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范文(精選3篇)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范文 篇1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官無德不為。政德不僅是領導干部安身立命之本,關乎領導干部個人形象,更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和政治生態的導航儀,關乎黨的執政地位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領導干部政德建設事關黨和國家興衰存亡。修訂后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明確提出,新時代的領導干部要“加強道德修養,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廉潔從政、廉潔用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
20xx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中國歷史上的吏治為主題進行集體學習,主持學習時強調嚴把德才標準,堅持公正用人,拓寬用人視野,激勵干部積極性,努力造就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20xx年開年伊始,《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發布,明確要求領導干部持之以恒錘煉政德,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緊隨其后,中共中央印發修訂后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再次強調和重申“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賢”這一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干部必須堅持的原則。黨中央如此重視并緊鑼密鼓地出臺相關文件,足見領導干部政德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政德是領導干部為官之魂、從政之基、用權之道。古人云,“德者,得也”。“德”是“得”的前提,“得”是“德”的結果。如果“德”而不“得”,不“德”而“得”,必會善惡不分、是非難辨、黑白顛倒,其社會影響和危害可想而知。就深刻指出:“一個地方要實現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須有良好政治生態。政治生態污濁,就會滋生權欲熏心、陽奉陰違、結黨營私、團團伙伙、拉幫結派等一系列問題,侵蝕黨的思想道德基礎。要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深入整治選人用人不正之風,堅持正確用人導向,真正把忠誠黨和人民事業、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凈凈的干部選拔出來,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每一位人大代表都要站穩政治立場,增強政治觀念、法治觀念、群眾觀念,發揮來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點,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持之以恒錘煉政德,必須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指出:“政治上有問題的人,能力越強、職位越高危害就越大。”要把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內容落實到干部選拔、任用、考評的全過程之中,不僅聽其言、察其表,更觀其行、析其里,“把是否忠誠于黨和人民,是否具有堅定理想信念,是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是否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否全面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作為衡量干部的第一標準”。把“信念如磐、意志如鐵,政治堅定、絕對忠誠,清正廉潔、擔當負責”的人選出來、用起來。要引導領導干部正確處理政績和政德之間的關系,防止以才代德、以政績和經濟指標代替倫理和道德指標,破除干部選拔和任用工作中的“潛規則”和“逆淘汰”現象。與此同時,要“深入考察道德品行,加強對工作時間之外表現的考察,注重了解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方面的情況”。
持之以恒錘煉政德,應充分發揮人民作為權力主體和評價主體的作用。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在我國,公共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領導干部是受人民委托行使權力,按照這個邏輯,權力由誰來代為行使應該由人民來決定,權力行使的好壞應該由人民來評價。個別投機鉆營者在上級和領導面前阿諛逢迎、溜須拍馬,而在下屬和群眾面前趾高氣揚、盛氣凌人,這樣的兩面人橫行官場,嚴重損壞了黨與政府的威信和形象。明確指出:“如果群眾公認的優秀干部長期被冷落、受排擠,一些投機鉆營的人卻屢屢得勢、順風順水,那就肯定出了問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明確規定,“群眾公認度不高的”不能列為黨政領導干部的考察對象。因此,在對領導干部的政德考評過程中,要將群眾認不認可作為選拔干部的鮮明導向和重要依據,重視下級和基層群眾的意見,調動基層群眾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基層群眾的參與度和代表性,建立起一個民意能夠順暢表達和上傳的渠道,及時把政治上的兩面人辨別出來、擋在門外、清除出去。黨委和組織人事部門要自覺接受黨內監督、社會監督、群眾監督。
持之以恒錘煉政德,應培育良好的社會道德和文化氛圍,建立“德者,得也”的社會道德評價體系。為此,應著力提高全民法治意識和道德自覺,使積極的、正面的價值觀念、道德準則、精神力量滲透到社會方方面面,營造正氣暢通的社會風氣;通過獎善罰惡的價值引導,使“德行美好且有用”的理念深入人心,并成為人們普遍的道德理念和行為方式;引導全社會通過社會輿論、道德評判等方式行使批評監督權利,對寡德失德的人和事進行輿論監督、制約;充分利用中國的“恥感文化”,將任人唯親、說情打招呼、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等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曝光于大庭廣眾之下,增加悖德違法行為的心理壓力和道德成本。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范文 篇2
現在,互聯網已經深深嵌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特別是青年人獲取信息、學習知識大部分在網上。如何適應網絡傳播特點、采用合適的方式推動理論上網,是現實發展的需要,也是必須破解的問題。近日,中宣部在組織編寫出版《新中國發展面對面》的同時,制作播出了12集系列微視頻,以祖孫二人參觀“新中國發展展覽館”為線索,生動活潑地展現新中國70年的發展變遷。它一經上網,各大網站和平臺紛紛轉載,在網上掀起了一股清新的理論旋風。仔細點擊觀看系列微視頻,不禁為制作者的創新精神所感動,由衷為作品的匠心獨運而點贊。
故事化表達,寓理于“行”。理論微視頻與理論書籍、文章不同,不能就理論談理論,吸引人的關鍵是要理從事出、實以弘道。系列微視頻最為成功的地方,就是通過講故事,讓深奧的道理生動起來、鮮活起來,展現出一個行走的中國。比如,第1集《新中國這樣走來》,通過大量事例、數據,全方位展現70年來各方面各領域的巨大成就和變化,讓人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第4集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時,通過講述“石油工人王進喜用身軀攪拌泥漿堵住油田井噴”“中國女排敢于拼搏、勇奪冠軍”的事跡,深刻闡述了70年激勵人們開拓進取的精神譜系;第11集講“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時,從新中國成立前毛澤東寫給李達一封信的故事講起,深刻闡述了我們黨創業難、守業更難的深刻道理。可以說,講故事是系列微視頻的一個鮮明特點,透過故事化講述,塵封的記憶被激活,歷史的圖景在人們心中鋪展開來。
角色化展示,寓理于“形”。理論更多是抽象的、平面化的,通過不同人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讓理論形象起來、立體起來。系列微視頻巧妙地設置了三個角色,貫穿于描述新中國70年的恢宏歷史中,體現在闡釋各領域的發展進程中。其中,70歲的爺爺“建國”與新中國同齡,從一個普通人的視角,主要談自己的成長故事和經歷,把大歷史和小人物結合起來,把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和個人的生活變遷嫁接起來,讓歷史具象起來;十來歲的“小華”出生于新世紀,新中國的歷史對他來說很多是陌生的,容易產生好奇心,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出所要闡釋的問題,讓觀眾自然而然地被帶入歷史脈絡中;人工智能“小七”,名字根據新中國70年而來,主要承擔思想庫和信息源的作用,其他角色說不出來的大量的歷史描述和道理揭示,都由它來完成。這三個角色設置得體,各自承擔不同的功能,使理論和歷史講述得形象生動、可感可知。
趣味化呈現,寓理于“興”。所謂趣味化,就是表現的內容和形式充滿吸引受眾關注和參與的特質,對于網絡傳播來說至關重要。正確的理論需要運用趣味化的呈現方式,才能觸動網友的興奮點和關注點,讓觀眾在愉悅的狀態中受到啟發。系列微視頻之所以頗受青睞,最關鍵是因為它們不僅具有思想性、理論性,更具有趣味性、參與性。比如,在第2集《中國經濟發展之謎》中,通過猜謎游戲“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奧秘是什么”,來講清楚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秘訣既不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也不是封閉僵化的計劃經濟,更不是西方自由市場經濟,而是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經濟發展道路。接下來,通過給“中國經濟列車”搭配輪子,來說明中國經濟發展“兩面開花”“兩手齊抓”“兩頭突破”“兩方用力”等特點,從而說明中國經濟成功之道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還比如,第6集闡述生態保護問題時,在視頻結尾專門設計了“垃圾分類”的游戲,只有分類成功才能從這個展廳出去,通過游戲倡導了綠色生活方式。徹底的理論才能說服人,有趣的理論才能吸引人,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是系列微視頻值得借鑒的重要品質。
時尚化設計,寓理于“型”。微視頻、短視頻等網絡傳播方式在當下較為流行,尤其受到年輕人的喜愛。理論微視頻也應當具有時尚化的元素,讓理論有“潮”有“型”,才能吸引網友的“眼球”,甚至成為追捧的網絡熱點。瀏覽系列微視頻每一集的題目,就有點進去的沖動。比如,“越來越靚的國家顏值”“‘確認過眼神’就是分不開的一家人”“世界舞臺中國‘C位出道’”“解碼中國道路”等,很多都采用了網絡流行語,快速拉近了理論與網友的距離,極大激發了觀看興趣。值得一提的是,整套視頻畫質極為清晰、制作精美,情節設計及語言安排自然流暢,極具藝術性和觀賞性。另外,片頭采用三維動畫的形式、片尾運用活潑動感的風格,使微視頻包裝整體非常大氣。觀看系列微視頻,最為突出的一個感受是,流行元素的恰當運用使得時尚感爆表。
總之,《新中國發展面對面》系列微視頻在“理上網來”方面作出很好的示范,期待更多這樣的好作品上網,不斷開辟網上理論大眾化的新天地。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范文 篇3
這次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明確要求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全過程。檢視問題是整改落實的基礎和關鍵,問題找得準不準、查得深不深,一定程度決定著主題教育的質量。黨員干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勇于解剖自己、反省自己,不怕亮丑、揭傷疤,把問題找出來,把根源剖析透,確保主題教育取得實效。
從過往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情況看,需要高度警惕的是查擺問題時雷聲大雨點小。有的同志對待問題抱著“鴕鳥”心態,對問題刻意回避、遮遮掩掩,不想找、不愿查、害怕改;有的大而化之、隔靴搔癢、輕描淡寫,兜圈子、繞彎子,以小問題遮掩大問題,以業務問題代替思想政治問題;有的搞形式、走過場,得過且過,以上級指出的問題代替自身查找的問題、以共性問題代替個人問題、以他人問題代替自身問題;有的“新瓶裝舊酒”,查擺問題老一套,同樣的問題次次有,就是整而不改;等等。所有這些要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引以為戒、堅決杜絕,做到深查細查、真改實改。
思想問題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學習、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問題,說到底是思想問題的外在表現。找到了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就抓住了“牛鼻子”;不解決思想深處的問題,無異于揚湯止沸,表面上轟轟烈烈,實際上毫無效果。檢視問題首先要聚焦思想根子上的問題,對照黨章黨規,對照初心使命,往深里查、往實里查、往心里查,深刻查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方面的不足,深刻查擺理想信念宗旨方面的差距,真正觸及思想、觸及靈魂,在思想政治上受到深刻洗禮。
敢于直面問題、勇于修正錯誤,是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的重要法寶。當前,我們黨面臨著“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如果喪失革命精神和斗志,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貪圖享樂,就會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把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作為終生課題,拿出猛藥去疴、刮骨療毒的勇氣和決心,將自我革命進行到底。要對標新要求,聚焦這次主題教育列出的8個方面的突出問題,查擺自身不足,查找工作短板,深刻檢視剖析,把一切動搖黨的根基、阻礙黨的事業的問題找出來,努力加以改進。
檢視問題不能關起門來、自說自話,要開門找問題、查不足。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黨員干部有沒有問題、有什么問題,自己說了不算,群眾最有發言權。要結合調查研究,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敞開胸懷、開門納諫,讓群眾敢說、愿意說、真心說,在群眾幫助下把“像”畫準、把問題弄清。要針對群眾關心的事、鬧心的事,把自己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深刻檢視自己在群眾立場、服務群眾等方面的差距,主動查找思想覺悟、能力素質、擔當作為、道德修養、作風形象、工作態度等方面的不足,逐項列出問題清單,明確努力方向和改進措施。
千條萬條解決問題是第一條,千招萬招落實到位才是管用的招。主題教育開展得如何,最終的效果要看解決了多少問題。要從一開始就“改”起來,堅持邊查邊改、能改則改,能夠當下解決的,拿出過硬措施、管用招數,起而行之、朝聞夕改,一件一件抓到位、一項一項落實到底;一時解決不了的,要找準問題根源,一步一個腳印、一錘接著一錘敲,盯住改、持續改,把問題徹底解決,讓基層群眾滿意。要把問題導向融入主題教育全過程,堅持實踐實干實效,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怎樣查找問題有效就怎么做,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不擺好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不做走形不走心的“假把式”,確保主題教育真正取得好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