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測量與監理專業畢業設計
第一章 工程概況及觀測點位設置
1.1 工程概況
本次畢業設計的內容是我校第二實訓樓的沉降觀測。軟件職業學院位于學院南半部中心位置,由金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框架結構,建筑高度27米,位于立德路南段。該工程設計先進,構思獨特、結構復雜、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實現了節能降耗、優質施工。根據設計要求該建筑在施工過程及運營期間需要進行沉降觀測,直至無沉降為止。我校第二實訓樓于XX年6月建成,至現在已有二年半,所以本次觀測屬于建筑物落成后運營期間的沉降變形觀測。
1.2 變形觀測點的布設
建筑物確定需要進行沉降觀測之后,在工程開工之初,應根據設計圖紙的安排做好沉降觀測策劃工作、制定沉降觀測方案,對于符合條件的應委托有資質的單位觀測,適時埋設觀測點。
(一)、沉降觀測點布設原則
沉降觀測點是固定在待觀測對象上的測量標志,應牢固地與待觀測對象結合在一起,便于觀測,并盡量保證在整個沉降觀測期間不受損壞。為了能夠反映出建(構)筑物的準確沉降情況,沉降觀測點要埋設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觀測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設置的沉降觀測點縱橫向要對稱,且相鄰點之間間距以15-30米為宜,均勻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圍。通常情況下,建筑物設計圖紙上有專門的沉降觀測點布置圖。此外,埋設的沉降觀測點要符合各施工階段的觀測要求,特別要考慮到裝修裝飾階段,是否會因墻或柱飾面施工而破壞或掩蓋住觀測點,不能連續觀測而失去觀測意義。
觀測基準點應設在基坑工程影響范圍以外,一般不小于30-50米且數量不應少于兩個。
觀測點的布設是沉降觀測工作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它直接影響觀測數據能否真實地反映出建筑物的整體沉降趨勢及局部沉降特點。
(二)、點位選擇及埋設要求
根據《建筑物沉降觀測方法》dgj32/j18-和《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要求,沉降觀測點應布設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變形特征的點位,砌筑小陰井加以保護,宜選在下列位置:
a、建筑物的四角、大轉角及沿外墻每10~15m處或每隔2~3根柱基上;
b、高低層建筑物、新舊建筑物、縱橫墻等交接處的兩側,不同地質條件、不同荷載分布、不同基礎類型、不同基礎埋深、不同上部結構、建筑裂縫、后澆帶、沉降縫和伸縮縫的兩側,人工地基與天然地基接壤處及填挖方分界處;
c、寬度大于或等于15米,或寬度小于15米但地質條件復雜以及膨脹土地區的建筑物的承重內隔(縱)墻設內墻點,以及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結構體系的樓、電梯井和中心筒處;
d、筏基、箱基的四角和中部位置處;
e、多層砌體房屋縱墻間距6-10米橫墻對應墻端處;
f、框架結構建筑的每個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縱橫墻軸線上,以及可能產生較大不均勻沉降的相鄰柱基處;
g、高層建筑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對應盡端處;
h、鄰近堆置重物處、受振動有顯著影響的部位及基礎下的暗濱(溝)處;
i、重型設備基礎和動力設備基礎的四角、基礎形式或埋深改變處以及地質條件變化處兩側;
j、對于電視塔、煙囪、水塔、油罐、煉油塔、高爐等高聳構筑物,應設在沿周邊在與基礎軸線相交的對稱位置上,點數不少于4個。
總之,觀測點應設在能表示出沉降特征的點。
如圖3-1所示(圖示長度單位為mm),沉降觀測點可用角鋼預埋在墻內;如是鋼結構,則可將角鋼焊在鋼柱上;對建筑物平面部位的觀測點,可以將大于φ20 mm的鉚釘用1:2砂漿澆筑在建筑物上。而對于地面沉降觀測點,則需要在地面埋設相應的標石。
在施工期間,經常會遇到沉降觀測點被毀,為此一方面可以適當地加密沉降觀測點,對重要的位置如建筑物的四角可布置雙點。另一方面觀測人員應經常注意觀測點變動情況,如有損壞及時設置新的觀測點。
(三)、 第二實訓樓沉降觀測點的布設情況
我校第二實訓樓為矩形狀,分別在南北兩側各均勻埋設有3個沉降觀測點,相鄰觀測點間隔30米左右,且均位于主要承重部位。這樣的點位布設可以及便于觀測,又能夠反映整棟樓各部位的沉降情況。沉降觀測標志所用的是內置式預埋標志,位于墻體內部,觀測時可用螺栓將其引出,這樣一方面起到保護標志防止侵蝕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便于保持建筑物整體的美觀。
第二章 作業方法和技術標準
2.1沉降觀測自始至終要遵循“五定”原則
沉降觀測的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被觀測物上的沉降觀測點、