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江蘇西山的導游詞范文(通用3篇)
介紹江蘇西山的導游詞范文 篇1
西山公園 位于桂林城西,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包括隱山和西山。西山在唐代曾為佛門圣地,建有西慶林寺,為當時南方五大禪林之一。今山壁上尚存佛龕90余座,造像200余尊。明清以前,西山東南麓曾有一片占地700畝的西湖,荷塘月色,煙波裊裊,湖中一玲瓏小山若隱若現,是名隱山。后無人疏浚,遂遭淤沒。今僅開出湖面74畝,荷塘25畝。現國內主要景點有隱山六洞、西峰、觀音峰、龍頭峰、千山及巴布什金墓、桂林博物館、桂林熊本友誼館、隱山法藏寺、西湖、九曲橋和亭臺樓閣等。現已成為桂林第二大的綜合性公園。
西山公園園門 在西山山路東段北側,與停車場、公共汽車站相對,是公園的大門,進入博物館、西山、西湖的入口處,由一組亭廊建筑組成,建成于1980年10月。正門4柱、3開、通脊、綠瓦、吻鴟云頭裝飾,門上有著名書法家啟功題“西山公園”匾額。正門東側為有坡頂、綠瓦、通花琉璃窗的連廊與出入口圓拱門相接,拱門再東為售票亭。園門前有1200平方米的開闊坪場,中有花圃。這組建筑總面積為585平方米。整座園門與園中景色協調,典雅有致。
桂林博物館 位于市區西山公園內。1963年開始籌備,1986年興建,1988年6月竣工,同年12月開館。是一座以桂林歷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地方性博物館。占地面積9000平方米,建筑面積8500平方米。由序廳、報告廳、接待廳、資料情報室、文物庫房和8個展廳,有“桂林歷史文物陳列”,廣西少數民族風俗陳列”,“國際友人禮品陳列”、“明清瓷器陳列”等項內容。館藏文物21500件。此外,還經常舉辦各種藝術作品展覽。
桂林熊本館 在市區西山公園內。1990年10月落成。建筑面積947.2平方米,紀念庭園1200平方米。日本民居式建筑風格。由常設展廳,特殊展廳、紀念庭園組成。常設展廳設置日本八疊室、茶道室,還展出介紹熊本的照片和傳統工藝品。特殊展廳舉辦兩市各種交流展出活動。日本式庭園體現熊本居民生活習俗和情趣。熊本館是兩市人民友好合作的結晶和象征。
西山 在秀峰區西山路東段,湘桂鐵路西側,距市中心廣場2公里。由12峰組成,主要有千山、立魚峰、西峰、觀音峰等,以西峰最高,由距今3.5億年前的上泥盆紀不大純的石灰巖地層組成。西山群峰有個峰谷地帶,這里安葬著支援中國抗日戰爭的蘇聯陸軍中校巴布什金。峰谷西為千山,山勢險峭,是南北橫列的屏障; 東北面是立魚峰,像騰躍水面的巨魚; 西北為西山的主峰西峰; 北偏西方向為觀音峰,峰下一危石若龍頭,名龍頭峰,峰石嶙峋,又稱“龍頭石林”。
西山曾為古代佛教勝地。唐宋時,這里殿宇輝煌,星羅棋布。唐有著名的西慶林寺,亦名延齡寺、西峰寺; 宋有資慶寺、千山觀。一時高僧名士、善男信女,云游于此,絡繹不絕。千山、立魚峰、觀音峰、龍頭石林一帶有摩崖造像兩百余尊,多為唐代作品。
近年綠化石山,遍植花果松柏,覆蓋面積達39%。唐莫休符《桂林風土記》說的“峰巒牙張,云木交映,為一府勝游之所”,今天才真正大放異彩。
觀音峰 在西山公園西,海撥328米,相對高度178米,高度僅次于西峰。這里是摩崖造像的寶庫,沿石磴可攀峰頂,道側有佛像數十龕,百余尊、高者2米,小者數十厘米。半山脊有著名的毗盧舍那佛,為唐調露元年(679)李實所造。佛龕為天然石窟,高3.8米,寬2.6米; 像高1.20米,胸寬0.79米,盤坐蓮臺上; 臺高0.52米。佛旁趺坐高0.9米蓮 花菩薩左右各一。下有“造像記”。不遠處有西峰亭。西峰是佛教文物勝地,也是觀賞城西山水田疇、樓宇、云霞的好地方。第~范文網整理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西峰 在西山公園西,與觀音、千山、立魚為連座峰林、位于3峰西部,海撥357米,相對高度107米,東西長1600米,南北寬97米,山體面積82.25公頃,拾磴可達峰前之龍頭石林。遠望西峰,挺撥高聳,雄踞諸峰之土,是西山的最高峰。每近黃昏,夕陽遍灑,金光萬道,是為膾炙人口的桂林八景之“西峰夕照”。
西峰亭 在立魚峰山腰,是“西峰夕照”的觀賞佳處,因稱西峰亭。原為木結構,建于1958年,后廢,現于舊址西一平臺上,新建鋼筋混凝上結構,單檐、攢尖頂、朱柱、綠瓦的八角亭,高10米,長寬各8.3米,面積71平方米。周有石欄,上有著名書畫家黃苗子題額,下有楹聯,“環觀千峰景; 小坐一亭風”,誘人流連,極目四野,境幽林靜,開拓塊壘,頤和情性。
千山 位于西山公園西峰東南。海撥357米,相對高度207米。唐貞觀年間(627~649)建有千山觀,宋時重建,廣西經略安撫使張孝祥書、靜江府知識李曾伯刻“千山觀”3個大字于觀側,均久廢,唯遺址尚依稀可辨。千山林木豐茂,景色宜人。宋詩人方孝孺為廣西提點刑獄時,建“碧桂山林”、并刻4字于石,擬伴其母終老于此。現有石磴至峰頂,是一條曲折清幽的風景道。
千山觀 在西山公園的千山之上,唐貞觀間建,宋重建。地高勢雄,視野寬闊,為盛游之地。宋張孝祥《千山觀記》云:“乾道丙戌(1166)歷陽張某,因超然亭故基作千山觀,高爽閎達,放目千里,晦明風雨,各有態度。觀成而去,乃書記其極。”在千山登山道旁,有李曾伯刻、張孝祥榜書“千山觀”于石壁上。現久廢,遺址當在“千山觀”摩崖處。
介紹江蘇西山的導游詞范文 篇2
龍勝縣龍勝梯田群規模宏大,全部的梯田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間,最大坡度達50度,一層層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其線條行云流水,其規模磅礴壯觀。是桂林旅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龍勝梯田景區由A區和B區組成,A區的居民以壯族為主,B區的居民以紅瑤為主。龍脊的壯族是北壯的代表,是廣西壯族服飾、建筑保持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服飾獨特,壯寨的吊腳樓更是風情獨具,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古樸的壯族民間舞蹈和保護完美的壯族服飾,可聽到優美的壯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壯族風情,拙樸風趣風格各異的俗銅鼓舞、師公舞、打扁擔舞令人耳目一新,此外,充滿情趣的壯族民居旅館,香純味美的龍脊茶和龍脊辣椒,沁人心肺被譽為“東方魔水”的龍脊水酒。紅瑤因婦女喜歡穿紅色繡衣而得名,紅瑤女子服飾鮮艷美麗,長發盤得像烏龍纏繞,紅瑤的歌舞曼妙優雅,紅瑤的禮俗古樸奇特,與壯族的禮俗相映成趣。
龍勝梯田的景色隨季節的更替而變幻無窮。開春之際,灌滿水的層層梯田映襯著天光,如同根根銀帶相疊;夏日驕陽似火,綠油油的禾苗隨著微風翻卷著道道綠波;金秋流光溢彩,漫山鋪金,層層梯田若級級金階,梯田環繞的山峰又似座座金塔;隆冬,銀裝素裹,把梯田和山寨都嵌入了冰雕玉砌的童話世界里。在錯落有致的梯田間、在蜿延曲折的山路上、在炊煙裊裊的山寨里,偶見瑤女壯妹身背竹簍,款款而行;在流泉飛瀑下,溪水潺潺中,時有紅瑤婦女洗梳長發,玩水嬉戲,不時飄來幾縷悠揚純樸的山歌聲,令人陶醉其間。
龍勝梯田開造始于元代,數百年來,歷盡滄桑。居住龍勝梯田在這里的壯族、瑤族人民,祖祖輩輩,筑埂開田,向高山要糧。從水流湍急的溪谷到云霧繚繞的峰巒,從森林邊緣到懸崖峭壁,凡是能開墾地方,都開鑿了梯田。經歷了幾百年、多少代人的努力,使龍勝梯田日臻完美,形成了從山腳一直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成塔”的壯麗景觀。由于是依山而建,因地制宜,因此這些梯田大者不過一畝,小者僅能插下兩三行禾苗。
在這梯田的海洋里,龍勝梯田最大的田不過一畝,大多數田都是只能種一二行禾的“帶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塊田”的碎田塊。
據說當地曾有一個苛刻的地主交代農夫說,一定要耕完206塊田才能收工,可農夫工作了一整天,數來數去只有205塊,無奈之下,他只好拾起放在地上的蓑衣準備回家,竟驚喜地發現,最后一塊田就蓋在蓑衣下面!
無法想象,800多年以前,第一批到達龍脊的壯民和瑤民面對橫亙在面前的深山,是如何咬緊牙關,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種,開墾出第一塊梯田的。
稻米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也許未加考慮,他們的子孫便接過父兄手里的鋤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最心滿意足的事,是不是就在耄耋之年和重孫玩耍時,又聽到孫子傳來的又開墾出一塊新田的好消息呢?
元代到清初,整整650年。當初龍脊開山造田的祖先們沒有想到,他們用血汗和生命開出來的梯田,竟變成了嫵媚瀟灑的曲線世界。
水無涓滴不為用,山到崔嵬猶為耕。只有生命,才能創造如此輝煌的奇跡。我和母親心中被遺忘很久的幸福和感動,悠悠如浪花般擴散開去。第一次,為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深感驕傲。
介紹江蘇西山的導游詞范文 篇3
巫峽中學在錦繡的巫山城正中的廣東路上,貼近最繁華的街道,也是巫山最重要的學校之一。它寧靜幽雅,人杰地靈。
從校門往里走,道路寬闊干凈,兩旁的各種花草樹木映襯著這所學校,眼前一片綠色,給人以清新和寧靜。樹木四季常青,正如巫峽學子們的活力四季永存。逐步往里走,兩旁出現了校展覽刊,刊里有優秀學生和優秀老師的照片,展現著巫峽中學的文化。
穿過刊物處,就到了水泥操場,操場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用水泥鋪成的操場雖不如塑料操場好,但這也正使它沒有其他學校的使人眼花繚亂,更添上了一抹淡淡樸素的味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自然是形容的妙的,操場里有三個籃球場,兩個羽毛球場和跑道。為學生們上體育課,課間休閑提供了場所。
站在操場正中央,北面就是舞臺了,它形狀似長方形,是舉行開學典禮、升旗儀式等重要儀式的場所。左右兩側各有一盆盆栽,在空蕩中做了重要點綴。四周是白墻,并無其他裝飾,更是集中體現了學校的幽雅與樸素。
于是你的目光必然會轉向教學區,正前方有醒目的大字:“成人成才,和諧發展。”進入教學區,在你面前的是一顆高大的黃果樹,它守護著代代巫峽學子,巫峽學子們也正像它一樣,高大雄壯,有著鋪天蓋地的雄偉激情和活力。教學樓有六層,裝載著54個教學班,3500多名學生和200名教職工。這里人才濟濟,培養出了多名優秀人才,這里的學生多屆蟬聯巫山縣中考第一名。
巫峽中學像一個勤奮的學生,它不驕不躁,不卑不亢,只是專心的“學習”,從它身上,你更能學到一種寧靜幽雅的高貴氣質和不愿服輸的向上品質,這是其他中學所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