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詞泰州景點介紹(通用3篇)
導游詞泰州景點介紹 篇1
歡迎各位來到泰州,我是你們的導游范子洵,下面請先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泰州及一些景點。
泰州,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沿岸,為長三角經濟區16座中心城市之一。秦稱海陽,漢稱海陵,700多年前,馬可、波羅曾游歷泰州,稱贊“這城不很大,但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
泰州面積達5793公里,市花是梅花,市樹是銀杏,地域名人有胡緩、王艮、鄭板橋、施耐庵、梅蘭芳等。
下面就先讓我來介紹一下老街。泰州的老街,年齡不長,但卻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聚集地。“老行當”在此延續,“老手藝”在此復活。泰州有一句老話:“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我想聰明的人都應該猜到了,早上皮包水指早上來吃早茶,像“泰州干絲”、“靖江湯包”、“黃橋燒餅”、“魚湯面”……這些在老街里面的早茶店都能找到,你可在那美美地品嘗一番作文,而晚上水包皮,指洗澡,在老街尾就有一家,這恰好是一頭一尾,而在老街中央,有座古戲臺,飛檐翹角,畫棟雕梁。在對面,有一條小溪繞廣場而過,上面的風車不停地轉動,小河中還停著一條小船。就這一條老街,便成了泰州“水城慢生活,塵世幸福多”的代表啊!
介紹完老街,再來說說泰州的佛教圣地光孝寺。光孝寺建筑中以大雄寶殿最宏偉,現存的建筑都是當年重修,具有宋代以及明清風格,一過門殿,大家看廣場上有兩塊石碑,一塊是由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所書的《江淮名剎泰州光孝寺》,說明光孝寺在佛教界的地塊。另一塊是由蘇州寒山寺法主和尚性空長老所書的“名僧的搖籃”,說明我們泰州出高僧,的確當今國內外的佛教界的領袖人物,多與泰州有因緣啊!
大家再往前游覽,里面還有大雄寶殿、藏經樓、百祥園等。
大家參觀后,定不虛此行啊!
導游詞泰州景點介紹 篇2
桃園
水榭碼頭
水榭碼頭——踏雪尋蹤
作為望海樓的對景,既豐富登樓遠望的視野,又為游人提供觀樓的最佳視角。
桃花島
桃花島——桃源春曉
陳庵之南是桃花島,島名切合《桃花扇》劇名。“隱龍”、“十勝”二橋將島岸相連。島中選種不同種類的桃花品種,春時各色桃花爛漫,桃花澗中水流淙淙,加之島邊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徜徉其中,似身處幽靜而自然的世外桃源。這里廣植桃樹,春風綠岸之時,桃紅復含宿雨,花光更染晨旭,一大片明艷的桃林景色,營造出現代城市的一角桃花源。站在這里回望城河,河面開闊,天光水影,恰喜一條小船在波心撒網,讓人想起唐人張志和《漁歌子》中的煙波畫意。
泰州桃園歷史
紀念清代戲曲家孔尚任在泰寫作《桃花扇》的主題公園。地處泰州南城河外側東岸。始建于20__年五月。核心景點為復建明清風格的陳庵。庵堂前后三進,局部兩層架構,以文字、圖片、古明清家具再現孔尚任出仕泰州治水期間寓居家庵創作《桃花扇》的場景。20__年元旦試開放。20__年五月一日正式開放。景區觀賞桃有三千六百多株、一百一十六個品種。從樹型上可分為矮化型、喬化型、龍柱型及垂枝型;從花色上可分為白色、粉色、紅色及雜色;從花型上可分為單瓣型、復瓣型、重瓣型、菊花型、鈴型。景區均衡配植早、中、晚期桃樹,桃花次第開放,其花期可從三月中旬持續到四月下旬。20__年三月二十日至四月十五日泰州首屆桃花節在此舉辦。
泰州桃園建筑
泰州桃園坐落在鳳城河風景區,建有:
1、水榭碼頭———踏雪尋蹤。作為望海樓的對景,既豐富登樓遠望的視野,又為游人提供觀樓的最佳視角。
2、桃花島———桃源春曉。水榭北上至桃花島,“隱龍”、“十勝”二橋將島岸相連。島中選種不同種類的桃花品種,春時各色桃花爛漫,桃花澗中水流淙淙,加之島邊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徜徉其中,似身處幽靜而自然的世外桃源。
3陳庵———歲寒三友。位于桃花島北,為泰州明清建筑風格,前后三進,恢復原有部分兩層樓架構,西側建有一小花園。配以古明清家具,再現孔尚任著《桃花扇》場景。以文字、圖片展示孔尚任、仲振奎以及泰州戲曲歷史,作為“戲曲文化三家村”之一,與南北柳園、梅園遙相呼應。
4、石舫———船舫觀戲。陳庵西側為石舫。史有孔尚任舫亭觀戲圖,現傍水六米處建畫舫,舫上置古戲臺,可供戲曲演出或票友活動。
5、清風閣———清風送懷。陳庵北建有清風閣,史載為北宋初期泰州知州曾致堯所建。宋王安石在淮南判官任上時曾多次來泰,數次登臨,并詠有《清風閣》詩。復建清風閣,為宋式三層八角重檐,閣高約二十米,與望海樓隔河相映,登臨此樓,清風徐來,可領略一代名相遺風。
6、藕花洲、浮香亭、齏湯橋———荷塘月色。藕花洲史載為北宋初期泰州知州曾致堯所辟。神宗年間,泰州通判黃法曹在此種植梅花并題詩,引來蘇軾兄弟等多人唱和。南宋泰州知州陳垓又于洲上修“浮香亭”,將蘇軾、蘇轍等四人《和梅花原韻》詩刻于石壁,稱“四賢詩”。現建藕花洲,結合彎曲的河岸,在坡度較陡處置黃石假山,同時在水中種植荷花、蓮藕等植物。藕花洲邊建齏湯橋,橋畔立石碑,記載宋趙匡胤在泰避難,曾獲當地百姓一碗麥糝粥,得天下后回泰州賜“齏湯”橋名的故事。橋北建浮香亭,亭邊立四塊碑石,分別刻蘇軾、蘇轍等“四賢”詩,夏夜暗香浮動,頗能領略四賢意趣。
7、來鳳樓———聲聞四達。來鳳樓建于鳳凰墩上。史載樓始建于明洪武四年,鐘為南唐永寧宮遺物,民間有“十兄弟共抬銅鐘”的傳說,亦俗稱“飛來鐘”。現建來鳳樓,為宋式八角重檐,匾額篆刻蘇州寒山寺性空長老所書“聲聞四達”四字,內置由南京晨光集團復制現存光孝寺內的五代銅鐘一口,立碑書鐘來歷。
陳庵
陳庵——歲寒三友
桃園的核心景點當數藕花洲向南的陳庵景塊。位于桃花島北,為泰州明清建筑風格,前后三進,恢復原有部分兩層樓架構,西側建有一小花園。配以古明清家具,再現孔尚任著《桃花扇》場景。以文字、圖片展示孔尚任、仲振奎以及泰州戲曲歷史,作為“戲曲文化三家村”之一,與南北柳園、梅園遙相呼應。清代戲曲家孫孔尚任出仕泰州治水,始榮后哀,落魄中寓居陳氏家庵(景中景),在此完成《桃花扇》稿。《桃花扇》劇借侯方域、李香君的兒女之情,表現了南明王朝的興亡之恨,構思和戲文均達到新的藝術高度,飲譽梨園。復建的陳庵,為泰州明清建筑風格,前后三進,西側辟有小花園。陳庵西側岸邊,建有水中畫舫,舫上構置古戲臺,以合孔尚任在泰州舫亭觀戲的遺圖。水陸相連,劇壇遺事,這里無疑是中國戲曲史的凝重板塊。
石舫
石舫——船舫觀戲
陳庵西側為石舫。史有孔尚任舫亭觀戲圖,現傍水六米處建畫舫,舫上置古戲臺,可供戲曲演出或票友活動。
清風閣
清風閣——清風送懷
陳庵北建有清風閣,史載為北宋初期泰州知州曾致堯所建。宋王安石在淮南判官任上時曾多次來泰,數次登臨,并詠有《清風閣》詩。復建清風閣,為宋式三層八角重檐,閣高約二十米,與望海樓隔河相映,登臨此樓,清風徐來,可領略一代名相遺風。
荷塘月色
藕花洲、浮香亭、齏湯橋——荷塘月色
鳳凰高墩的西側傍水是藕花洲景塊。洲取河岸曲勢,多植荷、梅。景塊內建有浮香亭、齏湯橋、清風閣,亭閣命名雅致,詩意蘊藉。藕花洲史載為北宋初期泰州知州曾致堯所辟。神宗年間,泰州通判黃法曹在此種植梅花并題詩,引來蘇軾兄弟等多人唱和。南宋泰州知州陳垓又于洲上修“浮香亭”,將蘇軾、蘇轍等四人《和梅花原韻》詩刻于石壁,稱“四賢詩”。現建藕花洲,結合彎曲的河岸,在坡度較陡處置黃石假山,同時在水中種植荷花、蓮藕等植物。藕花洲邊建齏湯橋,橋畔立石碑,記載宋趙匡胤在泰避難,曾獲當地百姓一碗麥糝粥,得天下后回泰州賜“齏湯”橋名的故事。橋北建浮香亭,亭邊立四塊碑石,分別刻蘇軾、蘇轍等“四賢”詩,夏夜暗香浮動,頗能領略四賢意趣。浮香亭留傳蘇軾、蘇轍、秦觀、黃道潛等人的梅花詩,合為“四賢詩”。齏湯橋名則與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避難泰州時獲濟麥糝粥的傳說相關。清風閣為桃園新建最高建筑,三層八角重檐,閣高約二十米,以王安石《清風閣》詩知名,佇立閣中,近可環視桃園美景,遠可眺鳳城河兩岸的綺麗風光。西與望海樓隔河相望,交流景色。一塊藕花洲,可謂縮微了泰州的宋代文化史。
來鳳樓
來鳳樓——聲聞四達。在城河外側東岸,與望海樓一水之隔,與梅蘭芳紀念館一路相隔。景區內有十余個景點。桃園北部是新壘加高的鳳凰墩,墩雖不太高,卻林木扶疏,有亭翼然凌于墩上,顯出城市山林的風骨神貌。沿山徑拾級而上,可達飛來鐘樓。泰州民間有“十兄弟共抬銅鐘”的故事。說的是龍卷風卷來一對銅鐘,一個掉在城里鐘樓巷,一個掉在東城河里。今存光孝寺的是掉在鐘樓巷的;掉在城河里的,要嫡親的十兄弟才能抬起來。一戶人家有九兄弟,就讓一個女婿湊數,誰知抬鐘時一個小舅子喊了一聲“姐夫”,鐘就掉進城河里找不到了。新鑄銅鐘與光孝寺的南唐古銅鐘外觀相同。____年2月,此鐘與蘇州寒山寺鐘結為姐妹鐘,飛來鐘樓又名“來鳳樓”,有鳳來儀,“來鳳鳴鐘,聲聞四達”是泰州的盛事。史載樓始建于明洪武四年,鐘為南唐永寧宮遺物。現建來鳳樓,為宋式八角重檐,匾額篆刻蘇州寒山寺性空長老所書“聲聞四達”四字,內置由南京晨光集團復制現存光孝寺內的五代銅鐘一口,立碑書鐘來歷。
導游詞泰州景點介紹 篇3
洪崖洞"一態、三絕、四街、八景"的經營形態體現了巴渝文化休閑業態,"一態"指的是文化休閑業態。"三絕"指的是吊腳樓、集鎮老街、巴文化;"四街"指洪崖洞的四條街:娛樂無極限"的紙鹽河動感酒吧街";重慶大觀園的"天成巷巴渝風情街";老城墻巖石崖體邊古時的石板道,是"洪崖洞盛宴街美食街";滄白路上是"城市陽臺異域風情街";街上有重慶首家法蘭西風情的濱江時尚酒店。"八景"指的是洪崖洞滴翠、兩江匯流、吊腳樓群、洪崖群雕、城市陽臺、巴文化柱、濱江好吃街、嘉陵夕照。
據介紹,水岸平臺建成后,洪崖洞民俗風貌區將成為擁有"一態、三絕、四街、八景、一水岸"的全方位旅游景點。
"一態"指的是文化休閑業態,由餐飲休閑、文化休閑、運動休閑、購物休閑和旅游休閑等八部分構成。"三絕"指的是吊腳樓、集鎮老街、巴文化。"四街"指的是紙鹽河街江畔酒吧街、天成巷巴渝風情街、洪崖洞盛宴美食街、城市陽臺異域風情街。"八景"指的是洪崖滴翠、兩江匯流、吊腳群樓、洪崖群雕、城市陽臺、巴文化柱、中華火鍋第一鼎、嘉陵夕照。"一水岸"即擬建的水案觀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