摔跤、騎馬、訪問牧民家庭、觀看馴馬、套馬表演、祭敖包、篝火晚會、乘船游湖等活動項目。
該旅游區(中心地帶),1997年被評為內蒙古十佳旅游景點之一,現為國家3A級旅游區。游牧圣地——金帳汗部落草原旅游區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區位于呼倫貝爾草原有“中國第一曲水”之稱的莫爾格勒河下游東畔,是呼倫貝爾惟一以游牧部落為景觀的旅游景區。這里是中外馳名的天然牧場。中國歷史上許多北方馬背民族都曾在這里游牧、繁衍生息。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在這里秣馬厲兵,與各部落爭雄,最終占據了呼倫貝爾草原。金帳汗景區的布局,就是當年成吉思汗行帳的縮影和再現。每逢夏季,陳巴爾虎旗“走敖特爾”的蒙古族、鄂溫克族的牧民們便來到這山青水秀、水草豐美的地方搭包放牧,自然形成一個游牧部落群體。藍藍天空,白白云朵,彎彎河水,茵茵綠草,群群牛羊,點點氈房,裊裊炊煙和濃濃民族風情,使這里成為世界上少有的游牧圣地。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區,現為國家2A級旅游區。
一位頗有詩才的游客來呼倫貝爾草原的這兩個旅游區游覽后即興作《草原行吟》四首,情真意切,頗為感人。詩曰:(一) (二)乾坤景象翠而青,碧草無邊連蒼穹。 大盤高堆手扒肉,小碗滿斟賓主情。神往藍天何愜意,心馳綠野愈陶情。 祝酒歌催人欲醉,一堂笑語伴歡聲。 (三) (四) 宴罷出游興正濃,呼朋騎馬試追風。 欣然下榻蒙古包,鬧市喧囂盡遠拋。藍湖曲水隨心漾,更喜牧羊雨蒙蒙。 獨特風情憑體驗,此行最是樂逍遙。朋友們,誰的詩寫得好,也請留下您的大作、墨寶,既可作為呼倫貝爾草原之旅的紀念,也可供后來者賞析,啟迪旅游者的心靈。
〔結束語〕 各位尊貴的客人,我們在草原上有過的這樣一段體驗,可能使各位對草原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吧,對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可能也增進了一些感情。同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喜愛大家,歡迎大家的到來,他們都以極大的熱情期待著各位再次光臨。 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能有機會再次相會在呼倫貝爾草原!
呼倫貝爾旅游最佳路線導游詞 篇3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
這首膾炙人口的南北朝的民歌《敕勒歌》,流傳了十幾世紀,無人知道是誰創作的,卻是每代人孩童時就朗朗上口的經典傳承。
遼闊的敕勒平原啊,就在那千里陰山下,那天空啊仿佛就像圓頂的帳篷,那么的廣闊無邊,籠罩著四面的原野。那藍藍的天空下啊,那原野是那么的遼闊無邊。當那風兒吹過,那牧草低伏,那隱沒于草叢中的牛羊啊就露了出來。
多美的畫面!這美麗的畫面一定在有著草原夢的每個人的心中!
帶著這樣的夢想,這樣美好的畫面,云兒和雪兒再次踏上了行程——呼倫貝爾大草原我們來了……
時間不是問題,距離也不是問題,瞧!云兒從千里之外的南國廈門奔來,與故鄉沈陽的閨蜜雪兒相約,哈爾濱輾轉,跨越幾個省市幾千公里也只在咫尺間,只要心中有夢就背起行囊,出發!
8月22日晚當我們從哈爾濱乘上K7091,轟隆轟隆,火車長鳴,一路北上西行,草原就進入了我們的夢中……
一夜好夢,8月23日8點左右到了海拉爾,海拉爾是呼倫貝爾市的一個市轄區,是呼倫貝爾市政府的駐地。而呼倫貝爾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呼倫貝爾的總面積比英國還要大,40%是草原,60%是森林和濕地,亞洲最大的濕地就在呼倫貝爾。與我們相約接站的小常師傅,早早已經到火車站等候了……
做旅游攻略時,四天的草原行程,自助游,希望穿越草原,尋覓越野自駕車。如何安排時間,如何穿越草原……在收集資源時,也許是一篇游記,也許是一段好評,因由已經不記得,或許哪一點走入自己的內心,或許就是一個偶然卻成就了一段緣分,包車司機小常,一個帥氣的大男生不經意走入了我和雪兒的世界,走進了我們的草原夢!也成了我們信賴的朋友!他由最初靦腆的司機,到后來變成與我們打成一片的玩伴!那幾日他也隨我們一樣發了好多微信圖片,知道他這次不僅僅是工作,一定也玩得很盡興,快樂的情緒總會彼此感染,真誠的情誼也會彼此感化……
站在海拉爾火車站,清晨的內蒙古,空氣有點清涼卻更多的是清新。深呼吸,深呼吸,就似乎洗去了一路顛簸的疲憊。清晨,金色的陽光柔柔地灑向大地,也灑在云兒和雪兒身上,小常為我們拍照留念,肆意妄為的我們則揮灑著快樂和興奮,擺著各種pose,那美麗一刻成為永久定格,也開啟了我們四天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快樂之旅……
從海拉爾火車站出發,大約車行20多公里,就到達了我們第一日行程的第一站,金帳汗。這里是呼倫貝爾唯一以游牧部落為景觀的旅游景點,位于呼倫貝爾草原“中國第一曲水”的莫爾格勒河畔,這里是中外馳名的天然牧場,中國歷史上許多北方游牧民族都曾在這里游牧,繁衍生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在這里秣馬厲兵,與各部爭雄,最終占據呼倫貝爾草原,金帳汗部落景點的布局,就是當年成吉思汗行帳的縮影和再現。藍天白云,彎彎河水,茵茵綠草,點點氈房,裊裊炊煙,篝火狂歡,精彩套馬,蒙古式博克,角力擂臺賽,祭敖包,返璞歸真的點點滴滴似乎就在眼前再現,一個偶然就穿越時空回到那游牧的時代……
中午吃的手扒肉,鮮嫩美味!實在盡興解饞!
下午越野車繼續穿行,一路美景眼前劃過,我們到達了第二站額爾古納濕地,這里被譽為“亞洲第一濕地”也叫根河濕地,遠觀景色十分壯觀,額爾古納河的枝流根河從這里蜿蜒流過,形成了壯觀秀麗的河流濕地景觀,可惜旅游景區規劃了游覽線路,與那濕地咫尺之遙,生生地木棧道隔絕了彼此,僅能遠觀無法親近,遠處清澈的根河靜靜流淌,曲水環抱的草甸,矮樹灌木叢生,棲息的各種候鳥也只在畫面中,僅在想象中,遺憾與可惜,此刻竟然開始羨慕古人的隨性游走……
常年出門旅游,一向不喜歡跟團,也不太喜歡去最為熱門的景點,不是景點不美,景點大約都是自然景觀的精華,可惜一旦人為的修建,那自然的美就會大打折扣,不得不去,卻每次都會略為遺憾,人聲鼎沸也讓自然景區多了世俗的繁雜,少了無為的清靜……每每出行也總是患得患失。
臨近傍晚我們來到了美麗的白樺林,游人已經散去,太陽漸漸西下,柔柔的光灑在美麗的白樺林,林中只有云兒和雪兒,我們幻化成林中仙子,盡情嬉戲,身披白絲巾與白樺林融合一體,那是純潔的精靈,身披火紅的披巾在白樺林中跳躍飛舞,那是快樂的精靈!自然,天地,人盡融。起風了,風吹過白樺林,沙沙作響,那熟悉的旋律輕輕響起,彌漫著點點憂傷……
靜靜的村莊飄著白的雪
陰霾的天空下鴿子在飛翔
白樺樹上刻著那兩個名字
他們發誓相愛用盡這一生
……
輕輕撫摸上白樺樹,感受著點滴憂傷,夕陽盡去,夜悄悄降臨,憂傷的旋律在心中淡淡回蕩……
第一天大約行駛了280公里,入住恩和。恩和小鎮不大,小鎮矗立在草原上,藍天白云下多是木式建筑,俄羅斯風格,我們就住在俄羅斯小木屋—木刻楞,小木屋很溫馨,古樸典雅,輕柔的暖暖的被,讓我們感到很舒適,并沒感到草原夜晚的涼,一夜好睡。
第二天,我們早早起床,黎明的小鎮與晚上的感覺又不同,逛了一圈,算是熱身,小米稀飯,酸奶,包子,雞蛋,小菜,早餐吃得簡單卻很愜意,這幾日的旅行酸奶可沒少喝,來到草原,這邊原生態的牛奶,雪糕,酸奶,牛羊肉,有機會一定要嘗嘗,旅行在外美食可不能少。
大約八點半我們從恩和出發,踏上了第二天的行程。聽小常講我們這一路四天都會沿著中蘇界河西行北上,這條界河就是額爾古納河。從第二天開始我們似乎才開始了真正的草原穿越,沒再進入特別的景區,都是自然風光,草原的風貌也越來越美,沿著界河一路草原穿梭,遇到風景美的地方我們就停下車來,玩個盡興,與牛羊馬為伴,與鮮花綠草嬉戲。
一路玩得盡興,下午快三點才到室韋午餐,室韋是一個美麗小鎮,依山傍水,額爾古納河畔,與俄羅斯小鎮奧洛契僅一江之隔,這里有60%的人都是俄后裔,我們就在一個俄羅斯大媽家吃飯,吃的烤羊排,她家比較特色的是近距離欣賞了俄羅斯大媽,呵,人文景觀也算千金難買。界河一定,界河兩岸的人曾經的一家人就分屬不同國家了。聽小常說這俄羅斯大媽家的女兒非常漂亮,可惜上班,沒在家,無緣見到,俄羅斯美女噢,只能想象了。大媽家的烤羊排實在一般,沒吃出什么特色,也許不是現烤的緣故吧,不過她家自釀的酸奶卻是極棒。
吃飽喝足繼續草原穿越,室韋界河,界碑,中俄友誼橋,這些都是必須去看的,今日的目的地是臨江小村落,原計劃臨江看日落,可惜風云多變,快到臨江的時候下起了大雨,只能提前入住臨江,有些遺憾,這次草原行有兩次賞日落的最好點,這臨江是其一,可惜錯過,不過聽小常說明日在黑山頭還可以看落日,期待吧……
第二日雨中入住臨江,這里也是住在木刻楞,不過這里的木刻楞和恩和的略有不同,我們住在一樓,推開門隔著一個木走廊就是草地田園,比起恩和更喜歡這里。恩和在一片草地中鋪起了板油路,現代化的氣息有點明顯,而這個臨江卻是一個村落,點點樁樁木屋都在叢林草地中。鄉村古樸氣息濃厚。
雨中聞著泥土芳香,是一種特別久違的感覺,伸手可及的苞米,向日葵在風中雨中向我們招手。
在小木屋中放下行李,整理行囊,怎么越整理越凌亂,心在這小木屋中根本呆不住,小常前些日子有些感冒,雪兒帶來的藥給他送去,讓他好好睡一覺,而我倆趁著雨小些就又跑出去玩耍,在自家小院前,一個破推車,一個濕漉漉的秋千搖椅,就玩了半天,直到暮靄沉沉……
第三日,天還沉浸在暮色中我們卻早早爬起,準備好好欣賞這昨日隱蔽于雨中的小村落,雨后的小村落靜悄悄地在寧靜中迎來了黎明,小村莊的早晨像露珠一樣新鮮,天空漸漸發出柔和的光輝,清澈又飄渺,我們貪婪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在城市郁結已久的陰霾在這一刻全部呼去。吸入甜甜清香的草原氣息,唯愿伴我們長長久久。星星點點中已經有些許早起的游客,還有牽著馬兒的村民,問要不要騎馬到山頭轉轉。心有些雀躍,我是一向喜歡騎馬的,也喜歡親近馬,不知道為何?雪兒有些怕馬,云南之行的那次騎馬走茶馬古道還記憶猶新。算了,早上的時間可貴,草原騎馬還有機會,我們還是爬上那個小山頭去看日出吧……
同行中總會遇到些游客,在自然中大家自然而然成了片刻的朋友,互相照應,彼此都成就了對方最美麗的風景。沒用自拍桿,云兒和雪兒依然也留下美麗合影。站在小村落的山頭我們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有剎那似乎忘記了呼吸。身后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轉身就是美麗的臨江小村落,當太陽漸漸地升起,遠處的草原在光下呈現了美麗的幻景,交替變換,遠處的馬隊,由遠而近,小村落也從朦朧中漸漸蘇醒漸漸清晰,光是此刻最美麗的天使,裝扮著人間萬物。
清晨的臨江,清晨的小村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個地方真想再來……
小常果然年輕,吃了感冒藥,據說發了汗,一夜好睡,病說好就好了……吃過早飯的我們,神清氣爽地在小常的帶領下,坐上我們可愛的越野車繼續我們第三日的行程。
一路九卡,八卡,七卡,正陽,草原中穿行,有時走到小路上,偶爾碰到一兩輛穿越的熟悉的車,大家彼此召喚都是快樂,穿越的樂趣也在其中,偶爾路上還會有牛穿過!大搖大擺無視后面的車輛,它們是悠然的馬路警察——牛!而穿越的我們就不時地被這馬路警察攔阻,越野車在后面跟著牛,比牛還慢的蝸行,欣賞它們搖曳的風姿,不時還看到一些不雅場面,比如尿一潑,便一坨,還要小心別濺到我們的寶貝車上,一個不小心牛的尾巴還差點甩到開著車窗的我們……車上看風景亦有危險,穿越草原的朋友,小心牛!呵!
沿途越發進入了草原的深處,這里的草原更肥沃,這里牛、羊、馬更加成群。不過風吹草地見牛羊的感覺還是沒有,這樣的感覺在現代的如今大約不常見吧,一般草長高了,牧民們就開始打草,沿途我們看到不少草垛,我們這邊還有界河那邊的俄羅斯,都一樣,很多草垛,現在都機械打草,成捆,這些草就是冬天牛羊的食糧,如果不打草,任其荒涼,那草應該就會很高,幾個世紀過去了,過去的牧民在這片遼闊的草原是如何生存的呢?不時思緒又會被眼前的風景帶得虛無縹緲……
第三日為了趕到黑山頭看落日,午餐也就隨便對付,又沒正點吃飯,小常跟著我們兩個也已經玩瘋。草原上我們用手機全景拍照,照合影,一個個奔跑交換手機,那一刻哪里還有大小年少,都成了自然的孩子。帥氣的小常為我們草原之行的畫面增加了一絲沉穩,陽剛!
車飛快地始上黑山頭,與落日爭跑,快點快點,落日只在瞬間!我和小常已經準備好,雪兒卻還在那兒換衣服,急煞人也!還好,當我們占據有利地形,落日還真是瞬間,剎那就躲進云層不再現身,弄得我們還一臉茫然,一臉眷戀,手捧落日還沒照到啊,美麗身姿還沒展現啊……小常說,有云,今天有云,云遮了太陽,不然落日還會溜達一會的……嗯!就這樣吧,殘缺之美,遺憾之美!想象吧!
草原之行,我們和落日的約會不知道算不算錯過……
第三日我們入住黑山頭蒙古包,弘吉剌部大營,在這兒我們遇見彩虹,而且還是雙彩虹,意外驚喜。可以從從容容拍照,彩虹給我們留了充足的時間。給足了我們面子。
夜幕在草原再次降臨,金帳內奏起了迎賓曲,大家在帳內享受著晚餐,飯后金帳外開始篝火晚會,我和雪兒也跑出帳篷,加入舞蹈的人群中,圍著篝火,圍成大圈,大家手拉手,肩并肩跳起了蒙古舞,這里不分老少,不分民族,不分男女,都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8月末的草原之夜有些涼,夜幕下的點點篝火卻點燃了溫暖,溫暖不只這天,也溫暖了五湖四海而來的賓客的心。
篝火晚會在煙花中化作流星悄然落幕,草原之歌在耳畔輕輕回蕩,云兒和雪兒在部落的帳篷中穿梭,來到我們住的蒙古包,在歡樂和疲憊中入眠……
第四日我們從黑山頭出發,昨日的篝火,昨日的部落,昨日的帳篷依然在身后,我們繼續順著界河,順著邊防公路西行北上,黑山頭的一個牧場,云兒和雪兒換上騎裝開始騎馬,來到草原這個項目怎樣也要體驗一下。雪兒這次騎馬表現極好,沒看到她絲毫的害怕,她的那匹馬很乖巧漂亮。我騎的這匹馬,馬馬虎虎,感覺和它有點互動不起來,它只聽馬倌的話,還是想念茶馬古道上的那匹馬~~~帶我馳騁,為我放慢或加快奔跑,那匹可以聽懂我的話,感知我的想法的馬……
穿越了黑山頭,胡列也吐胡,呼倫湖,我們來到了這次草原行程的終點滿洲里,到了滿洲里,俄羅斯建筑風格的建筑越發的多了,不過這些只為我們的草原之行做了些許點綴。
回哈爾濱的火車是晚上八點多的,所以我們還有些時間,小常又帶我們去看了套娃廣場與國門。
快樂的呼倫貝爾草原四日行,就這樣結束了,小常獨自開車踏上了回海拉爾的行程,雖然沒有了我們的陪伴,但相信他一定會想念我們,正如我們也想念他一樣,這四日容納了太多的精彩,我們塞給他的水果可記得吃?看著他分享的回程的視頻,快樂的旋律在唱響,知道他是快樂的……
清茶一杯,共祝友誼!那呼倫湖的大魚和小蝦真是鮮美!期待有天再次重逢,草原之行還有另一條線路沒走呢,阿爾山的精彩就留給下一次吧!下一次我們還會找你小常弟弟一同游玩!期待下一次的重逢!期待草原的再次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